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激烈階段,德軍從法國北部的一個戰略據點撤離,英國德文郡軍團打算乘勝追擊,贏得戰爭的勝利,不料這竟是德軍的一個圈套。為了避免軍隊落入敵人陷阱,白白犧牲1600位士兵的性命,英國軍隊長官命令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兩位年輕的士兵向德文郡軍團傳達「立刻停止進攻」的情報。
由於英軍的電報線被德軍全部切斷了,兩人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步行穿越戰場將指令送達。他們之所以接受任務,不僅僅是為了拯救1600名英國士兵,還因為布雷克的哥哥也在前線。
在送信途中,斯科菲爾德和布雷克救下一個德國飛行員,然而被救下的飛行員,與布雷克上演了一出「農夫與蛇」,將布雷克殺死。於是只剩下斯科菲爾德一人繼續前行,他心懷拯救友軍生命的信念,在充滿敵軍的村鎮與戰壕中穿梭。
最後,斯科菲爾德終於將軍令送達,一場剛剛開始、但依然還來得及收場的進攻被叫停,1600名士兵的生命得以挽救。
#「反戰」情結:阻止戰爭的純粹理想
影片伊始,士兵布雷克得知親兄弟在德文郡前線作戰,因此接受送達「放棄進攻」情報的命令,一同前往的還有被其選擇的戰友斯科菲爾德。「止戰」的命令本身富有人道主義意味,二人攜此命令前往前線阻止戰爭,拯救同伴,帶有救贖色彩。前進是為了止戈,也許真能阻止更多人死去。因此無論遭遇什麼危險,斯科菲爾德從不言棄,從不退縮。
在影片結尾,命令送達時,正要指揮軍隊進攻的麥肯錫上校在萬分糾結中選擇停止進攻,既是出於軍人需無條件服從軍令,更是導演賦予戰爭「箭已上弦,亦可不發」的期盼,因為戰爭本身就是悲劇。
無論是影片肌理中深藏的動機、背景,還是故事劇本的最終演繹,都共同指向「反戰」的情結。
◆ 運用示範
戰爭,從來不是一個人拯救一群人的英雄故事這麼簡單,就像電影《1917》中,斯科菲爾德拯救1600條性命,也沒能成為英雄。據統計,一戰歷時4年多,大約有900萬人戰死,2000萬人受傷,1000萬人因飢餓和瘟疫而死。在這場荒唐的戰爭面前,沒有英雄豪傑,斯科菲爾德和他的戰友與敵人,都是這場荒唐戰爭的犧牲品。任何非正義的戰爭都只會帶來無盡痛苦,和平才是人類最終的理想。如今我們回首戰爭,是為了銘記戰爭給社會帶來的不幸,更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到和平的珍貴,進而遠離戰爭。
#盟軍盟友:殘酷殺戮中的溫存
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抒情詩歌與唯美的自然景物,與緊張的戰爭環境極度「不和諧」。槍林彈雨中的奔跑被漫天櫻花打斷,命懸一線的疲憊跋涉被歌聲喚醒。而影片所引發的哲學思考是:若一個士兵,在戰友犧牲、缺乏組織後援的情況下單獨執行任務,他真的是一個人作戰嗎?
電影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失去同伴後,斯科菲爾德偶遇了一群其他部隊的友軍。出於袍澤之誼,友軍對他噓寒問暖,還讓他搭了一段順風車。在廢墟中潛伏時,斯科菲爾德遇到一名法國女人,二人明明語言不通,卻能毫無阻礙地交流。斯科菲爾德給女人留下了救命的食物,女人為斯科菲爾德檢查傷口,並給他指明了去往軍隊的路。從純物質的意義上看,這些幫助的意義可能都不大,卻讓斯科菲爾德感到了寬慰和激勵,使得他能夠堅定心中的信念,捨身忘我地走下去。
◆ 運用示範
荒誕派劇作家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展示了人類永恆的困境:我們用著相同的語言,卻無法交流;我們彼此陪伴,卻相互傷害;我們不知去往何方,卻在此地盤桓;我們等待希望,能等到的卻只有死亡。但影片《1917》卻刻意反其道而行之:英國士兵和法國女人,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卻彼此領會;他們初次見面,卻相互信任;他們身處絕境,卻為對方提供彌足珍貴的一線生機。現實中,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人們更需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生存的挑戰。
#「一鏡到底」:形式大於內容的炫技?
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1917》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影片前半部分極度寫實,死亡寂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後半段則帶領觀眾進入夢一般的超現實,無人區櫻花盛開,落英繽紛,戰區寂靜無聲,危機四伏。導演薩姆·門德斯和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創作出的奇異弔詭的影像,令人嘆為觀止。
另外,影片運用巧妙的剪輯實現了「一鏡到底」的特殊視效。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整部電影是一個長鏡頭,沒有鏡頭切換,一氣呵成。導演薩姆·門德斯將「一鏡到底」首次運用到戰爭題材中,是影片最突出的亮點,也是被詬病的重點。作為一部一戰題材的影片,在戰爭片的範疇內探討《1917》的優劣,它的思想深刻程度確實顯得單薄,人物扁平,為了追求形式而犧牲了內容。而偉大的電影從來不僅僅靠「炫技」,技術背後承載的是對人性的思考、對命運的關切。
◆ 運用示範
一般來說,作品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並隨著內容的改變而改變。《1917》上映後,招致了不少「形式大於內容」的批評。但換個角度思考,文藝作品要想獲得關注,總要從形式或者內容中的一個方面進行突破,與其平庸地在領域內自我重複,給人一種熟悉的沉穩之感,倒不如通過技術上的突破,帶來全新的表現形式。
《1917》藉助新的形式,將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運用到戰爭題材,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