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維多利亞總理獎
2016年度胡壯麟傑出翻譯獎獲獎作品
與清白無辜,聰明睿智,殘酷制度相關的寓言小說
煤河
作者:[澳大利亞]亞歷克斯·米勒Alex Miller
譯者:李堯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5
媒體評價
這是一部盪氣迴腸的澳大利亞叢林小說,作者的智慧縈繞於字裡行間。猶如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所描繪的那樣:「著太空之顏色,聞葡果之芳香。」讀來讓人難以忘懷,誠為近年來難得之佳作。
——基尼·威廉士《澳大利亞月刊》
內容簡介
《煤河》的背景是澳大利亞昆士蘭西北部偏遠的農村--乾草山。鮑比o布魯是一個純樸的農民,他成為從海岸邊到山區任職的新警察丹尼爾·柯林斯的助手,還和丹尼爾的女兒艾瑞產生了愛情。然而在一次艾瑞的離家出走中,丹尼爾誤會鮑比的朋友本拐走了艾瑞。在隨後發生的誤會中,一場悲劇從天而降,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甚至還引發了「司法危機」。這場悲劇被稱為「煤河慘案」……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米勒(AlexMiller)1936年生於英格蘭,1952年移居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得過許多大獎,最重要的是:1993年出版的《浪子》(TheAncestorGame),獲得1993年大英國協作家獎。2003年出版的《石鄉行》(JourneytotheStoneCountry)獲澳大利亞邁爾斯·富蘭克林文學獎。2001年出版的《忠誠的條件》(ConditionsofFaith)和2011年出版的《情歌》(Lovesong)獲新南威爾斯總理文學獎。2012年,因其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榮獲「百年獎章」和墨爾本文學獎。2011年,亞歷克斯·米勒當選為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
亞歷克斯·米勒(Alex Miller)▲
中文版前言
李堯與我是長達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朋友。最近他翻譯了我的第十一本小說《煤河》,並請我為這個中譯本寫前言。欣然命筆之時,我必須首先對他作為我的摯友和我的作品堅定的支持者表示敬意。我最早認識李堯是在1994年。他在墨爾本我的家裡住了一段時間。那時候,他正在翻譯我的《浪子》(TheAncestorGame)。後來,我們在中國見了兩次面,在墨爾本又見了兩次面。2014年,他又來到澳大利亞,接受雪梨大學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這一非同尋常的榮譽,我們相聚甚歡。沒有李堯,我的作品就不可能為中國讀者所知。我深深感謝他把我的作品帶到一個說普通話的人的世界。
《煤河》是這樣誕生的。有一天傍晚,我一個人洗餐具的時候,腦海裡突然閃過鮑比、他對艾瑞·柯林斯的愛以及發生在煤河的悲劇。就像一個人在叢林裡漫步一樣,我發現一個人晚上洗餐具的時候,特別容易給自己講故事。不過大多數時候,第二天早晨就把那些故事忘到腦後,再也不會想起來。可是,鮑比·布魯這個人物--《煤河》故事的敘述者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盤桓,不肯離去,不把他寫出來,我就不得安寧。
於是,我寫出了這個故事。小說的主人公鮑比是叢林人,半文盲。年輕時,我在昆士蘭北部窮鄉僻壤的牧場幹活兒時,就是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喜歡他們,讚賞他們。鮑比是個誠實的小夥子,信奉父母教給他的價值觀。他在《煤河》裡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故事,一場痛徹心扉的悲劇,一段溫馨甜蜜的愛情。我的想像力囿於鮑比簡潔的敘事方式之中,從回憶事實真相開始,告訴人們,煤河的殺戮並非像媒體宣傳的那樣,出於報仇雪恨這樣邪惡的願望,而是文化衝撞造成誤解的結果。
鮑比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他的朋友本·託賓,為了還原事實真相。這個真相被法庭和媒體扭曲,本·託賓被描繪成「冷血殺手」,最終被送上絞刑架。鮑比的講述豁達、真誠,讓人深信不疑。他讓我們知道,儘管不必把他說的話當做真理,但他之所說絕非傳言。讀者因此而對他的敘述倍加信任。
在澳大利亞,也有許多反映偏遠山區的轟動一時的小說和電影。生活在沿海大城市的人們如饑似渴地閱讀和欣賞這些文藝作品。他們在樓宇叢中生長,認為叢林與山巒是危險之地。而我自己的經驗恰恰相反,與我相處的山裡人都真誠、樸實,行為舉止並無不當。可是媒體只關注所謂轟動效應,對那些作品真實與否不感興趣。《煤河》反其道而行之。鮑比的講述,就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我的創作就是還原歷史的過程。
撰寫《煤河》對於我是一種享受。我仿佛在聆聽一個男人和一個年輕女人悽美的愛情故事。我似乎在北昆士蘭蒼莽叢林和逶迤群山幹活兒的時候就認識他們倆。我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我非常幸運,和這樣一些男人、女人一起度過青春歲月,並且建立了對我一生都至關重要的深厚的友誼。鮑比·布魯、本·託賓、艾瑞·柯林斯永遠是我敬重的朋友。在我的心底,《煤河》就是獻給他們的。今天,我又通過李堯把它獻給中國讀者,希望受到大家的歡迎。
2016年9月8日
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