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謳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讓詩酒溫暖每個人。11月13日,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00056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來到瀘州古藺向田村。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楊克,浙江作協副主席榮榮,甘肅作協副主席高凱,重慶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李元勝,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主席、《延河》下半月刊主編馬慧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網總編室主任安琪,詩人、《星星》詩刊副主編幹海兵,深圳市《特區文學》副總編輯、詩刊主編寶蘭,瀘州市作協副主席、詩歌專委會主任塗擁,詩人、常德日報社晚報副刊編輯熊芳以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等一行走進當地學校,開展詩歌啟蒙大師課;並深入田間地頭、走到村民身邊,感受新農村新蛻變新氣象,通過實地採風創作,將向田村村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走向小康的動人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向陽生長,撒下詩歌種子
11月13日,古藺縣向田村向陽小學巍巍的教學樓前,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因為"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的到來,校園內歡聲笑語不斷,比平時熱鬧很多。孩子們穿著校服整齊地坐在操場上,帶著對知識的渴望,認真聽著詩歌啟蒙課。從"做一張課桌需要花朵"到"燈光是橡皮擦,把黑暗擦掉",著名詩人、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楊克用美妙的詩句告訴同學們真實的想像力是怎樣發生的;並通過配樂詩朗誦,讓同學們體會詩歌的韻律和魅力,感受到了詩歌與文學溫暖人心的力量。
除了詩情洋溢的大師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還代表"詩歌輕騎兵"一行向向陽小學捐贈了課外圖書和體育用品。
從一本書、一個書包開始;從一條路、一次遠行蔓延;"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悉心關注著這些遠山深處的孩子,在他們心中種下了詩歌和夢想的種子,細心澆灌著這些自由生長的"向陽花"。
向"甜"生活,種下幸福和希望
據悉,曾經的向田村全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通雨阻的現狀嚴重影響村經濟發展。轉變發生在2010年,向田村成為了瀘州老窖在大山深處的"遠親"。之後的十年,向田村有了水泥路,有了直達古藺縣城的客運,也有了"稻田養魚"產業。除了集中連片開發稻田養魚產業,瀘州老窖還每年免費發放豬仔雞苗進行分散養殖,提升貧困村民的自主脫貧積極性……為貧困戶們"輸血"也"造血"。
"去年瀘州老窖給了我60隻小雞,2隻豬崽。我把它們養大,過年雞賣了五千塊,兩頭豬賣了一萬塊!"向田村村民張啟國激動地說。他是瀘州老窖精準扶貧的對象之一,也是向田村靠勤勞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
村民鄒應強在聊到自家脫貧致富的情況時,念了自己寫的詩——《幸福向田》:"我的故鄉在向田,四面高山來環繞,冬季下雨霧連連,夏生面對三伏天,背向天空面向田,向田村民多辛苦,翻山越嶺來種田,改革開放就是好,水泥公路來相連。外出打工人群多,十年發展喜連連,向田村道修好後,村民房展兩邊建,寒冷天氣到來時,用煤取暖喜開顏,黨的政策非常好,貧困群眾得搬遷,感謝政府多謝黨,瀘州老窖幫多年,愛心公司來救助,向田幸福在眼前。"
隨後,詩人們深入田間地頭,走一走從家門口到田埂上的開闊道路,親眼看一看為大家帶來希望的"稻田養魚"產業,切身感受當地的新生活、新氣象,發揮文藝功能,助力脫貧攻堅,為當地群眾帶去詩歌文化的關懷,豐富當地的精神文化生活。
抒寫扶貧讚歌,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作為國內發起最早、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活動內容最豐富的詩酒盛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開展了"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活動,讓詩人、作家、文化學者走進上演了中國"脫貧奇蹟"的典型村落,將文藝創作與時代主題高度結合,以詩歌這一具有磅礴力量的精神創造,記錄脫貧攻堅的歷史巨變,抒寫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以實際行動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讓詩酒溫暖每個人。
作為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的承辦方,多年來,瀘州老窖以酒為媒,開拓中華文化傳播新途徑;同時,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瀘州老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堅守奉獻的使命擔當和創新發展的硬核實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未來,瀘州老窖將繼續踐行優秀民族品牌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以更寬闊的視野和宏大的格局,攜手各界大師創作出更多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將脫貧攻堅等中國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溫暖、更精彩!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