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中藏著一味中藥,究竟是什麼?有啥功效?一文說清楚

2020-12-22 呼吸內科丁惠珍

很多人的一日三餐中都會有雞蛋,在孩子考試前還會煮兩個雞蛋,買一根油條,討個好彩頭。雞蛋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能夠補充身體所需。但如果你只當雞蛋是一種食材就錯了,雞蛋裡還藏著一味中藥,今天就給你講清楚。

雞蛋殼內側,蛋清外側的一層薄膜,在中醫上被稱為鳳凰衣,是一味中藥。這是一種纖維狀的薄膜,而且還是雙層結構,很多人覺得這沒什麼用,無非是剝雞蛋的時候更方便點,但事實上,在鳳凰衣裡面含有豐富的胃液酸,角蛋白,胺基酸以及黃色素,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在中醫上,會用鳳凰衣治療氣喘,咽喉疼痛,潰瘍等疾病,因為它味甘、淡,性平,歸脾、胃、肺經,能夠清肺,消翳,如果出現跌打損傷,也能夠用來改善骨折。取適量的鳳凰衣磨粉,每次服用5克,並且配合其他的接骨藥物一同服用,有促進骨骼癒合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鳳凰衣還有一種清肺止咳的作用,在冬季久咳不愈的患者,能夠用雞蛋薄膜烘乾後打成粉,放在玻璃瓶內長時間保存,避免受潮。每天取1克左右衝水喝,堅持飲用,就會發現咳嗽會慢慢好轉,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次再吃雞蛋,可別把這麼有用的「鳳凰衣」扔了。除此之外,雞蛋渾身都是寶,不止是雞蛋殼內部的薄膜能夠做成中藥,其他的部位也能入藥。比如蛋黃

一些高血脂患者不敢吃蛋黃,覺得容易升高血脂,但事實上雞蛋中豐富的卵磷脂,在進入人體後,會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讓他們處於懸浮狀態,避免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中沉積,從而誘發血管堵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但是今天重點要講的是,蛋黃油也是一味中藥

將雞蛋的蛋黃全部搗碎,放到乾淨無水無油的鍋中,用小火翻炒後蛋黃會變黑,還會冒出黑煙都是正常的,繼續翻炒,直至翻炒出蛋黃油,關火。取出蛋黃油放在冰箱保存。這樣製作出來的蛋黃油能夠用於燙傷,中耳炎,潰瘍以及冬季手足皸裂等外傷。

如果孩子嫌棄蛋黃很乾,糊嗓子,不願吃蛋黃。也能將這些準備扔掉的蛋黃做成蛋黃油,在冬季手足皸裂或者不小心燙傷的時候塗抹,相信也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雞蛋是人們都喜歡吃的食物,雞蛋身上富含胺基酸卵磷脂維生素B2等多種元素,能夠起到預防癌症延緩衰老,健腦益智的作用,但是蛋殼中的薄膜卻很少被人關注。

其實,蛋殼中的薄膜也是一味中藥,在冬季久咳不愈的時候可以服用一點,清肺止咳。氣喘,咽痛,潰瘍以及頭暈目眩的患者也用雞蛋內的薄膜,也就是鳳凰衣治療。如果出現跌打損傷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雞蛋殼別再當廢物扔掉了,遲早能用到。

相關焦點

  • 雞蛋中藏著一味中藥,中醫叫它鳳凰衣,能潤肺止咳
    可是廣州來的婆婆心疼孫子,提議說要去醫院,小錢委婉拒絕了,婆婆也沒再說什麼。當時小錢還想著婆婆真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婆婆,可沒想到下班回來後,小錢看到婆婆逼著兒子在喝什麼,兒子百般拒絕,婆婆幾乎是強行把那碗藥給灌下去了。
  • 一味「驅邪」的中藥!溼邪、寒邪、鬱邪挨個化解,冬天裡的護身符
    前幾天,我收到後臺讀者的留言,說最近這段日子,天冷了,人容易感冒,所以想看看關於用中醫藥防治感冒的內容。說起這個來,我首先想起了一味中藥,叫做紫蘇葉。依我看,在所有可以治療感冒的中藥裡頭,蘇葉是和咱老百姓離得最近,實用價值最高的一味藥了。紫蘇葉是什麼?它其實就是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的葉。它的顏色發紫,故而名字裡含一個「紫」字。它又為什麼叫「蘇葉」呢?因為「蘇」包含「蘇暢」、「復甦」這樣的意思,暗示它可以蘇暢氣機。
  • 中藥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關於中草藥的藥性,在西醫進入到中國之前,中藥是我們中國人健康的保護神,老百姓對常見的中藥藥性都略知一二,但是今天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中藥似乎在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除了中醫科醫生,鮮有人熟悉中藥的藥性。作為幾千年實踐證明了的醫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的應用和傳承面臨巨大的壓力,就中醫工作者而言,我認為有必要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向大家傳播生活中的中醫知識,於是我就想從帶大家認識中藥開始。將軍大黃大黃,也稱川軍,一般分為生用和制用,生用很簡單,就是大黃的根莖切片,直接入藥;所謂制用,一般把生大黃用酒炒或者酒蒸後使用,也稱酒大黃或制大黃。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有微細的白色或棕黑色花紋,兩側各有一條淺色稜線。一端純尖,另一端有一圓形凹點,為果柄殘痕。外果皮菲薄, 內果皮堅脆,綠色種皮常粘附在內果皮上,不易分離。胚乳灰白色,菲薄,包圍著彎曲的胚。子葉兩片肥厚,胚根明顯。氣微、味淡,含油性、除去果實的皮殼,即成為火麻仁。以淨仁,綠黃白色,不泛油者為佳。
  • 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叫分心木,也是一味中藥,你知道嗎?
    一,核桃我們是天天吃,而分心木也是天天丟。1,核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常吃的一個堅果,還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也是一味中藥,叫分心木,而且還具有許多的功效。
  • 中藥故事分享:木香它有哪些藥用功效?收藏!
    說罷便取出一瓶做好的藥丸,讓李慈銘以濃米湯飲下20粒,後期每日空心服三次。 兩天後,李慈銘的病即痊癒。李慈銘問醫生所用何藥,醫生回答說:「此藥就在大人洗硯池旁。這種叫木香的花木,行氣痛、實腸止瀉。
  • 熟地黃不僅是一味中藥,還是一種好食材,滋陰生津、補血
    許多朋友都好奇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功效有什麼區別。兩者其實都可以滋陰生津,但是熟地黃更傾向於補血。以上介紹的是熟地黃作為中藥材的功效,但是熟地黃不僅僅是一味中藥,它還是一種食材。現在就來介紹幾種關於熟地黃的吃法。一、熟地黃燉烏雞湯烏雞又叫烏骨雞,吃過烏雞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烏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 除了藏雞蛋,還有一個驚喜
    喝,去四川襄城喝酒,自然是青稞酒,去四川香城吃什麼肉,自然藏雞和藏雞蛋,不過,除了俗氣,也有點高雅,就是喝鹹水茶,這幾樣好吃,你知道有多少?鄉城縣從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他位於四川省青藏高原東南的西部,當地有許多旅遊景點,如巴馬神山、八岐湖景區、馬熊溝渠大峽谷、冉屋鄉溫泉和騷步遊風景區是地球上罕見的仙境。
  • 橘子身上有5味中藥,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效,快來看看
    但是儘管這種水果非常的日常,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一味中藥,並且它全身每一個「部位」,都有藥理作用。一、1個橘子=5種中藥,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療效關於橘子的妙用,很多人都只知道橘皮曬乾了可以用來煲湯,也知道陳皮是用橘皮製作而成,卻不知道原來橘絡、橘核也有藥用價值。
  • 何首烏是什麼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何首烏是什麼?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何首烏是一味中藥卻不清楚它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認識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何首烏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何首烏是什麼首烏(學名:polygoni multiflori),又名野苗、交藤、交莖、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陳知白、馬肝石、九真藤、瘡帚等。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有雌雄二種(赤,白二種),性喜高溫高溼。
  • 中藥紅景天有哪些功效作用?竟有這些好處,但也要注意食用禁忌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紅景天,但是都不清楚紅景天的功效是什麼。紅景天是一種價值非常高的物質,是一種抗缺氧佳品,它具有眾多的功效。紅景天有降血壓降血糖的功能,可以抗疲勞,增強心腦血管系統。有些護膚品中也會添加紅景天,這是因為紅景天可以抗衰老。
  • 淺析中藥功效在認識上的「多元性」
    從中也不難發現其與道家、方士的關係。清代本草學家周巖就十分中肯地指出這類「功效」的不可信,他在所著的《本草思辨錄》中說:「《本經》有自還神化一語,不得其解,遂附會其說,或謂補真陰,或謂益水精,曾是通關格之物而能有補益之實耶?」但其對藥物功效認定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 每日一味中藥:金蓮花
    金蓮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作用。金蓮花,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夏季開花,花朵大,單朵頂生或二三朵組成稀疏聚傘花序,花瓣18~21枚,金黃色,幹後不變色。金蓮花是花茶原料,茶水清澈明亮,湯色淺黃,有淡淡的香味,滋味鮮醉爽口。
  • 鹿茸有什麼功效,能不能吃?
    價值不亞於人參,鹿茸被列為珍貴之品的補陽中藥,究竟有何功效?在古代,鹿茸的地位可不輸於人參,這種中藥備受青睞,直到現在,很多男性朋友都想給自己來一點這味中藥。如今信息傳播的渠道多,稍稍經過潤色,鹿茸更加值錢了,但真正認識這種中藥的人,或許少之又少,再珍貴的藥材,有好藥效,同樣有禁忌,老邪來說一說這種鹿茸的作用。鹿茸是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頭上未骨化密生絨毛的幼角,古時候人們通過打獵,可以獲得這類中藥材。鹿茸和先前說到的淫羊藿有相似之處,但是功效多,涉及範圍更廣,有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託瘡毒等功效。
  • 每日一味中藥:葛根
    中藥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野葛的根。中醫認為葛根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透發麻疹,昇陽止瀉的功效與作用。【別名】甘葛,粉葛根。【來源產地】中藥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草質藤本植物葛的乾燥根。野生或栽培。粉葛根土產於廣西、廣東。多為栽培品。北葛根主產於湖南、湖北、浙江、河南等地。均為野生。【採收炮製】切片或塊,生用。以塊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 【特約專欄】咖喱的主要組成竟也是中藥?它都有什麼功效?
    【特約專欄】咖喱的主要組成竟也是中藥?它都有什麼功效?: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振說本草綱目
  • 中藥到底是什麼?
    本草有靈,盡其物性 人與本草相互依存 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源遠流長 中藥 綿延千年時光 閃爍永恆光芒
  • 每日一味中藥:龜板
    中藥龜板是龜科水棲爬行動物烏龜的腹板。中醫認為龜板有滋陰潛陽,益腎強骨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龜板膠、龜苓膏、炙龜板、制龜板等別名:下甲,敗龜板,生龜板(生用)、炙龜板(砂炙用)。來源產地中藥龜板為龜科水棲爬行動物烏龜的腹板(骨質鱗甲)。烏龜多群居,生活於江河湖泊中。主產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此外江西、廣東、四川、福建等地亦有生產。
  • 「中醫健康課堂」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
    中藥之花有兩種最香,其中一種就是梔子花。明朝沈周在《梔子花詩》裡描述:「雪魂冰花涼氣清」,是說它花開似雪,且吐清涼之氣,卓爾不群。提到梔子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青春情懷,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梔子最早走進人們的視野,是因為它的果實可用作染料,故而有「梔黃」一說。後因潔白馥鬱被愛花之人慧眼所識,遂成觀賞植物。
  • 骨碎補有什麼功效?
    骨碎補有什麼功效?它不僅僅是用於骨科,還可用於耳鳴、耳聾骨碎補,一聽其名,便知其主要功用,顧名思義,骨頭碎了,都可以補原,說明它可以用於骨折,名字形象而生動。以根狀莖入藥,富含黃酮、生物鹼、酚類等有效成分,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牙疼、腰疼、久瀉、補腎等功效。是一味在骨科常用的中藥。骨碎補之名始載於《本草拾遺》,其中描述「骨碎補,原名猴姜」。在唐朝之前該藥的知名度並不高。後來因為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補骨碎,功效顯著,故下詔賜其「骨碎補」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