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東方「女兒國」。
王爾德曾經說道:「結婚的唯一美妙之處,就是雙方都絕對需要靠撒謊過日子。」
錢鍾書則把婚姻比作圍城,還感慨無論是誰,結婚後會發現,娶的是另外一個人。
時至今日,人們對婚姻愈發謹慎,甚至出現了大量恐婚族。在婚姻面前,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買房、婆媳關係、育兒等問題,仿佛如來佛祖扔下的五指山,不由分說地把我們和猴哥壓在一起。
▲ 瀘沽湖
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地方,新婚夫妻完全沒有這些煩惱。
那裡被稱為女兒國,也是中國最後一個母系社會——摩梭人。
摩梭人主要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處的麗江市瀘沽湖畔,約有5萬人口。
湖畔周圍多山,峰巒聳翠,倒影翩翩,空水氤氳。蕩舟於湖,仿佛行於百裡畫卷。
還有約4萬人,散居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等縣。這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以獨特的摩梭風情聞名於世。
上世紀90年代,香港導演周華山為了研究母系文化,特意在摩梭山區生活了一年多,拍成了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由於文化傳統的不同,他們的思想在我們看來極其顛覆。而在顛覆中,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嚮往和反思。
1
不重男女
有一個叫達史拉錯的姑娘,她生小孩的時候由媽媽在家裡接生,朋友打電話問她孩子的性別。
她當時就懵了,因為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她連忙問媽媽,結果媽媽也沒有留意,說當時只看了一下孩子的手和腳,並沒有看是男娃還是女娃。
▲ 達史拉錯
媽媽和姥姥竟然都不關心孩子的性別,這在其他民族看來是不能想像的。
每當孩子在醫院降生的時候,產房外的丈夫、父母、公婆都焦急等待。大家關心的無非兩點,一是母子平安,二是孩子性別。
有一些家長,甚至不生男兒不罷休,仍然抱著千年前的陳舊思想。像《超生遊擊隊》中的黃宏和宋丹丹,為了生男娃不惜奔波萬裡、浪蕩天涯。
但摩梭人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思慮,生育是自然的事,性別也是自然的事,何必費心操勞呢?無論是男娃還是女娃,他們都悉心照養。
不禁羨慕起,她們那種淡定的態度和懵懂的神情。這種問題,原本就不應該考慮。
2
不收彩禮
有一名叫阿娜窩·安納的大叔,他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漢族人。按照漢族的禮節,男方給女方彩禮錢,然後女方給他家當媳婦。
大叔聽後不以為然:「我不贊成這個意見,因為我不是賣女兒。他們高興的話,他們就成一家,但我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不屬於你的。這是金錢關係,沒有人的關係。」
這位大叔,雖然皮膚有點黑,怎麼越看越帥呢?
▲ 阿娜窩·安納
神州大地,廣袤無垠。既有流傳萬世的偉大思想,也產生了不少負面的傳統。以往的媒妁之言,彩禮之聘,發展至今有發揚廣大之意,網上不時有因彩禮罷婚的新聞。
這其中,山東菏澤市最有創新精神,三斤三兩百元鈔,萬紫千紅一片綠。有人專門稱過三斤三兩百元鈔,大約值13.6萬元。
摩梭人則無視這些繁瑣複雜的禮儀,既沒有彩禮的羈絆,也沒有房車的束縛,相比漢族來說瀟灑自由得多。
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天長地久。
愛情本身,難道不就是心與心的對話嗎?摻雜金錢之後,會不會變了味道。
3
走婚習俗
「嶽父在上,請受小婿一拜。」
一些男讀者看到這裡,估計會想找摩梭族的姑娘戀愛,為老丈人開明的想法鼓舞不已。別急,你需要先了解下他們的習俗——走婚。
所謂走婚,指的是青年男女在白天集體活動時,通過歌唱、舞蹈傳達心意,如果彼此看對眼,就可以進一步發展。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男方悄悄潛入女子的「花樓」,在天亮之前必須離開。任何戀愛中的男女都少不了愛稱,男方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方稱男情人為「阿注」。
這種走婚,只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之上,與外界的其他條件無關。等到男女分手後,還可以和其他人自由走婚。
當生下孩子後,一切由女家照顧,男方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力撫養。所以,如果你想娶一個摩梭女孩,就必須忍受和孩子分離的痛苦。
自由的婚姻,主動的選擇,讓摩梭族的女孩非常自信,在愛情方面顯得颯爽無比。
「如果我聽到別人說我是誰的老婆,我會特別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麼能說他是我的什麼,我是他的什麼。我是我,他是他。」
4
家庭至上
對於想娶摩梭姑娘的男性來說,除了要和兒女分離外,還有一個更迫切的問題,女方大概率不和你同居。
有位漢族小夥,和一名摩梭女孩相戀,想把她帶到昆明。結果姑娘問道:「是把我全家帶走呢,還是只帶我一個人?」
這次輪到漢族小夥懵了,當然是帶她一個人,怎麼可能把嶽父嶽母大舅子小姨子都帶走。結果摩梭姑娘拒絕了他,她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因為摩梭族是母系的社會,特別崇尚家庭的關係。稱他們為「女兒國」,並不是因為沒有男人,而是以女性的血統為核心,財產也歸女性繼承。
在這個大家庭裡,沒有婆媳、翁婿、姑嫂、妯娌、叔侄等關係。所有姐妹共同撫養孩子,都被孩子喚作媽媽。
「男女雙方一輩子不組成一個共同家庭,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好像永遠都處在新婚階段,總感覺特別好,對兩個人的感情也很好。」
這種守護大家庭的傳統,既可以在白天和最親的人生活在一起,晚上又可以和最心愛的人在一起。
而且在無形之中殺死了很多問題,比如婆媳矛盾在這裡根本就不存在,養老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處理。
達史拉錯的感慨,讓人記憶極深:「我到城市裡看過老人住在敬老院,我覺得特別不舒服。她一生生養了那麼多兒女,到最後卻孤孤單單的。」
募然回首,燈火闌珊,真理往往在無意中被發現。幾乎困擾所有國家的養老問題,竟被摩梭族輕易解決。
5
男女平等
「看女人不要看臉,要看她的心。摩梭人沒有處女這個概念,看人不能這樣看,對女人要很尊重。不尊重婦女,就等於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作為一個母系社會,女性居於核心的位置。每個摩梭人都會唱一首歌:「慈祥的母親,美人中的美人。」
但是,男性並沒有因此受到壓迫,而是和女性保持了平等,尤其是他們當上舅舅之後。女性掌握了財政大權,而舅舅則執掌了禮儀。
比如家庭的喜慶祭典,大型的物品交換或買賣,都是由舅舅或其他有威望的男性擔當。通過合理的分工,使族群長久地繁榮安定。
而且,摩梭族的小孩雖然由女方撫養,但都知道生父是誰,父親在兒女滿月時可以相認。但即使是生父,在發怒時也不得擅自打娃,而是必須徵得舅舅的同意。
「天上飛的鷹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從這句古老的摩梭格言裡,聽出了男性的不凡地位。
如果把這種地位,和父系社會中的女性相比,就能感受到這種體制有多麼人性。
6
移風危機
看到這裡,估計不少人起了效仿之心,這恐怕難於上青天。
母系社會的本質,是由於人數少,血緣近,財產觀念不強,所以他們可以吃大鍋飯,每個人能不計酬勞地幫助他人。
一旦進入金錢至上的商業社會,這種大家庭的關係將很難維繫。歲月如驚濤,我們都是被時代逼著前行的人。
如今的摩梭人也漸漸受到了影響,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衝擊著他們的價值觀。
「以前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現在都是從外面買的,每個村寨只有一兩個老人自己做衣服。這些手藝慢慢丟失,沒有人重視。」
傳統的木門也換成了鐵門,不經意間阻隔了鄰居的走訪。以前推門就可以進入,現在則開始擔心敲擊鐵門時,朋友會不會正在睡覺。
當電視機進入生活後,許多摩梭人也同我們一樣,被影視綜藝吸引,每天守在電視機前,越來越少出門參加集體的活動。
還有一些內心骯髒的人,以旅遊為名想要和摩梭姑娘走婚。當被拒絕時,竟然說「你們開個價錢」!
他的結局,當然是被鄙視,並挨了兩耳光。因為這是一個連小費都不肯收的族群,他們信賴的是公平,用雙手賺取財富。
只是財富本身,就是一種侵蝕。這個過程很慢,但不得不警惕。
7
英姿昂仰
當我們在驚嘆摩梭人的獨特文化時,有些闖蕩都市的摩梭青年認為我們的文化才是更好的。
其實,文化本身又有什麼高低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歷史的發展,並不一定代表進步。
母系社會中,女性佔據了主導地位,但並沒有因此壓迫男性,男女之間相對平等。
等到父系社會的時候,緊接著就進入了奴隸和封建時代。國家確實強大了,但就普通民眾而言,處境反而更遭。女人漸漸變成了男人的附屬,男人也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愛情也一樣,站在空中俯瞰歷史的長河,母系社會古老到沒有文字的紀錄。但古老,並不意味著落後。
且不說萬惡的一妻多妾制,就是現在的一夫一妻制,也未必勝過母系社會的走婚傳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走婚,可能更接近自然。
並不是推崇這種制度,但這種超前的婚戀觀和價值觀,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比如男女平等、果斷放手、撫養老人,這些都值得借鑑。
只是隨著現代文明的衝刷,這座文化的孤島又能堅持多久呢?
希望摩梭人能夠將傳統延續下去,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番瑰麗的風景。
最後,用達史拉錯的話結尾,單單是這種昂仰的姿態就值得點讚。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個女人走了,那沒辦法,因為他的心都離開我了,我還把他綁在我身邊幹嘛?反正我還有這麼大的一個家,有我的外婆媽媽,姐姐哥哥照顧我,她的愛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愛相比的。」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令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