【全國文明城市巡禮】漫讀古縣文明之路,這才是「創城」的正確姿勢

2020-12-12 大眾網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張蒙悅 張李鵬 孔志華)古縣,古稱嶽陽,北魏建義元年建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太嶽山南麓,汾河一級支流——洪安澗河中上遊。東與安澤毗鄰,西與洪洞接壤,南與堯都區、浮山相參,北與霍州、沁源交界。轄4鎮3鄉、6個社區、93個行政村,總面積120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9.6萬人。

  山水環抱的古縣縣城

  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太嶽山腹地的山西省古縣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殊榮,成為山西省內四家、臨汾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縣城。從此,古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了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起點。

  為全方位探尋古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歷程,本網記者深入古縣進行採訪,透過社區精神文明創建、社會秩序管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變化,生動詳實地記錄古縣人民為創建文明城市所做出的努力。

  居民自治 社區治理迎來大變化

  居民小區環境衛生的優劣,是展現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觀體現,而其中對老舊小區的管理,更是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難點之一。

  圖為乾淨整潔的印刷廠文明小區

  走進古縣嶽陽鎮相如社區印刷廠文明小區,整潔有序便是這個小區帶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地面上,平整潔淨,看不到一片垃圾;樓棟間,電線水管排布有序,絲毫沒有交錯混雜;牆角處,摩託車電動車按照類型停放規整,朝向一致。眼前如此整潔的景象讓記者瞬間感到舒心暢快。可是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個小區還是另一番模樣。

  「我們小區現在又乾淨又整潔,人心可齊著呢!」談到小區近年來的變化,印刷廠文明小區業主委員會的負責人張德榮臉上洋溢著自豪。

  印刷廠文明小區是古縣某國營印刷廠的職工家屬院,建成於2003年,算是個名副其實的老舊小區。由於沒有物業公司,誰來管理、如何管理就成為最讓居民們頭疼的事情。電價不合理、公共設施破舊失修、電線私拉亂接等,讓這裡的居民們苦不堪言。小區設施落後且缺乏管理,也對小區居民的精神面貌帶來了些許負面影響,鄰裡之間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兒,打架鬥毆也時有發生。「這不,小區大門的鎖子原先還讓人砸壞過,就是因為住戶吵架。」張德榮向記者講道。

  近年來,隨著古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開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成為改變印刷廠小區「髒亂鬧」面貌的當務之急。

  在被規划進社區管轄範圍後,小區居民共同選出業主委員會,並在包聯單位的協助下,率先解決了困擾住戶多年的不合理電價問題。隨後,網線入戶、暖氣管道修繕等工作也在業主委員會以及社區的帶領與協調下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與此同時,業主委員會還與居民代表共同制定了《居民「四德」規範》,並製作成小區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展板,懸掛在小區醒目位置。

  現如今,電動自行車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但電動車充電問題卻是小區管理的一個難點痛點。而在印刷廠小區,這種難題已被輕鬆化解。

  「原先小區的住戶給電動車充電也是私接亂拉,甚至還有人從四層五層往下放插線板,要是著了火,這安全隱患得多大啊!」為解決這個問題,張德榮帶著業主委員會一行想了不少辦法。「我們走了不少小區實地考察,也想過跟其他小區一樣安裝充電樁,但是成本算下來還挺高的,居民充一次電也確實挺貴。」於是,張德榮決定在小區停車棚安裝一個單獨的公用電錶,並在牆上貼了一個付款二維碼,居民自行掃碼就可以給電動車進行充電。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在這之後,小區裡亂接電線的現象消失了,電動車擺放整齊有序,安全隱患也降到了最低。

  「創建文明城市,我們小區也是一份子,現在大家的人心都凝聚在了一起,誰家要有個事還互相幫忙,越來越像一個大家庭了!」張德榮這樣說道。

  「對了,咱們下一步要控制院裡外來人員的公德習慣,不能讓他們在咱的院裡亂扔菸頭!」採訪結束時,記者無意間聽到張師傅正在囑咐另一位負責人。

  文明城市創建的主戰場在社區,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治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群眾的獲得感。如何達到文明創建標準,考驗的是社區治理能力。換言之,文明城市創建與社區治理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而印刷廠小區的轉變,正是古縣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湧現出來的基層治理樣本。

  黨群合力,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創文」工作開展以來,古縣堅持「黨建引領、以民為本、依法治理、綜合聯動」的原則,建立各單位黨組織到所在社區報到、黨員到居住地社區或單位所在地社區報到的「雙報到」機制,建立「縣級領導包社區、社區幹部包網格、單位支部包小區、機關黨員包住戶」包聯共建制度,形成「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隊伍聯育、服務聯動、實事聯辦」的工作機制。縣直機關89個黨支部2000餘名黨員,進駐包聯小區開展工作,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帶動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創建,實現城市文明水平提檔升級,從而讓更多群眾共享文明城市的成果,進而動員更多群眾參與基層社區治理之中,形成多方參與、多方共享的良性循環,為古縣創建文明城市提供了強大合力。

  疏堵結合 臨時攤位讓市場更文明

  一進入時令季節,流動攤販就開始出沒於古縣縣城的大街小巷。在他們之中,有自產自銷的農民,也有賣小吃或擺地攤的普通市民,他們在給百姓生活提供便利、為城市帶來煙火氣的同時,也為城市規範化管理帶來了不小難題。

  如今,在許多城市,流動商販和城管依舊是「冤家對頭」。但在古縣,商販卻不再「躲避」城管,城管也不再「驅趕」攤販,古縣又是如何化解這對「冤家」的矛盾呢?還得從一條「線」說起。

  在古縣的許多街道兩旁,都劃有著黃色的區域線,該區域的地面上都明確標註著允許擺攤經營的時間。可不要小看這幾條微不足道的黃線,它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兩個「擺攤人」的生活。

  今年二十多歲的姚金佑已經在古縣康莊街上擺了四五年的攤,平時就靠加工售賣手工石頭餅賺錢謀生。在他的回憶裡,前些年這條街可比現在「亂多了」。「因為十字路口的人流車流比較多,生意也好,所以大家都想搶個好位置,慢慢就全擠在十字路口擺攤了,一到下午學生放學的點,這裡經常堵車。」小姚回憶道。「攤位一多就有人不自覺,留下一地垃圾不管,有時候一颳風還會刮到馬路上,這確實不太文明。」

  針對遊商小販佔道經營,影響城市環境衛生等現象,古縣城管等部門通過實地探訪,根據攤販普遍經營模式,在全縣居民區集中地段以及人流量比較大的市場周邊共劃分出40餘處專供遊商小販經營的臨時攤位,並明確規定了經營時間,實現環境衛生和便捷居民生活的雙保障。

  流動攤販在街道兩側的臨時攤位內有序經營

  「現在比以前好了不少,我們都有了固定擺攤的地方,再也不用提心弔膽害怕城管來查了。而且平時還有志願者隔三差五給我們做宣傳,要注意保持自己攤位周圍的衛生。現在這條街可比以前乾淨多了。我們也算是為古縣創建文明城市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最主要的是,我也不擔心因為搶不到好位置影響生意了,基本上天天都能把餅賣完!」說起臨時攤位給他帶來的好處,小姚難掩臉上的愉悅。

  在滿足了普通遊商小販謀生需求的同時,古縣也沒有忽略對特殊擺攤群體——殘疾人的關懷。

  年近七旬的劉元貴已經在路邊修了近二十年的鞋,年輕時的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左腿,修鞋成了他補貼家用的唯一經濟來源。

  據老劉介紹,他很早就在縣廣場附近擺攤修鞋,雖然之前城管對他擺攤經營沒有進行幹涉,但老劉的心裡總是有些嘀咕,生怕哪天突然不讓擺攤,影響到他的生計。

  就在前兩年,老劉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攤位附近多了幾塊油漆劃出來的區域,上面還有著「愛心攤位」的字樣。沒過多久,有人告訴老劉,縣裡給他安排了新的攤位,而且還是他的專屬攤位。這可把老劉高興壞了,沒想到「漂」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固定攤位,而且還是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廣場附近,生計問題終於穩定了!

  原來,自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古縣相關部門一直心繫著那些以補鞋、修自行車為生的殘疾人群體,他們大多是肢體殘疾或聾啞人,相較正常人而言,本身就處於弱勢地位。因此,保障基層殘疾群體的生存權益,成為古縣創建文明城市眾多工作中一項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基於實際情況,古縣在縣城廣場、車站等多個人流密集的場所附近為殘疾人劃出了愛心助殘便民攤位。攤位採用登記制,一對一無償提供給像老劉這樣的殘疾人,既滿足了百姓日常修補需求,也為殘疾人群體提供了合理合規的謀生途徑。

  「這個愛心攤位真是好,我天天跟家裡人說要感恩,感恩政府給咱們提供的一切,這不是咱古縣正創建文明城市嘛,我也覺得應該做點什麼。每天我收攤的時候都自覺地把攤位周圍的垃圾打掃乾淨,看見有人亂扔菸頭我也會把菸頭撿起來,人家環衛工人也不容易。」老劉說,「政府這麼理解我們,我們也要理解別人,互相體諒,互相感恩,這樣咱們古縣人的素質才能越來越高,咱古縣才能更文明。」

  如今在古縣,流動攤販依然活躍於大街小巷,不同的是,臨時攤位的設立讓這些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自此以後,古縣的街道兩旁再也見不到秩序雜亂,垃圾遍地的簡陋地攤,取而代之的是規範有序、乾淨整潔的便民市場。市民擁有了固定且便利的購物渠道,商販擁有了安心穩定的經營環境,城市管理部門與商販的關係也從衝突不斷轉變成和諧共處的積極局面。這一舉措在大大提高城市經濟活力的同時,也對提高人民幸福感和生活趣味產生了極大促進作用,從而形成了全縣居民、商販與管理層面共同創建文明城市的「向心力」。

  改善設施 老舊市場呈現新面貌

  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就是為民辦實事、百姓得實惠的過程。群眾的痛點就是創建的起點。要說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痛點問題,農貿市場絕對算一樣。

  圖為整潔衛生的龍崗農貿市場

  「以前菜市場地上到處是水和爛菜葉子,走路都需要小心翼翼怕摔跤。現在好了,整潔明亮乾淨衛生,逛菜市場再也不用盯著腳下的路了。」提起自己常去的龍崗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住在附近的張師傅深有感觸地說,如今的菜市場環境舒心、購物放心,逛菜市場就跟逛超市一樣,幸福感大大提升。

  龍崗農貿市場是個頗有年頭的老市場,也是古縣縣城裡唯一一個農貿市場。最早僅有一排簡陋的磚房,沒有水電,也沒有暖氣,場地也比較狹小,無論嚴寒酷暑,買菜的市民與賣菜的商戶都只能擠在簡陋的市場裡。

  另外,受制於市場規模的狹小,居住在縣城周邊的農民進城自產自銷瓜果梨桃、蔬菜雜糧時,也只能圍堵在市場以及居民小區門口,或者乾脆霸佔了十字路口,給市場的經營秩序以及市容市貌管理帶來不小挑戰。

  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古縣住建、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與龍崗農貿市場密切協作,對市場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修繕,接入了水暖等基礎設施,並進一步加強了對市場的管理,在市場門口劃定了限時的臨時菜販攤位,農貿市場煥然一新,縣城的形象也有了極大提升。

  農貿市場、城市道路等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的筋骨,文明城市創建只有在「強筋骨」的前提下,才能樹其「型」慧其「智」。公共設施能否正常發揮作用,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圖為工人正在拆除縣城交通要道的大型廣告牌

  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古縣掀起了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建設的新高潮,全面推進「三拆三下三進」和交通綜合整治。全縣累計拆除違章建築20處,面積3500餘平方米;拆除大型擎天柱廣告和樓頂廣告牌2700平方米、大型霓虹燈200平方米,清理各類小型廣告牌、附著物160餘處。組織供電和通訊企業對城區內架設線路進行統一整理,符合入地條件的全部入地,整治線路5萬餘米。同時,全力滿足居民停車需求,新增停車位1200餘個。統一規劃設置非機動車停車位5000個,徹底根治非機動車亂停亂放、阻礙交通問題。

  除此之外,古縣還重點對縣城設施落后街道進行了全面改造,不斷擴大集中供熱範圍,實施城市汙水處理擴容改建工程,穩步推進天然氣置換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區人行道、盲道、消防通道以及公共區域「無障礙」設施規範建設,確保基礎設施規範達標。對相如公園、十裡長廊等市民主要休閒場所進行全方位修繕改建;建設縣城中心遊園;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閒置地等小區域「見縫插綠」,打造「口袋公園」,新增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青山衛城、碧水繞城的城市風貌得到初步顯現。

  古縣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不斷增強

  現如今,古縣百姓走出家門,路通暢、景美好,生活便利,公共資源豐富,幸福感和滿意度自然也隨之而來,這也正是古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所追求的目標。

  小結

  從一個普通小區風貌的改善,到一位普通商販的安定,再到一個普通農貿市場展現出的嶄新面貌,這些都是基層百姓日常生活中細微的變化,但這變化的背後,是古縣文明創建力度的持續加大。這些變化亦折射出山城古縣在創建文明城市中工作從粗放到精細的改變,彰顯了這座縣城的民生情懷。

  相對的,百姓也從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小幸福」中,不斷汲取著文明的滋養。印刷廠小區的居民說:「創建文明城市,小區居民也是一份子。」街頭擺攤修鞋的老師傅說:「我也要為古縣創建文明城市做些貢獻。」人人參與,人人共享,這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題中之義。而這些樸實的話語,正是古縣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育民、創建靠民」最完美、最生動的詮釋。

相關焦點

  • 【全國文明城市巡禮】忻州「創城」記:一座古城,被文明滋養著……
    2020年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忻州首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楊女士感慨地說,「年年花開,今年花香分外濃!」  「一碗麵賣10元,旺季時,一天能賣個300碗左右,生意很好,這是我們之前沒想到的!」  當記者提及「照這樣子,是不是有個兩三年就能在市裡買套樓房了」,男老闆一點不謙虛地說,「那肯定哇,不發愁!」  「創城」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在市直機關某單位上班的小高,是一名「創城」志願者。
  • 【文明城市巡禮】與時代同行 與文明為伴
    長子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掃描這是記者11月25日在長子縣城看到的。 長子是一個以堯王長子丹朱封地命名的古縣,是一個誕生精衛填海神話故事的故土,是當年慕容永建都稱帝的地方。這個被厚重文化滋養的縣,在2020年11月迎來了她的又一榮光——全國文明城市。 這是文明的延續,這是文明的升華。與時代同行,長子縣以新的姿態、新的作為,在新的時代中展現出新的風採。
  • 「學習先進典型 凝聚奮進力量 文明城市巡禮」內外皆修 滿城新景
    「古縣上了《新聞聯播》。」冬天的第一場雪悄然而至,氣溫驟降,古縣灣裡社區卻是一片沸騰。在《新聞聯播》出鏡的張曉南,是灣裡社區選出來的「十星文明戶」,接受採訪時她興奮地說:「這些年,我們真切感受到創建文明城市帶來的好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古縣縣委、縣政府的鄭重承諾,更是該縣九萬人民的共同期盼。
  • 文明如水 幸福花開 ——慈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巡禮
    滄海桑田,唐塗宋地;慈風泱泱,文明昭彰。2020年11月20日,歷經兩輪六年的創建歷程,慈谿以縣級城市全國第九、全省第二的佳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砥礪數載磨一劍,文明之光耀三北。這是慈谿無上光榮的時刻,是慈谿人民無比自豪的時刻。
  • 【創城進行時】定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些知識點你get了嗎?
    【創城進行時】定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些知識點你get了嗎?定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入決戰決勝階段這不僅是城市的榮譽生活在城市中的你我都實實在在受益文明貴在行動創城改變你我
  • 十堰榮摘「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分別是:十堰市、鄂州市、荊門市、枝江市、竹山縣、丹江口市經複查確認,武漢市、宜昌市、大冶市、宜都市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至此,湖北「全國文明城市」增至10個!▼滑動查看更多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133個)省會城市 (2個)雲南省昆明市、甘肅省蘭州市。
  • 【文明城市巡禮】老城不老 新城創新
    「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找到愛這座城市的理由。」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因形就勢,融古貫今的輪廓線逐步顯影定形,內在的脈絡是城與人的溫暖互動,人與城鄉美好共贏。省文明辦一位負責人考察後,有幾個想不到:想不到小城這麼幹淨,想不到群眾這麼齊心,想不到人性化服務這麼周全。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定期的周末大戲臺免費觀看,「千千讀書」活動免費借讀圖書。
  • 【全國文明城市巡禮】文明城市創建,晉城勝在何處?
    李大爺坦言,他以前也沒少踩過狗屎,在自家居住的小區、健身鍛鍊的公園、買菜路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幾年,他慢慢意識到,只要帶小美出門,一個「鏟屎官」的「三件套」,就成了和鑰匙、手機一樣重要的出門必備物品。「現在,不清理狗屎,就好比一個愛乾淨的老太太,放了一堆隔夜沒洗的碗,睡不著覺;甚至看見不『鏟屎』的,我還管閒事兒,教訓人家。我家老太婆笑我,人家撿空瓶子賣錢,你倒好,撿屎。」
  • 創城攻堅進行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全力以赴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蘊與靈魂,滲透於城市的發展中,融合在百姓的生活裡,目前我縣創城已進入驗收收尾階段,連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創城工作安排部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全員參與、迅速行動、持續發力,加班加點組織開展創建文明城市集中整治活動,為打贏創城攻堅戰做好全面準備,爭取在創城測評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 舟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表彰暨再出發動員大會召開
    今天上午,舟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表彰暨再出發動員大會在新城召開。市委書記、新區黨工委書記俞東來在會上強調,創城承載著發展夢想,帶來了城市蛻變。全市上下要熔鑄創城精神,放大創城效應,重整行裝再出發,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園。何中偉主持會議,張明超、王偉、華偉、徐張豔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各縣(區)設分會場。
  • 【文明城市巡禮】星火匯聚,點亮文明沁水
    沁水縣縣長任彩虹說,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這就是沁水勇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硬核底氣。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沁水便邁開了創建文明城市的堅實步伐。2008年入列山西省文明和諧縣城,2014年起蟬聯山西省文明城市稱號。
  • 聚焦| 奏響文明創建大合唱——廊坊2020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7月23日,我市召開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市直部門開展以「深入基層 服務群眾」為主題的包聯指導社區文明創建工作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納入全市重點工作大督查重點督促內容;7月25日,我市啟動「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部門單位分包路段志願服務活動,這是我市高質量推進創城工作的又兩項新舉措。
  • 百姓眼中的全國文明城市 德化文明之花結出幸福果
    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的德化,不僅是世界瓷都、千年古縣,近日還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更是老百姓最直接感受到的底色。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德化的城市煙火氣和顏值發生喜人蛻變。近日,記者來到德化,聽老百姓講述他們眼中的「文明德化」,和他們一起感受文明城市帶來的幸福。
  • 「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石獅:精耕細作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近日,由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對話文明——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12月11日,石獅市委書記蔡萌芽接受了東南網的專訪,並就石獅建立了什麼樣的創城思路、實施了哪些創城舉措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創文明城市永遠在路上】精細管理 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對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形象魅力、發展活力、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驗。自我市以全國「縣級市和縣」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覆審以來,全市上下無不為之振奮,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加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刷新了城市顏值,涵育了文明風尚,增進了民生福祉,也磨礪出了城市的品格與風骨。
  • 【全國文明城市巡禮】在晉城的細節裡穿行
    李大爺坦言,他以前也沒少踩過狗屎,在自家居住的小區、健身鍛鍊的公園、買菜路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幾年,他慢慢意識到,只要帶小美出門,一個「鏟屎官」的「三件套」,就成了和鑰匙、手機一樣重要的出門必備物品。「現在,不清理狗屎,就好比一個愛乾淨的老太太,放了一堆隔夜沒洗的碗,睡不著覺;甚至看見不『鏟屎』的,我還管閒事兒,教訓人家。我家老太婆笑我,人家撿空瓶子賣錢,你倒好,撿屎。」
  •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巡禮(十)打造「紅色」文化名片
    開欄語:值仁化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之際,為全面展示仁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效,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引導幹部群眾持續開展文明活動,進一步擦亮「全國文明城市」色彩,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巡禮》專欄,通過文字、圖片、小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24萬仁化人民用心血和汗水澆開的文明之花和千年人文古邑煥發出的全新魅力,今天推出第十期。
  • 玉泉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
    城管執法局、市場監督局、昭君路街道、觀音廟社區代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責任單位作表態發言。會議指出,做好創城工作,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重要體現,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重要體現,是塑造城市品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舉措。
  • 【文明城市巡禮】古城無處不飛花
    長治蟬聯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紀實 山西日報記者李楠報導:2011年,長治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年來,長治市始終以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第一追求,以恆久定力和堅韌毅力連續四屆保持全國文明城市榮譽。
  • 寫在嵊州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
    文明花開,幸福滿城。11月10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公布,嵊州市名列其中。這塊金燦燦、沉甸甸的獎牌,是對嵊州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褒獎。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