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書參贊|《經濟學人》的上帝視角

2020-12-03 澎湃新聞

《經濟學人》是英語世界絕無僅有的依然保持作者匿名的大刊。上世紀前半葉,作者匿名寫文章是尋常事,為的是去除作者身份等的各種附加信息帶來的偏見(說白了就是防止讀者過度聯想),而致力於體現一種不偏不倚、統攬全局的「上帝視角」——或者說要表述那種聽上去特別強大的第一人稱複數「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在傳統媒體江河日下的世界,《經濟學人》的效益出奇地好,雖然近年紙版銷量和廣告有所下跌,但依然有一百五十萬份的不俗數字,加上三產,每年能盈利逾五千萬英鎊。「上帝視角」大概也很符合其目標讀者的心態,非富即貴的人自然覺得世界大勢盡在掌握。全球政經領袖對《經濟學人》表達終極敬意的方式:他們會接《經濟學人》記者的電話。媒體業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你想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請讀《紐約時報》;如果你想知道世界出了什麼毛病,請讀《衛報》;如果你想知道世界馬上要發生什麼,請讀《經濟學人》。

1843年《經濟學人》創刊時叫《經濟學人:或政治、商業、農業和自由貿易期刊》,只是為了反對當時的《穀物法》,並鼓吹自由貿易,第一年發行量沒超過兩千份。兩年內,精明的創始人、蘇格蘭人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把副標題改為「商業時代周報、銀行家公報、鐵路監控,一份政治、文化的綜合性報紙」,展現了相當遠大的抱負。威爾遜後來進入政壇,官至財政部主計長,還創立過泛亞銀行,也就是今天的渣打銀行。威爾遜的女婿白芝浩(Walter Bagehot)可能是《經濟學人》史上最有名望的主編,身為維多利亞時代最顯赫的智識精英也是銀行家,他在《雙周評論》和《國家評論》上發表的專欄很受英國政策制定者的歡迎,他主編的刊物自然也沾光。馬克思曾形容《經濟學人》是「金融貴族」的機關報。

《經濟學人》除了在1960年代短暫支持過哈羅德·威爾遜的工黨政府外(威爾遜作為工黨領袖也是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私底下最喜愛的首相之一,真心不易),大體上與保守黨同調。與不少英國本土刊物不同的是,《經濟學人》是美國資本主義的忠實擁躉及鼓吹者,熱衷冷戰論調,支持越戰。1970年代安德魯·奈特任主編期間,《經濟學人》終於如願邁入美國市場,奈特特別愛炫耀:「只要我開口,任何時候都可以去白宮。」此時的《經濟學人》,早已不是枯燥乏味充滿統計數據和行業術語的經濟學內刊,而成為所謂高淨值人士的必讀物,「有錢人的時尚雜誌」,其百分之八十的銷量來自英國以外——據該刊自家調研稱,在其英美之外的訂戶中每三人就有一位百萬富翁。《經濟學人》與《金融時報》並肩高歌全球化,這兩份英倫大刊要比格局狹隘的《華爾街日報》更能收穫全球青睞。2014年《經濟學人》紙版突破一百五十萬份,之後幾年略有下滑,不過其價格高昂的電子版補償了落差。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七任主編中,有六位畢業於牛津大學。現任主編贊妮·明頓·班道斯是牛津最著名的「政界快速通道」PPE(哲學、政治與經濟學)專業本科,哈佛大學碩士。編輯幾乎全是牛劍畢業,幾乎一水白人,《金融時報》前主編吉登·拉赫曼告訴贊妮,「缺乏多樣性也有好處,」能提供一種堅持的、一貫的觀點。

《不羈的自由主義》

《新左評論》編輯、紐約城市大學教師亞歷山大·澤文(Alexander Zevin)最近出版了《不羈的自由主義》()一書,以《經濟學人》的歷史作為案例,討論了一百七十年來英國(後期亦涉及美國)的政經辯論要題及其對政策的影響,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民主、戰爭的變化多端的關係。

Liberalism at Large: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st』

顏值逆天的「星二代」羅南·法羅(伍迪·艾倫前妻米婭·法羅的兒子)是美國今日最炙手可熱的調查記者。伍迪·艾倫性侵養女迪倫·法羅的醜聞對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畢竟是在自家屋簷下發生的事情,他親身體驗了好萊塢對權勢男性此類醜聞的掩蓋或辯解。除了公開懟伍迪·艾倫,好萊塢大亨哈維·韋恩斯丁為他積累的怨怒提供了發洩渠道。在得知多位女性準備曝光他的長年性侵史後,韋恩斯丁僱用了一個以色列的間諜組織「黑立方」跟蹤曝光他的女性及數位調查記者,目的是收集材料以便將來抹黑她們或幹預記者報導,在羅南·法羅開始調查此事後,他也被跟蹤了。

這時事情發生了戲劇化逆轉,因為以色列特工還是忌憚在美國本土公開活動,他們會將跟蹤任務外包給一些本地私家偵探社,一名受僱跟蹤的私家偵探是個烏克蘭移民,特別崇尚美式民主自由,在跟蹤《紐約時報》記者後心裡便隱隱覺得不妥,慢慢琢磨出了僱主的意圖,在跟蹤羅南·法羅、又讀了法羅的一些報導後,基本上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是在助紂為虐,於是他開始給聯邦調查局打電話舉報,沒人搭理,他決定冒險直接聯繫法羅,向法羅爆料。對一個饑渴而苦於沒有太多實錘證據、處處碰壁的調查記者而言,天上不可能掉下比這更大的餡餅了。

這便是法羅新作《撲殺醜聞:謊言,間諜,保護性捕獵者的陰謀》()的成書背景。最近法羅又將相關內容製作成了同名播客,大熱一時,在播客中可以聽到部分原始錄音的片段,有帶著wire與韋恩斯丁周旋的模特(在電梯裡韋用自己的小孩賭咒不會非禮她,之後又讓律師污衊她是妓女,威脅她的家人逼她籤保密協議),有媒體集團高層以種種理由槍斃報導(一種理由是利益衝突:因為羅南兄妹與伍迪·艾倫為敵,伍迪是韋恩斯丁同行好友,所以羅南不該報導此事),有二十年前為韋恩斯丁工作過的華裔助理(經理聘她是因為覺得她不是韋恩斯丁的菜,可以安心工作,結果韋騷擾她時說「我還沒嘗過華裔女生」)……

Catch and Kill: Lies, Spies, and a Conspiracy to Protect Predators

法羅的《撲殺醜聞:謊言,間諜,保護性捕獵者的陰謀》

韋恩斯丁的行為在好萊塢圈內並非秘密,與他有過交集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二十多年來有不少鍥而不捨的記者嘗試過報導他的事,一位好萊塢女記者曾經當面質問他:「聽說你喜歡強姦女人?」他厚顏回答:「有時候你和不是你太太的女人上了床,事後她們覺得不舒服就到處說你強姦,然後你就得開張支票了事唄。」他一邊讓律師威脅女記者,一邊跟她說想高薪聘她寫傳記;2000年前後《紐約客》一位男性撰稿人也當面問過他性侵的事,他突然痛哭流涕說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己已經為了家庭為了幾個女兒改過自新,而撰稿人遍尋各國法院記錄都沒有找到訴訟檔案也沒有女性願意公開作證,《紐約客》主編於是勸他寫特稿時不要涉及圈內傳聞。事實上多年來無數女性被迫籤下保密協議,她們試過報警,找律師,然而一旦雙方律師開始談判,結果必定是勸她們接受賠償,無一例外——因為這是在現行法律體制內最合理可行的方案。拿錢閉嘴了事還是面對無止盡的訴訟和抹黑?二十多歲涉世未深的姑娘們哪裡有對抗好萊塢大亨的資歷和資本,而女明星們在奧斯卡獎盃和事業冷藏之間自然知道選什麼(2017年《紐約時報》《紐約客》等媒體公開報導後,多位一線女星發聲證實了韋的舉止;曾經拒絕韋的女演員則大多遭受了毀滅性的事業打擊)。韋恩斯丁與幾任美國總統私交都不錯,權勢通天,要說他和那位不明不白死在獄中的傑弗裡·愛潑斯坦有什麼區別,一言以蔽之,韋恩斯丁是玩家,愛潑斯坦只是玩家的皮條客。

《紐約客》最終決定發表羅南·法羅的報導也經過審慎的考量。主編大衛·雷姆尼克一直關注MeToo運動,身為一位男性,他在看到不少男性同行因過去或當下的不當行為或言論葬送事業時,經常躬身反省,也非常清楚法羅報導的分量及其能產生的社會影響。法羅能夠找到願意發聲的女性,並且有錄音證據,這是撐起整個報導的關鍵性因素,畢竟之前的涉事女性或被噤聲或選擇沉默。此外韋恩斯丁的律師團極具進攻性,他們已經成功威逼了NBC新聞臺槍斃法羅的報導,而《紐約客》也收到了韋恩斯丁的律師十幾頁洋洋灑灑的律師函,威脅一旦發表就要起訴刊物誹謗。《紐約客》的律師準確判斷這是煙霧彈,對方的目標是掩蓋真相,而起訴只會讓真相公開。在發表前,雜誌的事實核查團隊日夜無休,驗證了每個字每句話每份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終於完成了這份意義非凡的調查報導。

最近針對韋恩斯丁的刑事訴訟案在紐約開庭(同時他也被洛杉磯檢方起訴),他不停玩手機,以至於惹怒法官,當庭威脅他要把他關進大牢。他的辯護律師立刻申請讓該法官迴避,因為法官明顯「帶有偏見,並有煽動性言論」,媒體都熱衷吃瓜,輿論環境不公平,會影響陪審團判斷……反正都是別人有問題,聽上去韋恩斯丁倒成了妥妥的受害者。之前的集體民事訴訟結果引發許多爭議,保險公司支付律師費和賠償金,他本人不用道歉不用掏私人腰包。目前韋恩斯丁否認一切非自願發生性關係的犯罪指控,鑑於強姦和暴力性侵的定罪難度,他很有可能逍遙法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帝視角真的很上帝
    (一)上帝視角真的很上帝就像主觀的第一人稱視角,關注自己的世界,局限在自己的視野裡,蜷縮在自己的視角中,逐漸走向封閉無知,而不自知。(四)而上帝視角更像第三人稱視角一樣,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能夠總覽全局,看透細微的細節,以統籌兼顧,
  • 上帝視角思維模型:擁有「上帝視角」,洞察思維盲區,受益終生
    今天第一桶金派給大家講講上帝視角思維模型。一、認識上帝視角思維模型1.關於上帝視角思維模型站在上帝的角度,我們可以拉長時間維度,看到全局,站在理性和發展的角度去看問題,這將有助於滿足這個時代,或者未來時代發展所需求的人或者組織團體。
  • 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給他一個「上帝視角」
    我的膽子大不是因為我生在北方,也不是因為我是男孩子,更不是天生的,而是奶奶和父親曾經給了我「上帝視角」。上帝視角很多時候是一個貶義稱呼,嘲諷敘述者或者某個角色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能力」。但是,設想一下,如果給小孩子一個兒童版的「上帝視角」,豈不妙不可言?
  • 西書參贊丨貓咪戰爭
  • 導數中的上帝視角,以一個導數題目為例
    這就是出題人和做題人之間的區別,對於高考這種大概率選拔人才的考試,出題人絕對會從做題人的角度去分析,在設置題目難度和解析方法時均是以普適的立場出發,題目看似樸實無華,但解題過程絕對嚴謹邏輯清晰,像我剛開始提出的設想,只是以我個人的角度出發,以炫技為主,在高考中並不適用,這種題目往往會伴隨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上帝視角」解法,在高考前不少的模擬卷和押題卷均以此方向為主
  • 《天道》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就要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就像肖亞雯一樣,把竹子定律貫徹到底,先用4-5年的時間紮根,然後利用幾個月的時間,芝麻開花節節高。學習芮小丹十年如一日,修行自己,想要了解強勢文化的文化屬性,以及和個體之間的命運因果關係,必須要了解眾生相、壽相、文化內涵和外延,精神追求和夢想。
  • 全上帝視角看《信條》,終於懂了|百家故事
    你只需要站在全上帝視角,看清所有的故事時間線。今天探長就帶你開啟全上帝視角,去讀懂這個偉大又傷感的故事。全上帝正向視角上面的核心問題理解了,那麼就迎來第二核心問題:>>>>逆薩託槍擊Kat退行到逆轉門之後去了哪裡?
  • 開啟「上帝視角」,自動駕駛更安全
    希迪智駕(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網聯交通事業部副總監瞿仕波告訴記者,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的結合使汽車從第一人稱視角切換到了上帝視角。在5G技術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的賦能下,「聰明」的車和「智慧」的路之間的數據和信息將無縫連接,讓車輛輕鬆應對複雜路況,讓自動駕駛更加安全可靠。
  • 《經濟學人》:TikTok和ARM的扭曲變形是未來趨勢的不幸徵兆
    圖片來源:網絡集微網9月22日消息(文/Wilde),《經濟學人》在近期的一篇報導中指出,TikTok和ARM這兩宗事件不是「稀奇的個案」,而是「預演了一個民族主義的新時代將如何改變跨國公司的運營方式——變得更糟」。
  • GamesCom 2013:《地獄潛者(Helldivers)》公布 上帝視角射擊新作
    GamesCom 2013:《地獄潛者(Helldivers)》公布 上帝視角射擊新作
  •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用V博士塔開啟上帝視角
    有了它,市長就能開啟上帝視角,體驗「呼風喚雨」的感覺!比如隕石撞擊、地震、外星人入侵、龍捲風等災難。不同的災難還有特定的實時動畫,效果極其震撼。修建V博士塔的前提是城市人口達到9萬。之後,就能花費模擬幣完成修建工程了。一開始,V博士塔僅能啟動隕石撞擊,通過多次啟動災難累積V博士塔的點數,就可以消耗模擬幣升級V博士塔,從而解鎖更多的災難類型!
  • 經濟學人:2017年的世界運勢就在這8張塔羅牌裡了
    《經濟學人》雜誌每年年底都會單獨發行一本年終回顧專刊,但今年的專刊並沒有回顧2016年,而是以《The World in 2017》為主題對2017年進行了預測,而且預測的方式也是《經濟學人》一貫的神秘主義風格:塔羅牌。 從18世紀起,塔羅牌就一直被神秘主義者和神秘學者用於佔卜。
  • 上帝視角俯瞰世界,get無人機旅拍新技能!
    你想用上帝視角俯瞰世界嗎?你想成為旅拍短視頻達人嗎?你想拍出更有逼格的風光大片嗎?以上帝視角俯瞰世界,讓你從攝影小白秒變大咖,分分鐘稱霸你的所有社交圈~近年來,使用無人機航拍可謂是火得一塌糊塗。很多攝影愛好者、視頻愛好者都紛紛湧入這個領域。更甚至沒個無人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攝影達人。看到這裡,是不是想趕緊買一臺無人機回來玩玩?騷年請留步!
  • 《集合啦動物之森》試玩新細節 漂流瓶回歸可調上帝視角
    《集合啦動物之森》試玩新細節 漂流瓶回歸可調上帝視角 2020-03-01 21:02  任天堂Switch遊戲廳
  • 《重生》上帝視角:夏雨瞳!
    這個女人像是開著上帝視角在和劇中的人交流,因為她能看穿一切。雖然《重生》裡有一些劇情細節也被觀眾們吐槽說夏雨瞳這個心理醫生一點都不專業。比如她和秦馳聊天時居高臨下的態度,而不是像正常心理醫生那般和他的患者平起平坐。
  • 《2URVIVE》上線Steam 上帝視角生存打殭屍遊戲
    近日,一款上帝視角簡易畫風的生存打殭屍遊戲《2URVIVE》正式上線Steam平臺,該遊戲將於8月23日發售,支持多人聯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下。
  • 賈平凹《自在獨行》:用上帝視角,看待人世間,才能活得灑脫
    「上帝無言,冷眼看世上忙人。到了這時,你的境界再次升華,恍惚間,你就是上帝在看這一切,你醒悟到人活著是多麼無聊又多麼沒有意義,人世間是多麼簡單又多麼複雜。」以上是賈平凹站在街上,看著人群說的一段話。要是我們也能停下來,站在橋上看一看這人間百態,會不會活得更加灑脫呢?
  • 開啟上帝視角是什麼體驗?ARCFOX DAY為你揭曉
    人們也期待,在輾轉騰挪間能擁有「上帝視角」,告別瞻前顧後,無懼磕磕碰碰,盡掌車身周邊情況。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全自動泊車系統」、「360°透明底盤」等一系列汽車前沿技術的出現,讓「上帝視角」成為了可能。
  • Morendar:哥布林殺手上線Steam 上帝視角地牢冒險
    近日,一款上帝視角的地牢冒險遊戲《Morendar:哥布林殺手》正式上線Steam平臺,玩家在遊戲中將通過搜集物品和武器來達到侵略家園的哥布林。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下。
  • 上帝視角打喪屍《突破掃蕩:死期》7.21發售
    上帝視角打喪屍《突破掃蕩:死期》7.21發售 新遊戲 178新遊戲頻道 ▪ 2015-07-09 1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