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視野中的電影《楊貴妃》:溝口健二的平庸與誤讀

2020-12-04 浮世人物誌

電影《楊貴妃》作為第一部港日合拍片,它的導演是著名的溝口健二,於 1955 年由邵氏和日本的大映共同攝製。

當時的邵氏投資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習日本先進的彩色片攝製技術,作為溝口健二導演的晚期作品,這部電影從誕生之初就被貼上了平庸的標籤,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01 佐藤忠男對《楊貴妃》平庸的定義

佐藤忠男在《溝口健二的世界》一書中對《楊貴妃》這部電影有過這樣的評價:「由於缺乏資料,試圖重現古代中國風俗的願望終於落空,只能憑藉荒唐無稽的杜撰」。

在佐藤忠男的評價中,他從始至終認為這部電影不過一場鬧劇,很難與溝口健二嚴肅的風格劃上等號。

很顯然,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佐藤忠男對於《楊貴妃》這部電影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僅僅用數句話就對這部電影一筆帶過。

不過這對於一個史學家來說是不負責的做法,因為沒有對影片進行深入了解,只是憑藉著自己的主觀印象未免有失偏頗。

首先佐藤忠男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基於溝口健二意圖重現中國風俗,但事實上溝口健二並未在任何場合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也沒有任何資料證明這個想法的真實性。

至於佐藤忠男所說的盛唐時代特徵以及楊貴妃故事真實性,應該是史學家需要考慮的範疇,對於一個導演來說這些東西並非需要去斤斤計較。

其實這裡面更牽扯出一個更加難以判斷的問題,那便是中日雙方史學界對盛唐文化的理解問題。

溝口健二,作為一個日本導演去拍攝《楊貴妃》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對電影中唐朝的中國風格產生懷疑,雖然有來自中國的歷史顧問指導。

而佐藤忠男正是基於這樣的評價認為這部電影不過是一場鬧劇,但是他或許忘了分析這部電影故事與溝口健二其他故事作品的差別。

所以他以溝口健二導演固有作品的特點來判定這部電影的好壞,無疑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性的,對於一個影評人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研究作品本身,而並非在此之前就對作品匆匆下定義。

被定義為平庸之作的《楊貴妃》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嗎?

02 既有歷史也有虛構的創作解讀

在溝口健二的《楊貴妃》這部電影進行解讀之前,我們或許需要對「盛唐」一詞有著自己的認知。

盛唐不僅是中國心中的驕傲,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歷史的美好進行誇大似乎是人之常情。

唐朝作為日本的文化之源,而日本的歷史遠沒有中國歷史那麼波瀾壯闊,所以對唐朝歷史進行完美的幻想應當是日本人更為熱衷的。

不過若是仔細研讀這部電影之後,會發現溝口健二在描寫盛唐景象時極其謹慎,從電影中楊貴妃的出場就可以看出。

楊貴妃的出生環境以及生存問題都是溝口健二刻畫的重點,這樣的楊貴妃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也就顯得愈加真實,「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標籤徹底被摘下。

對於影視作品的創作來說固然要尊重歷史,但是在電影中添加創作者理解的歷史也是極為重要的,不然還不如去通讀史書。

在《楊貴妃》這部電影中,溝口健二力求去除楊貴妃的歷史光環,使之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進而體現電影情境的真實性。

於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典型的「溝口式」女主,出身低微,而又單純善良。

在隨後的故事發展中,溝口健二也沒有進行百分之百的中國歷史記載,包括1962年的《楊貴妃》中也進行了野史記載的表達。

例如楊貴妃離宮這一情節,在1962版電影將其解釋為楊貴妃與梅妃產生爭執,進而唐玄宗對其做出懲罰,這也成為了該部電影中最精彩的橋段?

何解?

在這樣表達之下,楊貴妃同樣是一個會因婚姻生活中的小事而煩惱的普通女人,而唐玄宗貴為帝王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婚姻的磨難,歷史傳說在這樣的架構下成為可以感受的現實。

對於1962版《楊貴妃》中這樣的虛構情節並沒有任何人去進行指責,而對於溝口健二的創作性表達卻有無數人認為是不恰當,歸根結底是偏見導致的。

相比之下,在重構人物方面,溝口健二顯然走的更為深遠,他不僅重構了楊貴妃、唐玄宗,就連楊國忠、安祿山也成為其創作性表達的對象。

唐玄宗在電影中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妻子,於是安祿山為了討好這位帝國的最高掌控者,和楊國忠密謀將楊貴妃送給唐玄宗。

對於楊貴妃來說,她不知道自己入宮之後的命運如何,但是為了家族,她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不過初進宮的楊貴妃是幸運的,皇帝與她之間產生了令人羨慕的愛情,一片恩愛的畫面著實令人羨慕。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越來越大了,而兩人又都是囂張跋扈之人,誰都不肯退一步。

楊貴妃深知二人的囂張完全都是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於是便向唐玄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這次唐玄宗並沒有理解貴妃的想法,楊貴妃在幾番思索之下決定離宮。

唐玄宗在楊貴妃離宮之後,對她的思念之情日漸強烈,不久之後便將楊貴妃召回了宮,但是此時的朝堂形勢已經不受唐玄宗的控制,安祿山選擇起兵謀反,皇室眾人倉皇逃離都城。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憤恨之聲,他們認為都是楊貴妃的罪過,於是楊貴妃最終被縊死在馬嵬坡。

無論是在歷史的記載中還是在溝口健二的電影中,楊國忠和安祿山都是作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配角存在。

不同的是,在溝口健二的電影情節發展中,此二人是楊貴妃一生命運的重要推動者。

此外溝口健二還想通過對此二人的重構來表明自己的歷史與政治邏輯:玩弄權術者無非是安祿山和楊國忠這兩種人,前者孔武有力、野心勃勃,後者則善於隱忍,一旦得勢則會極其野蠻。

作為典型的「溝口式」男主角,唐玄宗與楊貴妃一樣身不由己,被朝堂之上的各種勢力左右自己的選擇。

於是,溝口健二試圖將電影中的兩個主角剝離歷史框架的束縛,從而將其描述為自己作品中愛情悲劇的主角。

對於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有過一段單純的感情的設定,使得《楊貴妃》這部電影中人物的刻畫顯得更加真實,未嘗不是一個可貴的選擇。

03 溝口健二獨特的東方美學:以家國悲劇為核心

的確在《楊貴妃》這部電影中的確存在單一的感情線表達,但是細品之下這樣的感情線或許並非單一,因為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感情線中隱藏著很多東西。

例如人性的弱點以及各種政治陰謀,也正是這兩點決定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註定會以悲劇結尾。

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相識本就處於一個政治陰謀當中,即便如此兩人甚至還差點擦肩而過。

對音樂有著共同的愛好,使得兩人走到了一起,由此兩人的確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不過隨著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越深,楊家人逐漸囂張跋扈起來,這使得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出現了裂痕。

對於溝口健二電影中的楊貴妃來說,此時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那便是感情生活中的磕磕絆絆。

而電影《楊貴妃》中認為兩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來自外部壓力,或者更具體地來說是外部的流言蜚語。

在溝口健二所導演的電影後半部分,唐玄宗因為聽信奸臣的讒言以及自己性格中的軟弱因素而痛失楊貴妃。

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楊貴妃則選擇有尊嚴的死法——自縊,在這種描述之下,楊貴妃最終的結局儼然成為一個悽美悲涼的愛情故事。

楊貴妃死後,唐玄宗終日把自己困在一個空蕩蕩的大房間之中,因為對於唐玄宗來說這可能是他所經歷的最真實的一段感情。

所以對於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溝口健二是懷著極大的悲憫之心進行處理的,誠然這是一個純「溝口式」的表達,但是也避免人云亦云式的描述。

同時在東方人的觀念之中,對於家國的概念是極其看重的,於是楊貴妃和唐玄宗便在這種家國之間的平衡中以悲劇收尾。

在溝口健二對電影中人物的重構中,這種東方式審美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不應該對其進行過多指責。

就像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的莎士比亞系列故事,我們也無法不去看影片本身,而直接指責其缺乏英國韻味一般。

相關焦點

  • 最懂女人的導演,是這三個日本人!|溝口健二|導演|小津安二郎|日本...
    日本電影是世界電影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今天的日本電影與歐美相比有些許差距,但曾經的日本電影和日本導演絕對是同時期的佼佼者。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小林正樹等等,都是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其中,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三位導演風格最為突出。三人電影都極具個人化,但在不同之中又能看到共同點。
  • 【上海電影節】看電影大師描繪遠去的日本: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
    本屆電影節「4K修復」單元大師雲集,此前公布的片單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亨利-喬治·克魯佐、讓·維果等電影大師的名字。如今又將有兩位影壇巨匠在這裡與我們重逢,他們就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一生創作了54部作品,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懺悔之刀》《心血來潮》到1962年的《秋刀魚之味》,小津的電影生涯橫跨默片時代和有聲彩色電影時代。
  • 溝口健二|要表達自我,要麼自殺,要麼通姦?
    溝口健二在《武藏野夫人》中說,「底層社會,反抗的方式,除了自殺就是通姦,通姦是一種想要自由的表達。」這可能是彈丸小國的壓抑所致吧。中國的小說,男女私奔可以跑到天涯海角,避世隱居;而日本私奔,卻往往是去殉情跳海。
  • 看溝口健二《袛園歌女》前需要了解什麼?
    前幾天出差的路上,看了溝口健二的《袛園歌女》——關於藝妓的故事,今天在這裡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在口燥唇乾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沙漠的娛樂大背景下,仍能有一份獨有的心靈風景。但是提醒一下,看這種跨文化的電影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有關藝妓文化的基本知識。惟如此,方能懂的電影裡的種種細節還原之美,而不只是看一個故事。比如,東京的象徵,美的化身——藝伎這個神秘群體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歌舞伎與藝妓是一回事嗎?一個見習藝妓到正式藝妓需要經過哪些學習,她們的服飾為什麼那麼華麗,是由誰來供養?
  • 最懂女人的導演,是這三個日本人!
    日本電影是世界電影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今天的日本電影與歐美相比有些許差距,但曾經的日本電影和日本導演絕對是同時期的佼佼者。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小林正樹等等,都是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其中,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三位導演風格最為突出。三人電影都極具個人化,但在不同之中又能看到共同點。
  •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評溝口健二《雨月物語》
    晚上選了一部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看完,現端坐桌前,寫篇短評,略表敬意。 《雨月物語》開頭,戰國時代琵琶湖附近的一個小山村裡住著源十郎(森雅之飾)和妻子宮木(田中絹代飾),還有妹夫藤兵衛(小澤榮飾)、妹妹阿濱(水戶光子)。他們以開小瓷窯、燒制瓷器為生,戰亂中,源十郎想趁著戰亂發一筆橫財,而藤兵衛則想著成為一名武士,出人頭地。
  • 雨月物語:日本早期經典電影,影片結尾的長鏡頭更是神來之筆
    相反,日本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激情走上世界舞臺,像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黑澤明等人,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以一種人類的視角和悲天憫人來看待這個世界,去深刻分析和結構歷史,以一種平實無華視聽語言來對抗普遍存在的"從來如此"。
  • 2000年前扮演楊貴妃的14位女演員,有1位是日本人,你都認識嗎?
    19歲的謝家驊報名參賽,志在必得,結果輸給了一臉呆相的四川軍閥範紹增的二房姨太王韻梅。 後來謝家驊去香港發展,成為電影明星。嫁給富商榮梅莘。 受唐文化影響深遠的日本,也在1955年上映了一版《楊貴妃》電影,影片由溝口健二執導,唐明皇由森雅之扮演,楊貴妃一角則由舞蹈演員京町子主演。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其次在人物的塑造方面,黑澤明也與日本的傳統有著很大的差距,黑澤明的電影中多是一些離經叛道的人物,但是日本文化中卻有著繁雜的規則,所以傳統日本文化中更強調的是一種集體意識。02 黑澤明電影中人道主義被歐美誤讀與歐美電影中那種理性分析的批判表達相比,日本電影則更多的是拘泥於表象的膚淺性批判,黑澤明電影之所以偉大,正是吸收了歐美電影中的理性分析批判。
  • 雲想衣裳花想容,影視劇中的各版楊貴妃,你最喜歡哪一版?
    1.1927年賀蓉珠版楊貴妃電影追溯到最早的版本是1927年,由上海影戲公司出品的默片電影,該片導演但杜宇,他的外甥女賀蓉珠出演楊貴妃,該導演的另一部電影《盤絲洞》曾在上海造成萬人空巷的情況,還是國內第一部出口挪威的電影。
  • 疫中電影雜談:我與那些顯赫的、憤怒的、慈悲的影像為伴
    影評人梅雪風在廣州的家中避疫,春光被隔在鐵條焊成的防護窗外,他閒來無事,系統看了二十多部日本老電影。憤怒的黑澤明,殘酷又溫柔的小津安二郎,高貴的溝口健二,和慈悲的成瀨巳喜男。所謂日本電影四大巨匠,在防護窗內的屏幕之上輪番演繹人間悲歡。這是一份私人電影筆記,「相較於現實世界的紛擾,以及我們朝三暮四的觀點和情緒,我更相信這些數十年前的沉實影像。」
  • 楊貴妃到了日本之後,日本竟還有他的墓!山口百惠說是她的後人!
    歷史中記載的楊貴妃的結局是:在安史之亂中,禁軍將領陳玄禮以「清君側」為由,威脅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但是,對於楊貴妃的死,一直有幾個疑點。日本學者渡邊龍策研究日本歷史,他在日本歷史中,發現了關於楊貴妃的蛛絲馬跡,最終探索出楊貴妃結局的「驚人真相」。隨後他寫了一本名叫《楊玉環復活秘史》的書,在書中他指出:楊貴妃其實並不是死在馬嵬坡,而是被唐玄宗派人秘密送往了日本。
  • 日本有「楊貴妃之鄉」,影星山口百惠自稱後人,楊貴妃去了日本?
    日本人一直對唐朝都有迷戀之情。楊貴妃作為唐文化的一個代表,自然被日本人接受和推崇。不過讓日本人更狂熱的原因是白居易的作品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白居易的出現讓日本歷史有了漢詩文,在日本古典文學的黃金時段,他的詩歌被人引用的次數非常多,白居易寫了《長恨歌》描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是日本上下爭相拜讀的經典之作。
  • 探析日本電影美術發展史和階段特徵
    在日本自身的美學作為一種「地緣文化美學」不斷嬗變的過程中,其電影美術也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它從傳統戲劇的舞臺美術轉化而來,經歷東西方不同文化的拉扯,再到如今獨具風格特徵的多元化發展,展現了不同的階段特徵。舞臺美術起源下的傳統色彩19世紀即將結束之際,電影作為一種新興媒介進入日本。
  • 日本電影:新人與大師
    這在日本電影迷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父親在追蹤真相的過程中發現,這場悲劇是由多個人的一系列行為導致的:反對砍伐路邊樹木的主婦、工作懈怠的兼職醫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市政府工作人員、自大的退休老人……   松本清張這一脈的日本社會推理在貫井德郎的這部小說中得到了發揚,在貫井德郎抽絲剝繭般細緻的推理過程中,社會的病、人心的病都慢慢浮出水面。日本推理小說和懸疑電影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 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日本電影?
    推薦作品:牧野省三《本能寺會戰》村田實《路上的靈魂》溝口健二《霧中的碼頭》2.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第一個黃金時代無聲電影向有聲電影轉型,日活、松竹、東寶先後創辦,溝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等導演的風格逐漸樹立推薦作品:溝口健二《浪華悲歌》小津安二郎《我出生了,但…… 》
  • 楊貴妃沒死,2002年,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稱: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稱,她其實是楊貴妃的後代。這一消息讓無數中國人感到震驚,因為大家都清楚,楊貴妃早年被斬於馬嵬坡,早就過逝了。那如今山口百惠卻說,楊貴妃沒有死,而是東渡去了日本,這個消息可信嗎?
  • 這位讓小津自愧不如的日本導演,為何大多數人對他一無所知?
    原創 蔡劍平 活字文化51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2日,與溝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齊名的日本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逝世。在對日本導演進行排序時,成瀨通常被排在第四位,位列他之前的是享譽日本國內外的黑澤明、溝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