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2021-01-07 說史可還行

一、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

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生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或許無法切身理解到為生活所迫的那種悲壯與掙扎,為了一袋米,為了一把菜,甚至可以將人逼上絕路。那些遠在不同時代和破落鄉村的人們的處境,是最能體現出人性的。

許三觀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誠然不是一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他只是那個年代的眾多普通的農民的縮影,卻擁有著戲劇性的一生。

許三觀這一生靠賣血度過了許多難關,賣血賺錢,這種艱難的生存環境像是會吃人血人肉的社會,毫不留情。許三觀處於一個尚在摸索發展的大社會中,他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時代的悲劇。

有時候人就像卑微的螻蟻一般,勤勤懇懇,只是為了有口飯吃,有條路走,就拼的滿頭大汗。

二、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媳婦,他請許玉蘭吃東西,一下午就花掉了八角三分錢,成功擠掉了圍在許玉蘭身邊的何小勇,還讓許玉蘭為他生了三個兒子,許三觀給他的三個兒子取名為許一樂,許二樂和許三樂。

三個兒子越長越大,流言也開始滋長,人們都說許一樂長得一點也不像許三觀,倒是有何小勇的模樣。

許三觀聽到了,想著自己被綠了,也從許玉蘭那得到了證實,原來先前許玉蘭和何小勇真的有一段呵!許三觀心裡發火,拉著許一樂去找何小勇算帳。

何小勇家比許三觀還窮,他是死活不認的,許三觀怒氣衝衝,他最喜愛的兒子便是一樂,但一樂卻是別人的孩子。

後來因為方鐵匠的兒子取笑一樂而被一樂打傷住院,許三觀原本並不想替別人的兒子還債,但是不付錢方鐵匠就要帶人抄了他的家,於是許三觀只得又去賣了一次血。

三、

許三觀的第三次獻血是包含著對許玉蘭的報復心理的。

林芬芳摔傷了腿,許三觀在去看望她時,在對方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發生了關係,憑什麼我要為別人的孩子獻血,卻不能為其他的女人獻血?許三觀這樣想著,於是去賣血買了一大堆東西送給林芬芳。

林芬芳的漢子氣勢洶洶地跑來質問和辱罵,這事鬧的沸沸揚揚。但很快許三觀就忘記了這事,他也無暇去搭理這事,因為大躍進來了。

這場時代的浩大劫難匆匆而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而當它離去時,留下的卻是無數個仿佛被颶風摧毀的村莊,滿目瘡痍,對窮人來說,從新開始,並不是個容易的事。

大環境下的貧窮是大範圍的,許三觀一家吃不飽飯,家裡沒有糧食了,兒子又吵著要吃麵,於是他再一次去賣了血,賣完血後,他帶著全家人去吃了熱騰騰的面。卻唯獨不帶一樂。

一樂在得不到兩個爹的認同下,傷心地離家出走,而許三觀還是刀子嘴豆腐心,一邊罵他,一邊帶他去飯店吃了麵條。

許三觀雖然只是個小角色,也有愚昧狹隘的一面,卻也有寬容、善良的溫情一面。

四、

文革之災的陰影和影響是巨大的,貧窮和階級的分化依舊存在,許三觀的第六次賣血,是為了討好的兒子的隊長,為了兒子的前途,他買了一堆禮物,喝酒請吃飯,哈腰說好話。

中國父母骨子裡對孩子前途的渴望和付出是讓人既動容又悲憫。

許三觀經歷了那個特殊年代的各種巨變,原以為兒子們都長大了,就不用操心了,沒想到許一樂在外工作,被檢查出患了肝炎,病情嚴重,被送往上海救治。

許三觀再次踏上賣血的路途,他先借錢讓許玉蘭去上海,然後自己一路靠賣血籌資。

抽血是要有間隔時間的,許三觀沿途賣了4次賣血,在第3次時身體終於吃不消了,他暈倒被送去醫院,反而被輸入了700毫升血液。

許三觀醒來後,強烈要求將不屬於他的300毫升血還給醫院。看到這時,人物的悲劇真是讓我覺得鼻酸,人生苦難重重,有人蓋著暖被吃飽喝足在喊著生活沒有意義,也有人為了活下去擠破頭腦,向來是越『貧賤』的人更能體會到人生的艱苦,也更有韌性,就像死不透的野草,生生不息。

五、

許三觀的最後一次賣血,是為了他自己,縱觀他這一生,都是在時代的洪流下身不由己的行動,經歷了這麼多苦難,許三觀一家在最後也終於趕上了改革的潮流,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已經年邁的許三觀,為了吃炒豬肝和黃酒,決定最後去賣一次血。李血頭已經死了,年輕的血頭否定了他的血,許三觀老了,他的血也沒人要了,他感到委屈,回想起這四十年來,他一次次地靠賣血度過了難關,現在卻告訴他,他的血沒人要了。

許三觀老了,曾經在身邊的人也一個個沒了,只有許玉蘭還陪著他,幫他點了三盤炒豬肝,一瓶黃酒,還有兩個二兩的黃酒,陪著他罵那個血頭,然後許三觀對許玉蘭說:「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

生命的苦難永遠在不斷更新,但曙光也一直都在。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於是有了一個又一個的賣血村,賣血村又成了一個個愛滋病村。餘華先生講了賣血農民,李孝清的故事。
  • 好書推薦|平凡小人物的一生《許三觀賣血記》
    今天來推薦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該書主要講述了在貧窮的舊時代,主人公許三觀一生多次賣血,幫助他度過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圖源百度,侵權刪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證明自己身體「強壯」,並將賣血的錢拿來娶老婆許玉蘭。第二次賣血因為兒子一樂打傷了別人家的孩子,為了兒子賣血賠錢。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這個小人物,才是真正的偉大
    著名作家餘華於上世紀90年代創作了一部暢銷小說,叫做《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平凡而又灰暗的小人物故事,餘華將自己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個依靠出賣鮮血而幫助家庭度過難關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就是許三觀——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在絲廠工作的工人。
  • 《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分享
    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作品文字都十分樸素糙實,能夠讓人感受到最直接的衝擊,故事長卻並不拖沓,平凡又讓人感覺盪氣迴腸。這便是他的文字的魅力所在。餘華表達的平凡人之間的溫情與瑣碎,真實的能讓我們能把自己融進去,感同身受。最感動我的是小人物的淳樸與善良,在餘華詼諧的語言下,連無知都透著一股可愛。
  • 從《許三觀賣血記》看小人物的偉大與卑微
    如果說讀餘華先生的《活著》,通篇會感到壓抑和悲傷蒙在心頭揮之不去,那麼讀《許三觀賣血記》,我們更多的是感受愛與真心,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隱藏的那抹溫柔成為了生活中最珍貴的東西,給了我們珍惜所愛之人的的告誡。
  • 《<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報告》(原創)
    講述了絲廠工人許三觀的賣血經歷。他賣血是為了娶親,是為了救治重病的兒子,是為了鄭重款待貴客,是為了不被餓死,是為了生存。但是最i終,還是為了愛和可笑的尊嚴。《許三觀賣血記》是中國人生活的 生動寫照,餘華用詼諧幽默的方式闡釋了整個社會的荒謬。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卑微與偉大
    許三觀,平凡的名字,平凡的出身,平凡的「城裡絲廠送繭工」,他有著平凡的一生。書中講述了許三觀在生活困難艱苦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一生賣了十一次血,一次次的克服生活中那些不可預測的挫折與困難,看著他一次次的賣血,總是不經擔心他會不會就此死去,但結果卻是一次次的出乎意料。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活著》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社會上的小人物,他會給我們一種親切感,或許你曾聽過這樣的故事,或許他就是你身邊的人。小說跨越的時代背景不同,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在那個時代,一個小人物想要安穩過一生,也很不容易。
  • 《許三觀賣血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許三觀
    十年前讀許三觀賣血記,覺得這只是時代大背景下的產物,五年前讀許三觀發現了在這殘酷的背景下還是有一些溫情存在的,現在讀許三觀,感覺自己就是許三觀。或許我們在看的這個故事就是寫的我們每一個人,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許三觀。
  • 《許三觀賣血記》苦難中的平凡人的一生
    第一次讀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看這本書是對名字有著別樣的好奇。通篇,沒有那種華麗的細膩的筆調去寫生活的大場面,他的溫情苦難是緩緩而來的。以一種悲憫的天性去試探苦難中活著的人該如何生存,如何活下去,平凡的人如何一步步活成不平凡的人生。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究竟有哪些磨難?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早期的一部長篇小說,全文情節緊湊,語言溫軟又殘忍,像手術刀一樣,一寸寸地拋開皮肉,直達靈魂深處。許玉蘭聲淚俱下,說到這裡她拉住許三觀的手說: 「許三觀,我們走,我們去吃炒豬肝,去喝黃酒,我們現在有的是錢……生在富足家庭的我們,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掙扎與絕望,因為一點點食物,能把人逼上絕路。
  • 《許三觀賣血記》時代悲劇下的善良與溫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作品,關於餘華我聽到的都是掛在他頭上的榮譽,「中國的巴爾扎克」「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新」,是一位「顛覆大師」是現代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九十年代嘴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某一天,餘華看到一位頭髮斑白,衣衫襤褸的老人在街上痛哭,他就想為什麼他會哭呢,這時候他又想起了一個血頭的故事,這個他連姓名都不知道的血頭,在那個年代為了為了能賣出高價血,曾組織千人遊走於各地賣血。於是他就動筆寫了《許三觀賣血記》。
  • 好書推薦:《許三觀賣血記》,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
    《許三觀賣血記》的作者餘華,曾寫出《活著》這本經典。被譽為「現代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更是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小說中的生活是非常態、非理性的,小說裡的人物與情節都置於非常態、非理性的現實生活之中。但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餘華用最真實手法從一個小市民許三觀的視角中描寫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一系列社會變遷對當時人們的影響。
  • 《許三觀賣血記》:出軌的許三觀,卻賣血11次,養活了一個家
    《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用17萬字敘述了主人公許三觀40年的動蕩生活,11次賣血養活了家中5口人。平凡的他背叛了自己的身體,出賣了自己的血肉,只為了能夠在動蕩時代艱難地活下去。一個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一生。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自私也很善良,典型的社會底層人物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自私也很善良,典型的社會底層人物《許三觀賣血記》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餘華老師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吧,相信很多人都對許三觀這個人物印象很深刻。書中的許三觀很自私,是一個心胸狹隘,沒有自己思想的小人物。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許三觀賣的不是他血管中流淌著的鮮血,而是他的善良和對生活的希望。這是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帶給我的感受。繼《活著》之後,餘華又一力作《許三觀賣血記》同樣用簡潔、樸素的語言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由此可見,《許三觀賣血記》至今仍影響著無數讀者。同樣,餘華在國際也是聲名遠揚,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並獲得多個國際獎項。那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來看他所帶給我們的關於平凡中的「英雄」,關於「善良」中的「平等」,關於「活著」的希望。
  • 《許三觀賣血記》:苦難以賣血的方式重複出現,看到許三觀的柔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繼《活著》之後我看餘華的第二部作品,如果說《活著》讓我思考了我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那麼《許三觀賣血記》似乎讓我在一瞬之間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切都只是為了活著。關於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一個比較正確的答案,就像餘華所說的,未來的事自己也不知道。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無法決定出身,但能決定怎樣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作品,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個「光是活著就已經耗盡所有力氣」的小人物。他貧苦、卑微、無所作為,罵罵咧咧、世俗小氣卻又嘴硬心軟、愛憎分明,他是一個敢於與苦難作鬥爭、頑強堅韌的父親,也是一個肩負著家庭重擔的男人。在許三觀身上可以看到個人的渺小,也能看到生命的偉大。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