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趙明昊
2021-01-09 09:42 來源:澎湃新聞
1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華盛頓集會,抗議去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的結果。到當天下午,示威演變成「佔領國會山」的暴力行動,令美國和世界震驚。這一事件被當選總統拜登定性為「暴亂」(insurrection),就連現任副總統彭斯也用「黑暗」一詞形容此事對美國的衝擊。截至目前,共有5人因此喪生,它帶給整個美國的傷害也將是長期性的。「佔領國會山」讓世界看到了美國國內政治暴力的嚴重程度。
雖然備受指責的川普已經承諾將在1月20日移交權力、離開白宮,但他似乎仍在鼓勵支持者「繼續鬥爭」。川普表示,「這代表著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結束,但這只是我們為了讓美國重新偉大而進行鬥爭的開端」。
「雙方不把對方視為對手,而是視為惡魔」拋開「佔領國會山」引發的各種指責和嘲諷,美國的政治暴力問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美國到底會不會走向「內戰」,實際上是近年來美國國內學者和政策界人士熱議的話題,美國重要時政刊物《外交政策》雜誌已經就這一問題展開了多次調查。
19世紀中期美國爆發的那場南北戰爭,被認為是美國國內政治暴力的重要源頭之一。正如美國學者對那場內戰的描述,「北方贏得了戰爭,但南方卻在和平中獲勝」,實際上,內戰並沒有解決種族主義等引發美國國內政治暴力的難題。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內興起的民權運動,實際上也伴隨著嚴重的政治暴力。
川普2017年執政以來,美國國內的政治暴力可謂進入了新的周期。政治暴力不斷加劇的背後,是美國的政治「極化」問題日益嚴重。所謂極化,簡單來說就是「左的越左,右的越右」,人們變得越來越極端,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視如仇敵。2020年的美國大選進一步加劇了「極化」和與之相伴隨的政治暴力。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研究「情感史」的學者彼得·斯特恩斯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狀況,「右派擔心民主黨獲勝將使國家陷入災難性的社會主義,而左派害怕川普獲勝將使美國轉向極權主義」,「雙方不把對方視為對手,而是視為惡魔」。
「佔領國會山」不僅體現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深刻矛盾,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黨派內部的「分裂」,共和黨或許是這次暴亂的大輸家。應該說,美國國內政治的「分裂」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嚴重的經濟不平等、種族主義、宗教分歧、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都是美國政治「極化」的驅動力。
此外,
美國的選舉制度實際上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圍繞選區重新劃分等話題的爭議越發激烈。從2020年大選看,美國選舉人團制度的弊端更加突出,引發的政治紛爭最終造成「佔領國會山」這樣的事件。根據美國政治學者的統計,關於如何改革選舉人團制度的具體建議已經超過900條,但改革「說易行難」,在美國根本推不動。
在解釋美國政治暴力方面,另一個值得強調的因素是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如以「歷史終結論」聞名的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所言,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但各種陰謀論和誹謗中傷也大行其道。社交媒體實際上令大量民眾陷入「信息繭房」,他們只關注、只接受與自己政治理念相近的信息和觀點,這會導致民眾在政治上變得更加偏執、更加極端。美國政治中的「部落主義」越發明顯,網絡上和政治相關的「仇恨言論」隨處可見,發布這些言論的社交媒體平臺不必為此負責,這也是為何臉書、推特等科技巨頭損害美國民主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長期累積的「釋放」和無法完成的「治癒」為什麼川普支持者會採取「佔領國會山」如此激烈的政治暴力行動?
第一,
這與美國白人的「生死焦慮」密切相關。川普支持者基本上是美國中下階層的白人,他們堅信川普是美國白人的「救世主」。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預測,2044年左右,非洲裔、拉美裔、亞洲裔等美國有色人種的數量將超過白人。美國白人擔心,如果美國的選舉制度不調整,如果不像川普這樣堅定採取支持白人、抑制移民的政策,白人的命運將會越來越悲慘。他們堅信,只有川普才能「讓美國重新變白」。
第二,
「佔領國會山」是政治暴力風險長期累積的一次「釋放」。自去年美國大選開始以來,川普一直對支持者進行煽動,聲稱拜登和民主黨是「激進左翼」,其贏得選舉上臺執政後將會毀掉美國。川普支持者此番在華盛頓舉行的集會,其主題就是「拯救美國」。
近年來,很多尊崇「白人至上主義」的極右團體在美國做大,包括川普明確支持的「驕傲男孩」等組織。這些組織在「黑人命也是命」運動以及大選過程中實施了不少暴力行動,但卻得到川普政府的縱容甚至慫恿。由此,近日在華盛頓國會山集中上演的政治暴力行動,實際上是在「情理之中」,自有其政治情緒和行動上的內在邏輯。
第三,
「佔領國會上」與2020年大選的爭議性高度相關。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美國約有四成以上的選民採取郵寄投票方式。川普一直指責選舉中的欺詐問題,他在一條推文中稱,「美國大選中的選票總數遠超投票人數,我不能允許這種荒唐行徑,這是一場被操縱的選舉,一場甚至連第三世界國家都不會發生的選舉!」
雖然美國國會如今已經正式認證了拜登的勝選,但2020年美國大選的爭議性不會因此而消失。根據美國重要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布的報告,約有70%的共和黨選民認為本該屬於川普的勝利被拜登「竊取」了。
雖然實施宵禁的華盛頓目前歸於平靜,但「佔領國會山」帶來的政治亂局遠未平息。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正施壓副總統彭斯牽頭將川普「趕下臺」。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第4款,副總統可以召集內閣成員,在證明總統無法履行其職務的情況下,要求國會同意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責。如果彭斯不同意這麼做,國會可能會針對川普啟動「快速彈劾」程序。如此一來,可能會造成川普支持者的猛烈反擊,美國恐將陷入更大的政治動亂局面。
拜登承諾要「治癒」分裂的美國,這場「佔領國會山」事件或許會讓他在心底暗自承認,「治癒」將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美國2020總統大選,川普,「佔領國會山」,政治暴力,內戰
相關推薦
評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