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賈平凹聽到敲門聲,裝作不在家,一聲也不敢出。可越這樣,喉嚨越發癢,想咳嗽。小便也來了,想去廁所尿,又怕發出聲音,被門外人聽見。這時的他,覺得自己成了一名逃犯。
賈平凹在新出版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中講述了他最害怕,也最無奈的事情,寫在《敲門》這個短篇裡。
他出了名之後,應酬越來越多,家住在哪裡總有人打聽到。來他家拜訪,找他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次數多了他摸到了規律。前幾下文明禮貌,不開門,節奏就緊起來,越敲越重,似乎不耐煩了,最後咚的用腳一踢。
他於是可憐做他家門的木頭的那棵樹,前世一定是個小媳婦,或是公堂前的受撻人,罪孽深重。才這樣被人每天敲打。
其實並非賈老刻薄,作為一個以文為生的人,他深受敲門之苦。之前有人敲門就趕快跑來開,卻發現來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人,找他做各種想不到的事。
有人找他寫條幅去送給上級,有人請他去堂會捧場,有人找他解悶聊天……
而他出於禮貌,只能沒完沒了的陪著他們。他的時間白白的被空耗,讓他覺得自己頭髮都一根根白了。
於是,為了專心讀書寫作。每當聽到敲門聲,他就假裝自己沒在家。可。來訪者常常鍥而不捨,敲敲停停,敲累了歇一會兒,接著再敲,非敲開不可。
於是他只能在屋裡悄悄的不出聲,覺得自己成了一名逃犯。為了躲避敲門聲,他搬過五六次家,可以難遂他願。
他於是無奈地調侃自己:我的命就是永遠被人敲門,我的門就是被人敲的命。有一日我要死了,墓碑上可以這樣寫:這個人終於被敲死了!
最近在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從2018年出版以來,兩年內發行超過了百萬冊。可見讀者對這本書的認可和喜愛。
書中的文章,多採用雜談的方式,有長有短,隨心所欲,都是賈老的經歷和感悟。
書中有他小學時對美麗啟蒙女老師的追念;回憶父親一生的悲苦和對自己的教育;他自己上大學時的貧窮,孤僻和勵志;人到中年患病後的五味雜陳;對女人的獨特看法……
他自己在序中說:年齡不同經歷不同,看社會看事物眼光不一樣,但不論如何變化,有一點始終不變,就是真情。
散文篇幅短,非虛構故事,容不得作偽,輕佻,油滑和偏執。
賈老把這本書看成他個人的宣傳平臺,坦然暴露出他的缺點和短處,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無比真實的賈平凹,供世人評說。
這是一個自在獨行者的文字,完美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相處之妙。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躁者以安寧的撫慰。
談情感,說愛好,談人生,聊社會。既有俗世智慧,也有生活趣味。恰逢新年大促,這本經典僅需39元,也就是兩盒煙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