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半個世紀的一次次出徵,真正的「醫者之書」這樣書寫!瑞金...

2020-12-18 騰訊網

白衣逆行,不問歸期。今年春天,白衣戰士馳援武漢的一幕幕在不少人看來是如此熟悉,因為,這不是「白袍戰士」第一次出徵了!

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結合「四史」教育,打撈了一批珍貴的口述記憶。從昔日抗美援朝,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再到下鄉鬥血吸蟲病、抗擊伊波拉,以及此次抗擊新冠病毒,跨越大半個世紀的一次次出徵,書寫著真正的「醫者之書」。

時隔17年三次「戰役」,因為「我是學重症的」

「為什麼總是你?!」傾聽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的講述,聽者大多會冒出這個問題。從抗擊「非典」到汶川抗震救災,再到這次抗擊新冠,時隔17年,三次「戰役」,他都是「主力隊員」。

2003年5月上旬的一天,陳爾真接到時任瑞金醫院副院長俞卓偉的電話。「你在幹嘛?是這樣,有一個病人要送到水電路上的傳染病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前身),你有困難嗎?」

「沒有。」當時擔任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的陳爾真,趕到醫院後就提了一個要求:「給我一套呼吸設備」。

就這樣,他就一路給病人「捏著皮球」(註:醫生的行話,即供氧設備,當時電動可攜式呼吸機尚未普及),戴著醫用口罩,護送著病人從瑞金醫院轉運至定點救治機構——這是上海第一例「非典」確診病例。

5年後的2008年5月12日午間,聽有人喊「地震了」,陳爾真趕緊上網一查——四川,地震7級以上。他立刻想到了唐山地震派醫療隊的事。緊接著,電話來了,馬上要組織醫療隊?報名!

5月16日,陳爾真與瑞金醫院一行六人隨上海醫療隊出徵,那是震後第4天,當地餘震不斷,他們到達的是德陽漢旺,奮戰在野外帳篷醫院。一周後,陳爾真轉戰華西醫院ICU,分管6張病床,全是北川中學的學生。堅強的孩子們與陳爾真建立了特殊的感情,陪伴他們度過艱難時刻的樸素想法,讓陳爾真成為在川救援最久的醫生之一。

今年1月初,新冠病毒來襲,陳爾真在深夜接到一通熟悉的來電——「要組建醫療隊,馬上就走,你有困難嗎?」這次,依舊是「沒有困難」。

「我是學重症的,這是我的專業,我肯定要去。」陳爾真說得很乾脆。

帶隊下鄉鬥吸血蟲,他的腿上至今留有很多疤

在瑞金醫院,還有一位戰疫醫者的故事同樣傳奇,他就是胡慶澧教授。

從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的兒科醫生,師從中國兒科泰鬥高鏡朗,到後來出任世界衛生組織副總幹事,直接參與抗擊伊波拉、天花病毒、脊髓灰白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麻風等一系列公共衛生戰「疫」,很少人知曉,這名風光的世衛組織「中國使者」腿上有很多疤,這正是1968年他帶隊下鄉鬥血吸蟲病留下的。

「血吸蟲病曾是嚴重危害中國人群健康的傳染病,在流行嚴重地區,整個村的人都可能感染血吸蟲病死亡。當時,沒有殺滅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的特效藥,防治血吸蟲病只有靠銻劑,這藥毒性強,患者容易發生阿-斯症候群,即會突然出現心臟驟停。」胡慶澧記得,醫生們帶的設備是一個手提心電圖,得挨家挨戶去搶救。「我們騎著自行車在村莊裡飛奔,在田埂上騎車一不留神就容易摔跤,冬天從壟溝翻下去,血直接埋在雪裡。」

一道道傷疤是這名城市醫者抗擊傳染病的記憶,也是這一次次的努力。胡慶澧手把手培養赤腳醫生參與防治工作,指導村民把舊水渠用土埋起來,將釘螺殺死,然後從旁邊開一條新渠。歷經一年多的努力,他們所在的松江地區,血吸蟲病終於得到控制。

「我是一名小兒科醫生,但我大半生從事的是公共衛生工作。」歷經過伊波拉、禽流感等傳染病的胡慶澧說,回看血吸蟲病這個片段,中國能控制好很不容易,因為當時缺醫少藥,更不要談疫苗。他始終覺得,在一次次與傳染病直面時要特別珍視兩點:科學應對,團結一心。

經歷過真正的戰場,立志要當「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都說疫情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瑞金醫院,有一群前輩經歷過真正的戰場。

「我原在華東第三野戰軍第六野戰醫院工作,1950年5月上海戰役結束,我們轉移到蘇州休整。我們原本準備從這裡開往福建前線,沒想到在1950年11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開往東北,坐了半個多月的火車到達東北吉林蛟河。這裡的氣溫在零下20多度,冰天雪地,我們由單衣換上了棉衣,冷天就在雪地裡跑來跑去,腳凍壞了,耳朵凍傷了,這對我們不算什麼。」這是原瑞金醫院副院長高恪對抗美援朝的記憶。

1951年初,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的戰爭,不久就有傷員送往後方醫院,高恪投入的就是搶救傷員的戰鬥,「日夜不停地給傷員換藥、補液、送水、送飯,手術室不停地手術。」

「這些傷員大部分是戰傷,有一部分是凍傷,戰士在潮溼的地道裡,趴在雪地上,手腳凍傷者很多,手指壞死發黑,十指連心呀!每當我剪掉傷員壞死手指時,心如刀割。還有傷員患有夜盲(維生素A缺乏)、爛口角(維生素B2缺乏)、舌炎(煙酸缺乏)等,因為志願軍戰士吃的是『一把炒麵,一把雪』,營養缺乏是普遍的。每個傷員都忍受著傷痛煎熬,但他們從不叫痛,從不抱怨,他們堅強的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感動著我。」高恪一絲不苟地救治著傷員,出色的工作為他贏得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功勞證」等稱號,並迎來了他人生中一個無比重要的時刻——1954年,他踏進軍醫大學的校門。「我如飢如渴地學習,決心要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累的時候想想唐山,「一對比就發現沒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艱難歲月磨礪醫者仁心。瑞金醫院原工會主席單友根對此深有感觸。1976年,他還是瑞金醫院的團委副書記,有天收音機裡傳來消息:河北唐山發生地震。

「第一批醫療隊出發了,常務副院長帶隊,點兵點將,去的都是中堅力量,因為是當夜組隊,當天就乘飛機去唐山,有些人連家都沒回去。」單友根對當時的口號記憶深刻——「時間就是生命,唐山就是戰場」。

唐山大地震的傷員救治工作非短期內可以「消化」。到1978年,單友根作為瑞金醫院領隊隨第三批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隊奔赴唐山,駐紮在唐山市下轄的豐潤縣,他們投入到緊張的傷員救治、防疫等保障當地重建的公共衛生工作。

物資有限,他們每天吃著白菜、粉絲,管這叫「抗震湯」;當地餘震不斷,他們起初害怕的不敢進屋睡,到後來女同志可以淡定地在晃蕩的屋裡織毛衣,「習慣了,就心大了」。

「儘管我們是第三批,但還會源源不斷地接到病人送來,有老病人,也有新病人。因為最初從地震裡救出來的傷員都是做緊急處理,後來發現需要重新接骨,重新手術。也有普通老白姓得知來的是上海醫療隊,特地跑來求醫問藥。」單友根記得,有時搶救病人需要用血,血不夠,就得通過廣播動員獻血,「醫務人員以及上海大學生臨時來「戰地實習」的,都跑來了。還有思想好的,天天來獻血,很感動。」

1978年3月下旬,這批醫生在支援唐山抗震救災9個月後乘坐20小時的火車回到了家鄉——上海。出徵時,單友根27歲,這是他第一次參與對外援醫。「在我的人生記憶裡,唐山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是很好的教育激勵,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團結一致的戰鬥,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我們克服著種種困難。後來很多年,累的時候我就想想唐山,住在草棚裡,很冷很冷,一對比就發現沒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白衣戰士一次次風雨兼程的出徵,就是最好的教案

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四史」教育,與年輕人談醫道,在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看來,白衣戰士一次次風雨兼程的出徵,就是最好的教案。創建於1907年的瑞金醫院,獲得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在新中國之後,從成功救治大面積燒傷患者、大器官移植、微創手術的開創和引領、白血病「上海方案」的制定,每一次創新發展的同時,正是在疾病領域的迎難而上,不斷經歷總結失敗、成功的經驗,方才一次次站上巔峰,收穫果實。

「很欣慰地看到,90後在新冠戰疫中走到前臺,火線入黨,勇敢無畏。未來,世界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更需要年輕一代擁有自力更生的韌性與準備,在大變局中更深體會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中國醫生的責任與擔當。」瞿介明說。

作者: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瑞金醫院供圖

相關焦點

  • 泰康醫療:聆聽醫者故事,致敬中國醫者
    僅隔了一天時間,2月9日,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便組建了一支9人的援鄂醫療隊,出徵馳援武漢。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黃耀便是9人其中之一。「在傳統觀念裡,醫生給的感覺是一個後方的職業,真是沒有想到有一天會上前線戰場『硬剛』。但是當災難真正發生的時候,醫生就應該衝到前線,因為這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 張瑞成:醫者仁心 書寫大愛
    醫術乃醫者之本,醫德乃大醫之魂;醫為仁人之術,必其仁人之心,這是醫生須畢生銘記的信條。今年56歲的張瑞成一直在一線從事心血管臨床工作,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並以高尚的職業道德、精湛的醫術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服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鍥而不捨地書寫了他白衣天使的傳奇人生。
  • 濟南章丘有位年輕的女中醫,用大醫精誠詮釋醫者仁心,你認識她嗎
    圖文/鄭中運濟南章丘雙山醫院新世紀社區服務站中醫科門診室裡,懸掛著一幅字畫,上邊寫著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大醫精誠。這幅字畫是一位患者贈送給中醫科主治醫師、女中醫苗燕的。據苗燕講,送這幅字畫的是患者楊某。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致病機理不清楚、傳播來源還在查、治療方案沒形成……即便如此,還是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他們主動請纓,在請戰書上按下一個個鮮紅的手印,逆行衝鋒,與病毒零距離「較量」,最終取得抗疫的階段性成功。本屆輪值主席張雁靈表示,從2016年到2020年,他見證了「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公益活動的發展壯大。參與醫生逐年增多,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它帶動尊醫重衛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榮耀醫者公益活動搭建起了醫患溝通的平臺,架起了相互之間理解的橋梁,讓醫者獲得了社會應有的尊重;廣大醫務人員也要一如既往的以對人民的赤誠、對生命的敬佑,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與有責任的社會媒體一起傳播醫療的正能量。
  • 《對馬島之魂》醫者仁心怎麼過 醫者仁心過關攻略
    導 讀 對馬島之魂背景設定於13世紀末的蒙古帝國東徵,武士境井仁必須打破傳統,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殘破的家園
  • 《魔遊紀》重走西遊路 跨越大半個中國
    《魔遊紀》重走西遊路 跨越大半個中國 2016-10-26 13:37:21來源:中國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眾志成城丨「怕,但依然繼續前行」 42632名白衣天使逆行出徵
    1  除夕夜逆行出徵,醫護人員挺身應戰  疫情暴發後,武漢的患者人數激增,醫療資源極度短缺。當地醫護人員已拼盡全力,但仍有大量患者無法被及時救治,醫院門口、網際網路上,湧來萬千求助者。全國人民都為之揪心。  面對完全未知的病毒、突如其來的疫情,醫護人員挺身應戰。
  • 盤點魔獸世界中跨越種族的愛情 居然愛上靈魂醫者?
    原標題:盤點魔獸世界中跨越種族的愛情 居然愛上靈魂醫者?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在艾澤拉斯這片天災人禍不斷、充滿著硝煙和戰火的土地,依然存在著許多讓人動容的愛情。也許塔雷莎的確是把薩爾當做弟弟看待,但是對於少年薩爾來說,他被人類養大,審美也和人類更為接近,對這麼一個非常關心自己,年紀也相仿的少女,應該不止是親情那麼簡單,比如之後薩爾對死亡之翼進行最後一擊之時,在世界存亡之際,薩爾第一個念叨的就是塔雷莎。而薩爾和吉安娜畢竟只是玩家們YY的緋聞而已。   7.
  • 山一大昃曉瞳:致敬「逆行而上」,踐行「醫者大愛」
    當真正投身於志願工作中,我才真正地體會到,在平凡崗位上,更是處處體現人道主義精神,真正理解醫務工作人員的不易,更對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抗「疫」一線的戰士們,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你的背後是我們,是一群雖然不能像你們一樣奔赴前線,卻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你們,與你們並肩同行的醫學生。我們都在這裡,盼望你們平安歸來!
  • 馬識途 書寫跨越80年的「夜譚」傳奇
    馬識途馬老的藝術創作力之旺盛,令人驚嘆。不少作家進入晚年後,由於健康或者自己的寫作狀態問題,創作基本處於歇業狀態。出生於甲寅虎年的馬識途,歷經多個時代,穿越層層風雨,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關心和思考著這個世界。且不說在整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就是在全世界文學圈,創作力如此持久旺盛者,也極其罕見。馬老用他頑強的生命力,真正實踐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 讀《檔案中的虛構》:學習16世紀赦罪書中的君權因素及歷史書寫!
    新文化史以及後現代主義史學的代表人物娜塔莉·澤蒙·戴維斯就在自己的作品《檔案中的虛構——16世紀法國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講述者》一書中講述了自己的發現,並用實際論證證實了歷史想像與虛構寫作在任何檔案中都無法避免,不解決這一點,實證主義史學始終有著根本問題存在。
  • 高中生走進瑞金醫院...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一群對醫學充滿好奇的申城高中生走進瑞金醫院,展開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探索之旅」。今天一早,在醫院院感科體驗的時候,同學們被要求攤開雙手。石大可醫生用棉籤在每個學生的手上採樣,然後放進ATP螢光微生物檢測儀給大家檢測手上的螢光數值。他神秘地問同學們:「螢光數值低於60時,手才算是乾淨的。你們猜你們的手乾淨不乾淨?」
  • 這場瑞金專屬畢業典禮上,390名醫學生...
    「上一次由附屬醫院承辦交大醫學院畢業典禮,還是SARS疫情爆發的那年。這一次,也是由於病毒,讓我們的畢業典禮註定難忘。但是,改變世界的真的是病毒嗎?而能夠改變病毒肆虐局面的又是什麼?「在瑞金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他們中30%的人比今天畢業的同學還要小,他們竟然那麼無畏,那麼勇敢,又是誰改變了他們?是勇氣和信心。做為醫者,不僅要有濟世濟民的醫術和醫德,還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對國家對民族對文化和對制度的相信,他們的行動,也改變了醫者的形象,變得更加偉岸了。」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卻沒有一個鯨魚是它朋友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向來獨來獨往,喜歡一個人到處出去旅行,尤其是到一些人越少的地方,他們就越能夠感受到舒適,既然有喜歡一個人的,那也會有不喜歡一個人的,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更喜歡的是能夠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或者是愛的人一起出去旅行,這樣就可以通過分享
  • 7本書寫大自然之書,讓你遠離「都市病」
    7本書寫大自然之書,讓你遠離「都市病」「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夏天,如果你感到胸悶、燥熱、躁動……甚至有想脫的衝動,可以用西瓜雪糕冰咖啡解決。當然,本汪的解決方式是,來幾本關於大自然的書,7本書寫大自然之書,讓你遠離「都市病」!
  • 醫者仁心無畏無懼
    只能這樣了嗎?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在這些悲觀的情緒大範圍傳播時,有一群人站了出來,用令人敬佩的氣概和實際行動驅散了我們心中的擔憂。醫者仁心,以高尚情操,行仁愛之術,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愧於內心。他們面對可怖的病毒,並沒有退縮,而是用專業的素養、仁愛的心懷和勇敢的行動予以回擊。他們是將人類與病毒隔開的唯一一條防線。他們是醫者。
  • 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讓我們在感恩醫務工作者無私付出的同時,一起看看歷史上那些勇探醫路、心系蒼生的名醫妙手,感悟代代相承的「醫者仁心」。「醫祖」扁鵲「扁鵲言醫,為方者宗」。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姓秦名越人,是最早將脈診應用於臨床的「脈學之宗」。
  • 書寫生命的天才外科醫生,漫畫之神創造的這個怪醫永遠不會過時
    所以今天呢,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一部被譽為「日本醫學漫畫的先驅」的一部可謂裡程碑的佳作——《怪醫黑傑克》。《怪醫黑傑克》被譽為「漫畫之神」的作者手塚治虫,對於日本漫畫又少許了解的應該都認識,作者不僅作了家喻戶曉的鐵臂阿童木,《怪醫黑傑克》更是他漫畫生涯的另一個高峰,要提起這部作品就不得不提一下手塚治虫老師創作的背景。
  • 識時務者為俊傑:白起三番五次拒絕出徵,被秦王賜死,令人噓唏!
    伊闕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秦昭襄王五十年,賜死於杜郵。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後位列武廟十哲。
  • 中國醫師節,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讓我們在感恩醫務工作者無私付出的同時,一起看看歷史上那些勇探醫路、心系蒼生的名醫妙手,感悟代代相承的「醫者仁心」。   但願世間人無病,不惜架上藥生塵。人民網 孟麗媛攝  「醫祖」扁鵲  「扁鵲言醫,為方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