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客網今日同步推文,敬請關注:
【BIM客網】運用BIM可以降低造價成本
【BIM客網】深度解讀2020年《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
【BIM客網】CAD操作記不全?看這個就夠了!附上全面整理,動圖教程
2020年8月10日,《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2020版正式發布。
2020《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電子版源文件拉到文末即可獲取!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建築市場建管處處長沈紅華對此報告進行了解讀,內容如下:
1
全球BIM行業發展概況
BIM技術作為資訊時代背景下建築行業二次革命,得到了全球政府、學者及建築行業從業者的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BIM市場規模約61.9億美元,2019-2024年複合年增長率預測值為15%。
歐美等發達國家較早的將信息化引入了建設領域,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上海作為全國信息化技術創新先行者,上海市在BIM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走在全國首列,在市各委辦局領導下,率先指定BIM技術推廣指導意見、行動方案等頂層設計文件,組建了上海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推廣中心,鼓勵由建設企業牽頭,依託重大工程項目開展BIM技術試點應用,通過技術推廣積累經驗,在過程中逐步建立相應的BIM技術應用標準體系。
今年的發展報告在注重政策一致性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兩大特點,一是「創新」,二是「全過程應用」,緊密圍繞「一條主線」、「兩大融合」、「三個聚焦」等核心要素,詳細調研BIM技術國內外發展情況,系統分析本市的BIM技術應用的階段性成果和全年的推進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2
一條主線
圍繞主線、立足行業、注重可推廣和可複製性。
2.1打造更優更廣的BIM應用環境
近年來本市相繼開展了BIM應用的報審、圖紙審查、過程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探索,BIM技術推廣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據調研,2019年上海市新增報建項目2105個,滿足規模以上(投資額1億元及以上或單體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及以上)且滿足BIM技術應用要求條件項目725個。
應用BIM技術的項目683個,BIM應用率為94%,較2018年、2019年增加6%,已基本實現「規模以上項目全部應用BIM技術」的目標。應用B IM技術項目總投資額同比增加3037億元,增幅達48%,總體規模持續增加。
特別可喜的是,社會投資項目增幅非常大,佔全部應用項目的76%,政府投資項目保持穩定。
2.2打造更優更廣的BIM應用環境
規模以上滿足BIM技術條件的626個房建項目中,BIM應用率達到95%,同比上一年度略有上升。同時在本市683個BIM技術的項目中, 已經實現了BIM技術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的100%的全覆蓋應用 。與上年同比,施工階段應用BIM技術的項目中也進一步提升。
2.3促進基於價值導向的BIM技術成熟應用
根據中國建築業協會《中國建築企業BIM應用分析報告(2019)》中調研數據顯示,BIM應用已在工程建設項目的技術、商務、生產三方面業務實現全覆蓋。在碰撞檢查、專項施工方案模擬及BIM的機電深化設計等三個方面的應用價值更為突出。
調研數據也表明
83%的項目參與人員認可BIM技術有助於減少設計失誤引起的工程變更;
76%的參與人員認可BIM技術有助於促進項目參與各方的合作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49%參與人員認為BIM技術有助於節約工程項目成本。較往年有較大增幅。
本報告所建立的模型從政策、技術和組織三大領域對上海BIM技術應用成熟度進行測量,並對不同領域進行逐層分解。
在調研中,受訪者根據本市BIM技術應用於推進情況對各項指標項進行評分,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指標項一重要性程度設定的相應權重,得出各指標項的分值,從而形成本市BIM技術應用成熟度模型。
參考國外BIM技術應用成熟度模型,定義本市BIM技術應用成熟度按照「起步期、培育期、推廣期、應用期、融合期」5個等級劃分。目前上海市BIM技術應用的成熟度介於培育期和推廣期,距離融合期基準值還有一定差距。
成熟度情況
3
兩大融合
深度融合,兼容並蓄,攜手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築
3.1以技術紐帶促進裝配式建築設計端的發展
上海市也在積極探索裝配式建築和建築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將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融入裝配式建築項目建設全過程。
2019年,上海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項目共計824個,在新開工建築項目中佔比約為17.2%,其中應用BIM技術項目有572個,裝配式建築的BIM技術應用率為69.4%。
在上海市裝配式建築中的BIM技術使用中
設計階段使用BIM技術的項目有572個,應用率為69.4%;
施工階段使用BIM技術的項目有563個,應用率為68.3%;
運維階段使用BIM技術的項目有190個,應用率為23.1%;
由此看出,基於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一體化程度較高。
裝配式建築BIM技術的主要應用價值體現在以BIM技術為手段,引領裝配式建築設計端的深化設計中以BIM技術為紐帶,實現數據和管理的多方協同。
3.2以信息集成論證綠色建築的效率和質量
新建綠色建築匯總,本市2017-2019年報建綠色建築項目分別為419個、486個、584個,以民用建築領域項目為主。其中,應用BIM技術的項目分別為265個、304個、443個,數據佔比54%、63%、81%,呈逐年上升趨勢。
通過BIM技術的應用,為綠色建築的全壽命周期應用和管理提供了一個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工具,既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又為不同參與方的協同與創新提供開放性的信息集成,能夠顯著提高綠色建築設計、分析、施工等方面的效率和質量。
4
三個聚焦
協同創新、聚焦合理、解鎖行業轉型升級
4.1聚焦精細化管理,強化重大工程控制力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利用BIM技術結合工程項目三維模型,可以實現建設階段全要素的數據化及全過程的可視化,提升對重大工程的監管水平和能力,確保重大工程的高質、安全、準時交付。
在公共建築領域,結合先進的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大幅提高BIM技術應用效率。
特別提一下上海的醫療項目,特點是管線設計特別複雜,體量巨大,同時也是建築、運營一體化的型的建築項目,在某集團的大力推進下,基本上90%以上的項目都用了BIM技術。
在軌交領域重點推進BIM智慧運維管理平臺,深度服務運維和維保等業務。
在水務工程領域,將BIM技術有效的嵌入到網際網路,移動技術擴展、運維平臺提供統一的管理體系。
在公路道路領域,通過對項目全專業正向設計的探索與實踐實現協同和一體化應用,達成項目全方位的預測和管控。
4.2聚焦國家政策導向培育重點領域應用點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依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要求,把低影響高質量的開發建設模式貫穿於規劃、建設、管理全生命周期,加強各類設施建設銜接,發揮網絡效應和協同效應尤為重要,依託BIM技術支撐起建築行業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數位化建設基礎,基於模型集成底層數據信息,結合GIS,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技術構建城市和區域專屬的CIM模型,並通過虛擬運營平臺,進一步探索BIM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技術,實施智能BIM,實現在高度信息化背景下的動態快速響應。
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發展要求
繼2018年建成的臨港新片區「BIM+GIS」城市大數據平臺和首個BIM技術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試點項目——臨港新僑新興產業園項目以來,眾多臨港智慧城市項目、城市運營平臺、智慧交通、地下管線、智慧旅遊等重點項目將陸續啟動建設並投入運行。
上海市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發展要求
推進房屋修繕材料工藝和智能化技術在提升建築舒適度、社區物業、居家養老等方面的廣泛應用,要結合舊住房實際情況和居民群眾所需,不斷創新探索改造的方式路徑。依託BIM技術,推動項目設計效率及工程質量的提升
建築行業轉型發展要求
從整個行業快速轉型發展來看,BIM技術作為數位化轉型核心技術,與其他數位技術融合應用將是推動建築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支撐,通過將BIM技術與項目管理相融合,提升建築企業成本管控能力,從而實現整體項目利潤率的提升。通過企業BIM平臺,實現企業各級組織在項目各階段的任務協同、業務協同、數據協同,進而實現產業鏈中各方的共享協作,構建多方共贏。
保障性住房
截止目前,本市共有40個保障性住房項目,運用BIM技術市屬26個,區屬14個,均已完成BIM技術運用設計方案的評審。
下一階段,更加有效推動組織,進一步加強與項目管理業務的融合,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軟硬體水平來加強建設過程的階段。
聚焦跨領域賦能,探索新技術集成
通過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更有效完整的記錄工程現場的複雜情況
通過傾斜攝影技術更真實的反應BIM情況,更高精度的獲取信息
通過建築3D列印技術,無需人為幹預,即可直接從精細化的3D數字模型自動生產,建築或構件複雜異性結構的建造。
數字孿生城市
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手段和支撐,BIM技術作為建設數字孿生城市的必要技術手段,也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大數據基礎,能夠梳理串聯並可視化城市數據,在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5
結語
以上是我們今年的建築信息模型行業發展報告,對2019年以來,上海的建築模型的應用、推廣、發展全面回顧和總結。
當然這裡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國產核心軟體缺失,信息安全的挑戰,一直是BIM技術推廣的大通病。
BIM標準不完善、BIM技術人才緊缺。
我們協會去年來做了大量的工作,跟和我們相關的高等院校強強聯手,對行業BIM人才加緊專業的培訓。
各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楊浦、浦東、閔行,在BIM技術應用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其他區這方面工作還不夠多。
這些問題後續統一進行研究並加以解決。
2020年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一方面疫情給建築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另外一方面帶來行業轉型的契機和動力。最近住建部等13個部委聯合發布了文件,要求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文件指出要以大力發展建築工業化為載體,以數位化、智能化升級為目的,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的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運營的全產業鏈為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這個指導意見也為上海市BIM技術,如何與我們的工業化協同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也明確了目標、方向,和任務路徑。
近期我們根據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要求, 會同我們市場管理同事和BIM中心等相關的部門一起研究起草本市新一輪BIM應用的3年行動方案,力爭在下一個3年中要對標國情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立足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有利契機,通過項目級、企業級和城市級BIM技術全方位,多維度的推進,來積極打造國內領先的BIM技術應用發展政策、人才、產業的新高地。
BIM技術是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載體,未來在全市工程建設及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的要求下,通過政企協同,深層次激發各參與方在推廣應用中的內在活力與創新功能,以BIM技術為手段,積極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