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楊功煥:新冠病毒將很大可能與人類長期共生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新冠病毒更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最終與人類共生,靠疫苗來預防控制。」

楊功煥是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多年的疾控系統工作,讓這位退休老人對這場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疫情始終保持著密切關注。

近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楊功煥說,目前很多專家開始討論人類和新冠病毒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是像SARS那樣嚴格隔離控制,然後病毒消失;還是像流感病毒一樣,毒力越來越弱化,最終與人類共生,靠疫苗來預防控制。」

「隨著疫情的變化、對該病毒特點的進一步認識,今後更可能是第二種情況。」楊功煥認為,新冠病毒將更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

迄今為止,人類真正消滅的傳染病只有天花,它也是人類用科學方法消滅的唯一傳染病。而多數傳染病病毒,學會了與人類共存,人們通過疫苗來預防控制它們,比如流感、麻疹、A肝等。 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已經近4周,武漢日新增確診病例依然維持在四位數。好消息是,湖北非武漢地區的新增自2月13日以來繼續下降,國內非湖北地區新增病例2月17日已降至接近100以內。

楊功煥強調,在當時的情況,如果(武漢及其他湖北城市)不「封城」,很可能就會引發全國性的疫情大暴發。

她表示,湖北各市解除「封城」還沒到時候。如果湖北省的日新增病例下降到兩位數,「才有可能解除『封城』。」

以下是楊功煥接受《財經》雜誌專訪的內容:

《財經》:為什麼新冠病毒在湖北的病死率會遠高於其他省?

楊功煥: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湖北省的輕症病例發現得比其他地方少,這是個比例問題,輕症病例比較少,當然顯示出來的病死率就高。

流行病學經常說冰山現象,你發現的病例就像你在大海中看見冰山的頂,海面之下還有更大的冰山。輕症患者不可能100%都被發現,但除湖北之外的其他省市發現得多,可能發現了80%,輕症患者作為分母變大了,所以病死率就低;但是在湖北可能只發現了50%,所以它病死率就顯得高——我認為主要原因在這。

最近中疾控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了一篇文章,顯示截至1月20日,有6174例患者發病(這是回顧性病例,他們的發病時間在1月20日之前,後被確診)。然而當時國家衛健委的官方通報顯示,截至1月20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只有291例。

發病病例的比例和報告率的數字是不一致的。1月20號之前,那個時候病例發現率只有5%都不到。所以你可以設想,那個時候你發現的都是重症,病死率當然就高了。

《財經》:這是否意味著湖北真實確診數字比現在高很多,但是真實致死率比現在公布的數據要低?

楊功煥:

我們無法說真實確診數,只能稱為報告的確診病例數。也不能說真實病死率,我們的估計起源於中疾控昨天對7萬病例的分析,6174是按發病日期計算的,291例是按傳染病上報系統報告的病例數,因此我們推斷:1月20日前病例發現率不到5%。

所以,湖北病死率高,與病例漏報比例高、發病率有重要關係,但不是唯一的關係。另外,病死率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與湖北患者多,醫療資源緊缺,也有關係。

《財經》:回頭來看,「封城」這個決策是否應重新審視?尤其在毫無準備下的「封城」,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混亂和交叉感染。

楊功煥: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那個情況,如果你不封城,很可能就會引發全國性的大爆發。

《財經》:你認為整個湖北會在何時解除「封城」?

楊功煥:

湖北省的日新增病例要是下降到兩位數,才有可能解除「封城」。現在日新增病例還在四位數,千例以上,我認為現在還不到時候。

我還想說一點,不要簡單說學習日本和新加坡的做法,即使達到一定條件解除「封城」了,也需要考慮到我們國家的醫院系統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我們醫療資源的配置在不同級別的醫院實際上是不夠的,分級診療還存在很多問題。當初大家有發燒,集中到大醫院就診,這個行動直接導致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新加坡和日本的醫療資源,尤其在分級診斷這些方面的基礎設施和我們國家是不可比的。中國整個分級診療的運行還在進一步的改進中,如果這些基本問題你沒有解決,大家如果再集中到大醫院去就診,特別在病例數比較多的情況下,又會加大傳播,那就會前功盡棄,所以(解封)要非常慎重。

《財經》:如何看其他省市的嚴格防控和部分村莊、城市小區的強制隔離措施,其中是否有不理性的地方?

楊功煥:

每個(地區)都是要根據現實情況來分析的。如果連續10天上海、北京都是幾例病例增加,當然它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是可以增加的,我覺得現在是可以討論改變的時候。

新加坡和日本就是這麼做的,他們目前的新增病例都是個位數或十幾人,我認為每個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在他們的情況下,選擇的做法也符合他們所在地區疾病的流行情況。

《財經》:日本、新加坡的做法和國內不同,他們認為新冠肺炎靠隔離很難防止傳播,所以不強制隔離,而是加強對高危人群的保護和準備更多的醫療資源。這是否對國內有一定借鑑意義?

楊功煥:

大家對新冠肺炎是不斷認識的過程,開始武漢那麼多的感染者,就算重症比率不高,但是感染者多了以後,重症的絕對數量還是不少,加上當時導致全國大流行的風險很高,所以當時的封城十分必要。

但是隨著病毒傳播的時間比較長,病毒在多代傳播後,毒力可能進一步弱化,輕症的比例很大,而且傳染力度又特別強,有些只有幾百分之一的傳播可能性居然也有人受到了感染,所以針對這個病毒,要完全擋住不太可能。現在新加坡、日本的措施也是一種嘗試。

《財經》:

北海道大學稱在其跟蹤的50多個案例中,差不多一半的案例是被無症狀感染者所感染的。

而有些日本官員認為,如果確診者是沒有症狀的話,基本可以視為沒有傳染性。

上述截然相反的兩種判斷,你贊成哪一種?

楊功煥:

我目前無法判斷,只有依據現在的報告來判斷,但也不會依據一項單獨的報導,目前我們對該病毒的認識還是有限的。

因為有過少數的報告說沒有症狀也具備傳染性,但是也承認這種比例並不是很高。

如果要把無症狀的都視為有傳染性,這種情況要採取的措施,和視為無傳染性的措施可能完全不同。前者工作量要大很多,後者工作要簡單一些,但是會有風險。日本官員公開說確診者無症狀可視為沒有傳染性,這是一個權衡的結果。

《財經》:有專家提出,新冠病毒是不可能像SARS一樣被徹底消滅了,會長期伴隨人類,你是否認可這個判斷?

楊功煥:

現在國際上很多專家都開始討論人類和新冠病毒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是像SARS那樣我們把它隔離得很嚴格,把它控制住,然後病毒就消失了?還是像流感病毒一樣,隨著不斷的傳播,它的毒力會越來越弱化,它就會變成一個跟我們人類共生的一個病毒,以後只能靠疫苗來預防控制。

隨著我們國家現在湖北省外的病例數越來越少,我們應該開始思考,是否採取類似新加坡的做法。比如兩周以後,或者一個月以後逐步不用那麼嚴厲的封閉措施,而是強化常規的預防措施,包括隨時戴口罩,人與人的距離比較遠,學會如何咳嗽、打噴嚏,避免把飛沫傳染給他人、勤洗手等,即使有一些感染,再出現一些病例也不用恐慌,慢慢形成這樣一個過程。

《財經》:新冠會像SARS一樣消失還是與人類共生,你的回答是?

楊功煥:

隨著疫情的變化、對該病毒特點的進一步認識,今後更可能是第二種情況。

《財經》:你曾經多次對比本次和SARS時的疫情防控措施。今天來看,SARS之後建立的傳染病直報系統為何沒起作用?

楊功煥:

SARS爆發時,還沒有建立直報系統,傳染病的報告分級報告完成的,從傳染病發生地到國家層面,了解疫情就會比較慢;SARS以後,國家投資建立了這麼一個直報系統。但這一次的疫情,是在開始的時候沒有用,再好的系統你不用,那也沒有作用。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只是預警: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與超級病毒的死磕
    必須承認,在病毒面前,人類並沒有做好準備。一個致死率並不高的新冠病毒,在人類世界裡如風捲殘雲輕輕鬆鬆就攻陷了一座座城池,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就製造出上百萬人被感染、五萬多人被殺死的人間慘劇,而且,直到今天其殺傷力還看不到盡頭。
  • 新冠是人造病毒?誰將判反人類罪
    這就說出一個恐怖的事實,倘若放它出籠,它真的會見人殺人見鬼殺鬼,最終世界將被它分解至無生命的無機物階段。不過請不要擔心,它可能永遠不會出來吧。3、假脊髓灰質炎病毒脊髓灰質炎是一種可拍的傳染病,又稱小兒麻痺症。
  • 貓咪得了新冠!?寵物到底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他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顯示為陽性。對此,比利時衛生官員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隻被感染的貓在主人患病一周後,表現出了包括呼吸困難在內的新冠肺炎感染症狀,並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後結果呈陽性。除此之外,關於這隻貓或其主人狀況的其它信息尚不明確。比利時強調"這是一個孤立的案例。" "動物向人類傳播的風險很小。"
  • 人類與病毒鬥爭史,在演進中共生共亡,卻不曾想是文明的發端
    而是單單談論人類的發展與文明史中,病毒究竟在其中佔據了何種重要的位置?可以說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與病毒有著親密接觸。這種接觸並非人類所選擇,而是大自然賦予的。正如太極之陰陽,動靜之間盡顯自然進化之規律。新冠疫情並不是人類歷史上所接觸到的最嚴重的病毒,但是它的傳染能力屬實不弱。
  • 七論新冠病毒極可能來自海洋
    >病毒很大可能來自海洋》4、4月17日發表《都別甩鍋了。7、全國全世界又出現很多新證據,我6月20日發表《五談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海洋》8、6月22日發表《天津新增病例,六談新冠病毒很可能來自海洋》上面的事實證明我是12年來一直強調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不是來源於野生動物,都是來源於自然界。
  • ...回應iPhone12消磁;委內瑞拉稱已研發「100%消除新冠病毒藥物」
    對此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楊功煥向紅星新聞作出解釋。楊功煥表示,因尚不明晰流調的具體情況,尚無法判定具體原因。但楊功煥提出,此次疫情與冬季來臨,氣溫下降有一定關聯。(紅星新聞)  2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 新冠病毒咋還想和人類「長期共存」了呢? ​
    新冠病毒咋還想和人類「長期共存」了呢? ​
  • 新冠病毒復陽的原因找到了,並不是疾病復發,很可能是假治癒
    最近,有一個新聞在朋友圈瘋傳,有人說新冠病毒會潛伏在身體裡面,像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一樣,一直在身體裡面,變成一個慢性的疾病,需要終身服藥,還會有傳染力,會感染其他人。這樣的說法對嗎?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新冠病毒會像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那樣嗎?
  • 如果人類放任新冠病毒不管會導致人類被滅絕嗎
    這還是在世界各國對病患進行醫學幹預的前提下的結果,那麼如果世界各國全都對新冠病毒放任不管也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嗎?病毒和細菌儘管都會導致人患病,然而病毒和細菌其實具有明顯的不同點。目前人類已發現了細菌的天敵——噬菌體。噬菌體專門寄生在細菌、真菌等細胞內使其裂解。如今我們人類的各種抗生素主要也是針對細菌的,但這對病毒基本不會起什麼作用。
  • 譚德塞稱新冠將與人類長期共存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目前世衛組織已收到近250萬新冠肺炎病例報告,不同地區的疫情趨勢也不同。大部分西歐國家疫情已穩定或有下降趨勢,非洲、中南美洲、東歐等地區雖然確診病例不多,但疫情處於上升趨勢,大部分國家仍處於新冠肺炎流行初期。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將與我們長期共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國家已成功抑制病毒傳播,但新冠肺炎病毒極其危險,早期證據表明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仍然易感,疫情很容易出現復發。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為何蝙蝠可以與這些病毒長期相安無事?它們就不會生病嗎?得益於它們的超能力。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在飛行中,蝙蝠的體溫可高達40℃。高體溫能減少體內病毒的複製和載量,也淘汰一批因此無法共生的病毒,餘下一些適應高體溫的病毒。
  • 再次出現變種新冠病毒,英專家:所有疫苗或將失效|變異病毒|新冠...
    前段時間,英國境內發現了變異新冠病毒,隨後英國首相就宣告這一次的變異病毒比此前的病毒傳播率要高出70%。此前,亞洲地區和歐美地區現已開端相繼發現感染新冠變異病毒的患者,關於這一現象,不少英國科學家開端擔憂全球疫情情勢。除此之外,他們的最新研究還給全球帶來一個壞消息。
  • 世衛稱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 日本擬解除多地緊急狀態
    中新網5月13日電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13日20時32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428萬例,累計死亡近30萬例。世衛組織稱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美國紐約州將優先檢測百名兒童;德國計劃結束邊境管制;日本計劃解除39縣緊急狀態;東非四國擬協同抗疫。資料圖: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論文警告稱,可能會出現一種由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形成的嵌合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MERS病毒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形成新的嵌合病毒,恐將帶來巨大的危害。
  • 「利害共生」的政治:病毒從不外在於我們,如何對其作戰?
    各個國家都把應對新冠病毒比喻成「作戰」。然而,被稱作「病毒」的多種多樣的生命體從不是「外來之物」,我們向來和這些生命體「共生共存」,如何對它們開戰?研究醫療人類學的法國人類學家Charlotte Brives提出「利害共生」的政治,從這裡出發,意識到各類生命體同居此地,並反思人類的視角。
  • 香港大學做了三個新冠病毒重磅實驗,信息量很大……
    ,利用人體外的肺部氣管模型比較病毒感染人體的情況,發現新冠病毒可製造出來的病毒量是SARS病毒量的3倍。病毒的隔離患者的方法來對抗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結果發現受感染倉鼠的鼻腔、氣管和肺部的病毒量最多,腸道等部位都有病毒,與人類感染情況相似。
  • 新冠病毒將會終結人類?舒蘭聚集感染的背後讓人細思極恐
    新冠病毒是人類終結者?鍾南山、王辰、張文宏等專家先後指出,我們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似乎已成定局。4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也警告,在可預見的未來,雖然一些國家的病例數會下降,但其他國家將迎來新冠疫情高峰,在看似得到控制的地區,病毒也可能捲土重來(這可能直指中國)。
  • 石正麗直播澄清新冠病毒並非人造,但下一個病毒仍有可能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幾位科學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最為關注的是高福院士和石正麗研究員。石正麗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本人長期研究蝙蝠冠狀病毒,並長期前往西南地區進行取樣調研。但是通過她個人的經歷和研究,懷疑中間宿主很可能是蝙蝠。要確認這一點得了解病人接觸過哪些野生動物,以及這些野生動物從哪來?石正麗等人花了8年時間找到了SARS病毒的源頭宿主是蝙蝠,而這一次還是需要到自然宿主蝙蝠的主要棲息地,如雲南等地去尋找蛛絲馬跡。2、石正麗澄清了新冠病毒絕非人造,更不是從實驗室流出。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張良方教授團隊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的頂尖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海綿,已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可以「吸走」新冠病毒
  • 《自然》雜誌: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