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伴隨著《金剛川》的熱播,人們開始逐漸了解抗美援朝戰場上曾經發生過的慘烈戰事。未曾擁有過制空權的志願軍一度被動挨打,只能在夜間進行長距離奔襲。在電影中美軍的F-4U戰鬥機肆無忌憚的低空飛行,對志願軍戰士們架設的橋梁進行偵察,大口徑榴彈炮更是憑藉著射程優勢多次轟擊橋體,儘管志願軍戰士使用蘇制M1939式37㎜高射炮成功擊落了一架F-4U戰鬥機,但是B-29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還是令所有人措不及防,直到宛如暗夜流星般的喀秋莎火箭炮摧毀了敵方炮兵陣地,戰士們才再次鼓舞其士氣來。實際上電影中對於喀秋莎的火箭炮威力還進行了「削減」,因為有美國飛行員透露,曾經他們150人的炮兵陣地在經受一輪火箭炮洗禮後,未出現一個倖存者!
終於等來了援助
實際上早在二戰時期,德軍就吃盡了喀秋莎火箭炮的苦頭,而中國能夠在抗美援朝時期成功引進這型裝備,還得感謝「老大哥」蘇聯的幫助。當時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志願軍部隊的武器裝備就顯得有點寒酸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們成功取得了前三次戰役的勝利。在第四次戰役打響前,志願軍炮兵第21師終於等來了蘇聯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大家所熟知的「全國戰鬥英雄」董存瑞就來自該支部隊。21師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唯一一支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隊,當時21師一共接收了120門蘇聯製造的M-13火箭炮,為了能夠早日形成戰鬥力,21師還專門抽調了387名軍事幹部前往瀋陽的炮校進行了40天的緊急培訓。
在入朝的一場戰役中,志願軍21師下屬的203團利用夜幕優勢,對美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戰後僥倖活下來的美軍不斷聲稱:「志願軍使用了原子炮。」即使是面對美軍的王牌師——美騎兵1師,志願軍火箭炮也是不落下風,志願軍47軍利用引蛇出洞的策略,先用炮火掃射敵軍陣地,隨後吹響衝鋒號讓美軍誤以為47軍已經發動了步兵進攻,結果當美國步兵從工事中衝出來時,嚴陣以待的開去啥火箭炮直接實施了一番齊射,美軍800餘人被炸死,至此喀秋莎火箭炮也開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嶄露頭角。由於喀秋莎火箭炮數量有限且威力巨大,所以戰士們對其也是喜愛有加,遇到火箭炮部隊的車輛更是會主動禮讓。
上甘嶺「封王」
而在隨後的上甘嶺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炮更是大放異彩直接獲得了「炮兵之王」的美譽。當時美國第8集團軍集中了300門大炮、40架飛機和120輛坦克,向上甘嶺地區發起了攻擊, 在不足3.7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帶,敵人傾瀉了將近190萬餘發炮彈,平均每秒鐘襲來炮彈6發,我方陣地更是直接被削低了兩米,但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志願軍15軍與21炮兵師打出了一波完美的配合,利用曾經打擊美騎兵1師的戰術對美韓陣地進行了一次全面打擊,整個上甘嶺的上的空都被喀秋莎火箭彈的尾焰照得通紅,前後只用了13分鐘,美韓聯軍的絕大部分工事就被摧毀。據統計,在這場長達43天的戰鬥中,聯合國軍70%的傷亡都是由志願軍炮兵造成的,雙方的傷亡比也被拉到了2.3:1,極大的鼓舞了前線部隊的士氣。
先輩意志不可磨滅
而這也使得曾經入朝作戰的老兵譚秉雲不僅感嘆道:「當時美國人武器比我們要很多,這場仗能打成這樣還得感謝蘇聯老大哥送來的喀秋莎火箭炮,要知道一陣齊射過去,對面山頭上什麼都沒有了。」當然志願軍的意志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畢竟當時的喀秋莎火箭炮使用起來也十分危險,只需一發子彈擊中裸露在跑加上的火箭彈都可能會引發爆炸,但即便是如此危險的戰位也沒有一人選擇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