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用17萬字敘述了主人公許三觀40年的動蕩生活,11次賣血養活了家中5口人。
平凡的他背叛了自己的身體,出賣了自己的血肉,只為了能夠在動蕩時代艱難地活下去。一個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一生。
也許正是如此,才使得這本書有著非凡的魅力,不僅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改編成話劇、電影等藝術形式,還入選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小說至今還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許三觀是誰?他遇到了什麼,竟不惜生命,11次賣血來求得存活?
01面對妻子的背叛,他選擇了這樣做
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個城市裡再普通不過的絲廠送繭工人,靠微薄的工資艱難為生。但在鄉下老家,人們認為賣血代表著健康,有的親戚夥伴也靠賣血養家。
一次偶然,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許三觀也去賣了血,但對賣血得來的35塊錢卻不知該怎麼花。於是,他想到了結婚。
妻子是漂亮活潑的許玉蘭,兩人婚後也十分恩愛,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取名:一樂、二樂和三樂。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好在一家人和和美美,大兒子一樂聰明懂事,是許三觀最疼愛的孩子。
但在一樂9歲那年,許三觀知道了真相:自己疼愛了9年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長大的一樂,模樣越來越像許玉蘭前男友,周圍人流言四起。無奈之下,妻子選擇對丈夫坦白。
被欺騙了9年的許三觀憤怒不已,不僅狠狠打了自己的老婆,還在家裡做起了「太上皇」,大小事務都要許玉蘭親自伺候他。但是,為了9年的夫妻之情和父子之情,許三觀最終沒有選擇離婚。
只是「被綠」的他心裡還是不平衡,他想到了自己曾經喜歡過,如今已為人妻的林芬芳。他顧不了那麼多了,也許是為了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也許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不平衡,他與林芬芳發生了關係。
之後,他又一次去賣血,只為買些補品送給林芬芳。
02面對飢餓與貧窮,他又一次背叛自己的身體
找回平衡和尊嚴的許三觀終於能平靜地面對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了,但天不遂人願。三年自然災害讓全家人飽受飢餓之苦。
1960年,在他生日的那天,他用嘴給家裡每個人做了一盤菜。他生動的描述,一盤紅燒肉仿佛就在眼前,狹小的屋子裡吞咽口水的聲音此起彼伏。
已經喝了57天稀薄的玉米粥了,三個兒子還都在長身體,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決定再去賣血讓家裡人吃口飽飯。
許三觀生日的第二天,400ml血液從他的身體裡流走,他沒有像之前一樣,到飯店裡點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來緩解身體的虛弱。因為,大飯店也在鬧饑荒,只有麵條供應。
於是,他用賣血換來的35塊錢讓家裡人吃了碗熱乎麵條。
03既是父親又是丈夫的他,雖不完美,但讓人淚目
但苦難似乎是不會遠離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庭的,之後的日子裡,許三觀一次又一次地賣血讓家裡渡過難關。
大兒子一樂下鄉當知青生病了,他穿過一個個村、鄉鎮、縣城去賣血,一路賣著到了上海,終於把錢交給了一樂。但是一路過來饑寒交迫,喝著大量涼水的許三觀為此險些送了命。
後來,為了二兒子二樂的回城指標,在妻子的懇求下,許三觀又一次賣血換錢,招待了兒子所在生產隊的隊長。
他用自己身體裡流淌著的,最為寶貴的血液將兒子們養大。儘管他不完美,對待一樂始終心有芥蒂,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父親。無私又深沉的父愛全都以血液的方式流淌到了兒子們的身上。
10年文革,妻子許玉蘭被批鬥成是「妓女」,大字報批判,被剃成陰陽頭,多次被拉出去開批鬥大會。
兒子們不願面對這樣的母親,但作為丈夫的許三觀明白:妻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一樂的誕生並非她所願,何況還有這幾十年來的相濡以沫。
兒子們不願意去送飯,許三觀只好自己去,白米飯下面還藏著菜和香噴噴的紅燒肉。
04無處賣血的許三觀,最終走向了崩潰
終於走到了最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浩劫……這些都過去了,三個兒子都成了家,許三觀也老了。
他又一次懷念起年輕時一次次賣血的經歷,想起他用賣血的錢讓家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他又一次來到醫院想要賣血,但已經沒人願意要這位白髮老者的血了。
他崩潰了,不知所措了,他不知道以後家裡再有難關該怎麼辦。他從醫院一路哭著回到了家。妻子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帶他去吃了以往賣血過後都要點的炒豬肝和溫黃酒。
故事到這裡也就基本結束了,但卻回味無窮。作者餘華對愛情、親情、生命、挫折等終極命題的思考全包含在這部小說裡。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發人深省:
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許三觀一次次賣血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生命無常,挫折常伴,主人公只好通過自己的血肉來與命運艱難抗爭。但不可否認,他成功了,他成功走過了這些大風大浪,兒子們成家樂業,自己與妻子白頭到老。
餘華用這17萬字告訴我們:
生活就是充滿了未知與挫折,親情與愛情就在前方,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個逆境中爆發出最大的潛力與命運作鬥爭,不屈不撓,永不放棄,最終收穫生命的甜蜜。
END.
我是飛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一縷飛光」。願你能從逝去的時光裡,找到文化的價值。看完文章,記得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