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其實挺好看的,看了一會兒: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
這首詩應該是用桃樹的三個階段來類比女性嫁為人妻後的三個階段性作用。桃樹的三個階段就是開花,結果和開枝散葉。女性嫁人之後也同樣發揮了這三個循序漸進的重要作用。
古時男婚叫完娶,女嫁叫於歸。那麼「之子于歸」就是指女性的出嫁。宜就是適宜,有利於吧?後面的「其」就指她的丈夫吧?
什麼是家?我想:心之所歸,心之所止,心之所安就是家吧?那麼室家,是不是以室為家?女孩剛嫁人建立家庭,就是充實了丈夫的屋室。關於家室,是不是指以家為室呢?隨著女孩生兒育女,於是乎子女在哪兒,丈夫在哪兒,家就在哪兒。你最親近的人其實就是家本身!關於家人,是不是說明:開枝散葉之後的人類家族就是整個人類的希望所在!即以家為人!不知對否?
我覺得,這首詩可不可以理解為:強調了女性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呢?那麼既然如此,後來的我們又為什麼會去限制女性在社會當中發揮作用呢?
其實無論在哪個層面,陰性可能都很重要吧?不知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