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協同機制,日前,煙臺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聯合煙臺市科技局等十五部門制定了《煙臺市誠信紅榜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對於入列煙臺市誠信紅榜的企業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綠色通道」等17類43項激勵政策,以在全社會營造褒獎誠信的良好氛圍,使誠信主體獲得更多便利優惠服務。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對國家治理、企業經營以至個人的安身立命都至關重要。別讓守信者吃虧,這不僅是堅守誠信的社會主體的期盼,也是這個社會應該給予守信者的基本保障。此次,煙臺十六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煙臺市誠信紅榜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褒獎講誠信的企業,讓他們因誠信而獲利,以誠信為光榮,既有助於激勵更多企業積極講誠信,也有利於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孔子早有言,民無信不立。至於「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等讚美誠信的詩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是數不勝數。於一個法治社會而言,契約精神與誠信意識是維繫經濟社會有序運行的基本理念。對於企業而言,誠信則顯得更加重要。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都會將誠信放在首位,當做企業的基本道德和操守,嚴格遵守,一諾千金。因為誠信,不僅關係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係到公眾的生活便利和滿意度。如果企業重諾守信,在生產經營中,注重質量,誠信經營,遵守法規,恪守規則,履行約定,消費者自然滿意,企業方能長盛不衰。反之,企業如果在生產經營中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言而無信,那麼消費者必將反感,企業也就失去了信任,失去了生存的基礎,這無異於自斷前途。
當然,誠信不是自然生成的,講信用更不能只靠個人良心發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煙臺市也曾出臺《煙臺市建立誠信「紅黑榜」發布及聯合懲戒制度工作方案》,發布誠信「紅黑榜」等,致力於以制度力量培養誠信自覺。依託這些政策和舉措,雖然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看,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一些失信行為仍時有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制度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真正做到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此次,煙臺十六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煙臺市誠信紅榜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完善以獎懲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健全守信激勵機制,對守信主體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綠色通道」等激勵舉措,正是在立足整體社會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有理有力的獎勵,培養人們的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培育健康的、積極的誠信土壤,構建合理的、合法的誠信氛圍,樹立正確的、正規的社會風氣的不懈努力。我們也希望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每個人都能在點滴生活中形成誠信自覺,也讓誠信的力量不斷生長。
【來源:水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