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十五個國風,似乎「國風」裡面都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比如鄭風/衛風/齊風/秦風…
「周南」在哪?
但是一翻開詩經,國風裡面的「周南」就讓人困惑了,好像周皇室沒有分封「周南」這個國呀,「周南」到底是哪裡呢?同樣讓人困惑的還有「召南」是哪呢?
歷史上楚國的版圖非常大,核心彊域包括今天湖南/湖北,楚國後期還兼併了吳國/越國大部分土地,也就是把江蘇/江西/安徽/浙江都納入版圖了。但是《詩經》裡面為什麼沒有「楚風」?今天來看原屬楚國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蘇也是民歌一丟丟呀,難道古代楚國就沒有民歌麼?
在《詩經》裡面能尋找到「周南」的位置嗎?
《關雎》《葛覃》《卷耳》《樛木》
《螽斯》《桃夭》《兔罝》《芣莒》
《漢廣》《汝墳》《麟之趾》
被《詩經周南》收錄的只有上面11首,而內容與地名相關的只有《漢廣》《汝墳》兩首。
《漢廣》顧名思義就是漢水。「漢之廣矣」的「漢」,也就是湖北的漢江。「江之永矣」的「江」是指長江。
而《汝墳》的「汝」就是汝水了,也就是今天的汝河,流經河南汝陽/汝州最終注入淮河。汝河還有「洗耳河/荊河」等支流。「洗耳河」就是因為許由洗耳而出名,「荊河」似乎與「荊楚」有關係吧。
在《詩經商頌殷武》記載「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可以看出商王朝開疆拓土的時候已經在徵伐南方的荊楚,但是商朝時期徵伐的「荊楚」應該只是河南南部到安徽北部的淮河流域一帶,難怪楚國在春秋時期還自稱為「蠻夷」哈。
在商王朝打擊下,「荊楚」不斷遷徙,直到周王朝建立才被分封「子」爵,立國於湖北漢江上遊流域。成語「篳路藍縷」就是專門形容楚國這段艱苦卓著的遷徙過程!
在《詩經》以外以找到"周南"位置嗎?
由上面分析,「周南」至少應該包括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區。這一帶為什麼在《詩經》裡面被稱為「周南」?原來這與周武王的兩個弟弟周公和召公有關。在《史記》記載「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在哪?「陝」就是陝西嗎?其實「陝」只是黃河南岸邊上一座小山,也被稱為「陝塬」,在河南省三門峽境內。陝西就是因為在「陝塬」的西面而得名「陝西」。
從上圖可以看出,周公與召公分治的界限其實是以黃河「幾」字形的右邊為界,「幾」字右邊的下方就是「周南」了。在《詩經》的年代,中原王朝才剛剛南下經營「周南」呢。
既然「周南」就是「楚風」,為什麼不直接用「楚風」這個名字呢?
與楚國同期存在於「周南」的還有曾,隨,庸,申,鄧…等一眾小國。楚國是「子」爵,差不多是這一眾小國裡面最小爵位的。但楚人又武功高強,曾經主動攻打爵位高兩級的隨國,讓隨國國君向周皇室傳話要求授予更高的爵位。後來周皇室給了楚國「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的最高指示,楚國才加速不斷兼併「周南」的小國最終發展成為「萬乘之國」。
綜合上面資料,「召南」是四川北部到秦嶺南麓這一帶地區;「周南」是楚國前期還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漢江到淮河一帶區域的總稱,這一帶區域正是楚國族人早期生活/戰鬥/遷徙的地區。因此,把《詩經周南》稱為「楚風」也不為過。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