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物語:日本早期經典電影,影片結尾的長鏡頭更是神來之筆

2020-12-05 木木影娛

日本早期的電影大多樸實無華,精簡的畫面構圖有著日本人賴以生存的價值觀和武士道精神。從黑澤明開始,世界認識到了日本電影,認識到了日本的民族性格。也許,從菊與刀開始,人們就開始對於日本的民族性進行深刻解析,日本電影沒有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七層蛋糕的奢侈,沒有二戰後世界普遍存在的不可知論和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和以叔本華為代表的悲觀主義哲學。相反,日本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激情走上世界舞臺,像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黑澤明等人,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以一種人類的視角和悲天憫人來看待這個世界,去深刻分析和結構歷史,以一種平實無華視聽語言來對抗普遍存在的"從來如此"。

《雨月物語》電影上映時間為1959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十七年電影時間,革命的如火如荼,紅旗的漫山遍野,人們正處於革命的巨大蒸籠中,當時出了很多的影片,如《中華兒女》《野火春風鬥古城》等等,時代的強烈的創新意識正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上蔓延,文藝上的崇高壯美在近現代影史上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反觀當時的日本,二戰之後,民生凋敝,時代之下日本導演把視角對準了日本的歷史,日本歷史時代也夠長遠,黑澤明的《羅生門》就把視角對準了日本的平安時代,溝口健二則把視角平移到日本的戰國時代,以日本的時代為背景,大致勾勒出當時日本的生活面貌和對人性的窺視。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以發人深省的故事架構和具有東方意味的鏡頭風格,在日本乃至整個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雨月物語》詮釋了"夢醒了,多麼痛的領悟"這一深刻主題。

溝口健二把背景放在了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末期,主要講述了以生產陶器為生的源十郎一家和妹夫藤兵衛一家靠以生產陶器為生,戰亂時期源十郎想要發一筆橫財,便不顧生命危險保存下了一批瓷器拿到集市上去賣,源十郎的發財夢和妹夫的武士夢在一系列的突發事件中破滅了,最後十郎的妻子宮木被亂兵打死,十郎也逐漸悔悟,最終和妹妹一家重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溝口健二在影片中極力去討論人性,源十郎和藤兵衛都有自己的欲望,一個想發財,一個想當武士,,這只不過是人最為基本的欲望,是發自人性最為基礎的想要去追尋自己認為最高境界的"制高點",這是人最為基本的或者是說是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時代洪流中,源十郎想要錢是為了妻女,藤兵衛也是想要為了出人頭地而已,在經過了一系列的事件後,源十郎看透了錢與性,藤兵衛看透了所謂的"武士"。本片借藤兵衛妻子說道:戰爭用野心讓我們發狂,讓我們無助的受苦。溝口健二著意去刻畫時代動亂下小人物的生活面貌,通過戰爭這一外在客觀環境下去放大人物的欲望,但是到頭來卻發現每個人都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就像歌中唱到:上好的綢緞,精緻的顏色,也終會褪去,我的生命也會逝去,人物的命運通過"荒誕式預言"講述出來,有那麼一絲絲的諷刺與挖苦意味,就像源十郎見到的那個"若狹",不知是心中所想還是真實存在,經歷了欲望的獲得,發現一切卻沒有想想像的那麼美好,幸好二人最好回歸了家庭,回歸了趨於平靜的生活,正如荷爾德林所說:使人間變成地獄的,正是人們想把人間變成天堂的願望。

本片的視聽語言在形式上有大的突破,電影歸根結底是一個試聽結合的藝術,畫面的展現力和聲音的張力使得早時期的日本電影構成了創新型電影思維模式,與黑澤明的大製作,著重突出色彩的繁複華麗不同,溝口健二在影片中刻意剝離出高度飽和度的色彩,用極為簡易的鏡頭運動和畫面布景來營造出一個灰色空氣籠罩下的戰亂日本。就比如源十郎一家和妹夫一家在湖上的的場面調度與視點的變化,船槳在湖水的波光粼粼中慢慢的搖動,這個片段以大全景展開,湖上煙波浩渺,孤零零的船隻橫在上面,頗有一種"形單影隻"的感覺,渲染出一種"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悲涼氣氛,襯託出時代命運下小人物的基本訴求與悲哀,眾人懷著對於明天美好生活的希望坐在船艙裡,此時攝像機為固定機位,以一種半全景的方式去表現船艙裡的全貌,而不用經典好萊塢的三鏡頭法,這裡就可以看出溝口健二對於環境的表現力,將人物糅雜在環境中,達到一種景隨人遷的環境化效果。一條船正對行來,闖入了源十郎一行的視野,對於這個"闖入者"形象,打破了剛才看似短暫的平靜,又一次將人物的命運懸浮起來。前方戰亂,盜賊橫行。前面危險重重,稍不留意便會葬身荒野,此時,溝口健二並沒有從正面展現一行人的驚慌,而是把攝像機對準了前方濃濃的大霧。向前划行,誰也不知道前方的命運何如,人物寓於之中環境,通過環境表現出來,比從人物動作與語言展現出來更富有張力和廣博的視野。

影片結尾的長鏡頭是本片的神來之筆,幡然悔悟的源十郎回到家中,看著破敗的門庭慌忙的尋找妻子宮木,在剛進去時候屋裡面漆黑一片,鏡頭一轉,源十郎轉了一圈重新進入了屋內,此時屋內漸漸亮起,源十郎終於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妻子,喜極而泣,這便是《雨月物語》最為著名的片段"亡妻魂歸"。在這裡攝影師運用了一個極富穿越魅力的長鏡頭,由現實穿越到人物的內心所想,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鏡頭表現力,長鏡頭的表現了源十郎強烈的內心掙扎,急於想見到妻子的衝動的內心強烈的願望。當源十郎入畫的時候,攝像機以極其客觀的視角去展現源十郎的行為。此時攝像機就像一個旁觀者記錄著源十郎的行為,灰暗的房間,源十郎的一舉一動,踉蹌的步伐,攝影機以第三人的身份去觀察甚至說去窺視這一切,當源十郎出畫時,攝像機沒有跟隨著源十郎的運動軸線,而是搖到了源十郎第一次入畫的場景,而此時宮木正坐在溫暖的爐火旁,一切顯得那麼溫馨,兩種環境的強烈的時空對比。賦予了人物極其豐富的情感,更加造成了環境的反差,使觀眾以"第三人"的身份去"窺視"著源十郎一家飽受戰亂,離別,誘惑,覺醒,悔恨,多種情緒交叉在一起,在一個巧妙的出畫入畫中將情緒交織在一起,所謂的"長鏡頭是鏡頭內部蒙太奇"的意義被闡釋,弱化了長鏡頭的"冗雜"場面,同時又富有蒙太奇的戲劇化效果,可以說"亡妻魂歸"這一片段有力佐證了"溝口健二理論",在不經意間將戲劇衝突和情感結合在一起,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影片的結尾,一切歸於平靜,溝口健二以日本電影史上少有的空鏡頭結束,可見其對於空鏡頭環境作用的拓荒意義,鏡頭上搖,遠處的群山,耕作的人群,淡淡的霧靄,有著中國式的"留白"意味,繁華過去,洗盡鉛華,除了塵埃還能留給這個世界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淺析日式美學的封神之作《雨月物語》:如菊與櫻般璀璨奪目
    其中一部是《雨月物語》。拍攝於1953年的日本電影《雨月物語》,是日本「超一流」電影導演溝口健二的代表作品,這部黑白影像的電影獲得了第28屆奧斯卡獎的提名並最終斬獲了第14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雖然這部電影的拍攝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近70年,但時間不但沒有磨滅它的光彩,反而將其沉澱,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經典之作。
  • 世界電影漫談——日本電影物語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物語」這兩個字,在日本電影中有太多和「物語」有關的影片,比如最為經典的《東京物語》,此外還有《鎌倉物語》、《世界奇妙物語》、《雨月物語》、《四月物語》等等,那何為「物語」呢?物語——即故事或雜談,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載,由口頭說唱發展為文學作品,最為著名的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等,如今它還是將事物擬人化的處理手法,通常用來傳遞情感。既然「物語」包含了雜談的意思,今天就跟著我,咱們好好「物語」一下日本電影。
  • 這部被禁的港片才是被忽視的經典,結尾神來之筆!
    九十年代,是香港類型片數量爆發的時期,為了追求新奇、視覺刺激、感官刺激甚至挑戰大眾認知誕生了很多大尺度的影片。這些影片不乏高票房、高口碑的佳作,當然,到電影審查嚴格的今天,這些作品大都被禁了,成為港片的歷史。今天無二君推薦一部經典港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名為《溶屍奇案》。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1917》的長鏡頭為什麼還不夠好?
    在經典電影歷史的長河中,有非常多的創作者對長鏡頭進行了積極而富有創造力的探索,他們的意義不亞於《1917》在視覺技術上的突破。自從巴贊提出長鏡頭理論美學觀念挑戰經典的蒙太奇理論後,長鏡頭不僅作為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深層的美學觀念指導著不同時期的創作者,從最簡單的固定鏡頭發展到更複雜的運鏡再到結合不同電影語言實現多義性表現等等。
  • 《輝夜姬物語》一部實現了藝術與生活和諧統一的影片
    2013年的日本動畫界,無疑是星光璀璨的,但同時卻也是充滿傷感的,特別是對於目前看來已搖搖欲墜的吉卜力而言,《起風了》與《輝夜姬物語》如同兩座矗立在那裡的豐碑一般高不可攀,但與此同時卻又不得不面臨同時失去宮崎駿與高畑勳的事實。隨著兩位動畫界功勳人物的相繼退休,不僅是對於當前缺兵少將的吉卜力工作室,乃至於對所有熱愛動畫電影的影迷們來講都是巨大的損失。
  • 水形物語結尾有彩蛋嗎是什麼意思 水形物語結局劇情劇透
    作為全球最受矚目的電影盛事之一,奧斯卡自從開始走小眾文藝路線後,中國觀眾想要及時地在大銀幕上看到當年的熱門奪獎影片,一度沒那麼容易。不過這幾年,這些影片頻頻出現在中國觀眾的視線裡,而且大多都帶著新鮮出爐的獎項熱度,比如今年3月初上映的《三塊廣告牌》,還有今天上映的《水形物語》。
  • 10部畫面構圖獨特的東亞電影,有驚豔到麼?
    影片由幾個互不相關的小故事組成,他們全都在半實半虛的環境中展開。黑澤明將自然景色當作他的畫布,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肆意揮灑其上,結果就是影片看上去既有水彩畫的韻味也有劇場表演的出奇表現。豔麗的色彩和靜止的鏡頭構成了難以抗拒的迷人畫面,而在這畫面中浸潤著日本的傳統文化、歷史以及獨特的民俗。
  •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評溝口健二《雨月物語》
    晚上選了一部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看完,現端坐桌前,寫篇短評,略表敬意。 《雨月物語》開頭,戰國時代琵琶湖附近的一個小山村裡住著源十郎(森雅之飾)和妻子宮木(田中絹代飾),還有妹夫藤兵衛(小澤榮飾)、妹妹阿濱(水戶光子)。他們以開小瓷窯、燒制瓷器為生,戰亂中,源十郎想趁著戰亂發一筆橫財,而藤兵衛則想著成為一名武士,出人頭地。
  • 100本日本文化史書籍,十佳日本導演影片推薦
    細數日本電影,佳片眾多。溫暖而細膩,沉重而深刻,治癒又悲憫。以下是東經日語心目中的十佳日本導演影片推薦,排名不分先後,僅代表個人。1、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阿基裡斯與龜,壞孩子的天空,花火,極惡非道,大佬,奏鳴曲,性愛狂想曲,雙面北野武2、是枝裕和:小偷家族,海街日記,步履不停,無人知曉,奇蹟,幻之光,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第三度嫌疑人3、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我出生了但……,茶泡飯之味,秋刀魚之味,東京暮色,麥秋,晚春,浮草,早安,宗方姐妹
  • 《咒怨》都要跪地叫大哥的日本恐怖電影,意境流靈異美學
    《怪談》劇照而說起《怪談》,不得不簡單提提《雨月物語》。小林正樹和溝口健二這兩位導演在拍攝方面均頗得東方神韻,他們在表達電影意蘊的技巧和手法上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部片子相同的都是奇幻鬼怪故事,不同的《雨月物語》更偏向於現實主義批判,顯然,不管從故事本身還是上映年代(1953)來分析,《雨月物語》都有著抹不掉的反戰思想痕跡,立意上會更具社會意義,所以造成的影響比《怪談》大不少,而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西鶴一代女
  • 盤點劇情動畫91天,網友:拍成電影也必成經典,結局更是神來之筆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劇情動畫91天,網友:拍成電影也必成經典,結局更是神來之筆,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91天 91Days本片內容簡介: 《91Days》是由鏑木宏指導,岸本卓系列構成,朱夏負責製作的原創電視動畫。
  • 《侏羅紀世界2》雖然沒什麼大驚喜,但結尾的確是神來之筆
    《侏羅紀世界2》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及豪華度假村被失控的恐龍們摧毀四年後,納布拉爾島已經被人類遺棄,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在叢林中自給自足。當島上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以後,歐文與克萊爾發起了一場運動,想要保護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免於滅絕。雖然在劇情方面,仍然是套用1的模式,依然是人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但出色的特效和3D效果配上IMAX大屏幕實在讓人大呼過癮。
  • 用鏡頭書寫人性!回顧小津安二郎的10部電影,不只有《東京物語》
    用鏡頭書寫人性!回顧小津安二郎的10部電影,不只有《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一生創作了54部作品,雖部分散佚,仍有30餘部存世。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總在省略和留白之處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超低機位構圖、凝滯鏡頭下的細膩畫面等,建構了他獨特的視覺美學。
  • 電影《功夫》中的經典鏡頭,你知道多少?
    電影《功夫》中的經典鏡頭,你知道多少?電影《功夫》你不知道的拍攝幕後。1、孟達為何沒有出演《功夫》?最後,在周星馳再三的邀請之下元秋才答應出演這部電影。4、影片中的經典鏡頭影片開場,馮小剛大吼的那聲:"還有誰?"這句臺詞其實是馮小剛自己加進去的,而這句臺詞也成為了周星馳作品之中經典鏡頭之一,後面那句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我做什麼生意都不會做電影,星期天電影院一個人都沒有"。
  • 《刺蝟的優雅》:典型的法國風格電影,表達的卻是日本文化的審美
    小說的作者芭貝裡曾經在日本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日本文化有著很深的了解,影片中側重對日本文化表達固然有芭貝裡的偏愛因素存在。但是,之所以能夠在法國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還在於法國大多數人都對日本文化有著一定的了解。
  • 電影清單:35部經典二戰題材影片推薦給大家
    在二戰結束後,很多電影導演和編劇以此為背景拍攝出許多電影,通過這些影片或許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戰爭的殘酷。以下35部電影都是二戰題材影片中的經典(按照上映時間排序,由遠到近)1、《硫磺島浴血戰》外語名稱:Sands Of Iwo Jima
  • 指環王:電影的這一神來之筆,成為難忘的經典鏡頭,效果「爆炸」
    雖然網遊《指環王》因為運營原因退出了中國市場,但是其擁有龐大背景的原著和系列電影依舊吸引著許多讀者和觀眾;《中土世界》系列遊戲也很值得一玩。我相信喜歡中土故事的朋友肯定沒少刷《指環王》電影,今天漫遊君要來說一說《指環王》的背景故事,以及電影中對原著的幾處較大改動。
  • 漫威這些電影鏡頭其實是演員即興,最後一個更是堪稱神之即興
    現如今漫威電影宇宙中,擁有非常多的經典鏡頭設定,而這其中不少鏡頭一度成為了很多影迷對於漫威電影的印象點所在,不過,對於這些看起來比較經典的鏡頭,在拍攝過程中,卻不一定是由電影導演安排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點這些漫威電影系列中的即興鏡頭——1、星爵手滑宇宙靈球其實是即興場景!
  • 你看懂了嗎,經典電影是如何結尾的
    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讓人嘆為觀止的經典電影,是如何結尾的。電影的結尾,就像在整部電影給予觀眾飽滿情緒以後,再臨門一腳,掏空所有人,讓大家得到最充分的滿足。雖然我們現在有數不勝數的經典電影結尾,但高度概括下來,無非給到觀眾是四個預設,分別是收尾,大揭秘,開放式,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