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你可知其背後的深意?

2020-12-15 南書房

在婚姻裡,女性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人說,一個女人會影響三代人,她承擔著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管理家庭的責任。如果她沒有扮演好一位母親的角色,那麼她的孩子便不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如果她沒有扮演好一個兒媳的角色,那麼她公婆的晚年也將會籠罩在痛苦中;如果她沒有扮演好一個妻子的角色,她的丈夫得不到理解,他們的小家庭也會出現危機。我們傳統的家庭模式就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往往女性承擔的家庭責任會更加多一些,而似乎每一個女孩子婚後的生活都大同小異,她要時刻扮演著一個發動機的角色,推動自己的小家庭和大家庭不斷發展。

桃花朵朵

第一章以嬌豔怒放的桃花比喻即將出嫁的女子擁有著充滿生機活力的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便交代了她結婚的時令,是桃花盛開的時候,也就是春天。我們需要知道桃樹的一個特點,它是先開花再長葉的。「夭夭」一詞,意蘊豐富。《毛傳》將它解釋為「其少壯也」,形容桃花茂盛的樣子,是指桃樹此時的柔媚之態;錢鍾書先生認為「夭夭」是指花笑,代指新娘子甜甜的笑容;朱熹認為「夭」是「姣好貌」,滿樹都是鮮嫩的桃花,多麼水靈動人啊,用來比喻新娘既年輕又漂亮。「灼灼」本意為明亮,用來突出色彩,詩中用來形容桃花盛開的豔麗,新娘的美麗,婚禮的喜慶。朵朵桃花迎面而來,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感覺到桃花的蓬勃生機。

而後的「之子于歸」是全詩的詩旨,在古代,女子出嫁到婆家稱為「於歸」或「歸」。「宜有室家」,「宜」是和順美滿的意思,希望這個女孩子的到來可以給這個新家庭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這個「宜」字貫穿全文三章,概括了一個真正的好女子應有的品行,賢良淑德,和順恭儉;凝聚了當時人們對女子的德行規範,要求遵循「三從四德」。「室」是指夫妻所居,「家」是指一門之內,實際上就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和父母等共處為「家」。這裡表達了希望新娘可以和丈夫的家人和睦相處,這既是對新娘美好的祝福,也是當時對女子的要求。

果實纍纍

第二章由花寫到果,表達了對新娘婚後的美好祝願,希望新娘早生貴子。「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一說是圓大的果實,二說是顏色斑駁貌,我們可以將二者結合,不僅果實比較豐碩圓潤,而且可以看見桃子紅綠相間的顏色。我們注意到,上一章寫的是花,這一章寫的是果實,花開得好說明今年的果子將會長得又大又多。「宜其家室」,而上文用的卻是「室家」,乍一看可能覺得這兩個有不同的意思,但經過調查考證,我們會發現二者含義區別不大,作者將其位置調換,可能只是為了押韻而已。除了押韻可能還會有遞進的含義,是對女子品德讚美的肯定。「宜其室家」說明女子長得好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大家都喜歡她。但「宜其家室」可能更加說明了這個女子的生育能力強,還特別能幹,更容易受到丈夫的喜愛。

開枝散葉

第三章寫到桃樹的葉子,花開以後就要長葉子了,枝繁葉茂就意味著家族的興盛,希望女子來到這個家族以後,為這個家族開枝散葉,並端正品行,勤儉持家,使這個家族更加興旺發達。「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形容桃樹葉子的茂密,讓人仿佛置身於枝繁葉茂的桃樹蔭蔽下,這裡預示著對家人的蔭蔽,希望女子持家有道。最後一句用「家人」代替了之前的「室家」和「家室」,這裡他們之間是相對的,但這句詩主要還是表達希望女子遵守三從四德,使得家族興旺。

《桃夭》各章的前兩句,都是全詩的興句,這樣使得詩人抒發的感情更加含蓄委婉,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看到那豔麗盛開的桃花便聯想到新娘秀麗的容貌;看到那隨風飄揚、婀娜多姿的桃枝,便聯想到新娘柔軟苗條的身材;看到那壓低枝頭的桃子和濃重的綠蔭,便聯想到新娘健美的體魄,而這也正是人們希望未來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的美好願望。此詩的妙處就在於它選擇的是平常的意象,但卻喚起了人們青春的活力,將結婚時歡樂的氣氛表現了出來。

《桃夭》中體現了先秦時期的求偶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豔如桃花,形象美麗,該肥的肥,該瘦的瘦,這只是外在美;「有蕡其實」生育力旺盛,娶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傳宗接代,雖然這不一定正確,但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你要使得家庭和睦,闔家歡樂,家族走向興旺發達。這才算得上是美麗的女子,合格的妻子。

小結

《桃夭》一詩,短短四十八字,而且還有一些是重複吟詠,卻道盡了一個女人一生的芳華。桃花形容女子的美麗,比喻女子出嫁之前的嬌豔;果實是指傳宗接代,是希望女子嫁人後使得這個家族人丁興旺;葉子是指開枝散葉、興家旺夫,是希望女子持家有道,使得家族興旺。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即使是很少讀《詩經》的人,一般也都聽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全詩將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用鮮豔的桃花來比喻少女的美麗,在讀過這兩句以後,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個像桃花一樣鮮豔,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其二,字裡行間中充斥著一種歡樂的氣氛,也反映出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美滿家庭的追求;其三,這反映了古代對女子的要求,既要有「灼灼其華」的外在美,又要有「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內在美。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見過村子裡有花園,你可曾見過花園包含了村子,村子反成了花園的一個點綴?在村子的遠處邊緣,仍然是一片粉紅色的山地,然後是粉紅色的山坡,山地和山坡上的桃花照樣蔓延開去,只沒過遠方的山頂,向更遠方擴展。花的鮮豔,不見可知。自由生長的桃樹,可以長到五六米高的,這樣的桃子不加約束,肆意伸展桃枝,桃花在那長長的枝條上,微風過時顫悠悠,如美女嬌笑。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遠古的婚禮進行曲
    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華[huā];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灼灼,形容桃花綻放鮮明的樣子。華,通「花」,指豔麗的桃花。蕡,指果實,形容桃子成熟,果實紅白相間。蓁,形容枝葉茂盛的樣子。
  • 《詩經》中是如何表達愛情的,你肯定聽說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不妨引用一些古詩詞裡的句子,讓你的表白聽起來更有水準,古詩詞分好多種,我們就先來看一下在最古老的《詩經》裡是如何表達愛情的,有一些你肯定聽說過。《詩經》裡表達愛情的詩句《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關雎》我們都在課本中學過,這是詩經中最著名的一首表達愛情的詩句了。
  • 詩經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先秦最端莊美麗的花朵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說一個女孩,你長得像桃花一樣,那是帶著崇拜的祝福。因為你會像那桃花,蓬勃旺盛的生長,多子多福,趨利避害,給他人帶來平安喜樂。詩經《桃夭》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民歌。在送嫁的途中,民歌聲起,正是二三月桃花盛開的季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中最唯美的12句,值得收藏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情。即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讓我知道你的音信?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思緒。即使我不去,你難道不能主動來?我在城樓上來回踱步,一日不見,就像隔了三個月。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怎麼回事?成語逃之夭夭與桃之夭夭什麼關係
    桃之夭夭不是那個逃之夭夭,那麼到底怎麼回事呢,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他倆是諧音,後來人借用為「逃之夭夭」,形容逃跑的飛快。一個女子指著茁壯的桃樹,對那還未出嫁的同伴說:「看,這桃樹多像你。這些豔麗的桃花,正像你的年輕美貌。我猜有年輕的男子就像喜歡這桃花一樣喜歡你,在等著迎娶你呢。同伴羞紅了臉,她指著桃樹說:「我看這些枝繁葉茂的桃樹,像你才對。它們就像你一樣茁壯健康。
  • 新生兒起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裡原來藏著這麼美的名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詩經》總能用這樣精簡的詩句,為我們描繪出絕美的場景。不少家長朋友們給寶寶取名,會參考一些國學經典、選擇比較好的出處,《詩經》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神武4》手遊選美大會火熱報名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神武4》手遊多元互動玩法「選美大會」盛裝啟幕,魅力比拼、花式應援同步解鎖,期待每一位神武少俠前來體驗。與此同時,《神武4》手遊跨平臺新服「龍的傳人」也於5月19日火爆開啟,「昕計劃」萌新福利、七日登錄、分享有禮等新服活動獎勵加碼,助力萌新少俠飛速成長。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送你美麗的桃花詩
    《桃夭》《詩經》桃之夭夭,太棒了。之子于歸適合他的家人。桃之夭夭。之子于歸適合他的家人。他的葉子是蓁蓁。之子于歸,適合他的家人。上千朵桃花盛開,色澤鮮豔,火紅如火,碩果纍纍,綠葉繁茂,女孩要結婚了,幸福地回丈夫家,她有一個早年的寶貝兒子後嗣並且和和睦一起工作。
  • 「情感」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妖妖,灼灼其華。一朵朵桃花初綻,氤氳著水汽,綴滿枝丫。縷縷清香與淡淡木香交雜,瀰漫了整個書房。垂眸,一紙聘書,蘊含了一世長情;一張紙箋,記錄了一段風流韻事。一紙聘書,一生廝守;流雲靜好,微風拂塵。他翻身下馬,溫柔地執起她的柔荑,將一紙聘書放入她的掌中。「只待三個月後,我便以三書六禮,十裡紅妝,迎你入門。」一抹紅霞泛上她的臉龐,垂首,盡顯嫵媚。三個月後,她依約在桃樹下等候,從晨光熹微到繁星滿天,馬蹄聲漸進,卻是一封書信。入目是他那遒勁瀟灑的字跡「前方戰事告急,吾不得已離去。」她知他的責任,亦知烽火詭測,不得有半點延誤,只得拂袖而去。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桃夭》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第一段第一句桃之夭夭,夭夭的意思是絢爛繁盛,灼灼其華,灼灼二字指色彩鮮豔似火,華字通花。第二句之子于歸,之子通常解釋都是這個人,但從全詩來看這裡解釋為這位女子更合適。於,指去的意思,於歸,根據明朝程登吉所著《幼學瓊林》裡記載:女嫁曰於歸,男婚曰完娶,所以於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
  • 《詩經》中最優美的兩首詩歌,開頭都是千古名句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意思是說,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纍纍大又多。
  • 逃之夭夭與桃之夭夭
    -1-因為逃之夭夭來源於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的原意與如今廣泛使用的逃之夭夭根本沒有太多關聯,此「桃」非彼「逃」。而最早的桃之夭夭則出自《詩經》中的《國風·周南·桃夭》這首詩,本意是形容桃花盛開茂盛而美麗的樣子。也許逃之夭夭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誤用,或是一種故意的錯用。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
  •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之3子4於5歸6,宜7其室家8。桃之夭夭,有蕡9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注釋:1 夭夭(yāo):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2 灼灼(zhuó):鮮豔的樣子。
  • 一首讚美新娘的詩《詩經·桃夭》賞析
    這是一首詩經中稱讚新娘的詩,一般新人結婚,我們稱讚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稱讚男方家世顯赫,稱讚女方陪嫁豐盛。這首詩呢境界就不一樣了,不僅誇讚新娘漂亮,而且再三的強調「宜其家人」來表現新娘的品德高尚,這一點就比較高明了。
  • 品詩經《桃夭》篇,詩美且寓意吉祥美好!
    《詩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書,這是一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一至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詩經》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裡!——引言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華。 之子于歸③,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實。 之子于歸,宜④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⑥。
  • 《詩經》中那些美的令人窒息的詩句,你知道幾首?
    出自《詩經·子衿》推薦哈輝的歌曲子衿,一邊聽歌一邊學習,特別有感覺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擊鼓》這句詩句的意思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雖然在現代社會這種感情已經很少了,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對這種愛情的嚮往與追求。3、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出自《詩經·唐風·綢繆》意思是今天晚上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夜晚,我竟然遇到了這麼一個美人。這裡的良人,既可以指女性,也可以是男性。
  • 詩歌賞析|六首春日古詩:春意枝頭俏,桃花灼灼開
    小草探出了沉睡一冬的頭,枝頭葉子舒展身段,花苞吐露,競相開放,一時間,春意枝頭俏,桃花灼灼開。在這春光無限的春天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其一 桃夭《詩經·國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 對於《詩經·桃夭》的個人理解
    詩經其實挺好看的,看了一會兒: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詩經》這首詩應該是用桃樹的三個階段來類比女性嫁為人妻後的三個階段性作用。桃樹的三個階段就是開花,結果和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