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第二篇中有:「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的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基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他的意思是,古代的時候善於從反面聽他人言論的人,可以通過鬼神之變知道實情。他們隨機應變能力很強,對於對方控制得也很得當。如果控制得不夠得當,得知的情況就會不明了,得知的情況不明了,心裡就會沒底。要把模仿和類比靈活運用,就要會說反話,以便於觀察對方。想聽他說話就要先沉默;想要敞開,就要先收斂;想要處於高出,就要先下降;想要獲取,就要先給予。

在本章中,鬼谷子提出:「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就是告訴我們想要達到目標就應該與目標背道而馳。這裡其實指的事,與人談論或者做事時,要運用到逆向思維,這樣反而可能會有奇效。因為很多時候,正常的思維是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地,而這個時候就要突破自己正常的思維運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又稱求異思維,它是把司空見慣的事物或者觀點反過來創立新的思維模式。敢於「反其道而行之」,人們常常因為習慣而只會正向地去思考問題。但是很多問題,從另一個方向去思考,會發現簡單的多。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兵法家,同時他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徒弟。他的同門龐涓比他先出師門,在魏國做大將。他知道孫臏的才能於是他叫孫臏來魏國希望利用孫臏的才能。孫臏剛來到魏國時,魏惠王就想要測測他的才能,於是對孫臏說:「聽說你很有才能,如果你能使我從座位站起來,我就任你為將軍。」

魏惠王心想著,我自己不想起來,你又怎麼能讓我起來?而孫臏這時候就想到了逆向思維,魏惠王賴在位置上我肯定沒有辦法拉他下來的,所以我只能讓他自己走下來。於是,孫臏對魏惠王說:我確實沒有辦法讓大王從位置上起來,但是我卻有辦法讓大王自己坐到位置上去。魏惠王心想著,這不是一樣的嗎?只要我不想坐誰能讓我坐。於是他站起來說,我到時想看看你怎麼讓我坐下。孫臏馬上說到:我現在雖然沒有辦法讓你坐下,但是我已經讓你從座位上站起來了。這便是孫臏通過逆向思維所想出來的辦法。

很多時候,失敗之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逆向思維,只會想著自己所認知的思維,之後陷入了思維的誤區,從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困境,就像是司馬光砸缸。當有人落水的時候,按照人的思維慣性就是「將人離開水」,但是司馬光和他的小夥伴們,根本沒有辦法將人救出來。於是司馬光急中生智,運用到了逆向思維,想到的是怎麼樣「將水離開人」,才將缸砸破,將自己的小夥伴救出。所以在遇到常規的思維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敢於跳出常規,跳出自己的思維慣性,掌握創新的思維,才能獲得成功的先機。

在我們現在這個越發殘酷的商業時代,想要創業,想要賺錢,就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而逆向思維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改變了常態思維的軌跡,用新的觀點和方式來處理問題。有一個酒館的老闆就用逆向思維想到過一個好辦法,他在自己的酒館外面掛上了「不許偷看」四個大字。而自從掛了「不許偷看」後,很多路過的人,都會下意識往裡瞟一眼,而對於裡面老闆也早就想好了,他在裡面掛上了「飄香美酒,清君品嘗」。通常看到這個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畢竟感覺自己好像被老闆給騙了,同時也覺得這家店與眾不同,於是酒館的生意很快就變得火爆起來了,這就是運用了逆向思維,和人們的好奇心而成功的。

以退為進,合理運用逆向思維,就是現在生意和商務上的一種主要的經營手段,當別人受到困難的阻攔通常是因為害怕冒險而不敢前進,而這個時候就是你最有利的機會,運用他人想像不到的方法,逆向思維。而領先其他人一步,這樣便能在「商場」中脫穎而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