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會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 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萬物有愛,向陽生長——曾劍《向陽生長》新書分享會」日前在北京SKP RENDEZ-VOUS舉行,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青年作家付秀瑩,作家、出版人林苑中,以及《向陽生長》作者曾劍,圍繞《向陽生長》,就小說裡的真實與虛構、人物塑造與語言等與現場讀者和網友進行了分享。
談及創作緣起,曾劍坦言,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其實很漫長,從醞釀到成熟大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想寫一個自己的故事,但是又不知從何開始,我就提醒自己不能輕易寫,因為鄉村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我隨隨便便把它開發出來,不但找不到寶藏,可能還毀壞了這片礦。後來我到魯院學習,在那裡和老師、同學交流後,逐漸找到寫作的方向,於是開始慢慢寫,直到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曾劍也毫不吝嗇向讀者袒露了自己寫作過程中的秘密,「在創作這個作品時,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往往一個作家無法控制自己小說裡的人物。我其實對我的父親特別敬佩,我想把我的父親當主角,結果寫著寫著,小說裡的聾二就呈現出來了,寫聾二是帶著一種悲憫的、同情的心理來寫的,同時也有一種愛戴的心理。這樣一個偉大的人,他在病痛之中時刻惦記著楊向陽,如果沒有他,楊向陽不可能成為一個軍官,成為一個軍旅作家。」
曾劍,湖北紅安人,1990年3月入伍。現為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範大學聯辦的現當代文學創作方向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瀋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遼寧作家協會籤約作家。
《向陽生長》是曾劍的最新長篇小說,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湖北紅安,大別山南麓,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楊向陽的二爹十三歲跟著紅軍的隊伍走了,此後音信全無。二奶每天到後山坡盼著二爹,成為竹林灣一道永遠不變的風景。二爹成為楊家後人的精神導師,也成為作品的靈魂。在這樣一個靈魂的指導下,二爹往後三代人,前赴後繼,踏入軍營。因楊向陽家弟兄多,楊向陽便被過繼給聾二當兒子,並得到了聾二濃濃的父愛。在聾二的教導和影響下,楊向陽應召入伍,成為一名軍官。
關於《向陽生長》,邱華棟認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叫楊向陽,我們可以把他看作另外一個內心裡生長著的曾劍的化身,而楊向陽又絕不僅僅是作家本人,也不僅僅是楊向陽自己,他是鄉村眾多成長少年的代表。「在少年楊向陽眼裡,那裡從來不缺少陽光。曾劍在作品裡,多次通過少年楊向陽的目光,看竹林灣北山窪的陽光,那其實是楊向陽內心的陽光,也是作家曾劍心裡的陽光。」邱華棟說。
付秀瑩是曾劍魯院的同學,她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厚重的長篇小說,「作者寫了很多家族史、民族史,包括將近一個世紀的時代風雲變幻,這樣一個史詩的品格、這樣一種敘事的基調,以及他小說裡語言的魅力,具有很大的閱讀抓力,特別讓我著迷。」
林苑中坦言,對於1970年代寫作者來說,內心一直有兩個命題,一個是怎麼寫,第二個是寫什麼,曾劍在《向陽生長》裡找到了他的切入點,「它實際上是講了一個男人成長的故事,但又不僅僅講一個男人的成長,同時也寫了隱秘的時代歷史,寫到了民族史,從一個小的角度切入,然後帶出這個時代,以小見大,足見小說家的功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