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曾劍:萬物有愛,向陽生長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分享會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 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萬物有愛,向陽生長——曾劍《向陽生長》新書分享會」日前在北京SKP RENDEZ-VOUS舉行,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青年作家付秀瑩,作家、出版人林苑中,以及《向陽生長》作者曾劍,圍繞《向陽生長》,就小說裡的真實與虛構、人物塑造與語言等與現場讀者和網友進行了分享。

談及創作緣起,曾劍坦言,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其實很漫長,從醞釀到成熟大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一直想寫一個自己的故事,但是又不知從何開始,我就提醒自己不能輕易寫,因為鄉村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我隨隨便便把它開發出來,不但找不到寶藏,可能還毀壞了這片礦。後來我到魯院學習,在那裡和老師、同學交流後,逐漸找到寫作的方向,於是開始慢慢寫,直到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曾劍也毫不吝嗇向讀者袒露了自己寫作過程中的秘密,「在創作這個作品時,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往往一個作家無法控制自己小說裡的人物。我其實對我的父親特別敬佩,我想把我的父親當主角,結果寫著寫著,小說裡的聾二就呈現出來了,寫聾二是帶著一種悲憫的、同情的心理來寫的,同時也有一種愛戴的心理。這樣一個偉大的人,他在病痛之中時刻惦記著楊向陽,如果沒有他,楊向陽不可能成為一個軍官,成為一個軍旅作家。」

曾劍,湖北紅安人,1990年3月入伍。現為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範大學聯辦的現當代文學創作方向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瀋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遼寧作家協會籤約作家。

《向陽生長》是曾劍的最新長篇小說,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湖北紅安,大別山南麓,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楊向陽的二爹十三歲跟著紅軍的隊伍走了,此後音信全無。二奶每天到後山坡盼著二爹,成為竹林灣一道永遠不變的風景。二爹成為楊家後人的精神導師,也成為作品的靈魂。在這樣一個靈魂的指導下,二爹往後三代人,前赴後繼,踏入軍營。因楊向陽家弟兄多,楊向陽便被過繼給聾二當兒子,並得到了聾二濃濃的父愛。在聾二的教導和影響下,楊向陽應召入伍,成為一名軍官。

關於《向陽生長》,邱華棟認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叫楊向陽,我們可以把他看作另外一個內心裡生長著的曾劍的化身,而楊向陽又絕不僅僅是作家本人,也不僅僅是楊向陽自己,他是鄉村眾多成長少年的代表。「在少年楊向陽眼裡,那裡從來不缺少陽光。曾劍在作品裡,多次通過少年楊向陽的目光,看竹林灣北山窪的陽光,那其實是楊向陽內心的陽光,也是作家曾劍心裡的陽光。」邱華棟說。

付秀瑩是曾劍魯院的同學,她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厚重的長篇小說,「作者寫了很多家族史、民族史,包括將近一個世紀的時代風雲變幻,這樣一個史詩的品格、這樣一種敘事的基調,以及他小說裡語言的魅力,具有很大的閱讀抓力,特別讓我著迷。」

林苑中坦言,對於1970年代寫作者來說,內心一直有兩個命題,一個是怎麼寫,第二個是寫什麼,曾劍在《向陽生長》裡找到了他的切入點,「它實際上是講了一個男人成長的故事,但又不僅僅講一個男人的成長,同時也寫了隱秘的時代歷史,寫到了民族史,從一個小的角度切入,然後帶出這個時代,以小見大,足見小說家的功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長篇小說《向陽生長》:作家曾劍的「貼地前行」
    《向陽生長》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這是一部在鄉村樹蔭下渴望陽光努力生長,並且終於在陽光下茁壯成才的少年之書,也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致敬的書」,在著名作家、評論家邱華棟看來,曾劍的新長篇《向陽生長》延續了他新穎而絕無做作
  • 曾劍新作《向陽生長》以史詩品格寫出隱秘的歷史
    作家曾劍日前攜新作《向陽生長》在SKP書店與讀者見面,他與嘉賓們一起,就小說裡的真實與虛構、人物塑造與語言等和讀者進行了分享。 《向陽生長》是曾劍的最新長篇小說,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湖北紅安,大別山南麓,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
  • 向陽生長!湘鄉罕見病夫妻合著《與帕共舞》即將出版
    中國湘鄉網11月27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劉小琴 李方遒)生命是燦爛的花朵,向陽生長就能綻放美麗。張偉和危丹這對身患罕見病的年輕夫妻在面對生命給予他們的磨難時,勇敢直面,用盡全力與病魔抗爭,在堅強中守望「詩和遠方」,他們倆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與帕共舞》將於近日正式出版。張偉經常依偎在危丹床頭交流寫作。
  • 萬物向陽而生,北京奧森迎來盛夏最美時節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奧森清晨的陽光不愛跑步也沒關係,公園裡健步走的人群比比皆是。邊走路邊欣賞路邊的風景,別有一番興致在心頭。
  • 青年作家作家湘諾評王錢軍的詩集《異鄉人》
    《異鄉人》裡面有山高水長,有煩擾的塵世,孤的旅程。細細讀來,有一種無奈和孤獨,面對生活不得不奮力前行的力量,那一種桀驁不馴,是一種詩的精神,也是一種路程。雖然部分詩歌讀起來,我們會疼痛,文字會流淚,但我們讀起來,也會聽到一種聲音,那聲音是深沉的,深沉裡有深邃的思考和濃烈的回望,那種回望的姿態,那種濃重的鄉愁夾雜在作者與讀者的情感之間,詩歌文本的語言也會直抵讀者的內心。
  • 向陽生長,向「甜」生活,「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走進古藺向田村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楊克,浙江作協副主席榮榮,甘肅作協副主席高凱,重慶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李元勝,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主席、《延河》下半月刊主編馬慧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網總編室主任安琪
  • 雨過天晴,萬物終向陽而生
    布吉河的改造也是日新月異,初初看上去,亦沒有了昔日抽水溝的模樣,種上了高大的樹,白玉色的水牆都有了高大上的感覺,希望早日完工,一睹漂亮的模樣。一晃已經是2020年第二季度了,生活總是要繼續,萬物終向陽而生。為我們的生活加油,鼓勁。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專訪‖郭遠蘭:憶愛文之路,日月可期
    報導優秀作家,出版優秀作品  青年作家網:用文學點亮夢想  全新的文學IP孵化平臺  網址:www.qnzj365.com  ◆籤約作家與文學會員投稿郵箱: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譚盾...
    由譚盾先生攜手他的好朋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
  • 不完美的她:樂觀可以傳染,蓮生逆境而生,卻能向陽生長
    《不完美的她》:樂觀可以傳染,蓮生逆境而生,卻能向陽生長不是所有人的小時候都是快樂的,但是小時候的快樂都是單純的。《不完美的她》主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事業有成的女青年林緒之,因為小時候被拋棄的陰影在性格上變的孤獨,在遇到了相同經歷的穆蓮生之後,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小蓮生的樂觀善良給林緒之帶來了陽光向上的力量,林緒之也給小蓮生帶來了家的感覺,兩個人互相帶給對方溫暖,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 馮唐《萬物生長》想出版,出版編輯:下本書收斂些,我們一定合作
    也是這年夏天,在新澤西實習的馮唐決定再摸起筆,繼續他未竟的「偉大」事業,還給這部書書起了一個陽光十足的名字--《萬物生長》。公司的老闆娘卡門不懂中文,在馮唐寫作、瀏覽中文網站的時候,還開心地鼓勵他:「仔細看,中國醫療耗材的潛在市場很大。」老闆娘的寬宏大量,讓馮唐很愧疚,很努力地加班寫完了主體部分。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本場音樂會,由譚盾先生攜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據介紹,譚盾多次到雲南採風。他表示,在雲南的土地上,通過音樂來承載歷史的方式從來沒斷過。
  • 向陽生長的雙魚座,深信黑暗後即黎明
    眾所周知,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鐘,但這句話用在雙魚座上卻恰恰相反,雙魚座有著一種特殊的愛情執著,一旦愛了就無法忘記。愛情一旦傷害到她們,她們就無法忘記,傷害到她們,不僅僅是七秒鐘的事,甚至要七年才能忘記。但雙魚座是個永遠向陽生長的星座,他們像一枝向日葵,太陽在什麼方向,他們的臉朝著什麼方向,他們面對著陽光,靜靜地等待著花開,即使再受感情的打擊,也能堅強地站起來,繼續迎接下一個早晨。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雙魚座的愛情,那就是:扯新紗,覆舊夢,看遍雲捲雲舒!
  • 《託爾金》劇照 尼古拉斯·霍爾特飾作家青年時代
    《託爾金》劇照 尼古拉斯·霍爾特飾作家青年時代 時間:2019.0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抓教研、重德育、興科教 讓鄉村教育在這裡向陽生長
    讓鄉村教育在德育教育並重,科學興趣引導中向陽生長。 堅持德育優先理念 「學校經歷過兩校合併,生源最高峰達到2300多人,學生素質也參差不齊,當時學校就決定,從德育入手,強化學生的習慣養成。」負責德育工作的陳主任回憶說。 多年的德育教育摸索、總結出「三要八不準」等行為準則,並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
  • 最有力量的希望之聲,是向陽生長
    後來我了解到,胡校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一些貧困山區,無法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然後,由當地政府出資進行搬遷,所以九三中學還接受了移民搬遷過來的學生,約佔學生總人數的58%。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建設,今天的九三中學已經「舊貌換新顏」。從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到藝術社團的組建,藝術興趣的培養,每一天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師生們積極向陽的心。
  • 【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2020-12-03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本院要聞】青年理論學習小組 開展「學而為憲 一心向陽」專題...
    【本院要聞】青年理論學習小組 開展「學而為憲 一心向陽」專題學習會 2020-12-0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藝青年|作家|青年_鳳凰讀書
    苗煒/作家不知從何時起,文藝青年被妖魔化了。我搜羅一下網絡上關於文藝青年的描述,大體是這個樣子——— 某輛開往尼泊爾邊境的大巴上,某個女青年痴呆呆地望著窗外,她要去加德滿都,口袋中沒幾個錢,到了加德滿都不能坐飛機看珠峰也不能參加徒步,只能在便宜的旅社坐著。
  • 「苗朵向陽開」畫展|一場有愛的兒童畫展,讓藝術與溫暖不期而遇
    一萬個人或許就有一萬種解答。  在華僑城北方集團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小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特殊的筆觸,向我們展示著童真、童趣、童心,用顏色描摹出他們對於世界的別樣感知。  2020年11月29日,「苗朵向陽開」公益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悅美術館拉開帷幕,展期為一個月。華僑城北方集團攜手貴州省三穗縣寨頭村苗寨小學的學生們,呈現了一場關乎夢想與愛的少兒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