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神之日》第9話播出之時,院長就已經分析過造成第9話糟糕觀感的主要原因不是麻枝準的劇本,而是生硬的情感轉折和尷尬的演出。
而本周播出的第10話不但沒能挽救回第9話丟失的好評,反而進一步加速了《成神之日》的口碑下滑。
在第10話中,白毛黑客帶領男主角良太重新回顧了與雛一同經歷過的事物,暗示自己就是導致雛被抓走的黑客。為了贖罪,白毛將良太帶到了雛所在的康復治療設施。良太再一次見到了雛,而雛此時已經因開顱手術失去記憶,並產生了男性恐懼症。
良太因此需要像雛的父親一樣,面臨把雛留在都是女性的治療設施還是帶回家的抉擇。
01麻枝準的劇本還算在線
都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麻枝準被吹得越神,需要背的鍋就越多。
大多數人都是衝著麻枝準才來看《成神之日》,一旦出現糟糕的觀看體驗,第一時間自然要拿麻枝準問罪。
但如果將《成神之日》的故事梗概提煉出來,會發現麻枝準的劇本並沒有出現太大問題。
良太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自稱世界僅剩30天的神秘少女雛,與雛度過了一個胡鬧但歡快的暑假,但隨著倒計時臨近,良太開始探尋雛的身世,並得知了真相。另一方面,由於白毛破解防火牆,雛被抓走。在白毛的幫助下,良太再次找到了雛,但是面臨兩難的抉擇。
在故事推動力上,開局謎團——帶著疑問進行歡樂的日常——揭開謎團——產生矛盾衝突——面臨艱難抉擇——進行選擇並升華主題。
這樣的曲線也還算OK。
細節方面,《成神之日》中推動劇情發展的謎團(雛的身世)和矛盾都沒有像之前的《夏洛特》一樣太過超凡脫俗,還在觀眾的接受範圍之內。
甚至《成神之日》這一次根本沒有著力描寫個人與世界、良太與高層之間的矛盾,而是讓男主很快接受現實,並製造出新的矛盾——讓雛忘記自己並快樂地生活,還是冒著讓雛痛苦的風險帶走她。
這次麻枝準已經放棄了宏大的敘事,專注於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點點滴滴。
可《成神之日》觀感依然很糟,那麼問題出在哪?
02監督、分鏡、演出,一個都跑不了
既然劇情大綱問題不大,那就要看如何處理具體情節、人物塑造和情感轉折,而這些都不是麻枝準一人的責任。
麻枝準只是腳本,腳本的工作是文本的形式表現故事的情節和場面,雖然確實會對故事的整體走向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能否有效地將文本內容轉化為影響,讓觀眾感同身受,還要看分鏡和演出。
分鏡需要以腳本為基礎,畫出所有鏡頭的畫面構成草圖,寫出詳細的演出指示。
動畫要採取怎樣的場面設計和拍攝角度,角色們如何行動,都取決於分鏡。他們是從文字到圖畫的第一把關人。
演出則相當於單集的監督,指導各個部門如何將分鏡所畫的草圖變成觀眾看到的影像。是他們直接決定了圖像由靜到動的實際效果。
以上這些,又都需要動畫監督的整體把控。
在《成神之日》前期的日常回中,良太和雛的互動沒能令人感受到太多親情之類的羈絆,更多的反而是熊孩子和寵溺者之間的胡鬧,使得後期良太對雛的感情缺乏說服力。
而最近兩話中,無論是白毛黑客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時的驚恐,還是良太失去雛時的悲傷,抑或是良太重新見到雛後的憤怒無奈,《成神之日》對這些情感的表現都極其拉胯,宛若兒戲。
這些乏力可笑的演出起到的反效果,造成了《成神之日》現在的局面。
03該背的鍋還是要背
一部動畫的完工需要幾十上百人的共同努力。根據早期訪談,這次《成神之日》的劇本更多地交由監督淺井義之把控,決定是否刪改和最終的方案,出現問題不可能只是麻枝準一人的責任。
但本文也不是要替麻枝準甩鍋。
例如《成神之日》最受好評的青梅竹馬回,現在看來,已經成了對劇情最沒有意義的一話。青梅竹馬似乎只是為了給良太和雛提供一個活動方向,其本身完全游離於主線之外,工具人屬性過於明顯。這種完全屬於劇本方面的問題,麻枝準自然要負主要責任(其實這一話還有直面悲傷的情感層面作用,但動畫沒能表現出來)。
最後,麻枝準的經歷固然令人同情,可也不能因此就對問題視而不見。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老粉絲,一邊罵一邊看,沒有幾個真想看麻枝準的笑話。
事實上,看著《成神之日》一步步走向隕落,院長心中感到的更多是悲哀。
這或許意味著屬於麻枝準的時代真的已經成為歷史,也可能只是一次失敗的合作企劃。
誰也不想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只希望最後兩話能挽回一些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