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用上帝視角,看待人世間,才能活得灑脫

2021-01-10 小清新文化

「上帝無言,冷眼看世上忙人。到了這時,你的境界再次升華,恍惚間,你就是上帝在看這一切,你醒悟到人活著是多麼無聊又多麼沒有意義,人世間是多麼簡單又多麼複雜。」

以上是賈平凹站在街上,看著人群說的一段話。要是我們也能停下來,站在橋上看一看這人間百態,會不會活得更加灑脫呢?

用上帝的視角,看待人世間。

如何讓自己超脫人世間,變成「上帝」,以上帝的視角,來看待這人世間呢?很簡單,你得空的話,不妨站在人行天橋上,看看來來往往的人就可以了。

站在天橋上,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滿面春風,有的則滿臉愁苦;有的落落大方、美麗動人,有的則畏畏縮縮、醜態畢露;有的穿著十分考究,有的則衣衫襤褸;有的揮金如土,有的則一毛不拔等等。

站在橋上看芸芸眾生,自己就像個「上帝」,反而能看得清生活的真相。我又何嘗不是這芸芸眾生之一,誰會在意我、注視我呢?這樣想想,生活之累便少下來了。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你或許還會想。這些人從哪裡來,將要去到哪裡,他們為什麼活著?他們的上一代從哪裡來,下一代又將去到哪裡,又是為什麼活著?

這裡的每個人,終將會死去。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吵吵鬧鬧,又是為了什麼?人生如此短暫,他們為什麼總是那麼匆忙,為什麼不願停下來看看這美麗的人世間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漫長的人類史和浩瀚的宇宙中,每一個「我」何其渺小。活著只不過是為了自我圓滿,毫無意義。

活著毫無意義,只是為了自我圓滿。

活著有什麼意義嗎?毫無意義。只是生下來了,便只能活著。為著父母的生養之恩,你只能選擇活著。因為周圍的小孩,也都是這樣活著。

「習慣成自然」,既然和周圍的人一樣活著,該上學就上學,該工作就工作,該結婚就結婚。結了婚,生了小孩,就更不能死了。

既然為人父母,便有了撫養小孩的義務。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很多父母都在拼命地一刻也不肯停歇地賺錢。

孩子上了好學校,還得上培訓班,考上了好大學,還得幫著找份好工作。工作穩定了,還得幫著操辦婚禮,婚結了,孫子出生了,做父母的就更忙了。

等到送走了父母,孫子也長大了,自己這輩子的責任算是完成了。要是還有點時間和閒錢的話,還能去看看想看的風景、想見的人、體檢下想過的人生,這輩子也算圓滿了。

所以,人活著毫無意義,只是為了自我圓滿而已。

既然只是人生的過客,何不活得自在些?

人都是赤裸裸地來到這人間,也將赤裸裸地離開這人間。沒有帶來什麼,也無法帶走什麼,我們都只是人間的過客。

我們來了,地球照樣轉,我們走了,地球也照樣轉。這世間,有沒有「我」,太陽照樣升起,月亮照樣出來,山河無恙。何必執著自己的得失功過呢?何不活得灑脫些呢?

結語

最後,引用賈平凹的一段話,與君共勉——「在街頭看一回人的風景,猶如讀一本歷史、一本哲學。你從此看問題、辦事情,心胸就不會那麼窄了;目光就不會那麼短了;不會為蠅頭小利去勾心鬥角;不會因一時榮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賈平凹:因為獨行,所以自在
    賈平凹不僅小說創作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舞臺上也頗有建樹。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筆者最近正在閱讀賈平凹熱銷的散文散《自在獨行》,感受頗多。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既有世俗的智慧,又有生活的趣味,於2016年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賈平凹的《自在獨行》怎麼樣?是否適合普通上班族和大學生讀?
    真正的自在獨行來自於內心的從容和那份淡定。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不僅使用於普通上班族人看的書更適合大學生讀的一本書。賈平凹的這本《自在獨行》你一定不能錯過閱讀這本書,推薦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因為這本書看完就像是有魔力能讓你牢牢抓住眼球,充滿了力量。非常適合成年人讀的一本書,書中的情節有很多生活的感悟,經歷過現實生活的人一定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有很多感慨,從而跟賈平凹步調一致的觀點引起與自己心中的一種共鳴。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賈平凹《自在獨行》|最好的風景是在街頭上看人
    於是,你看著正看你的人,你們會心點頭,甚或有了羞澀,都仰頭看天,竟會看到天上正有一個看著你我的上帝。 上帝無言,冷眼看世上忙人。到了這時,你境界再次升華,恍惚間你就是上帝在看這一切,你醒悟到人活著是多麼無聊又多麼有意義,人世間是多麼簡單又多麼複雜。 這樣,在街頭上看一回人的風景,猶如讀一本歷史,一本哲學。
  • 《自在,獨行》書評
    他的引言:賈平凹的獨行世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賈平凹《自在獨行》:10句經典語錄,戳中成年人的心,忍不住落淚
    賈平凹老師的散文通常著眼於自然的林中一花、河中一沙,通過對自然深情的抒寫,還原生命的純粹和本真,以及對萬物生靈的思索。這是一份對萬事萬物由衷的熱情與好奇。賈平凹不僅小說創作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舞臺上也頗有建樹。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會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讀到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寫的這段話,突然覺得,作為母親,為母則剛背後,得承擔著多少的隱忍與迫不得已。賈平凹年少時,父親被送去「改造」,一去就是7年,這七年裡,母親的堅強與倔強也感染著那時年幼的賈平凹。因為沒錢養活幾個孩子,母親從最初再窮也一定要賈平凹讀書,到後來帶著愧疚似的勸說賈平凹,讓他把書拿回來自學。這其中的情感以及心理變化,無不催人淚下。
  • 《自在獨行》書評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我用了一周的時間來讀《自在獨行》,每次都慢慢的將一章讀完,再寫一篇感悟。因為阿多尼斯在詩中寫道:「寫作吧,這是最佳的方式,讓你閱讀自己,聆聽世界。」讀書,本就是為了和靈魂對話,不僅要聽別人的靈魂訴說,也要讓自己的靈魂開口。
  • 《自在獨行》10句精華摘錄,戳中成年人的心,生命是場孤獨的旅行
    前些日子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他的作品我雖涉獵不多,卻在《自在獨行》一書中感受到了他對艱苦生活坦然從容的態度,以及對俗世處之泰然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對生命孤獨的無畏與釋然。《自在獨行》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賈平凹說這本書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生活不容易,對活得有趣的人來說,生活是不斷破牆而出的過程;對無趣的人來說,生活是在為自己築起一道一道的圍牆。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周末讀完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者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侃人生,書中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1.
  • 《自在獨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賈平凹&nbsp&nbsp&nbsp&nbsp推薦理由:&nbsp&nbsp
  • 《自在獨行》文學大師賈平凹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
    在家的賈平凹聽到敲門聲,裝作不在家,一聲也不敢出。可越這樣,喉嚨越發癢,想咳嗽。小便也來了,想去廁所尿,又怕發出聲音,被門外人聽見。這時的他,覺得自己成了一名逃犯。賈平凹在新出版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中講述了他最害怕,也最無奈的事情,寫在《敲門》這個短篇裡。
  • 《自在獨行》賈平凹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在生活裡多一份從容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新出版的散文集。書中有這樣一段經歷:他和一個男人筆墨傳情,感情越來越好,發展成纏綿的黃昏戀,延續了4年之久。而他的愛,讓那個男人一直活在幸福中。臨去世前,還託賈平凹保存好他最珍視的東西,是一個精緻的小箱子。
  • 自在獨行: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寫了這麼一段話: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嫌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自在獨行》01.這是一本很有意味的散文集,文風樸實,娓娓道來,按照內容進行分類,編為五章,每個章節內容又各具特色。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自在獨行》:一盤棋居然牽扯出了「羊群心理和從眾心理」
    這段話出自,當代文壇叛逆大師賈平凹著述的《自在獨行》書籍。每每讀至上述段落時,總是咬牙切齒,連連讚嘆這本書籍的秒處,賈平凹把這類愛看熱鬧的「長脖子」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述的淋漓精緻。古話常說:「觀棋不語真君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一些「長脖子」,特別是在下棋這方面。
  • 《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賈平凹,當代文壇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極具叛逆又不失純樸本色。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秦腔》《古爐》《帶燈》《極花》《山本》等。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但賈平凹做到了。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在他不幸染上了B肝病毒後,他把這當做了自己的護身符,逢人便要告訴他。從前總是嚷著要吃要喝,弄得家中狼藉無序的「朋友」很少來串門了。他的生活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別日裡那些不願瞧見的骯髒醜惡之事也都能避免了。
  • 「青聽你的聲音」賈平凹,《自在獨行》
    賈平凹 《自在獨行》朗讀者:殷夢瑤技保中心通信室團支部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