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生長,向「甜」生活,「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走進古藺向田村

2021-01-13 和訊網

抒寫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謳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讓詩酒溫暖每個人。11月13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00056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來到瀘州古藺向田村。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楊克,浙江作協副主席榮榮,甘肅作協副主席高凱,重慶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李元勝,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主席、《延河》下半月刊主編馬慧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網總編室主任安琪,詩人、《星星》詩刊副主編幹海兵,深圳市《特區文學》副總編輯、詩刊主編寶蘭,瀘州市作協副主席、詩歌專委會主任塗擁,詩人、常德日報社晚報副刊編輯熊芳以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等一行走進當地學校,開展詩歌啟蒙大師課;並深入田間地頭、走到村民身邊,感受新農村新蛻變新氣象,通過實地採風創作,將向田村村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走向小康的動人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向陽生長,撒下詩歌種子

11月13日,古藺縣向田村向陽小學巍巍的教學樓前,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因為"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的到來,校園內歡聲笑語不斷,比平時熱鬧很多。孩子們穿著校服整齊地坐在操場上,帶著對知識的渴望,認真聽著詩歌啟蒙課。從"做一張課桌需要花朵"到"燈光是橡皮擦,把黑暗擦掉",著名詩人、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楊克用美妙的詩句告訴同學們真實的想像力是怎樣發生的;並通過配樂詩朗誦,讓同學們體會詩歌的韻律和魅力,感受到了詩歌與文學溫暖人心的力量。

除了詩情洋溢的大師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還代表"詩歌輕騎兵"一行向向陽小學捐贈了課外圖書和體育用品。

從一本書、一個書包開始;從一條路、一次遠行蔓延;"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悉心關注著這些遠山深處的孩子,在他們心中種下了詩歌和夢想的種子,細心澆灌著這些自由生長的"向陽花"。

向"甜"生活,種下幸福和希望

據悉,曾經的向田村全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通雨阻的現狀嚴重影響村經濟發展。轉變發生在2010年,向田村成為了瀘州老窖在大山深處的"遠親"。之後的十年,向田村有了水泥路,有了直達古藺縣城的客運,也有了"稻田養魚"產業。除了集中連片開發稻田養魚產業,瀘州老窖還每年免費發放豬仔雞苗進行分散養殖,提升貧困村民的自主脫貧積極性……為貧困戶們"輸血"也"造血"。

"去年瀘州老窖給了我60隻小雞,2隻豬崽。我把它們養大,過年雞賣了五千塊,兩頭豬賣了一萬塊!"向田村村民張啟國激動地說。他是瀘州老窖精準扶貧的對象之一,也是向田村靠勤勞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

村民鄒應強在聊到自家脫貧致富的情況時,念了自己寫的詩——《幸福向田》:"我的故鄉在向田,四面高山來環繞,冬季下雨霧連連,夏生面對三伏天,背向天空面向田,向田村民多辛苦,翻山越嶺來種田,改革開放就是好,水泥公路來相連。外出打工人群多,十年發展喜連連,向田村道修好後,村民房展兩邊建,寒冷天氣到來時,用煤取暖喜開顏,黨的政策非常好,貧困群眾得搬遷,感謝政府多謝黨,瀘州老窖幫多年,愛心公司來救助,向田幸福在眼前。"

隨後,詩人們深入田間地頭,走一走從家門口到田埂上的開闊道路,親眼看一看為大家帶來希望的"稻田養魚"產業,切身感受當地的新生活、新氣象,發揮文藝功能,助力脫貧攻堅,為當地群眾帶去詩歌文化的關懷,豐富當地的精神文化生活。

抒寫扶貧讚歌,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作為國內發起最早、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活動內容最豐富的詩酒盛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開展了"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活動,讓詩人、作家、文化學者走進上演了中國"脫貧奇蹟"的典型村落,將文藝創作與時代主題高度結合,以詩歌這一具有磅礴力量的精神創造,記錄脫貧攻堅的歷史巨變,抒寫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以實際行動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作為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的承辦方,多年來,瀘州老窖以酒為媒,開拓中華文化傳播新途徑;同時,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瀘州老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堅守奉獻的使命擔當和創新發展的硬核實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未來,瀘州老窖將繼續踐行優秀民族品牌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以更寬闊的視野和宏大的格局,攜手各界大師創作出更多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將脫貧攻堅等中國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溫暖、更精彩!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她最美|峽口鎮普濟寺村李和秀夫妻的勤勞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她最美|峽口鎮普濟寺村李和秀夫妻的勤勞致富新生活 2020-09-10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小康看武清」這場直播帶您體驗武清田水鋪的致富「金蘿蔔」
    2020年,是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主線,武清區委網信辦與新浪天津共同策劃開展「幸福來敲門 小康看武清」系列網上主題宣傳活動,11月19日,區委網信辦、新浪天津聯合大良鎮黨委, 走進田水鋪村開展 首場直播活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豫鎮:在瓜果飄香的土地上成就「甜蜜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豫鎮:在瓜果飄香的土地上成就「甜蜜的事業」 2020-09-1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村民向市民「轉身」,文明新風吹進萬家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施碧薇 潘冬冬 陳翔小康生活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豐富,更是精神文化層面的充盈。以文化小康建設為抓手,讓文化扶貧有速度,更有溫度,南通開發區竹行街道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小康之旅」,村民向市民「轉身」,滿腹豪情編織新夢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遷就業到錦屏 萬福山村始得福
    搬下萬福山,走上小康路  不管生活多麼艱苦,老百姓總是對自己的家園寄託美好的期許。「萬福山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相傳,萬福山原名「望府山」,村子就掛在山上。這裡山體鬆散,地質災害頻發。一到汛期,大伙兒都提心弔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西河池東蘭縣巴疇鄉納浪村:生態養魚有奔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西河池東蘭縣巴疇鄉納浪村:生態養魚有奔頭2020-08-04 10:55:00  在巴疇鄉納浪村納卻屯巴英河魚養殖基地,駐村第一書記潘文勇和養殖能人韋聯國站在網箱邊緣將魚料分撒入河中,原本沉靜的河水很快便熱鬧起來,一條條魚兒浮出水面爭相搶食。「今年3月初我們投放了15萬尾魚苗到河裡,還有半個多月第一批2萬尾魚苗就可以出售了。」韋聯國一邊查看魚兒的生長情況,一邊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產業興旺,老鄉的日子也越過越旺!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中,記者所到之處隨處可見蓬勃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蘊,老百姓在家門口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
  • 王永利: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直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火熱圖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7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從江蘇徐州出發,兩輛攜帶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的大篷車,走進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脫貧村,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村民如何突破生存發展困境、走向致富之路的歷程。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⑱】詩詠山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村街乾淨,村舍聯排。倉裡糧,畦間菜,四季吃喝無公害。好生活撲面而來。福地安居,餘錢入兜,美夢揣懷。詩友拼車鄉鎮顛,問訊農家苦與甜。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進營山,感受脫貧奔康感人故事
    7月10日下午,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集中採訪活動的「雲上高坪」記者隨團走進營山縣城南街道雲霧村和淥井鎮興雲村,實地感受營山脫貧奔康背後的感人故事。天助自助者 殘疾人蔡和平用雙手改寫命運走進營山縣城南街道雲霧村的雲霧山泉酒廠,陣陣酒香撲鼻而來。聞香而去,是標準化的生產車間。與別的釀酒小作坊不同,這家酒廠不僅規模較大,而且製作流程先進,工人們按照標準化的流程分工作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祁連山:向「十好」國家公園目標邁進
    為了將生態文明及國家公園理念以群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到千家萬戶,作為試點村之一的郭米村在宣傳中將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則柔」融入生態環保內容,目的就是通過最原真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國家公園,以實際行動去保護他們世代生活的地方。  「我們村是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入口之一,積極參與到祁連山保護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多年來,這裡的牧民保護生態的意識一直就很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帶你到外海街道直衝村看一看
    「在街道帶領下,我們還建立『街道+村+園區』的園區黨建發展新模式,成立直衝工業園區聯合黨支部,推動兩新黨組織『兩個覆蓋』工作,提升園區工作質量。」直衝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衛強表示。如今走進園區,也可以看到黨員示範崗,崗位上的黨員們是園區發展的帶頭人、技術的指導者,也是大家的「加油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風活動走進太原市臺駘山景區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風活動走進太原市臺駘山景區 2020-08-20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海水稻」支書陳偉臣,讓村民端上脫貧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海水稻」支書陳偉臣,讓村民端上脫貧致富「金飯碗」 2020-10-15 21: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這幾年,大灣村積極引進市級龍頭茶業企業入駐,努力支持貧困戶因戶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在村裡的關心下,陳澤申通過養羊、從事保潔公益性勞務等順利實現了脫貧。為了進一步增加收入,他又開始養牛、種植天麻等作物。再後來,他又在茶廠找到了工作,負責領著遊客體驗採茶炒茶,月收入近3000元。窮了大半輩子的陳澤申,現在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越來越甜。
  • 一座山,一條河,一片田,一群人走向小康
    秦嶺深處的景觀「刀背梁」刀背梁刀背梁位於柞水縣瓦房口鎮金臺村,藍天白雲綠山刀背梁,是一座小山長向對面的山,將直直的河道阻擋,河水從這個地方拐了個90度的彎,走成了蛇形。雲和月傳說在遠古時代是沒有這個刀背梁的,金井河是筆直流過的,盤古在經過此地時,見到這裡風景優美,突然想在此過上慢節奏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用心鋪築「扶貧路」的駐村第一書記,靠譜!
    2017年3月,田坪水庫管理所幹部李志純被組織派駐青山橋鎮心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剛到心田村,李志純就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沒有特殊事情必須每天工作和吃住在村上。記者走進青山橋鎮心田村,看見李志純正在康庭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中草藥種植基地,指導冬季施肥護苗。「特別感謝李書記喲!介紹我到這裡做事,鼓勵我種植中草藥!」青山橋鎮心田村花門樓組脫貧群眾閔小初拖著滿滿一車肥料,一邊走一邊告訴記者,三年來,他不光還了10萬餘元債務,手頭上還有餘錢,日子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張泰龍:農夫 山前 有點田——同步小康駐村手記
    【我的扶貧故事】張泰龍:農夫 山前 有點田——同步小康駐村手記 2020-12-2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峽口鎮普濟寺村:種高原夏菜 走致富快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峽口鎮普濟寺村:種高原夏菜 走致富快道 2020-08-06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