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都會予以一定的獎勵來激勵孩子以後做得更好,這是大家教育孩子常規手段中的一種,是有助於孩子進步的。
但是針對不同的家長性格以及心理,獎勵的內容也有多不同,有的家長喜歡口頭的表揚,有的家長喜歡行動上的鼓勵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帶孩子出去吃孩子喜愛的食物等,有的家長則偏向於實物獎勵,會給孩子買一些玩具、書之類的,而有的家長則更加直接,直接獎勵孩子現金,這些獎勵方法目的都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從而促使他們以後更好的進步。
但是過度的獎勵背後,常常也會給家長們帶來困擾。安安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媽媽經常會用金錢來獎勵她好好學習,努力進步,但是最近媽媽發現這種獎勵方式的效果卻越來越差了。
起初安安每次考試進了班級前三,媽媽就會獎勵她200元,這給了她很大的動力,安安連著三次考試都拿了班級前三,媽媽也很欣慰。
轉眼來到了期中考試,安安卻不滿足於200元的獎勵了,與媽媽商量如果期中考了前三要500元獎勵,媽媽當然沒有同意,結果安安在期中考試連前10名都沒進。
這位媽媽相當困惑,不知道孩子是因為賭氣還是因為學習能力的下降,總之成績是實實在在下降了,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問題嗎?明明是給孩子獎勵,為什麼到了最後卻阻礙了孩子成績的進步呢?
其實這種困惑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金錢的獎勵雖然可以激起孩子的欲望,但是長此以往卻可能改變孩子努力的真正動機和實質。
家長在獎勵孩子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來制定不同的獎勵政策,特別是使用金錢獎勵,如果方式不對,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獎勵,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步。
01
學齡前
首先學齡前的孩子情緒會比較分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非常簡單,行動也很直接,所以他們更需要及時的滿足,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給予孩子金錢獎勵,他們收到反饋越快,動力也就更足。
一般情況下,針對學齡前孩子的獎勵,我們要更多地考慮他們的興趣,獎勵的金額不必過大,任務也不必太難,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以及自我滿足感。當然,物質的獎勵不是全部,口頭以及肢體的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02
5-7歲
5-7歲是兒童生理和心理髮育的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方面孩子已經有了基本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簡單的價值觀判斷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會更需要被認可、被讚美。
這個階段的孩子金錢方面的獎勵不建議太過頻繁,一般半個月左右獎勵一次就可以,獎勵的數額也不宜過大,只要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讚美與肯定就好,不要敷衍孩子。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獨立能力開始獎勵孩子,比如能夠堅持半個月按時起床不賴床、堅持兩個星期好好吃飯不挑食等等,每天給孩子記錄下來完成情況,最後進行獎勵來督促孩子長期習慣的養成。
在制定獎勵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儘量讓孩子參與,在保證獎勵對孩子具有較高吸引力的同時,也更有助於促進孩子對計劃的實施。
03
7歲以上
7歲基本上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分水嶺,孩子的思想開始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也開始越來越有自己的判斷力。
這個階段,金錢獎勵雖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裡強化孩子的行為,但是長此以往,獎勵的作用會慢慢變小,而過度頻繁的金錢獎勵也會使孩子目標錯位,所以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想要通過頻繁的金錢獎勵督促孩子,結果卻往往背道而馳。
針對7歲以上的孩子,建議我們的金錢獎勵頻率控制在一個月或者一個月以上一次,首先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且家長在這個階段也需要更加注意孩子延遲滿足方面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本身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家長就不用進行過於頻繁的獎勵。
這個階段的孩子,成長和進步往往來自於自我內驅力,有一定的上進心,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獎勵,會模糊孩子努力的目標,同時也會助長孩子的貪婪,當孩子逐漸變得不容易滿足,獎勵的作用也會大大降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獎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把金錢獎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就需要掌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只有根據特點來對孩子進行獎勵,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當然,獎勵的內容也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有些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執行力,動不動就用金錢獎勵孩子,雖然有效,卻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比如收拾玩具、打掃衛生、好好學習等,不要讓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報酬」。
這是一種應盡的義務,或者說根本就是孩子自己應該做好的事,家長的獎勵更多的是一種獎勵孩子自我負責的態度。
正確的金錢獎勵好處很多,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滿足感和進步的動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孩子們對金錢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理財能力。
但是錯誤的獎勵,對孩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方面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做事充滿目的性;另一方面孩子模糊了目標之後,也給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埋下了隱患,小時候做什麼事都必須有獎勵,那麼一旦長大之後獎勵消失,事情還應不應該去做呢?說到底,獎勵只是一種手段,正確三觀的建立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才是家長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執筆:楊陽)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