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於楊貴妃的最終去向,說法很多。
然而,在日本僧人光宗的著作《溪嵐拾葉集》中,楊貴妃最後是去了日本、並死在了日本。當然,這並不是日本唯一記載楊貴妃的著作。
畢竟,早在公元1012年前後,大江匡衡的記載《江吏部集》裡,就已經有了關於楊貴妃的故事。於是,綜合一系列的史書記載以後,日本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楊貴妃的最後歸處是日本。
所以,到了2002年的時候,日本著名女星山口百惠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了:我是楊貴妃的後人。
關於楊貴妃不會去日本的原因
在日本大口縣,有個楊貴妃的墓穴,現已經是日本的保護文物了。據說,在這裡祈禱,就可以生下漂亮的寶寶。
顯然,日本人是把楊貴妃當成送子娘娘了!而且,他們十分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楊貴妃那般的相貌。
倒也是,楊貴妃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而在日本人的記載中,楊貴妃的相貌就更出眾了,因為日本人已經把她記載為了「世界三大美人之一」。
那麼,日本人為何對楊貴妃有如此高的認可感呢?原因就在於:日本人相信,楊貴妃自馬嵬坡以後,就來到了日本,並且在日本生育了後代。
看到日本人這樣的記載,私以為有些搞笑了。畢竟,不管咋說,楊貴妃都不可能去了日本、並且在日本生育後代呀!
關於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大家都皆有耳聞。畢竟,唐玄宗為了得到楊貴妃,可是抗下了霸佔兒媳的惡名。
可以說,這個愛情故事的開始,就是不被大家所祝福的。而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楊貴妃更是成了紅顏禍水。不少官員認為:唐玄宗就是因為受了楊貴妃的蠱惑,所以才開始不理朝政、任由楊貴妃的哥哥把持朝堂,所以最後導致國家民不聊生、引發戰亂。
於是,當唐玄宗為了保命離開長安到了馬嵬坡的時候,將士們就強烈要求:處死楊貴妃和她的哥哥楊國忠。這時候的唐玄宗自保都成問題,哪裡還能保得下自己的愛妃呢?
於是,唐玄宗下令處死楊貴妃,並且安排人手將其就地掩埋。
可故事的轉折,就是從楊貴妃的去世開始的。不管是在《舊唐書》、還是《新唐書》中,楊貴妃的墓穴裡都是空棺。
而趁著這股「東風」,日本人就開始杜撰了:楊貴妃最後來了我們這兒,並且在我們這兒繁衍後嗣了。為此,他們不惜寫了很多書,就為了「坐實」這個說法。
可事實上呢?楊貴妃根本就不可能去到日本。
不可否認,唐朝時候,日本和大唐的來往很頻繁。可這個頻繁,也是相對的。據史書記載,大唐和日本的往來,不包括正式的,也就還不到20次。
可這樣的往來,往往都是大規模的。要知道,那時候沒有飛機和大型郵輪,所以兩國之間的往來也就有很大的困難性。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鑑真東渡。在做了充足的準備下,鑑真和尚也是試了五次、直到第六次才去了日本。而楊貴妃呢?
那時候的唐玄宗朝不保夕,他哪裡來的多餘的力氣、下大本錢把楊貴妃送去日本呢?畢竟,這可不是一張飛機票的事兒。
況且,日本人還說楊貴妃在當地生下了孩子。
公元734年,楊玉環嫁給了壽王李瑁。婚後,二人恩愛纏綿,但結婚五年,楊玉環卻從來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公元745年,唐玄宗冊立楊玉環為貴妃。因為當時唐玄宗並沒有皇后,所以楊貴妃實際上是後宮位份最高的妃子。
而和唐玄宗在一起的十多年裡,儘管她「三千寵愛在一身」,但依舊沒能生下子嗣。可要知道的是,她的前夫壽王、以及後任唐玄宗,那可都是兒女成群的!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從很大程度上說明,楊貴妃極有可能不孕!
那麼,退一萬步來說,假如楊貴妃真的去了日本。那麼,當初尚且年輕、且過著養尊處優日子的楊貴妃都沒能生下孩子。去了日本,一個歷經磨難、已經年近四十的婦人,又怎麼能生下孩子呢?這不是講故事了麼?
所以,日本人對著楊貴妃的墓穴祈禱生孩子,這難道不是在諷刺楊貴妃?這可真是有些「殺人誅心」了!
那麼,真正的楊貴妃墓穴又在哪裡呢?
楊貴妃葬在崇州三郎鎮
2005年前後,學者們推出了這樣一個新的研究成果,說這楊貴妃其實葬在了崇州的三郎鎮。
在《蜀州傳》的記載中,楊貴妃的父親曾在蜀州當官,去世後更是葬在了蜀州。所以,那時候楊國忠就在長安和蜀州之間往來。而這蜀州,就是現在的崇州市。
而在《馬嵬方志》的記載中,楊貴妃也曾透漏過想要回到蜀州的想法。所以,楊貴妃葬於蜀州,並不是空缺來風。
況且,更為巧合的是,蜀州這一代有個鎮子,自唐代以後叫三郎鎮,三郎鎮南面有座山,名為翠圍山。這翠圍山上不僅挖出過「大唐天寶」的墓碑、而且還挖出過五彩鳳凰二馬裙。
這麼多記載和文物碰在一起,就讓學者們認為:楊貴妃被處死以後,唐玄宗內心很是愧疚。所以他遵從楊貴妃生前的願望,把她葬在了蜀州。而埋葬楊貴妃的這座山,往北面看就是長安。
更別說,這三郎鎮的稱呼,也是很有淵源。要知道,當時楊貴妃對於唐玄宗的愛稱,就是三郎。這麼來看的話,這唐玄宗也是希望「三郎」在這裡守著楊貴妃了。
結語
也就是說,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楊貴妃都不可能去了日本、也不可能在日本生下後嗣。這日本的貴妃墓,很大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那時候日本對盛唐的一種膜拜和渴望。
因為愛而不得,所以他們就要杜撰大唐貴妃到日本的歷史。那麼,現如今這種謠言就可以打住了。畢竟,這也算得上是「文化碰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