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六盤水74歲老人連作365幅畫「畫」變化……

2020-12-10 天眼新聞

「你就畫從前過的日子和現在過的日子,還有社會上的變化……」2019年,在妻子鄧穩支的  鼓勵下,陳龍學開始畫起了第一幅畫。

陳龍學正在家中繪畫

陳龍學,生於1946年,現年74歲,六盤水市盤州市普古鄉娘娘山舍烹村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3歲;  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他32歲;  ……  2020年,我國「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他74歲。  走過74年的社會發展歷程,老人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連環畫展示家鄉的交通巨變

國家發展進步快,高速鐵路聯通內外

「高速地鐵衝破了中國山區山高坡陡谷深的艱苦局面,(為)山區人民謀了幸福。地鐵通車了。」妻子鄧穩支說:「我們坐高鐵出去旅遊,很快很方便,回來他就畫了這幅畫。」  繪畫靈感源於盤州市的交通變化實際:2016年年底,盤州高鐵站開通,從此,盤州人民可以坐高鐵快速出行。

盤州高鐵站(圖片源於盤州發布)

「大水淹地,原來幹河壩,現在成景區。」將視線從畫中轉移到現實中,山腳是小河淌水,山腰是彝族人家,山頂是雲霧繚繞,好一幅人間仙境畫卷映入眼帘,美得讓人窒息。

大水淹地,原來幹河壩,現在成景區

「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最佳示範村」「第四屆全國文明村」「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榮譽稱號不勝枚舉。  國家4A級景區,美麗的盤州娘娘山國家森林康養度假旅遊基地,還是「三變」改革的發源地。

盤州市娘娘山景區,青山如黛(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現在,陶老闆努力辛苦了幾年,馬場人不吃河水,吃上了娘娘山溼地水了,這是老闆功勞。」陳龍學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陶正學的感恩。

陳龍學將陶老闆(陶正學)給家鄉帶來的變化畫在畫裡

2012年5月6日,作為娘娘山舍烹村人的民營企業家陶正學回到家中與陶永川、陶正考等人開會討論組建盤縣(現盤州市)普古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會後,他組織村民代表前往雲南考察現代農業。同年8月26日,土地流轉工作排上日程……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在娘娘山鋪展開來。2013年,陶正學又註冊貴州娘娘山高原溼地生態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銀湖合作社參股2000萬。

走進合作社的「三變」陳列室內,透過照片,記者看到了2012年5月合作社第一次召開股東大會的場景

隨著舍烹「三變+農業」「三變+旅遊」的發展,當地人也因此轉換了新身份——「三變農民」,迎來了新生活:普古娘娘山聯村8個村2950戶5455人成為了合作社股東;舍烹村、播秋村等8個村3105戶8875人實現了增收致富;2016年園區產值2.59億(其中旅遊收入達0.56億元),接待遊客60萬人次;2017年1月至7月,普古娘娘山接待遊客52萬人,旅遊產值達1.3億元。

烹村的李紹明領到土地入股分紅款,開心了地笑了

這項農村「三變」改革經驗先後引起了六盤水市、貴州省、中央領導的重視,自2017年開始,連續3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當地社會發展不僅得益於「三變」改革的實施,更離不開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執行。

以前糧食不夠吃,做粑粑去換糧食

而今,小康生活美如畫

陳龍學的畫正好印證了這一點:中央政策好,糧食吃不了,戶戶過小康,萬民都說好。  「現在的生活真的好得很,這個是以前無法想像的生活,平安無事,社會和諧。」陳龍學眼中的美好生活。

陳龍學和妻子鄧穩支在一起

鄧穩支回憶說:「社會變化很明顯,原來沒有電燈,黑乎乎的,車路也沒有。現在你看,到處電燈亮堂堂的,走到哪裡去,都有公路,四通八達的。還有,社會環境好和家庭條件也好,我們老年人每天都要去門口的廣場散散步跳跳廣場舞,鍛鍊身體,豐富生活。」

人們在娘娘山腳的休閒廣場圍著共享篝火晚會的快樂

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盤州市、六枝特區等18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同意水城縣等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六盤水市中心城區一隅(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此時,縱觀整個六盤水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出了新的一大步:全市3個縣(市、特區)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61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3.96萬人。累計投入農村飲水安全資金19.36億元,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全部解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1.6萬人;建成組組通硬化路6434公裡……340萬涼都人民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步履鏗鏘地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74歲老人的365幅連環畫浮現在眼前:從沒有車路到坐上高鐵快速出行、從跳水吃到用上娘娘山的自來水、從一片漆黑到萬家燈火、從借糧食過荒年到糧食足到吃不了、從貧困到小康……   部分圖片/鄧永長  受訪者提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孫梅梅  袁鵬

編輯 胡銳

編審 周文君 李劼

相關焦點

  • 畫雪61年,74歲老人一支鉛筆將雪畫活,普京都被騙了
    他外號「雪魔」,從13歲開始,到如今74歲,默默畫了一輩子雪。受不了丈夫的暴力,母親在一個暴雪寒夜離家出走,Guram為早日逃脫父親的夢魘,13歲就自力更生跑到一家小商店當售貨員。就這樣,從13歲開始,Guram整整畫了61年。
  • 365老人桌面
    365老人桌面 主題美化 大小: 4.75M
  • 77歲老人用手機作畫走紅:手指就能畫,方便
    來源:北京青年報近日,一組特殊的畫在網上熱傳,這組畫畫幅雖然都很小,但是色彩明快,畫作中,松鼠、熊貓等動物栩栩如生,樹木、院落等也充滿情趣。據介紹,這些畫都是用手機畫成的,而畫畫的人是來自山西長治的一名77歲老人。11月2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這些畫的作者高河林。
  • 美國一74歲老人徒手掰開鱷魚嘴勇救寵物狗
    美國一74歲老人徒手掰開鱷魚嘴勇救寵物狗 2020-11-24 15:29:29  來源:看看新聞
  • 獨自撐自製小船去河裡打魚 74歲老人不慎落水溺亡
    &nbsp&nbsp&nbsp&nbsp12月30日中午,南寧賓陽縣一名74歲老人撐船到小河打魚,不慎翻船落水失聯。31日零時許,救援人員將老人打撈上岸,發現其已不幸溺亡。
  • 老人街頭賣卡通畫稱為賺錢養家 不少人專程來買
    「我也不需要政府的幫助,我也幹不了什麼,就是希望賣畫,多掙點錢回家。」不少網友在看到消息後,專程找到她就為了買幅畫表達一下心意。  老人街頭賣卡通畫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在鼓樓東大街西口看到,一位老太售賣現場畫的十二生肖卡通畫。與傳統的十二生肖嚴謹逼真的畫風不同,老太畫的都是卡通形象。
  • 3歲女孩給奮戰抗疫一線的媽媽畫了幅畫
    四川日報記者鍾振宇攝 ●「從構圖、筆法看,孩子的畫面都很稚嫩。 一幅3歲女兒手繪畫—— 思念與病毒戰鬥的媽媽 「希望她長大後,能了解這幅畫背後那一段盪氣迴腸的戰疫史。」 「哇,沒想到我女兒的一幅畫也被選上了。」
  • 南寧一名74歲老人誤吞3釐米長魚刺,差點戳破大動脈
    近日,74歲的南寧市民張女士吃魚時不慎誤吞一根3釐米長的魚刺,這根像針一樣的「兇器」停留在距離頸部大動脈僅數毫米的地方,異常兇險,醫護團隊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才成功「拆彈」。醫護團隊為老人進行胃鏡下食管異物取出。
  • 74歲老人19樓翻走廊護欄墜亡,平時坐輪椅疑患抑鬱症
    74歲老人19樓翻走廊護欄墜亡,平時坐輪椅疑患抑鬱症 近日,廣東深圳。
  • 74歲失明老人會10多種樂器 給鄰居義務按摩9年
    一位古稀老人,一位失明的古稀老人,一位失明的孤寡古稀老人——也許生命並沒有眷戀他太多,但是,他用樂觀改變了人生,用愛心璀璨了老年生活。  在南陽路79號院,提起74歲的盧義勇老人,沒有人不豎大拇指——他失明40多年,但是靠自學學會了十多種樂器,並且奔赴全市各地參加各種演出;他是一名按摩師,退休之後,堅持9年時間義務給居民按摩……  昨日,記者和鄭州慈善總會「慈善周周行」工作小組來到了盧義勇老人家,聆聽他的燦爛人生。
  • 7幅畫致敬鍾院士:第1幅堅毅,第3幅慈祥,第7幅寫滿信心和決心
    特別是第一幅,雖然看鐘院士很疲憊,但是他的衣服領子,依然是立著的。這個細節,既反映了鍾院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外化而出的品味,也體現了作為一個鬥士,他心中內化的堅毅品格。第三幅與第四幅是兩張油畫。這兩幅油畫的主題是慈祥。作為84歲的老人,鍾院士的臉上寫滿了慈祥。特別是第三幅,我們看見鍾院士,雙拳抱在胸前,帶著聽診器,目視前方,寫滿了拳拳之情。
  • 犯下奇葩案件的老人們,74歲「平成忍者」八年洗劫百戶人家
    人們常常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值得尊敬的。年齡並不是判斷一個人品質的關鍵,比如下面幾位老人。雖然年紀都不小了,卻仍然不阻止他們給周圍人添麻煩。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最後都落網了。被捕入獄時,他已經74歲高齡了。不過他卻一直是一副忍者做派,遭到逮捕時竟然說了句:「是在下輸了。」實在入戲太深了。No.2 偷玩具的老奶奶Virginia Kelly擔任著拉丁裔寄養家庭協會會長的職位,她幫助收容了很多遭到遺棄的孩子。她還身體力行,自己撫養了4個孩子。通過這些描述,很多人都覺得她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老奶奶。
  • 分享經驗,分析連作晚稻的主要栽培技術,促進晚稻的生長
    導語:根據連作晚稻對品種特性的要求,各類品種的主要特性和合理利用,掌握連作晚稻的主要栽培技術連作晚稻,在栽培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連作晚稻對品種特性的要求什麼呢?各類品種的主要特性是什麼呢?我們有應該如何進行合理利用呢?
  • 面對疫情,9歲自閉症男孩畫了這樣一幅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用繪畫致敬「逆行英雄」,9歲的瑞瑞也畫了一幅關於疫情的畫表達自己的內心……瑞瑞小時被診斷為自閉症,如今他用斑斕的色彩給家人帶來希望——通過自學及媽媽的指點,已畫了幾百幅漂亮的畫。
  • 演藝圈「老人」專業戶,從二三十歲就演老人-如今70多顏值毫無變化!
    演藝圈「老人」專業戶,從二三十歲就演老人-如今70多顏值毫無變化! 相信平時喜歡看影視劇的各位小夥伴們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有許多的演員對角色的塑造能力非常強,不論是出演什麼樣子的角色都能夠很好的掌握好拿捏好,不論什麼表演都出神入化,而且這樣的演員通常也會被觀眾們喜歡和誇讚。
  • 74年的守候:92歲老人為抗日無名英雄守墓,一直沒有放棄尋找
    時光流轉,外面的變化翻天覆地,但是他堅定不改,這位老人,為一位無名英雄默默守候了74年,儘管他已經垂垂老矣,但還是信守著那份承諾。危機到來這位老人叫做牛餘慶,他親身經歷過抗戰時期,那時候他年紀還很小。日本軍隊離開後,八路軍看已經安全,就回來接那些養傷的士兵,回來接人的戰士中恰好有老張的兩位哥哥。答應承諾弟弟的去世讓他們十分難過,但是現實中卻來不及難過,他們必須要馬上去往下一個地區參加戰鬥。
  • 74歲老人嘔吐不斷!天氣轉冷,這類人群需特別注意!
    12月14日中午12:37分,長沙市中醫醫院120急救中心接到報警電話,在長沙縣水渡家園一居民家中,一名74歲的老人由於腦梗後遺症,嘔吐不斷,情況危急,需要立即搶救。所幸老人經過救治,已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介紹,入冬以來突發腦梗塞及心梗的老年患者數量顯著增加。由於溫度降低會導致人體內血管強烈收縮,大多數老年人本就存在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問題。一旦形成血栓,強烈的血管收縮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從而使老年人脆弱的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
  • 74歲黃岡老人為湖南醫療隊趕製38雙手工鞋墊!
    湖南醫護人員的英勇逆行,黃岡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中。2 月 14 日一早,湖南永州醫療隊的 38 名隊員就在黃岡英山縣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英山縣 74 歲的老黨員甘錦賢,將自己親手趕製了三天三夜的 38 雙鞋墊,送到了湖南永州醫療隊全體隊員手中。原來,在永州醫療隊到達英山縣的當天,老人家就通過新聞媒體看到了這一消息。
  • 魔芋為什麼不能連作?
    這一切發生的源頭大都是因為土壤病菌的殘留,蟲卵或幼蟲或成蟲在土壤中越冬造成的,是由於蟲茬連作的原因。二,缺素症嚴重魔芋需肥量較大較多,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連續種植的情況下,常會造成缺素症的發生。魔芋常見的缺素症有鉀,鋅,鐵,鎂,錳等缺乏。
  • 白石老人的「牛」
    畫家,多有喜歡畫牛者,白石老人,是其一也。白石老人有一首題為《牛》的詩,詩曰:「星塘一帶杏花風,黃犢出欄東復東,身上鈴聲慈母意,如今亦作聽鈴翁。」詩,是憶舊,也是寫實。星塘,是指齊白石小時候居住的星塘老屋。十一歲那年,因為家庭貧困,齊白石輟學在家,又因為體弱多病,不能幹重活,所以,祖父就養了一頭牛,讓齊白石上山放牛,一邊放牛,一邊還要砍柴、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