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播種祭、制臀鈴、搗麻糬 賽夏人盼傳承傳統文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新北5月15日電 題:播種祭、制臀鈴、搗麻糬 賽夏人盼傳承傳統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

  伴著《高山青》歡快的曲調,身著紅白相間服飾的女子跳起輕盈的迎賓舞;頭戴藤帽的賽夏族群頭目閉著眼睛,雙手將小米輕輕灑到地上。

  15日,臺灣新北市政府在蘆洲微風運河河畔舉辦賽夏人播種祭活動,邀請新北市、苗慄縣、新竹縣等地的賽夏人,共同祈願農作物豐收。

  賽夏人主要分布在臺灣新竹縣和苗慄縣交界的山區,目前全臺共約6500人,是臺灣少數民族中文化瀕危的族群之一。

  播種祭是賽夏人的傳統文化祭典,通常在每年四月播種稻米前進行。隨著稻作農業的重要性在賽夏族群中日益削弱,這項傳統文化面臨失傳的危機。

  新北市「原民局長」楊馨怡介紹,賽夏人對祭典的分工非常清楚,播種祭分為北群、南群。當天的播種儀式由北群朱氏家族負責。儀式中,族人將自製豬肉串及糯米酒作為祭品,並由主祭者及陪祭者面向東方祈願,請賽夏祖靈庇佑族人豐收平安。

  據賽夏族群頭目介紹,播種祭通常在夜間進行。此次選擇在白天進行,期盼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並參與傳承傳統文化。

  新北市長朱立倫出席當天活動。他說,播種就是祈求未來一年所有人都能大豐收,並以感恩的心來謝天祭祖。

  主辦方當天還邀請民眾製作「臀鈴」和搗麻糬。臀鈴是賽夏人祭典時別在腰後的飾物,約有百年歷史。其主要目的是嚇阻邪惡、召喚良善及增加信心。

  活動現場,來自賽夏部落的老師親手教授製作工藝。傳統的臀鈴主要以竹子、果實製作,為紅、白、黑三種顏色,多數形狀為三角形。如今,年輕人則在臀鈴中加入串珠、銅鈴等小裝飾物,更具現代感。

  搗麻糬吸引了許多人駐足關注。麻糬是賽夏人的傳統食品。將蒸熟的糯米倒入木臼,再用木杵捶打搗糊成整塊糯米糰,待到充滿黏稠和彈性時,由木杵上取出成為麻糬……

  據賽夏部落頭目介紹,早年族人抗擊日本殖民者,因武器缺乏,作戰時曾使用過幹的麻糬作盔甲,而肚子餓時麻糬亦可充飢。因此,麻糬在戰鬥中曾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了解,賽夏部落耆老過去還以麻糬直接包鹹魚、鹹豬肉做點心,但現在會做傳統麻糬的族人愈來愈少。

  與賽夏族群相似,目前臺灣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面臨挑戰。這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楊馨怡說,今年將舉辦系列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期待能推動相關文化保育工作。(完)

相關焦點

  • 大嘴巴愛紗搗麻糬 飽享滿滿福氣(圖)
    大嘴巴首次合作搗麻糬,架式十足,但技巧不佳,全沾得滿手麻糬。    大嘴巴成員愛紗來自衝繩,日本過年是過新曆,她來臺發展,跨年幾乎都在工作,無法返鄉,曾在跨年夜落寞的在家嗑泡麵,邊吃邊哭,於是同團夥伴貼心為她預備日本跨年必備的搗麻糬和打鍵球,讓她眼睛為之一亮,玩得不亦樂乎大呼過癮。
  • 高清:趣味體驗搗麻糬 拼技術更得拼體力
    當地人講授搗麻糬動作要領。(攝影 肖紅)   花蓮的麻糬是全臺灣最有名的,嚼起來是Q黏有勁。花蓮麻糬口味眾多,口碑好,是花蓮旅遊最暢銷的伴手禮。   麻糬在阿美族語稱為杜侖,過去是重要節日或男子出海捕魚時才吃得到的點心,後來發展成為臺灣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自製主食,家家戶戶都有石臼、手杵等製作工具,搗麻糬用的搗樁有木杵,也有石杵。   阿美麻糬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要將糯米煮成糯米飯,等熟透後再倒入石搗臼中。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糯米飯本身就富含粘性,需要用手杵不斷搗打並不停翻動,這樣才搗得均勻,防止過早黏住榔頭。
  • 長崎縣佐世保市開展搗麻糬體驗活動
    原標題:長崎縣佐世保市開展搗麻糬體驗活動   2017年12月18日,在長崎縣佐世保市島瀨町的島瀨公園內舉行了一場搗麻糬體驗活動,縣立佐世保特別支援學校(校長為西岡哲男)高中部約40名學生參加了活動。
  • 臺灣人氣小吃燒麻糬,糯米糰煮熟蘸花生粉,軟糯香甜吃過就忘不掉
    燒麻糬在臺灣地區是很常見的一種小吃,它在當地的人氣也是相當高的,不僅當地人喜歡吃這燒麻糬,而且外地人遇見這種小吃也都會買一份嘗嘗的!這個燒麻糬其實就是糯米糰,糯米糰在其他地區可以做成青團、麻餈等小吃,所以真的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樣的吃法呢!
  • 港臺同胞天水祭伏羲 心牽文化傳承
    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代表入場洪煒介紹,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已在天水麥積山投資50億元,建設奧特萊斯小鎮,目前帶動7000餘人就業。「很榮幸作為香港企業代表參加這次公祭大典,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也希望儘自己所能把這樣的傳統文化延續地更好。」洪煒坦言。
  • 【臺灣行】臺灣十大必敗零食手信
    鳳梨酥,太陽餅,麻糬,牛軋糖......臺灣簡直就是吃貨天堂!這是特地為要去臺灣玩的吃貨們整理的去臺灣必買零食手信的清單,內附價格。
  • 特殊祭儀(一)
    特殊祭儀(一) 時間:2001-04-10 16:42   來源:   各族由於不同的歷史和生活,常以某一種特殊神靈為祭儀的對象,這就形成了特殊祭儀。例如賽夏的「矮靈祭」便屬這種祭儀。
  • 民眾党進軍東臺灣?柯文哲首次參加豐年祭受矚目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最近下鄉動作頻頻,今以市長身份受邀前往馬太鞍部落參加當地阿美族豐年祭,不過媒體焦點關注民眾黨是否準備進軍東臺灣?柯文哲揮手拒答,只說「來看一下,好奇啊(豐年祭)」,稍後花蓮縣長徐榛蔚出席,但雙方僅握手致意,沒交集。
  • 臺灣業界:傳承共同文化 攜手「一帶一路」
    臺灣業界:傳承共同文化 攜手「一帶一路」 2016-11-04 21:27: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板橋老字號甜品激推「燒麻糬牛奶冰」
    趁著和朋友相偕去逛【2019新北市歡樂耶誕城】的現場,順道來此嘗嘗限定的「燒麻糬牛奶冰」!身上的相機剛好拍到沒電,所以就全程使用手機拍攝記錄… 價位平均在NT50左右,除了刨冰與豆花之外,「燒麻糬牛奶冰」是跨季的限定販售餐點。
  • 臺灣必買手信清單
    臺灣簡直就是吃貨天堂!鳳梨酥,太陽餅,麻糬,牛軋糖……我特地為要去臺灣玩的吃貨們整理出一份去臺灣必買手信清單,千萬不要錯過咯。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說,兩岸工藝本就是「一枝兩葉」,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此次臺灣青年拜福建名匠為師、福建青年拜臺灣名匠為師,探索兩岸非遺人才培養的「師徒制」模式,既是一種追本溯源,也彰顯了兩岸傳統技藝的融合與創新。  經常往來兩岸的臺青陳琪樺,拜師藥香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韓燕。她希望,通過拜師「韓家門」,從選料、研磨、和香、擀香等工序流程開始,認真研習大陸傳統香製作技藝。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
    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傳承臺灣傳統工藝與其中精神、藝術價值,「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日前在臺灣佛光山舉辦,共有全臺45位藝師參展、展出155件精心創作,盼藉此幫助民眾了解工藝之美、注重其價值保存,讓無形文化資產能代代相傳。
  • 鄭立中等領導會見「兩岸神農文化祭」臺灣嘉賓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株洲消息 10月13日晚,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與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會見了前來參加「2011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活動的臺灣嘉賓代表。
  • 盡享臺灣魅力|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以及充滿趣味的搗麻糬體驗,叮叮車上還有專業的解說,細細的為每位乘客講解景點的特色,必將成為今年十月大假中最火熱的打卡景點。TOP 4陳允寶泉:傳承五代的臺灣老味道陳允寶泉是臺灣少見的百年餅鋪,曾遠渡日本,傳襲日式細膩講究,堅持傳統工法、最好的原料質量,不僅感恩回饋老顧客的心意,也傳承老祖宗的做餅初衷,滿足無數老饕挑剔的味蕾。
  • 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5大站點,感受時尚的101站,在地風情的日月潭站,樸實風味的臺南站,豔陽高照的墾丁站,民族特色的阿里山站,5大站點還有互動環節可以現場吃到原汁原味的爆漿珍奶車輪餅,以及充滿趣味的搗麻糬體驗,叮叮車上還有專業的解說,細細的為每位乘客講解景點的特色,必將成為今年十月大假中最火熱的打卡景點。
  • 鄭立中會見「神農文化祭」臺灣嘉賓的講話(全文)
    鄭立中會見「神農文化祭」臺灣嘉賓的講話(全文) 2011年10月14日 08: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文創業者傳承創新中華文化之美
    新華社廈門11月2日電(記者付敏 王朝)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2日開幕。近500家臺灣文創廠商帶來上萬件展品,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創新挖掘中華文化之美。  兩岸知名文創代表「法藍瓷」已連續多年出現在文博會現場。
  • 臺灣傳統花雕師傅陳佐民傳承嘉義市木都工藝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嘉義市文化部門邀請臺灣傳統匠師陳佐民開班教授花板欄間雕刻技藝,傳承40多年好工藝,而他的最新力作《君子道》大屏風,崁入「梅蘭竹菊」四君子花板,中日風格混搭,檜木舊料與樟木並用,更獲得全場讚嘆不已。
  • 「文博會」看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傳承中華文化
    「文博會」看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傳承中華文化 融入科技元素  中新社廈門11月7日電 (記者 陳悅)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6日在廈門落幕,通過這一兩岸文創產業合作重要平臺可以觀察到,共同傳承中華文化依然是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對接的熱點,與科技的融合,成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