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好獎勵金錢好嗎?學齡前和學齡後做法不同,值得父母看看

2020-12-12 母嬰期刊

很多家長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都會予以一定的獎勵來激勵孩子以後做得更好,這是大家教育孩子常規手段中的一種,是有助於孩子進步的。

但是針對不同的家長性格以及心理,獎勵的內容也有多不同,有的家長喜歡口頭的表揚,有的家長喜歡行動上的鼓勵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帶孩子出去吃孩子喜愛的食物等,有的家長則偏向於實物獎勵,會給孩子買一些玩具、書之類的,而有的家長則更加直接,直接獎勵孩子現金,這些獎勵方法目的都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從而促使他們以後更好的進步。

但是過度的獎勵背後,常常也會給家長們帶來困擾。安安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媽媽經常會用金錢來獎勵她好好學習,努力進步,但是最近媽媽發現這種獎勵方式的效果卻越來越差了。

起初安安每次考試進了班級前三,媽媽就會獎勵她200元,這給了她很大的動力,安安連著三次考試都拿了班級前三,媽媽也很欣慰。

轉眼來到了期中考試,安安卻不滿足於200元的獎勵了,與媽媽商量如果期中考了前三要500元獎勵,媽媽當然沒有同意,結果安安在期中考試連前10名都沒進。

這位媽媽相當困惑,不知道孩子是因為賭氣還是因為學習能力的下降,總之成績是實實在在下降了,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問題嗎?明明是給孩子獎勵,為什麼到了最後卻阻礙了孩子成績的進步呢?

其實這種困惑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金錢的獎勵雖然可以激起孩子的欲望,但是長此以往卻可能改變孩子努力的真正動機和實質。

家長在獎勵孩子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來制定不同的獎勵政策,特別是使用金錢獎勵,如果方式不對,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獎勵,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步。

01

學齡前

首先學齡前的孩子情緒會比較分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非常簡單,行動也很直接,所以他們更需要及時的滿足,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給予孩子金錢獎勵,他們收到反饋越快,動力也就更足。

一般情況下,針對學齡前孩子的獎勵,我們要更多地考慮他們的興趣,獎勵的金額不必過大,任務也不必太難,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以及自我滿足感。當然,物質的獎勵不是全部,口頭以及肢體的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02

5-7歲

5-7歲是兒童生理和心理髮育的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方面孩子已經有了基本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簡單的價值觀判斷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會更需要被認可、被讚美。

這個階段的孩子金錢方面的獎勵不建議太過頻繁,一般半個月左右獎勵一次就可以,獎勵的數額也不宜過大,只要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讚美與肯定就好,不要敷衍孩子。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獨立能力開始獎勵孩子,比如能夠堅持半個月按時起床不賴床、堅持兩個星期好好吃飯不挑食等等,每天給孩子記錄下來完成情況,最後進行獎勵來督促孩子長期習慣的養成。

在制定獎勵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儘量讓孩子參與,在保證獎勵對孩子具有較高吸引力的同時,也更有助於促進孩子對計劃的實施。

03

7歲以上

7歲基本上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分水嶺,孩子的思想開始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也開始越來越有自己的判斷力。

這個階段,金錢獎勵雖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裡強化孩子的行為,但是長此以往,獎勵的作用會慢慢變小,而過度頻繁的金錢獎勵也會使孩子目標錯位,所以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想要通過頻繁的金錢獎勵督促孩子,結果卻往往背道而馳。

針對7歲以上的孩子,建議我們的金錢獎勵頻率控制在一個月或者一個月以上一次,首先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且家長在這個階段也需要更加注意孩子延遲滿足方面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本身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家長就不用進行過於頻繁的獎勵。

這個階段的孩子,成長和進步往往來自於自我內驅力,有一定的上進心,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獎勵,會模糊孩子努力的目標,同時也會助長孩子的貪婪,當孩子逐漸變得不容易滿足,獎勵的作用也會大大降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獎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把金錢獎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就需要掌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只有根據特點來對孩子進行獎勵,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當然,獎勵的內容也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有些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執行力,動不動就用金錢獎勵孩子,雖然有效,卻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比如收拾玩具、打掃衛生、好好學習等,不要讓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報酬」。

這是一種應盡的義務,或者說根本就是孩子自己應該做好的事,家長的獎勵更多的是一種獎勵孩子自我負責的態度。

正確的金錢獎勵好處很多,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滿足感和進步的動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孩子們對金錢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理財能力。

但是錯誤的獎勵,對孩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方面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做事充滿目的性;另一方面孩子模糊了目標之後,也給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埋下了隱患,小時候做什麼事都必須有獎勵,那麼一旦長大之後獎勵消失,事情還應不應該去做呢?說到底,獎勵只是一種手段,正確三觀的建立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才是家長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執筆:楊陽)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中國目前兒童的入學年齡規定為6周歲,所以,0~6歲前的兒童即為學齡前兒童。兒童年齡劃分——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為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為較大嬰兒。幼兒期:1~3歲。學齡前期:3周歲後至6~7歲入小學前。學齡期:6歲~12歲。少年期/青春期:13歲~18歲。
  • 學齡前兒童背誦大量古詩詞真的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文化精粹,生活中愛好古詩詞的人不在少數,也有很多人秉承著從娃娃抓起的思想,讓學齡前的兒童背誦大量古詩詞。那麼這樣做真的好嗎?如果學齡前兒童不間斷地去背誦和學習這些古詩詞,會使我們的寶貝們變得才華橫溢,氣質非凡。所以說古詩詞對兒童的學習生活還是很有益處的。但是在背誦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選擇適合學齡前兒童易學易懂易記的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李白的《靜夜思》、《獨坐敬亭山》、孟浩然的《春曉》、王維的《鳥鳴澗》、李嶠的《風》等。
  • 學齡前英語學習,有必要費那麼大勁兒嗎?
    很多家長對英語的重視和膜拜程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我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也受此影響,拋棄了語文和數學,all in 英語,泡在各種英語學習論壇和公眾號,看別人怎麼雞娃英語。還買了很多參考書、學習書,總之,沉迷英語啟蒙不可自拔。但,最近我突然有幾個想法。學前英語學習,真的有必要如此用力過猛嗎?
  • 學齡前兒童教育重點,看到就是賺到
    ,忙著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齡前培訓班,可是你真抓住學齡前教育重點了嗎?學齡前學校教育重點體現在教育課程設置,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之外,化學和物理也被安排到了其中,學齡前教育是鼓勵孩子多多了解化學知識和物理現象得的,也希望使孩子學到知識後聯繫到生活實際中來。例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通過學習之後孩子可以思考現象背後的原因。
  • 鐵皮人科技魏緯:擁有700萬用戶後,我們發現學齡前兒童教育最終要...
    這個看起來和傳統的早教機還挺像,但鐵皮人科技的創始人魏緯解釋說,他們和傳統的早教機只是長得像,機制還真不同,他們是自己搭建了一套雲端的架構,所有的兒歌、故事內容都來自雲端,就有了無限擴展的可能。 打著「智能」的產品,小盆友們能會用麼?魏緯說Smart JOJO 的使用特別簡單,與普通的玩具操作很類似,只有兩個按鈕。當然啦,家長也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播放內容。
  • 從碰碰狐系列IP來看,如何撬動1億人群的學齡前兒童市場?
    碰碰狐已經有了百餘系列兒歌和故事,視頻內容超過千集,在韓國、美國、中國、日本等160多個國家發行,並在112個國家的少兒數字內容(教育類別)中位列第一或許很多人還沒有察覺到,但事實就是在2020年的如今,學齡前兒童經濟有了越來越廣闊的市場。
  •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快,繼續飲奶很關鍵!
    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飲奶狀況不容樂觀,從而直接影響其營養攝入和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我們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繼續喝奶,並養成良好的喝奶習慣!學齡前兒童繼續喝奶,有益身體健康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蛋白質和鈣的需要量高,奶類營養成分齊全、易於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很高,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
  •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2020年12月23日 11: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 該不該讓學齡前兒童去博物館?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該不該讓學齡前兒童去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在《博物館之美》中寫道:美術博物館應該成為城市中伴隨著一個人成長的地方。設想一個孩子來到博物館,能夠接受文明的教育,看到我們文明所 創造的豐富的成果,他會留下深刻的記憶。有了孩子後,他會給自己的孩子講述當年父母怎麼來這裡看這些歷史文化的遺存。這種周而復始的過程是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遞進的,是非常美妙的。現在有很多博物館舉辦了針對孩子的展覽。例如廣西師大出版社美術館曾舉辦過「走進魔法象圖畫書王國——童書插畫&裝置藝術特展」。
  • 學齡前兒童看動畫片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
    更別說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還要通過視頻上網課,每天都要很長時間對著屏幕。然而就在這兩天,一條#學齡前兒童眼睛保護應該比學齡期更嚴格#的內容,出現在微博熱搜。這是來自同仁醫院眼科主任的提醒,專家提到:學齡前兒童儘量減少電子產品試用,看動畫片時間每次不宜超過 15 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 1 小時。
  • 蝙蝠車「活」了 華納拍攝學齡前兒童動畫劇《蝙蝠交通工具》
    蝙蝠車「活」了 華納拍攝學齡前兒童動畫劇《蝙蝠交通工具》 據外媒報導,華納兄弟宣布推出一部學齡前兒童新劇
  • 美國的學齡前小孩都玩什麼玩具?答案你一定想像不到哦
    「我是楚媽,喜歡和大家分享和交流育兒想法,歡迎您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昨天還說起自家二寶要元旦禮物,結果她給自己挑了一個搖頭娃娃,並且會發出音樂的那種,買回來後就玩了一晚上,睡覺才停下。想起在美國的大學同學,上次在網上聊天也說起過孩子玩具的事,她說美國家庭給孩子玩的玩具才叫另類,完全就想像不到,但又感覺合理。作為家長都明白學齡前的小孩玩玩具其實也是在認識這個世界,培養自己能力的一個過程。那麼美國的家庭都會給自己的學齡前孩子玩什麼玩具呢?家用電器,比如說電視機。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對小孩看電視,盯著電視很頭痛。
  • 1-18歲女孩、男孩身高標準表,及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膳食表
    這裡是1-18歲的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身高表,家長們可以收藏下面的表格,以作參考。-18歲女孩身高表1-18歲男孩身高表除去遺傳因素,有三個因素對孩子的身高影響很大:充足的營養、合理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以下是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平衡膳食寶塔,家長們可以參照。
  • 學齡前兒童手工DIY教程——黏土畫
    每個孩子的腦海都是一個無邊的小宇宙,藏著各種千奇百怪的事物,懷著各樣歡樂無比的幻想。而作為家長,要怎樣去引導去教育,才讓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現他們童真而又快樂的世界呢?陪孩子一起感受手工製作的樂趣,享受美妙的親子時光,是最快樂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黏土的神奇世界,用你那圖來做一幅黏土畫吧!
  • 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管理要狠,效果才穩
    就連學齡前的未成年人也有大部分開始使用網際網路,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不得不承認,網際網路對未成年具備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認識世界的窗口、日常學習的助手、娛樂放鬆的途徑、便利生活的工具、認識朋友的渠道、自我表達的空間等等。那麼,未成年人一般是通過手機、電視、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來上網。
  •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好好看完這四部動畫片一定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她說最近總是看《小豬佩奇》和《汪汪隊》,有時看得開心還自己笑。同事的女兒今年四歲,馬上還有半年就上幼兒園了。於是同事問我:「杜老師,有沒有什麼動畫片孩子看看比較好呢?」這部動畫片,最大的好處除了看到可愛的狗狗勇敢的救援,片中還會普及一些基礎的安全和救援知識,不管孩子能看懂多少都是值得一看。目前這部動畫片已經在播放到第七季,還發行了相關的玩具和圖書。
  • 學齡前玩具有哪些?最新學前兒童玩具
    【中外玩具網11月16日訊】學齡前玩具有哪些?幼兒園之前應該玩哪些兒童玩具呢?今天小編據《中外玩具製造》雜誌整理了學前兒童應該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看看!!     推動象寶寶,輪子每轉動一圈,都會帶動零件,發出悅耳的響聲,吸引寶寶注意。
  • 華納將推學齡前兒童DC動畫 蝙蝠車等交通工具是主角
    據外媒報導,華納兄弟宣布推出一部學齡前兒童新劇《蝙蝠交通工具!》(Batwheels!),不同於以往的超級英雄題材,本劇主角將會是DCComics宇宙中知名的交通工具,包括蝙蝠俠的汽車Bam、蝙蝠少女的車Bibi、紅鳥機車Red、蝙蝠飛機Jett和蝙蝠貨車Buff等。
  • 腦科學研究,一生有2個智力「黃金期」,家有學齡前孩子不要錯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賴於他們和情境間的作用關係。6歲之前和青春期階段。而處於2-6歲腦細胞發育關鍵期的孩子,如果能在父母引導下培養認知能力,效果肯定事半功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孩子沒辦法觀察每一個生活場景,更談不上去探索、去學習。
  • 繪本《屁屁偵探》,適合學齡前兒童的偵探類繪本
    這個形象很對學齡前孩子的喜好,這麼大孩子對於「屁、屎、尿」格外感興趣。《屁屁偵探》系列一共有6本,分別是《消失的人氣甜點》、《尋找彩虹鑽石》、《小局長的大危機》、《失蹤的便當之謎》、《怪盜現身》和《真假屁屁偵探》。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案件(也有案中案),都有一個好玩的故事,加上各種益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