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又被人們叫做地理大發現時代,從15世紀到17世紀,持續了近二百年。歐洲國家的船隊航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像隨處亂撞的蜜蜂尋找著潛在的花叢,航海家們也在尋找著新的大陸。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以及更大的市場,大航海時代所處的背景是歐洲資本主義抬頭,各個王國紛紛建立貿易航線開展經濟競賽的時期,淘金熱、傳教、地圓說,以及羅盤的發明與造船技術的進步,也讓歐洲從陸地走向海洋成為了一種趨勢。
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雖然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義大利人,但他並沒有得到義大利王室的支持,哥倫布曾先後遊說了義大利、英國、法國、葡萄牙,但都被拒絕了。最後來到西班牙,才終於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西班牙王室看中了擁有高額利潤的香料貿易,亞洲地區盛產香料,而香料在歐洲又極其搶手。因此哥倫布最初的計劃是尋找印度,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他先後四次橫跨大西洋到達了新大陸,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但其實他到達的是美洲。
麥哲倫是葡萄牙人,和哥倫布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是經過多地遊說後為西班牙王室效力。1519—1522年,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了環球航行,這次航行並不順利,出發時有5隻船,265名隨行船員,回來時只剩下了1隻船,18名倖存者,其餘的大都死於土著人手下以及壞血病。
麥哲倫也在行駛至菲律賓時,因介入當地土著人的紛爭而被殺害。這次航行對地理發現有著重大意義,在商業上卻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因此當船員返回時,受到了西班牙國王的譴責。幸運的是18名船員中,有一個人詳細記錄了航行途中的所見所聞,最後還將這本日記出版了,後世正是因為這本航海日記,才為麥哲倫平反,並把首次環球航行的功勞記在了他的頭上。
除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外,歐洲還有幾十位著名的航海家,他們為了財富、地位、科學探索等不同原因,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他們所做的一切為世界交流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被永載史冊。
大航海帶來交流和貿易的同時,也帶來了殖民與死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理解航海家怎麼會變成殘忍的殺戮者,人們的觀念一直進步,現代的人們更加民主、友善,那些殘忍的歷史也確實發生過,如果非要為航海家的轉變找個原因,那就是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人性更容易展現出惡的一面。
自上世紀60年代美蘇進行太空爭霸,人類便開始了加速對未知星球的探索,離地球最近的是月亮,我們最先到達的也是這顆星球,探索月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月球擁有一種名叫氦-3的元素,可以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電量,這是地球上所缺少的核聚變反應高效燃料,如果成功開發,人類的能源危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航空技術的發展還會帶來二次開發應用,促進工業的發展與提升。
人類至今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這杜絕了因殖民外太空而可能發生的另一場殺戮或者被殺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件好事。地球在不久生的未來終將毀滅,人們只有不斷尋找新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才能延續人類的生命,因此探索星辰甚至比大航海時期尋找新大陸的意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