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帝消息,根據足協的規定,到2021年,中國的足球俱樂部應當實現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中國俱樂部由於長期使用企業名稱,很快改一個中性名,可能許多俱樂部不知道如何起一個合適、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在這件事上,或許日本俱樂部的經驗可以借鑑。
日本俱樂部其實也有一段時間都是以企業名稱命名。浦和紅鑽的前身叫三菱重工隊,鹿島鹿角的前身叫住友金屬工業,大阪鋼巴的前身叫松下電器。日本聯賽職業化以後,日本俱樂部紛紛響應俱樂部名非商業化的條例,將各自的俱樂部名都改為了中性名稱,大多延續至今。
日本俱樂部的中性化名稱主要分為三類,下面我們就一一進行分析。
第一類:自造詞語
自造詞語的意思,就是這個詞在日語和其他語言中本身並不存在,但日本人將兩個或以上的詞語結合,製造出一個新詞來。典型的例子有仙臺七夕、札幌岡薩多、柏太陽神、京都不死鳥等等。
「仙臺七夕」,是中國的譯法,屬於意譯。實際上按照發音來直譯,應該叫「仙臺維加泰」。
這個「維加泰」是什麼意思呢?在英語裡,織女星叫「Vega」,而牛郎星叫「Altair」。仙臺俱樂部把這兩個英文詞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叫「Vegalta」的詞,音譯就叫「維加泰」。
之所以要和牛郎織女扯上關係,是因為仙臺這個地方在每年的七夕節有一個民俗活動,叫「七夕祭」。在七夕祭期間,仙臺會放煙火、裝飾七夕主題的彩帶,十分熱鬧。所以,俱樂部起這個名字,很好地體現了當地的特有文化。
仙臺的七夕祭典
「札幌岡薩多」也常常被國內媒體意譯為「札幌北海道人」。札幌位於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出生的人,在日語中被稱作「道產子」。
「道產子」在日語中的發音,是「Dosanko」。把「Dosanko」這個詞的發音倒過來,就是「Consado」。札幌俱樂部在「Consado」這個詞後面又加上了一個「Ole」,和前面連起來,最終名稱就變成了「Consadole」,音譯為「岡薩多」。
「柏太陽神」其實按照意譯,更接近的應該是「柏太陽王」,或者音譯為「柏雷索爾」。該俱樂部位於日本千葉縣的柏市,俱樂部名「雷索爾」(Reysol)其實也是兩個詞結合的新詞語。
「Rey」在西班牙語裡是「王」的意思,而「Sol」在西班牙語裡是「太陽」的意思。將這兩個詞結合,就是「太陽王」。
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柏太陽神是屬於日本電器公司日立製作所的俱樂部,「日立」的名稱中就有「日」字。
至於「京都不死鳥」,更是一個純粹的中文意譯。這支俱樂部的名稱叫「Sanga」,這個詞取自梵語,和佛教有著密切的聯繫。京都作為日本的古都,有許多古老的佛寺。在梵語中,「Sanga」意味著「朋友、群眾」的意思。京都俱樂部希望能夠以俱樂部為基礎,讓球迷團結在一起,像一個家庭一樣。
所以,國內也有人把「Sanga」翻譯為「僧伽」(也就是「僧眾」的意思),稱京都俱樂部為「京都僧伽」。也有許多人把俱樂部名稱翻譯為「不死鳥」,這來源於俱樂部會徽上的「不死鳥」圖案。
在日本京都的鹿苑寺舍利殿屋頂上,有一個鳳凰雕像。在日語裡,「鳳凰」和「不死鳥」在很多場合都是一回事。因此,許多人把俱樂部名翻譯成「京都不死鳥」,也算是沾上了佛教文化的邊。
第二類:當地文化符號
日本的很多球隊會用所在城市的一個地標,或者著名的文化符號來作為球隊名稱。比較典型的有德島漩渦、群馬草津溫泉、贊岐釜玉海。
德島漩渦俱樂部的名稱「Vortis」取自義大利語vortice,也就是「漩渦」的意思。
在德島縣鳴門市有一座鳴門大橋,橫跨鳴門海峽。橋下面就是德島的著名景點:鳴門漩渦。德島縣在大橋下面還留了一條觀光通道,遊客可以走到漩渦的正上方去觀景。
至於漩渦的成因,是由於快速流動的海潮碰到流速較慢的海水形成的。這是德島的一個自然奇觀,就被俱樂部用作了自己的名稱。
群馬草津溫泉俱樂部的名稱也是直接使用了群馬縣草津町著名溫泉勝地的名字。這是一眼有千年歷史的溫泉,在日本非常有名。溫泉的周邊,也有許多娛樂休閒設施,也是群馬縣當地的著名景點。
贊岐釜玉海俱樂部名中的「釜玉海」,來自於日本一種叫「釜玉」的烏龍麵。這是一種贊岐當地的名吃,煮熟的烏龍麵加上煮雞蛋,用醬油調味。
釜玉面
第三類:表達價值觀
還有一類日本俱樂部,在俱樂部名稱中表達出了自家的理念和價值觀。比較典型的有清水心跳、大阪鋼巴、廣島三箭等。
清水心跳在中文中也常被翻譯為「清水鼓動」。俱樂部的英文寫法是S-Pulse,字母S代表球隊所在的靜岡縣(Shizuoka),也代表足球(Soccer)。而「pulse」在英文裡有「脈搏、脈衝」的意思。俱樂部想表達,自己和球迷之間就像心臟以及延伸出的血管和血液一樣,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所以,大多數中文翻譯都把清水俱樂部的名稱翻譯為「心跳」。
大阪鋼巴的「鋼巴」純粹是音譯,原詞「Gamba」是義大利語「腿」的意思,所以也有中文翻譯該俱樂部為「大阪飛腳。」(其實應該叫大阪飛腿?)
實際上,俱樂部不僅僅想表達「腳」的意思,「Gamba」和日語裡的「Ganbaru」(頑張る)發音類似,是「努力、加油」的意思。但無論是翻譯成「大阪飛腳」還是「大阪努力」都不能完全涵蓋俱樂部想要表達的意思,所以大多中文翻譯都把它叫「大阪鋼巴」,採取音譯。
至於廣島三箭,他們的俱樂部名稱來自於著名的「三支箭」寓言。幾乎在世界各地的傳說中都有有關三支箭的故事,梗概就是父親快要去世,叫來三個兒子,給他們每人一支箭讓他們折斷,他們毫不費力就折斷了。然後父親把三支箭捆在一起讓兒子們折,兒子們費盡力氣也無法折斷,父親藉此告訴他們要團結一致。
這個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三支箭」因此也就成為了團結一致的象徵。當然,日本版的「三支箭」故事來自於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訓」,他在寫給兒子的書信中提到:「三兄弟若不互相團結一致,將會像一支一支的箭被折斷;但若是成為三支箭,就不容易被折斷了」。毛利元就的老家在安藝國,大概就在現在廣島縣的西部。
毛利元就
題外話:日本俱樂部的翻譯問題
說到最後,還要講一個題外話。由於日本俱樂部大多是先取一個拉丁字母名,然後用日本的假名表示,所以並沒有標準漢字譯名,其中文翻譯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標準,有人採取音譯,有人採取意譯。那麼,翻譯日本俱樂部的名稱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唐代高僧玄奘也是一個翻譯家,他提出的一套翻譯理論當中,有「五不翻」的說法,我覺得在這裡很有借鑑意義。
「五不翻」包括秘密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之語)、含多義故(一個詞有多種蘊意)、此無故(中國沒有的東西)、順古故(約定俗成的翻譯方法)、生善故(尊貴事物的原名)。遇到這五種情況,要採取音譯,不能意譯。
比如,大阪鋼巴這個翻譯就比飛腳要合適,因為他們的原名「Gamba」既表達了「腳」的意思,也表達了「努力」的意思。遵循「含多義故」,應該音譯為「鋼巴」。
(原標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日本的經驗值得參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