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交通」基於BS架構的BIM模型輕量化技術

2020-12-18 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

1研究背景

《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末,建築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並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而在國家和地方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要求使用BIM技術,在甲方的招標文件中也要求設計院、施工單位、造價諮詢公司等建築行業單位採用BIM技術。

目前,隨著信息化時代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由於BIM技術在建築行業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的BIM輕量化引擎在國外出現較早,但採用WebGL技術的輕量化引擎則較晚,國外主要以美國為主出現了很多開源的輕量化引擎,如XBIM、BIMServer等。而國內技術基本與國外技術處於同一水平,如廣聯達BIMFace、葛蘭岱爾的GLWebGLBIMEngine等。這些引擎處理BIM模型數據的軟體和方法也大不相同,那麼現在由於BIM模型的體量越來越大,現有的引擎並不能真正實現輕量化並給予用戶良好的體驗,一些小型企業如果想要流暢的應用BIM軟體技術,還需要購買高端圖形化工作站來運行,導致成本支出巨大,這對於小型企業是無法接受的。為提高BIM應用在設計、施工、運維等方面的優勢,使得廣大企業能夠使用BIM技術為公司創造價值,BIM輕量化引擎需要提高模型處理性能和Web端性能,以保證模型在Web端運行流暢。

2輕量化的技術研究

BIM關鍵核心技術是描述貫穿整個建築物全生命周期內產品數據的中間數據標準,IFC標準是其中之一,IFC標準是由國際協同工作聯盟IAI為建築行業發布的建築產品數據表達標準,本質上是建築物和建築工程數據的定義,反映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對象,它採用了一種面向對象的、規範化的數據描述語言EXPRESS語言作為數據描述語言,定義所用到的數據。本文使用IFC來作為模型信息展示的標準,BIM項目運用開源的BIMServer作為本次研究的模型引擎,BIMServer為建築信息模型伺服器,能夠存儲和管理建築項目相關的信息,數據存儲在開放數據標準IFC中,它不是一個文件伺服器,但是它使用的模型驅動的體系結構方法。

Three.JS作為在Web端渲染的框架進行展示,是一個JavaScript的開源三維引擎,通過對WebGL的封裝使,可以直接運行在Web端,也可以在Web中創建各種三維場景,包括攝像機、光影、材質等各種對象。從設計模型到轉換BIM模型再到最終在電腦或者移動終端看到的模型,中間經歷了1個解析過程和2個處理過程,解析過程利用BIMServer項目在上傳模型時進行模型數據解析,這個過程在本文中不予討論。本文將討論幾何轉換和渲染處理2個處理過程,這2個處理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終輕量化的效果,是BIM模型輕量化的關鍵環節。

3幾何轉換

從微觀角度來講,幾何轉換過程就是將設計模型轉換到BIM模型的過程。目前的處理方式有參數化幾何描述和三角化幾何描述。

參數化幾何描述就是用多個參數來描述一個幾何體,比如畫一個圓柱體模型可以使用3個參數來進行表達,參數1為底面原點坐標(x、y、z,3個數據),參數2為底面半徑(r,1個數據),參數3為柱子高度(h,1個數據),可以使用5個數據來完成一個圓柱體的搭建,這樣比較精簡,這種參數化幾何描述可以將單個圖元做到最極致的輕量化。

三角幾何描述就是用多個三角形來描述一個幾何體,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任意的平面或者曲面,而多個三角形的面最終拼成一個三維體,在屏幕上看到的任意一個三維模型都是由一個一個的三角形拼接而成的,一個模型三角形越多,模型看上去就越為精細,反之越粗糙,這就是LOD的原理,用N個三角形作為圓柱的各個面來畫一個圓柱體,N值越大,柱子表面越光滑,當小於某個值時,圓柱的曲面將會是帶有稜角的,而這個值的設定需要看具體模型的體量。

由這兩種方法可見,從微觀角度來說參數化的輕量效果要比幾何描述方法好一些。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參數化幾何描述需要解析設計模型的原始幾何信息,還需要轉化為自由的幾何描述,這個過程需要幾何算法庫的支撐,技術難度比較大,對比三角形的幾何描述,這點從技術角度實現要複雜一點,三角形幾何描述只需要將設計模型轉換為三角數據保存即可,主流的設計軟體一般都提供相關的二次開發接口或者SDK來獲取三角形數據。

從宏觀角度來講,當模型體量巨大、數據為海量數據時,一個模型會有很多個相同構件,比如一座房屋的樁基,它們的構件形狀是一模一樣的,但位置不同,這時可以選擇只保留一個樁的數據,其他樁可以記錄引用並加上空間坐標,這樣大大減少了構件數量,在這其中需要判斷兩個構件是否一樣,對此可運用相似行算法。

4渲染處理

為了實現流暢、實時顯示,通常繪製達到30幀/秒,如果模型數據量較大,比如樓宇建築模型,模型的三角面片數會達到上千萬,內存就需要幾十G的容量來與之對應,正常一臺電腦無法完全無法滿足要求,通過對WebGL輕量化BIM引擎工作機理的解析,可以看出輕量化引擎處理BIM大模型的重點在於,如何實現對模型幾何數據的有效規劃,進而解決本地電腦從三維幾何數據的下載,到本地的內存管理和高效的渲染,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加速場景的繪製並精簡,控制內存開銷。本文分別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對渲染處理做以說明。

從微觀角度來講,多重LOD方式加速單圖元渲染速度,當場景中的一些物體距離視點較遠或者物體本身比較小時,最終投射到屏幕上的像素並不多,如果用過多的幾何圖元來表示這些物體會浪費存儲並影響性能,用多重LOD不同級別的構件來表示物體,距離越遠加載的模型越粗糙,距離越近,系統才需要將這些構件加載內存並進行實時渲染。同時,系統會將視野外的構件數據從內存中清除掉,從而在不影響視覺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顯示效率並降低內存,確保流暢的渲染,其計算方法為單次渲染體量=圖元數量×圖元精度,視點遠時圖元數量多,圖元精度低視點近,精度高圖元數量小,體量是不變的。所以,使用LOD技術可以確保在大場景和局部場景都能夠流暢渲染模型。

從宏觀角度來說,整體思路為遮擋剔除和運用批次繪製技術,遮擋剔除是在場景繪製中剔除當前視點下被遮擋的對象,對圖元做八叉樹空間索引,根據視點計算要剔除的圖元,只繪製最前面的對象,從而帶來顯示效率的提升。批量繪製技術是為了將一個物體繪製到屏幕上,需要發起一次圖形API繪製調用,繪製調用非常耗費CPU,並且通常會造成GPU時間閒置,為了優化性能、平衡CPU和GPU負載,可以將具有相同狀態(例如相同材質)的物體合併到一次繪製調用中。這種方法通過合併物體來減少繪製調用,從而帶來性能的優化,批次繪製可以預先處理,形成靜態的批次,或者繪製每幀時進行動態調整,這種稱為動態批次合併,有時需要用這種動態和靜態批次合併策略,達到渲染流暢度的提升。

5結語

本文通過對BIM模型加載渲染中輕量化技術方法作以描述可知,輕量化主要從幾何轉換和渲染處理兩個環節著手進行優化,針對技術利弊以及應用需求來對技術進行選用,其輕量化模型數據有參數幾何描述和相似性圖元合併,提升渲染效果有遮擋提出和批量繪製及LOD技術等。這些技術為模型輕量化的核心技術,把這些技術運用到基於B/S架構的BIM項目中,能夠整體提升模型的加載和渲染速度,大大提升用戶在使用BIM項目操作中的體驗。

撰稿:金廣龍(1984-),男,吉林松原人,渤海石油航務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材料試驗檢測、金屬材料檢測。

(轉自《中國高新科技》雜誌2020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基於HTML5/WebGL技術的BIM模型輕量化Web瀏覽解決方案
    上海中心、鳥巢等標誌性建築的BIM技術應用,進一步證明了BIM技術的生命力。BIM技術將在設計、施工到運維整個生命周期中發揮巨大威力。 根據運維系統的特點,運維人員可能並不熟悉建築建模軟體的使用,同時讓運維人員使用建模軟體來做運維管理也是不實際的,所以還需要對BIM模型的格式做必要的轉換達到輕量化,以便在運維系統中使用。常見的BIM模型輕量化解決方案有下面幾種,大家一起探討: 使用Autodesk Navisworks 軟體。
  • BIM輕量化圖形引擎領域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IT技術在不同階段使用這個建築信息模型進行溝通協作,能大幅度提高協同效率,節約資源,提升施工質量。BIM作為建築行業信息化實施的基礎,已經在全球工程建設領域獲得了廣泛認可。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中對BIM的實施均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將BIM定位於我國建築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
  • bim心得體會範文大全(全文1000字左右)
    bim心得體會範文大全(全文1000字左右)!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築信息模型。其實就筆者的定義來說,BIM是將2D圖面、管線CSD&SEM、施工排程、物料管理、設施維護…等傳統工作項目,透過一個「已信息化的3D模型」與數個BIM相關相關軟體將這些傳統工項「可視化」,進而透過可視化的3D模型來解決問題。但說起來簡單,事實上BIM真的是模型建立好就什麼都解決了嗎?筆者今天想與大家探討的就是「BIM是無所不能嗎?」
  • 智程信息推出新一代模型輕量化技術
    在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和智慧研發等製造轉型背景下,企業對信息化和數位化建設也不斷加大投入,目前使用三維CAD進行產品設計已經成為主流,大部分企業都擁有或正在完善產品的3D模型。而除了產品設計之外,基於3D模型的營銷展示、工藝和製造也是企業的迫切需求和未來必然的趨勢。
  •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築模型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NMGHX-2020-26(招標文件編號:NMGHX-2020-26)   二、項目名稱: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築模型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哈爾濱藝品恆藝建築模型設計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健路102-9號二院小區9棟3單元閣樓層1號
  • AI技術|PIFuHD-由高清圖片生成3D人物模型對BIM的啟示
    Author--------------- Yen最近在知乎上逛著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AI技術,叫PIFuHD,這個技術可以由一張人物的高清圖片,進行一系列的像素處理,生成人物的3D模型結構,很多關於人物的細節都處理得很好,還原度很高,下面是官網的展示
  • 【BIM客網】深度解讀2020年《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
    附上全面整理,動圖教程 2020年8月10日,《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2020版正式發布。 2020《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報告》電子版源文件拉到文末即可獲取!
  • BIM學習:Revit高級實例視頻教程+配套模型,自學不求人!
    BIM的出現是建築行業的一次變革,revit是BIM中應用最廣泛的軟體之一,工程人必須重視起來。這份Revit高級實例視頻教程+配套模型,包含辦公樓、別墅、通信機房、工業廠房等實例,高清視頻講解,步驟清晰,直觀形象,易理解,易操作,後附配套模型和圖紙,加強實操能力,非常適合工程人練習!【文章末尾有領取方式!】
  • 模型1秒進入遊戲引擎,下一波風口是 Unity BIM 應用開發?
    既然是遊戲,交互界面的自由度幾乎就是無限大,模型用的則是BIM模型。不過,那時候對於建築行業的人來說,有兩道關卡讓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學開發就被攔在了門外。首先是建築模型導出的問題。如果把「多用戶」和「渲染」作為兩個維度來劃分,市面上常用的軟體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支持更好光影渲染的單機軟體,另一種是注重協同工作的平臺類軟體。Reflect 則是嘗試在這兩個領域完成一次跨界。不同專業的設計師可以把各自的模型推送到同一個項目裡,這些模型會被 Reflect 集合起來,統一存儲到一個伺服器上。
  • 黑科技——BIM技術!帶你揭開建築信息模型的神秘面紗!
    新時代技術浪潮下,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全面普及,「BIM」就是新時代信息技術產物。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簡稱「BIM」,是建築界的新名詞,是引領建築行業走向全面信息化的新技術,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學的新工具。
  • 微軟分享史上最大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語言生成模型
    微軟AI&Research今天分享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語言生成模型Turing NLG(下文簡稱為T-NLG),並開源了一個名為DeepSpeed的深度學習庫,以簡化對大型模型的分布式培訓。
  • 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
    2017年起,重點在軌道交通、市政綜合管廊、部分大型公共建築以及裝配式建築等項目開展應用試點,運用GIS+BIM技術科學指導項目決策、設計、施工和運維等階段的工作,在工程項目勘察中推進基於BIM技術進行數值模擬、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達,開展基於BIM技術的多專業協同設計和流程優化,建立BIM技術應用條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協同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各項技術標準和配套政策;鼓勵企業在PPP項目、大型道路橋梁、
  • 「BIM新聞」創新、協同與顛覆-AI重新定義未來建築
    其實這些已然不再是空中樓閣,智慧建築場景中已經有成熟度較高的應用。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杜明芳列出的成熟度較高的典型應用包括建築信息模型(BIM)、智能安防中的智能視頻挖掘分析及建築環境舒適節能控制和建築空間中的生物特徵識別等。其中,建築信息模型(BIM)是建築行業顛覆性的變革。在以往建築設計過程中,只是設計師畫草圖或者機器做出二維碼圖形。
  • AI戰「疫」:百度開源業界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
    大災面前,這家科技公司可謂用行動回應了民政部司長陳越良的呼籲:「一個有益的公益軟體比捐 10 個億還管用!」業內首度開源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由兩個功能單元組成,可以分別完成口罩人臉的檢測和口罩人臉的分類。
  • 縱覽輕量化卷積神經網絡:SqueezeNet、MobileNet、ShuffleNet...
    對於效率問題,通常的方法是進行模型壓縮(Model Compression),即在已經訓練好的模型上進行壓縮,使得網絡攜帶更少的網絡參數,從而解決內存問題,同時可以解決速度問題。相比於在已經訓練好的模型上進行處理,輕量化模型模型設計則是另闢蹊徑。輕量化模型設計主要思想在於設計更高效的「網絡計算方式」(主要針對卷積方式),從而使網絡參數減少的同時,不損失網絡性能。
  • 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助力未來戰場建設
    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也將全面推動戰場建設模式的轉變,實現軍事工程設施建設全過程數位化管理,以及該建設領域的信息化。 觸發業界變革 建築信息模型,是以三維數位技術為基礎,集成建設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支持建築信息的交換、共享和管理,從而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
  • 《粗獷主義建築展》百件案例、建築模型回首粗獷建築美學
    二樓展區以全球13個地區、5項主題用線索展開探問,二戰後不斷躥生的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2017年首度於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是首次針對1950至1970年代粗獷主義建築的全球性調查。
  • 微軟發布史上最大NLG模型:基於Transformer架構生成
    來源:雷鋒網原標題:微軟發布史上最大NLG模型:基於Transformer架構,170億參數加持近年來,BERT、GPT-2等深度學習語言模型,極大地提高了問答、摘要、人機對話等下遊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性能。
  • 「建築交通」海外中小型航站樓建築設計措施
    1工程概況中小型航站樓建設規模較小,結構較為簡單,藉助樓內面積可實現與空、陸側交通的高效銜接,充分顧及乘客的體驗、空側運行順暢等多方面要求。對此,有必要對其建築設計工作展開探討及提出可行措施,提高中小型航站樓的建設水平。
  • 全國建築信息化建築信息模型BIM人才培養綜合服務平臺
    建築信息化BIM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項目一、簡介為了全面普及建築信息技術在建設行業廣泛應用,推動我國建築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充分發揮BIM技術的優勢,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提升BIM技術在國際競爭力,為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夯實現代建築信息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