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超現實主義的愛情,尤其面對巨大文化差異和文化認同,如果按照傳統觀念中出發,芮小丹不可能愛上一個二婚的中年大叔,丁元英也不會愛上警界霸王花芮小丹。
電視劇《天道》由左小青、王志文領銜主演,左小青曾經是舞蹈運動員,王志文已經開始從偶像明星「當紅炸子雞」向老生角色靠近,而情感歷程和江珊、徐帆、許晴擦肩而過,王志文被譽為臺詞「教科書」,而且本身也是中央戲曲學院的老師。
其實丁元英的人設類似「遊俠」「隱士」,有抽到見血的果敢和果決,也有俠骨柔情,為天道蒼生萬物著想,其實並不算事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那麼問題來了:《天道》在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可怕之處在哪裡?
丁元英可怕之處就在於掌握財富密碼,而且心狠手辣,他不昧因果背後都邏輯就是能夠如實觀照事物、人性、以及商業和文化發展的規律,他不怕得罪人,更不怕死。
其實在丁元英準備「殺富濟貧」的時候,他就料到林雨峰一定會上鉤,而且林雨峰還沒學會「剎車」,甚至林雨峰沒有強大到給自己立無字碑的地步。
丁元英布局合理,資源優化配置,其實從一開始精心準備了一個騙局,而這個騙局就是格律詩和格律詩(國際)的資產,智慧財產權、渠道、供應鏈、以及企業文化。
其實樂聖之所以會上當,有三部分原因,樂聖本身生死攸關,看似繁榮實際暗流湧動,內憂外患虎視眈眈。其次,樂聖需要轉型,再轉型之前一定要轉移注意力,把矛頭對準格律詩,可以說是偶然性和必然性雙重作用是結果,還有就是樂聖需要新的優質資產,抵消劣質資產對報表營業利潤和增長率的影響。
答案很明顯,吃掉格律詩,通過併購,資產重組,降低負債率,然後中央集權,董事會權力太大,林雨峰實際早已經被架空,為什麼不牆倒眾人推,是因為林雨峰是掌舵者,還有用。
實際上從樂聖敗訴之後,董事會讓林雨峰下野,甚至按照決議對方式執行,林雨峰那麼愛惜自己羽毛,他那麼好面子,怎麼可能籤訂不平等條約,然後笑臉相迎,林雨峰的臉蛋子是發燒友心中的勞斯萊斯的臉蛋子,不是女人擦脂抹粉的臉蛋子。
實際上從雞公山一躍而下,偽裝疲勞駕駛的他,還要要一份巨額保單理賠,這部分補償作為給家庭和孩子的最後安排,實際上很多人覺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道理就是道理,在當事人面前未必就有路,我們都有點「想當然」。
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泯滅良知和道德。
劉冰是一個反面教材,他被欲望衝昏頭腦,他太窮了,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感覺,而改變命運的機會被他弄丟了,沒有高人,沒有格律詩,沒有劉主任的劉冰顯然是自卑的、無力的,甚至是絕望的。
如果出賣良知和道德可以獲得利益,我們願意嗎?很多人說不願意,實際上也許我們想的和做的並不是一致的。破格獲取,驚險刺激,而且短平快,這樣的捷徑是個人就會蠢蠢欲動。
沈楠用自己肉體換了辛福,但是她很聰明,提前給自己設計「安全屋」,我不想被剝奪我原本就有的自由,她很清楚吳祥民很可能是貪汙受賄所得,所以她從不參與「政治」,而是讓自己孤立在第三世界,僅僅聯繫的紐帶就是男女那點事,然後通過置換,讓自己獲得比勞動所得的更多,很顯然,身體力行也是勞動,只不過這種勞動是帶引號的。
黃福海犯罪團夥,完全靠非法行為謀生,他們的行為不可饒恕,上天有好生之德,沒有人可以審判被人是否有罪,也沒有人有權利剝奪一個人所有,生命和財產。黃福海被執法者芮小丹「救贖」了,即使不被逮捕,遲早會被審判,因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若是沒報,時間未到。
王明陽的犯罪可以說是自己騙自己,太聰明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的聰明所蒙蔽,實際上靈魂歸屬感是眾生所需,鋃鐺入獄的他想要的也僅僅是內心的獲得,出賣道義換來的自由,他還是把自己想像成為一個高道德的人,實際上他並不是,正如芮小丹所言,背叛並不都是可恥的,有一種背叛是無冕之王,那就是靈魂救贖和精神升華,王明陽做到了,他朝聞道,夕死可矣,這一世他錯了,希望下一世,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可以是一名教師,一名學者,甚至大儒。
丁元英的可怕之處不在於會開車,他不僅車技好,而且會「剎車」他把度把握得比較好,他經營風險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但是他的智慧並不止於此,他知道市場不是無限大,但是欲望和貪婪無限極。
所以抱殘守缺,守住初心,雖九死其猶未悔,田園將蕪,胡不歸。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局限,也就是劇中所說的「文化屬性」,每個人在自己應有的能力和意識範圍內生存才是舒適的,超過了便達不到,便痛苦。丁元英撕開人性的口子,害死了兩個人,林雨峰,劉冰並不是惡人。但是惡人自有惡人磨,那麼變壞的好人誰來磨。
天道如輪盤,生死和輪迴也是,一念生,一念死,善惡美醜都在一念之間。
丁元英是神嗎?是魔嗎?
他的確可以通過文化屬性判斷未來,這也只是大概率事件,電視劇裡都是驗證判斷對的一面,同時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判斷失誤的時候,在劇中,他在提審王明陽和林雨峰找他時,都表現出如果判斷失誤,自己願意接納失敗帶來的後果!其實大多數人的不成功不是因為判斷失誤,而是不接納自己失誤!這是最佩服丁元英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