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爐具殺手?河北「奪命潔淨煤」真相
本報記者/萬笑天/唐山/滄州報導
編者按/ 漸入隆冬,北京周邊的河北省相繼傳來「因採用潔淨煤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致人身亡」的消息,在「藍天保衛戰」的背景下,如此一切,便讓事情的來龍去脈變得廣受關注,甚至日趨複雜。
潔淨煤的真相是什麼?是否真如各種說法所言,潔淨煤本身成為奪命殺手?官方調查通報顯示,事實並非如此。
《中國經營報》記者歷時近10天,走訪當事人、家庭、醫院和政府主管部門,意在還原潔淨煤和清潔採暖的真相所在。
一線調查
爐具殺手?河北「奪命潔淨煤」真相
公開約談市縣領導,由縣紀委追責排名靠後的鄉鎮、開發區負責人。2019年冬,河北在「藍天保衛戰」中,拿出了更加嚴格的措施。
重點落在了清潔取暖方面。按計劃,今年更多無法通過天然氣供暖、電供暖的村子,開始推廣使用潔淨煤,原有的散煤被嚴厲禁止。然而,近期承德、唐山、滄州等地,被曝出至少10人使用潔淨煤後,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相比於潔淨煤的推廣力度,出事的部分農村地區,潔淨煤配套爐具使用極為有限,不少土炕式取暖存在排煙安全隱患。
12月7日,當地媒體稱,入冬以來,河北空氣品質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專家分析認為,清潔煤替代普通散煤減排效果明顯。根據《河北省採暖季潔淨煤保供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計算,2018年河北省對潔淨煤補貼為91億元,若仍按此補貼標準和計劃保供量計算,2019年補貼為64億元。
據12月13日新華社報導,針對一氧化碳中毒問題,河北省委、省政府派出5個督察組赴各地開展督察檢查。「經檢查排查,潔淨煤及爐具質量合格。對發現的爐具與土炕連接、爐具安裝在臥室、通風設施安裝不符合安全要求等問題,組織多方力量立即進行整改落實,並全面推進加裝一氧化碳報警器。」
潔淨煤惹禍?
2019年10月,唐山市副市長李貴富在潔淨煤推廣工作調度會上說,在全面完成省達任務的基礎上,確保實現完成「雙代」的農戶不燒煤、沒有完成「雙代」的農戶全部燒潔淨煤、邊遠山區全部推廣爐具、市場上和農戶家中沒有劣質散煤。
11月入冬後,進入採暖季。對於很多村民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使用潔淨煤。而對於唐山市工人醫院高壓氧治療室主任許玉芳,每年的11月都是忙碌的一個月,這期間將會有大量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唐山豐南區王各莊村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使用潔淨煤及配套爐具,那時並非強制使用,王各莊村民從村委會購買潔淨煤,和散煤搭配使用。王各莊村主任王偉向記者介紹,2017年推廣潔淨煤補貼後每噸僅200元左右,2019年開始需要全部換成潔淨煤,價格變為每噸450元。
事實上,在唐山不同區縣,潔淨煤的價格都有不同,相差在百元左右。潔淨煤的補貼由省、市、縣三級組成,《方案》顯示,省級補貼每噸100元,每戶不超過 200 元。據唐山市人民政府網站,原則上每戶補助限額2噸、潔淨煤每噸補貼不超過500元,潔淨型煤專用爐具補貼按每戶1臺、每臺不超過1000元執行,超出部分由農戶自行承擔。具體補貼標準以各縣(市)區政府文件為準。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野牛村,在今年被要求使用潔淨煤。12月7日,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在2019年7月由村委會組織,購買了每噸650元的潔淨煤,如果家裡還有餘下的散煤,則用散煤換取潔淨煤。這種潔淨煤呈橢圓形,拳頭大小。
「我覺得潔淨煤不好用。」該村民說,首先潔淨煤難以被點燃,其次,很難被燒旺,對於大一點的屋子,取暖效果不好,還有一種嗆人的味道。唐山的多位村民表示,潔淨煤比散煤耐燒,煙少,用起來沒什麼問題。
12月以來,河北承德興隆縣,3位村民在使用了潔淨煤後,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據中國之聲等媒體報導,唐山多個村莊有至少6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此外,滄州、保定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
恐慌的情緒普遍存在於燃煤取暖的居民中,他們使用潔淨煤時變得非常小心,晚上會打開窗戶保持通風,或是在傍晚時將爐火熄滅,不再封火。所謂封火,即為了第二天不必再生火,一般村民會在晚上封火,減小進風,但不讓爐火熄滅,讓煤緩慢燃燒,而這樣不充分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
12月10日,唐山市工人醫院高壓氧治療室外,有七八名等待進入治療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一名唐山玉田縣窩洛沽鎮的大嬸表示,今年家裡開始用潔淨煤,550元一噸,並沒有說配專用的爐子,大約11月初時一氧化碳中毒。「縣裡醫院的高壓氧艙人太多了,都進不去,一家一家地來吸氧。」
是否今年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數比往年更多?工人醫院的醫護人員表示,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人,排很長時間的隊,沒有覺得今年的特別多。「每年都這樣,有一個高峰期,跟季節、天氣、氣候都有關係。今年跟往年基本差不多,前兩年有時候比今年還要多。」許玉芳說。
讓許玉芳印象深刻的是,四五年前最多時,兩天能來100多個一氧化碳中毒者,現在還沒有達到當時的水平。許玉芳說,唐山高壓氧艙現在很普遍,近幾年一些縣區醫院也都有了高壓氧艙,病人就被分流了。
「今年的高峰已經到了,11月份是一個高峰,明年3月份時也是,即在開始取暖和結束取暖的時候。今年11月23日到25日那幾天最多,有60多個病人。」許玉芳說。
據《燕趙都市報》《鳳凰周刊》報導,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自11月23日至12月2日,收治60多例煤氣中毒患者,較往年有所增長,大部分是燒煤爐引發的。滄州市的其他幾家醫院同樣收治了大量一氧化碳中毒者,滄州市中心醫院11月22日一天便接收了70多名中毒者。
使用的潔淨煤成為眾矢之的。對於潔淨煤的質量是否存在問題,事發地承德興隆縣官方回應稱,清潔型煤的質量檢驗沒有問題,保定神星鎮宣傳人員也表示,中毒事件與燒潔淨煤無關。
潔淨煤與爐具
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淨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淨煤和型煤。河北提供的潔淨煤包括潔淨型煤、無煙煤、蘭煤,其中以潔淨型煤為主。
2018年3月,河北省新能源技術推廣站孫振鋒在《河北農業》上發表的《我國北方地區農村燃煤現狀及技術分析》表示,民用潔淨型煤以無煙粉煤、蘭炭粉為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黏結劑和水分後,經過加工、烘乾處理製成。
在政策的支持下,出現了眾多潔淨型煤公司。滄州滄縣一家潔淨型煤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李益(化名)表示,企業即是在2014年建廠、2015年投產,目前每個縣區基本都有一家型煤企業,負責區域內的潔淨型煤供應。
據《河北日報》2019年10月報導,為保障潔淨煤供應,滄州市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保供責任體系」。為調動型煤生產企業積極性,市級補貼資金9100萬元已全部撥付到位。
李益說,其所在企業潔淨型煤的原料是從山西和陝西的幾個煤礦買來,對運來的原料會進行檢驗,生產出成品後有主管部門的層層檢查,還有企業的自檢,型煤的質量肯定沒有問題。
《方案》稱,採取型煤與型煤專用爐具配套銷售方式,確保型煤燃燒和排放達到最佳效果。但居民使用的爐具各式各樣。唐山、滄州、保定的多位村民表示,潔淨煤有配套的爐具,但村裡面使用的人很少,大多還是用自己原來傳統的爐子。
王偉告訴記者,節能爐具是自願購買,2017年時推廣了許多, 2018、2019年沒有再發放爐具。王各莊村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使用節能爐具,一個爐具補貼後幾十元。唐山豐南區發改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2019年按照省市的方案,暫未實施「雙代」(即「氣代煤」「電代煤」)的平原地區不再推廣潔淨型煤爐具,只在山區推廣,不涉及豐南區。對於安全的宣傳,王偉說,每家每戶都發放有「明白紙」(即「潔淨型煤安全使用說明書」),村裡的廣播也會進行提醒。
劉麗(化名)是河北唐山灤南縣一家專門為潔淨煤提供爐具的廠家負責人,因政策利好,劉麗在2017年開始做爐具生意。她告訴記者,一般爐子的價格在800元左右,不同的爐子每個有800或1000元的補貼,不過她也表示,2017年還有部分補貼款政府未結清。近期在她周圍同樣出現了大量一氧化碳中毒的人。
在河北農村地區,冬季取暖時普遍需要「燒炕」,即要將爐內的煙從「炕洞」中通過,有的爐子也會接上水暖氣,以此提高床和室內的溫度。
劉麗認為,今年出現如此多一氧化碳中毒者,與是否使用潔淨煤配套的爐子沒有直接關係,「我們這邊都是大炕,煙要從裡面通過,有些可能密封不好,再加上河北最近大霧天氣多,氣壓低,煙不易排出,潔淨煤無煙,也不易察覺,就容易出現中毒的情況。」河北當地的多位人士,均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在上述醫院提供的數據中,中毒者出現的高峰在11月22日至11月25日。據財新網報導,唐山玉田縣數十人煤氣中毒,普遍在今年第一次燒潔淨煤,爐具是從市場上買的或是村裡前些年發的,還有的是自己砌的。
「配套爐具可以使潔淨型煤燒得更快、更充分。同等條件下,配套爐具產生的一氧化碳更少,但這不是決定性因素。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中,絕大多數是炕爐,我認為主要問題是煙道是否通暢,還有當天的天氣因素。」李益說,再好的爐子煙道有問題也會出事。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業委員會主任郝芳洲、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會長張紹強等向媒體表示,使用潔淨煤與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一氧化碳的產生跟煤炭的燃燒狀況有直接關係,在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下,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各種煤都一樣。另有高校環境科學專家稱,一氧化碳的大量產生,與潔淨煤、爐具的技術條件以及兩者的配合使用有關,也與使用習慣、房間通風條件有關。
12月4日,唐山市召開冬季清潔取暖工作緊急會議,要求全市立即開展冬季清潔取暖安全大檢查,確保群眾清潔取暖安全。在記者走訪中看到,唐山市開平區的村莊裡,幾乎每家門口都貼有「安全過冬溫馨提示」,其中即有對煤取暖用戶的提醒。村子中還有廣播車做宣傳,告知潔淨煤的使用方法,以及煤氣中毒後如何應對等。
據新華社12月13日消息,前不久,河北省一些地區曾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問題,河北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進一步全面排查整改,立即組成5個督察組分赴各地開展督察檢查。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對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和有效防範一氧化碳中毒進一步提出嚴格要求,各級各部門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隱患,落實到村到戶。
經檢查排查,潔淨煤及爐具質量合格。對發現的爐具與土炕連接、爐具安裝在臥室、通風設施安裝不符合安全要求等問題,組織多方力量立即進行整改落實,並全面推進加裝一氧化碳報警器;進一步落實「明白紙」、安全使用手冊入戶措施,利用電臺、電視臺、微信和大喇叭廣播等形式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嚴格監督執法,健全以鄉鎮和村為單位的安全檢查機制,包村包戶幹部入戶檢查落實,加強對低壓、靜穩天氣的安全防範,堅決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對工作失職失責、落實不力和造成嚴重後果的堅決追責查處。
藍天保衛戰
2017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等十部委發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所指北方地區涵蓋了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其中河北省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等8個城市,所佔城市數量最多。
《規劃》顯示,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低(佔總取暖面積約34%),且發展緩慢。制定的總體目標是,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到2021年,達到70%。
而對於「2+26」個作為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則重點要求,率先實現清潔取暖。《規劃》稱,2019年,「2+26」重點城市城區清潔取暖率要達到90%以上,縣城和城鄉接合部達到7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40%以上。
在具體如何推進上,《規劃》提供了多種採暖方式,例如,可再生能源供暖、天然氣供暖、電供暖等。河北省冬季採暖過程中,潔淨煤的使用即是保證清潔取暖計劃實施的一個重要措施。
清潔取暖不能覆蓋區域或「雙代」工程未完成,不具備通氣、通電條件地區,採暖季實施潔淨煤託底政策。為此2018年10月,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河北省採暖季潔淨煤保供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顯示2019年階段目標為,全省燃煤戶數為640萬,潔淨煤保供量總計1280萬噸。以承德市為例,2019年計劃新增潔淨型煤替代燃煤戶數11萬戶。
《方案》同時要求各市要按照省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要求,制定潔淨煤保供推廣實施方案,細化實化責任目標,將目標任務分解到縣、鄉、村、街道,納入年度考核,建立問責機制。
除上述《方案》外,河北省還制定了多個行動方案,以保障居民溫暖過冬,加快環境空氣品質改善。例如,為減少農村散煤復燃,2019年11月底,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河北省農村散煤復燃監督檢查方案》,通過人員巡查、無人機飛檢、秸稈禁燒和紅外報警系統監控相結合的方式,監控散煤復燃。這項行動深入到河北省5萬餘村(社區、居委會),入戶檢查1000餘萬戶。
河北省政府通過巡查機制,監督地方清潔取暖工作進展。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設立了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空氣品質問題嚴重的縣,將會同市政府公開約談。各個區縣還制定了生態環境保護問責、追責的相關辦法。
2019年8月,邢臺市生態環境局新河縣分局制定了各鄉鎮空氣品質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根據每月發布的鄉鎮空氣品質排名情況通報,對各鄉鎮、開發區管委會實施財政獎勵或懲罰性扣減資金措施。連續三個月,環境空氣品質月度排名後三位的鄉鎮、開發區,由縣紀委監委對鄉鎮主要負責人啟動問責程序予以追責。
2018年1月至6月,邢臺市共查處生態環境追責問責案件134件,處理173人,其中問責科級及科級以上幹部73人(含市管幹部14人)。除邢臺外,河北其他地方同樣進行了環保問題的追責問責。
2018年6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經過三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對於清潔取暖要求,2020年採暖季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對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條件的山區,積極推廣潔淨煤,並加強煤質監管,嚴厲打擊銷售、使用劣質煤行為。2020年的採暖季,或將迎來最終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