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飯、一篇日記、一個小發明……滬鄂兩地青少年這樣度過「戰疫...

2020-12-22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為了豐富上海和武漢兩地青少年的特殊「戰疫」生活,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自2月21日啟動了十項有新意、可操作的線上「戰疫」行動。截止至3月12日,全網線上總瀏覽量已突破200萬次,上海武漢兩地中小學生參與人數超過13萬人, 收到活動作品3萬多份。兩地孩子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蓬勃的創意,留下珍貴的成長印記。

「醫二代」誦出心曲

上海市洛川學校的劉子清同學是一個「醫二代」,通過致敬白衣天使——在線小主播展示活動,講述了一家人的「戰疫生活」。他的的父母都是醫生,當護士的二姨也報名馳援武漢,外婆當志願者守護小區安全,家人都投身「抗疫」。一首《武漢,今夜無眠》從他心中誦出,滿滿的力量為武漢加油;一曲《媽媽要上戰場》,致敬媽媽和逆行者們的心曲。

才藝秀獻給戰疫前線

活動中,同學們以「愛」為主題,在線表演才藝,獻給最勇敢的逆行者。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李陳靜雨同學為最美逆行者表演了舞蹈《聽我說謝謝你》,感謝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放棄和家人團聚,在寒風中逆行。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手黃北星和小提琴手蘇婷夫婦攜子女,以親子家庭的形式表演的小合奏《紅星歌》,傳遞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內

愛的早餐感受親情

一項「戰疫」營養餐活動,讓很多父母從孩子親手製作的早餐中,嘗到了愛的味道。孩子的爸爸媽媽們,有人工作在發熱門診等戰「疫」一線,也有堅守在高速道口、社區街道協助防控,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孩子們從「被守護者」成長為家中的「小幫廚」。 上海市紫陽中學陸一寬的爸爸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工作,媽媽是一名衛生監督員參加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監督檢查。媽媽說這份早餐是她吃過最可口的!但是爸爸一直不能回家吃上他做的營養餐。孩子用親手做的早餐告訴爸爸媽媽:「你們辛苦啦!你們一定要平安健康,救治更多人,等爸爸凱旋歸來一定給他做最拿手的美味飯菜!我願意天天為你們做營養餐!」

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的張潤駿同學在特殊的時刻尤為感恩父母。爸爸因奮鬥在火神山醫院及光谷方艙醫院的建設工地上,已連續1個多月沒有回家。小小少年用營養全面的早餐感謝媽媽的照顧,感謝白衣天使的付出。

書信畫卷傳遞關愛

很多孩子們選擇用最簡約又最不簡單的方式,寫下最想要對一線醫務工作者說的。在上海市寶山區寶山實驗學校薛佳凝同學眼中,「不是長發飄飄,有著大大的眼睛才叫可愛,也不是濃妝豔抹的人才叫美;而是你們臉上的血痕才叫美,你們穿上防護服的樣子才叫可愛。」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的雷植寫下對馳援武漢的醫療隊的感謝,「因為我知道你們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在我們身後為我們建築起一道隱形而又堅固的城牆。」

圖說:給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創意海報普及知識

「保護野生動物——創意海報設計」和「防控傳染病——手抄報製作」兩個版塊中,學生通過創意平面設計,打開思考的頭腦、觀察的眼睛。來自武漢市漢陽區鍾家村寄宿小學的肖樂成畫了一幅名為《武漢,我把妹妹和媽媽借給你了》的畫送給自己的醫生媽媽。「同學們每天有爸爸媽媽陪伴在家裡,可是我的媽媽要去重症病房救治病人。這個病毒很狡猾,我們全家都好擔心媽媽。但是媽媽告訴我這是她的責任,讓我不要怕。冬天總會過去,等春天來了媽媽就會回來。我要感謝所有幫助武漢的好心人,當然也包括我那『最美逆行者』的媽媽。」

圖說:海報「武漢,我把妹妹和媽媽借給你了」

創客解難探究解惑

非常時期,小創客們變身「問題解決機」。張江高科實驗小學袁夢同學的媽媽是醫務工作者,媽媽在醫院需要使用電梯,疫情期間有風險,就設計製作了「防疫專用非接觸式電梯控制系統」實現無接觸控制電梯按鈕,實用便捷。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聶民凱在乘車回上海途中,發現測額溫要等開窗,關空調,否則可能錯誤測出發燒。回到家,又發現額溫計有測體溫和表面溫度兩種模式,測量的結果不同,基於這些困惑,他設計實驗開展了「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探究」。金沙江路小學朱一玄發現,因為疫情的關係,小區門口需要人工檢查出入證並且測量體溫,經常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在排隊等候,不夠安全,就想到能否用全自動裝置來完成這個工作,並設計製作了 「智能測溫小區門禁系統」初步實現了自動識別是否本小區人員、是否佩戴口罩、自動檢測體溫三者合一。

居家鍛鍊健康在線

「今天你做廣播體操了嗎」和「繩」採抑「疫」跳繩小擂臺活動不僅吸引了近萬名學生朋友,很多家長也陪孩子一同加入進來。上海羅店第二中學的張子聰每天堅持做廣播操、雙手開合、仰臥起坐、跳繩等運動,不僅增強了自身的抵抗力,還增進了和父母的親子關係。 初中組跳繩「周擂主」上海市寶山區美蘭湖中學的陳虹霖同學每分鐘跳繩達270個。

據悉,本次「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停步」——上海和武漢兩地學生線上系列「戰疫」活動將持續到3月28日結束。想用自己獨一無二的表達參與戰疫的大小朋友們可繼續掃描或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點擊海報進入專題活動頁面,選擇相應活動進行報名。

相關焦點

  • 滬鄂兩地三方菸草企業守望相助 奪取「雙勝利」
    許久不見,滬鄂兩地三方菸草企業與會人員戴著口罩、隔著屏幕,揮手致意、相互問候。 「同為菸草大家庭的一份子,上海菸草始終關注著疫情變化,時刻心繫著湖北菸草兄弟企業。我們全力支持湖北菸草迅速恢復生產銷售,全力以赴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上海市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局長、董事長、總經理施超情真意切的開場白,拉開了交流會的序幕。
  • 上海湖北高校聯手設計「援鄂」紀念口罩贈滬上最美「戰疫」英雄
    中新網上海5月20日電 (黃璐王宇)上海衛生健康行業「520最美青春告白」戰「疫」故事分享活動20日在滬舉辦。活動中,東華大學聯合武漢紡織大學將健康、時尚的「援鄂」紀念口罩作為「520」的甜蜜告白,送給口罩背後滬上最美「戰疫」英雄們,表達大家最為誠摯的感謝和敬意。
  •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查醫生援鄂日記》近日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開始發行該書是由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最短的一篇只有七行字名叫《累到無力說話》寫日記初衷是為讓後方放心(圖為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 仁濟醫院供圖)1月24日是除夕,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啟程,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抗疫一線
  • 「援鄂前線·戰疫日記」左石D24:時間分秒向前,我們分秒必爭
    連線後方、對接鄂州醫院、碰頭醫務組、「兩省八院」遠程會診、前線指揮部例會……3月6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隊員左石在《戰疫日記》中寫下了一天的工作過程,把更像是「清單」的日記匆匆交給我後,又去開會了。
  • 《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出日文版
    《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出日文版本報訊(記者 施晨露)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日本巖波書店就《查醫生援鄂日記》日文版版權輸出籤署協議。《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女醫生查瓊芳以中國武漢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抗疫經歷,勾勒出中國戰疫「路線圖」,揭開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關鍵所在。
  • 逆行48天,90後白衣小姐姐畫了本「漫畫日記」
    讓人欣喜的是,這批援鄂醫療隊中不僅有醫術精湛的上海醫生在武漢拼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也有一大批90後美小護們,她們成為了戰疫中的靈魂畫手,在抗疫中留下了一幅幅戰疫漫畫,傳遞著一份勇氣和一種面對困難的達觀和堅強。
  • 全民紀錄片《溫暖的一餐》留下武漢日記
    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人都在記錄,或訴諸文字,或代以影像,這是他們與武漢這座城市共進退的「日記」。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推出的國內首部全民合拍抗疫題材長紀錄片《溫暖的一餐》3月16日21點登陸紀實人文頻道。東方衛視、新浪微博、愛奇藝、bilibili及國際熱門視頻網站將於當天22時45分同步播出。
  • 嘉興色尼兩地青少年結對「手拉手」
    原標題:嘉興色尼兩地青少年結對「手拉手」 從一馬平川的杭嘉湖平原到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從嘉興到那曲,橫跨中國版圖的東與西,穿越5000多公裡。為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工作,加強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9月至12月,共青團嘉興市委開展嘉興—色尼區民族團結交流活動,組織全市青少年與西藏那曲市色尼區3所結對學校共1076名青少年結成「手拉手」夥伴,開展「書信手拉手」、點亮「微心願」、交流融合實踐等活動。
  • 網約武當•雲端太極|第七屆鄂臺(苗慄)青少年武當文化夏令營線上...
    10月31日,第七屆鄂臺(苗慄)青少年武當文化夏令營雲上交流活動在湖北武當山和臺灣苗慄同步舉辦。本屆夏令營以「網約武當•雲端太極」為主題,通過視頻聯線方式,邀請了臺灣苗慄縣30名青少年和湖北省38名青少年共同參加。
  • 「援鄂前線·戰疫日記」一名抗疫「新兵」的成長記錄
    在鄂州開展救治工作已經11天,在這段充實又忙碌的日子裡, 我覺得自己在戰「疫」中得到了磨礪和成長……給兒子的生日禮物小兒子2歲生日,沒有父親的陪伴,只有一段短短的祝福視頻於是,一個抗疫「新兵」,與一個93歲的抗戰「老兵」,就這樣成為一對特殊的戰友。明天,這位老兵就要出院了,我格外開心,因為他在這場戰疫中勝利了。而我將繼續奮戰,直到每一名患者都康復出院,贏得最終的勝利。
  • 滬藏兩地工商聯在滬召開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
    滬藏兩地工商聯在滬召開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 2020-09-29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少年機器人賽場成第二課堂 小學生認真觀察寫日記
    今天(14日),不少家長甚至專門請假帶著小孩,到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參觀了第19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暨2019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機器人企業展區儼然成為了第二課堂。▲圍觀垃圾分類機器人小學生完成機器人日記在觀看垃圾分類機器人的眾多小朋友當中,來自沙坪垻樹人小學小林(化名)的舉動很有趣,他拿著筆和本子寫寫畫畫,還不停提著問題:「這個機器人是什麼材質?」「這是傳感器嗎?」「這個垃圾分類有幾個部分構成啊?」難道小林是某媒體的小記者?記者上前一打聽,才知道他是為自己的暑假日記尋找線索。
  • 百名戰疫「擎天柱」登頂天柱山
    年度公益活動「天鵝(鄂)之旅」完美落幕百名戰疫「擎天柱」登頂天柱山11月13日至11月15日,由長江日報長江公益、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共同舉辦的「天鵝(鄂)之旅」年度第二次活動完美落幕
  • 迪安診斷聯合翡拉拉推出戰疫紀念品,贈送浙江援鄂醫療隊 | 致敬...
    作為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迪安診斷在採用多方位科技手段抗疫的同時,聯合時尚首飾品牌翡拉拉,設計製作戰疫主題文化紀念品,並捐贈給浙江援鄂醫療隊。
  • 國內首部全民合拍抗「疫」題材長紀錄片《溫暖的一餐》
    面對災難,普通百姓或守望相助或自我隔離,但 「吃飯」始終是大家繞不開的話題,鏡頭從百姓如何在一餐餐飯中度過這場疫情為切入口,關注小人物傳遞溫暖和力量的日常生活。拍攝《溫暖的一餐》影像素材的前期導演們大多不是媒體專業人員,而是新浪微博的網友:有的是美妝博主、寵物博主、親子博主,有的是抗疫防疫志願者,有的是醫護人員或者他們的家屬;他們有的人用專業攝影機和無人機航拍、有的是編寫便攜攝影機,有的僅僅是晃動的手機;他們各自在微博上用自拍視頻寫下「武漢日記」。
  • 戰疫日記(14):「妹陀,你要保護好自己!」
    戰疫日記(13):新冠肺炎病房裡9歲小患者的禮物戰疫日記(12):我是你們的勤務兵——隔離區感控督察員戰疫日記(11):與病毒作戰,有愛就不孤單戰疫日記⑩: 在這裡,我們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戰疫日記⑨:生死時速 默默在心底給我們「戰隊」點個讚
  • 2020「北部寬仁杯」青少年橄欖球聯盟賽暨成渝兩地青少年橄欖球...
    2020「北部寬仁杯」青少年橄欖球聯盟賽暨成渝兩地青少年橄欖球交流賽落幕 2020年12月24日 19:03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近日
  • 小女孩的「戰疫日記」:我的爸爸是「逆行者」
    融媒體記者:羅暉通訊員:鄒航有這樣的一群孩子,每當有人問起父親的工作,他們總會自豪的說道:「我爸是警察!」有這樣的一群父親,每當孩子要陪伴的時候,他們總是只能給孩子給家人留下一個又一個匆匆的背影。疫情當前,重擔千鈞。縱有千般愧疚,縱有萬般無奈,這群「逆行者」也只是默默地把責任和使命扛在肩上,而在轉身的那一刻把家中的寶貝,輕輕地放在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 日記、手繪、Vlog……醫護傳聲 戰疫傳情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和疫情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妻子、丈夫、兒女,同時也是身著白衣戰袍的「天使」,築起戰「疫」的防線。他們在用心呵護著每一位患者的同時,也用日記、手繪、微視頻等形式記錄一線生活、科普防疫知識、傳遞戰疫正能量。
  • 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唯一放心不下的是15個月大的女兒小穩穩,媽媽還沒有辦法跟你解釋清楚,為什麼這個「班班」要值那麼久,為什麼昨天下午索抱了那麼多次,媽媽都沒有時間抱抱你。不過,親愛的小穩穩,以你目前肉眼可見的成長速度,等媽媽回來,沒準你就可以聽懂一個有關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了呢。同樣感謝科室的各位領導、同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