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醫生,他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服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作為一個學科帶頭人,他注重培養青年骨幹,在醫學科技創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國內心臟外科領域卓有成就;作為一個主任,他帶領他的團隊一次次與死神較量,與時間賽跑,給無數個家庭帶來了幸福和快樂。他就是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區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張瑞成教授。
尊重生命踐行高尚醫德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張瑞成這樣說。工作中,張瑞成一直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視患者如親人,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提問,盡力解除他們的痛苦和顧慮。
2019年的一天,張瑞成主任連續接診了4例急診患者,四名危重症患者都患有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很容易引起夾層破裂大出血、心包填塞、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急性腎衰等,隨時有生命危險。在主任張瑞成的帶領下大家及時為患者實施了急診手術。
心血管手術比較複雜。當天張瑞成組織了3個協作組,4臺手術緊張有序進行,醫生們經過了16個小時的奮戰,直到次日早上5點才完成所有的手術。當四個患者全部脫離危險後,醫生們如釋重負。由於連續作戰,又困又累,有的大夫直接躺在地上睡著了。
這是張瑞成科室工作的縮影。張瑞成說,醫院每年都要收治五六百例這樣的急危重症患者,平均下來一天就有一到兩臺大手術,所以連夜奮戰手術臺的情況,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急重症患者的手術往往都是突發狀況,作為醫生,隨時都要做好「連軸轉」參戰急診大手術的準備。
三十多年來,張瑞成始終以一顆特有的同情心善待每一位患者,無論貧富、城鄉都一視同仁,有時她還給一些非常貧困的患者捐錢捐物。他深知心血管患者復發率、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搶救必須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便於跟蹤隨訪,患者出院時他都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知患者。結果,他的電話成了科裡最忙的熱線。張瑞成說:「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只要接到患者諮詢電話,無論白天黑夜,他都耐心解答;患者來醫院不方便,他就電話隨訪。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他都把每個患者的安慰掛在心上。多年來,只要有急診電話,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每天早上,他六點多就趕到醫院,第一時間到重症監護室查看病人。他天天堅持在臨床一線,對急危重患者更是一天親臨病床幾次,經常下班回家吃過晚飯後還要回到病房看看病人,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醫術乃醫者之本,醫德乃大醫之魂;醫為仁人之術,必其仁人之心,這是醫生須畢生銘記的信條。今年56歲的張瑞成一直在一線從事心血管臨床工作,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並以高尚的職業道德、精湛的醫術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服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鍥而不捨地書寫了他白衣天使的傳奇人生。
刻苦鑽研成就精湛醫術
張瑞成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一個農村家庭,他家境貧寒,作為家中的長子,他把家境貧困當成自己學習的動力,抱著救助貧困患者的初衷,198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醫學院(現鄭州大學醫學院)。這為他將來在醫學領域施展才華開啟了一扇大門。
大學期間,張瑞成每天晚自習結束後,在路燈下旁若無人地邊看書邊思考,周末和假期張瑞成又成了學校食堂打雜或者建築工地的臨時工。勤奮刻苦、謙虛好學、品學兼優的張瑞成人窮志不窮,他的辛勤付出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支持。
機遇永遠眷顧勤勞的人。大學畢業那年,張瑞成由於品學兼優,他成為那一屆校方優中選優的14個留校生中的一名,他被分配到河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他後腳剛走出大學校門,前腳就踏上了工作崗位。踏入工作崗位後,他像以前那樣把書本當成精神食糧,他的大部分工作之餘時間都投入到醫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兩年後,他順利考上母校心血管外科的碩士研究生,師從我省心臟外科一流的專家莊世才教授。
研究生畢業後,他仍然沒有停止學習研究的腳步。2004年,順利考上華中科技大學心血管外科專業博士,擴大了學習研究的領域。博士學習3年間,他潛心於骨髓幹細胞方面的研究。之前,他還先後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西京心血管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進修學習。博士畢業後,又先後到美國、義大利、德國等國際一流心臟中心學習深造。
辛勤的汗水為張瑞成換來了精湛的醫術,以及一項項科技成果和各種榮譽獎項。現在他是學科帶頭人、河南省衛生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卒中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心臟大血管學術委員會常委委員、河南省醫藥信息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小兒先心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鄭州市心胸血管外科常務委員。他擅長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及小切口開胸治療、主動脈夾層介入及開胸手術、心臟瓣膜成形及置換術、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術、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治療等,有7000多例心血管手術臨床經驗,微創傷小切口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臨床應用1000多例,該技術具有切口小、創傷輕、出血少、避免術後雞胸、美觀、恢復快等優點,手術成功率99.9%。在重症心臟瓣膜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編寫專著2部,主持部、省、廳級科研項目8項,獲省、廳級科技成果獎8次。
醫者仁心情暖四方患者
在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區,許多患者來自農村家庭,經濟上比較貧困,張瑞成深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農村較為普遍。因此,如何既能治好他們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地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選擇一個經濟合理的治療方案一直是他關注的問題。
張瑞成注重科室業務的發展,他帶頭並要求醫生都要深入臨床,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採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爭取讓患者得到最佳治療效果。他深知心血管病患者不及時恰當治療的後果,一個人倒下了,一個家庭可能就沒了支撐。患者和家屬對醫院充滿了希望,同時心情又非常急躁。他要求科室醫生和急危重症患者家屬深入溝通,詳細講解病情,認真耐心解答疑問,並將診斷、治病方案,特別是預後等及時告知家屬。這樣使患者及家屬信任醫院,積極配合治療,對治療結果有心理準備。
有一次,65歲的患者王某輾轉縣級醫院、市級醫院及某省級醫院後,晚上10點被送到河南省胸科醫院張瑞成負責的病區,診斷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心臟壓塞,心源性休克,酸中毒」,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性,情況十分危急,家屬也非常著急。張瑞成當機立斷,快速簡單術前準備的同時,送入手術室,立即進行搶救性手術。經過六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後,患者脫離了危險,患者家屬萬分激動。為感謝張瑞成把自己的親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便悄悄塞給他1000元紅包。張瑞成發現後表示拒絕,可家屬說什麼也不同意接受退還的紅包。無奈之下,張瑞成把1000元交到了住院收費處,作為患者的住院押金。他告訴患者家屬,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隨後還耐心詳細地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的病情以及預後,並給予家屬預防高血壓及主動脈夾層的合理建議。
「張瑞成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像親人一樣,認真為他們看病,盡心盡力關心照顧他們。」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一病區的護士長這樣說。張瑞成每次到病房查房,除了叮囑每位患者在治療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之外,都會再了解一下患者的家庭情況,問問他們有沒有困難,讓患者及其家屬倍感溫暖,非常感動。 有的兒童患者前來就醫,病癒出院後家中已是債臺高築,張瑞成了解到患者的困難後,就主動與他們聯繫,每年他都會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給那些特困的家庭匯過去,盡力幫助他們確保孩子能上學。據了解,張瑞成目前還在資助一名他醫治過的患者上學。
「作為醫生,就要用高尚醫德去愛人,用高超醫術去救人,方能無愧於病人的生命相託,無愧於醫生的神聖天職。」張瑞成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他始終堅持「一次診治,終生服務」的理念。春去秋來30餘載,張瑞成把寶貴的青春和真誠的愛無私地獻給了患者,獻給了她所熱愛的醫療事業,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業績,充分展現出人民醫務工作者的美好形象。2019年張瑞成被評為河南省首屆醫德醫風標兵,真是名至實歸,當之無愧。(閆洧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