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2.5年才交配一次的洞螈,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龍的後代」?

2020-12-19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像龍的生物

洞螈又被稱為盲螈,在1768年被奧地利的自然科學家洛朗所發現,並為它取名普羅透斯。洞螈身長30釐米, 眼睛退化,但對光有感知能力,終生生活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裡。

由於洞螈體型和我國神話傳說中的龍相似,所以一些地方也把它們看成是龍的幼崽。下圖為洞螈的龍想像圖。

洞螈全身呈灰色,但帶有些許粉色,在一些地區洞螈也被稱之為人魚。

據《動物學》雜誌報導,來自英國與匈牙利的研究團隊,在一處洞穴中發現了19隻洞螈,這19隻之中,最活躍的一隻洞螈在230天內,也僅僅移動了38公尺,大多數洞螈甚至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能持續七年之久,在這7年中它們不吃不喝居然還能存活。

洞螈為什麼不移動?

科學家推測,洞螈之所以不移動,可能是為了減少消耗。

我們知道,地球上大多數能量都來源於太陽光子,以及少部分利用地熱。

利用光子的食物鏈是植物-動物,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光子中的能量,轉化為生物能,一部分用於生長,另一部分儲存在自己體內。

而動物屬於異養生物,它們自身不能光合作用,但可以通過植被以及其他動物來獲取能量。

利用地熱的食物鏈大多在熱泉口附近,我們知道,熱泉口每天會持續不斷地向外噴發地幔層物質,而地幔層物質和海水之間的氫離子有濃度差,生活在熱泉口附近的生物就是利用氫離子濃度差來獲取能量。

然而我們知道,洞螈經常生活在黑暗的洞穴河流處,而洞穴之中也沒有熱泉,所以洞穴的水流之中並沒有高濃度的氫離子差。再者黑暗的洞穴由於太陽光照射不到,所以植物無法在這裡生長,只有少數浮遊生物可以利用微弱的太陽光子生產能量,所以能量產出較低。

這造成黑暗洞穴處可供生物利用的能量非常少,因此大多數生命都無法在此生存,能夠在這裡生存的生物,勢必要最大程度的節約能量才行。

洞螈就是這樣的生物。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很多年前,洞螈的祖先或許是來自洞穴之外的生物,當時它們可能非常活躍。

然而由於乾旱,或者山體坍塌,導致該處洞穴與外界其他水源斷開,留在此地的洞螈不得不在此生存。

由於黑暗的洞穴能夠提供的能量有限,因此一些非常活躍的洞螈由於缺乏能量導致死亡;而非常懶惰的洞螈則被保留了下來。

就這樣,經過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獨立演化後,洞螈保留了越來越多的懶惰基因,因此它們越來越能夠適應洞穴環境。而今天我們見到的這些洞螈,就是高度適應洞穴環境的洞螈後代,因此它們移動的速度非常慢,甚至能連續7年不吃不喝不移動。

有人說洞螈能夠存活100多年,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搞清楚它們的壽命極限。

洞螈的慢

洞螈的慢不僅是行動慢,就連繁衍時間也慢,平均繁衍約12.5年一次,也就是說,洞螈在今年繁衍之後,要等到12.5年之後才會進行下一輪繁衍。

我們知道,對於生物而言,繁衍可謂是除了生存之外最重要的問題了,這是因為繁衍後代可以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所以,繁衍速度越快,繁衍數量越多的生物,越不容易滅絕。反之越容易滅絕。

而洞螈每12.5年繁衍一次,在生物上屬於繁衍速度非常慢的生物之一,一般情況下很容易滅絕。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知道,洞螈生活在洞穴之中,而洞穴環境受人類的影響較小,相對來說環境改變不大,但洞螈的數量始終沒有顯著增多,目前屬於易危級別。

在19世紀開始,一些科研機構開始研究洞螈,他們會將洞螈放入其中,因為洞螈對環境的敏銳度非常高,洞穴環境稍有微小的差異就會對它們產生影響,因此科學家們用它們來測試不同的洞穴環境。

目前,大多數放置點中的洞螈都生存得很好,這也說明了洞穴環境受人類影響較小。

相關焦點

  • 12年交配一次,7年不動藏水底,1500萬年的古老生物—洞螈
    但關於龍,一直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即使發生在上個世紀的幾起「墜龍」事件,如1934年7月的"營川墜龍"事件,還是1944年的"松花江墜龍"事件。這幾起事件中有目擊者,也有照片,但是仍缺乏能確切證明龍存在的證據。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崇拜龍,相信龍的存在。
  • 7年靜止不動,12年交配一次,這種與龍最相似的生物壽命可達100歲
    洞螈在地球上生活已經超過了1500萬年的歷史,由於其生活非常隱秘,因此人類一直都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直到17世紀時,有探險家才發現了洞螈這種生物的存在,當時還認為它是古代龍的幼崽。
  • 史上最懶蠑螈近8年"宅"在原地 每12.5年才交配一次
    科學家們在間隔7年多時間裡,發現一隻罕見的穴居蠑螈一直待在同一地點,科學家們認為它在這段時間裡沒有任何移動。在近8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通過幾次潛水記錄了它們的運動軌跡,發現2010年至2018年間,大多數洞螈的運動距離不超過33英尺(10米),通常約為16英尺(5米)。研究人員用無害墨水在這個洞穴系統中的19隻洞螈身上做了標記,使它們能夠輕易被識別出來。研究人員發現最活躍的洞螈在230天內移動了38米,但是其中一個獨特的個體,在2569天的時間裡一直待在同一個地點。
  • 長得像龍的神秘生物:7年不吃也不動,12年才會交配一次
    長得像龍的神秘生物:7年不吃也不動,12年才會交配一次大家都知道,我國家神話當中的龍是一種非常神秘的生物,也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圖騰,現在大家關於龍的普遍認識是,在遠古時期,各個部族之間開始漸漸的融合在了一起,而不同之間的部族圖騰也進行了一定的融合
  • 地球最懶生物:10年不吃不動,12年交配一次,長相酷似龍
    地球最佛系生物:10年不吃不喝,12年交配一次,長相酷似龍傳說中我們的中國龍有著馬一樣的長臉、蛇一樣的身子、鷹一樣的利爪,全身長著鱗片,體型超級大。但你知道嗎?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種生物長相酷似龍,只不過它們要比龍小多了,更像是幼年時期的龍,所以被稱為「袖珍龍」,這種生物就是洞螈。洞螈是一種兩棲動物,主要生活於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溶洞的地下水脈中,在水中用鰓呼吸,上岸則用肺呼吸,身體呈圓柱狀,尾部扁平,有像魚一樣的鰭。
  • 長相似龍的神秘生物,7年不吃也不動,12.5年交配,怎麼做到的?
    這種形似小白龍的生物被稱為洞螈(Olm),主要生活在歐洲的斯洛維尼亞以及克羅埃西亞的地下溶洞中,常年的生活環境是黑暗無光,來自英國和匈牙利的科學團隊,通過數年的時間一直在持續的觀察這些神秘的「小白龍」,通過不斷的捕捉以及標記,最終確認了它們的習性,有一隻洞螈在被觀察的2569天裡,它沒有移動分毫,很少有一種生物能做到這種程度。
  • 七年一動不動,十二年才交配一次,這種最像龍生物有人類永生秘密
    它有一種超級能力:可以長時間的一動不動,甚至不吃不喝,再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它們十幾年才交配一次,但卻一直都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孵化的!一些熟悉中國文化的生物學家很快就發現,這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描述的龍的形象,只不過這是它們在凡間修煉時的樣子,辟穀,吸收天地之精華,人跡罕至,所有的一切都符合那個描繪中的龍在凡間修煉的聖地,很可惜,它們在斯洛維尼亞!
  • 7年不吃不動,12年交配一次,與龍相似的動物盲螈懶出了新境界
    但龍真的存在嗎?一直以來它存在於12生肖中,存在於幾千年華夏文明裡,不管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有著關於龍的傳說。龍,是中國人的圖騰,被視為尊貴、王者的存在。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我們都無法百分百地確定龍是否存在於這個世界。不過地球上倒是有長得像龍的動物,即盲螈。它與龍相似,就像是迷你版的龍。不同的是,它懶出了新境界,更別提要在雲霄騰飛了!
  • 不是樹懶、考拉,是這種像龍的物種
    這張圖就是由這種物種的圖片PS而來,這種物種的名字叫做洞螈,長得的確非常像龍,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懶的生物。 據了解,洞螈只有在進食或交配時會有意願活動,當洞螈進食時,會利用敏銳的聽覺來尋找小蝦和蝸牛,而交配雖能提升洞螈行動的動力,但周期約12.5年一次。
  • 10年不吃食物,地球上看似像龍的「洞螈」,是地球最懶的生物?
    而在生物界之中,還有一種生物十分的懶,堪稱地球上最懶的生物,這就是在2013年被報導出「真假龍」消息的生物——洞螈。這種生物與我們傳說中的龍非常相似,在2013年的時候被報導出「崑崙山古洞驚現真龍 是真是假?」
  • 真實存在的「小白龍」——洞螈究竟是種什麼神奇生物?
    龍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人們普遍認為龍並不存在。但2013年的時候,網上卻有一張「崑崙山真龍」的照片,轟動了各大論壇。但後來大家才發現,這其實是用另一種生物PS製作而成的,這種神奇生物就是洞螈。如果不考慮大小的話,洞螈實在是非常像中國龍的造型,而且是一條「小白龍」。
  • 阿爾卑斯山脈有一種人魚洞螈,是獨特四爪蛇形生物,終生保持幼態
    ,在歐洲斯洛維尼亞當地人稱為「人魚」,這是洞螈中一種,稱為人魚洞螈或者盲眼洞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 三、洞螈有「洞穴之龍」之稱 洞螈常年生活在不見天日的地底,所以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看不見,也有盲眼洞螈的叫法
  • 罕見洞螈寶寶首度公開展出,每日限30人參觀
    洞螈棲息於阿爾卑斯山脈地下洞穴,有「龍的化身」之稱。儘管壽命可達100歲,但它們每10年才產卵一次,子嗣極為罕見。斯洛維尼亞布斯當娜鐘乳洞(Postojna cave)周四(11日)宣布,將首次展出3隻洞螈寶寶,惟每日僅限30名遊客可一飽眼福。
  • 7年一動不動的動物,不吃不喝也不會死,只有進食才會活動
    不過,並非只有人類社會才存在「宅男」,動物界也有很多足不出戶的成員,洞螈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蠑螈的近親,二者在外表上仍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人們對蠑螈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它們擁有可愛的六個觸角,因此也將其稱為「六角龍」。洞螈更接近動畫片中龍的形象,它們身體細長,擁有四個足,頭部也有觸鬚,只不過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威風而已。
  • 在繁殖季節,獅子為什麼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說出來都有點不可思議,發情期的獅子每天竟然要交配幾十次,而每隻雌獅的發情期是5-7天,這意味著 看到這,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獅子要每天要交配那麼多次?它們是怎麼做到呢? 為什麼獅子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繁殖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
  • 為什麼獅子交配時會咬對方的脖子,害怕它會跑掉嗎?
    當觀察動物世界時,許多人會看到,當獅子交配時,雄獅會咬住雌性的脖子,直到交配完成。那麼獅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獅子交配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期,但獅子是個例外。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為什麼獅子會進化出這樣一種機制。據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母獅集體發情有助於使後代的年齡保持一致,這樣一頭母獅可以照顧後代,其他獅子可以外出狩獵、捕食。正是因為這種機制,當其他雄獅成功挑戰獅子王時,它們不僅會趕走原來的獅子王,還會在種群6個月內殺死幼崽,迫使母獅發情。
  • 動物可以在不交配的情況下繁殖後代嗎?
    科莫多巨蜥說實話,誰能想到全世界最大的蜥蜴居然能通過單性生殖繁衍後代呢?但事實的確如此!2006年,英國切斯特動物園中的一條雌性科莫多巨蜥產下了25顆蛋,但它此前從未與雄性科莫多巨蜥交配過、甚至共處一室過。
  • 狗和狼交配可以誕生後代,那麼鬣狗和狗可以有雜交後代嗎?
    生殖隔離的存在,保證了物種的獨特性以及多樣性,只有屬於同一個物種才能進行交配並產生可育的後代。而像人類馴養的寵物狗就都是灰狼的亞種,本質上來說還屬於同一類物種,因此可以進行交配並產生後代。像一些朋友養的純種狗,就擔心出門被其它的狗「玷汙」,導致生出雜交種,大家喜歡把它們稱為「串兒」。
  • 《方舟生存進化》巖漿龍怎麼交配 巖漿龍交配建築推薦
    ;} .t2c_r_f{width:311px;height:27px;line-height:31px;overflow:hidden;} .t2c_r_f a{margin:0 5px;font-size: 12px;} .t2c_r_f a:link{color:#737e91;} .t2c_r_f a:visited{color:#737e91;} .
  • 地球上最像龍的生物,10年不吃不喝不動彈,壽命卻長達百年
    筆者-小文龍是中國的圖騰,在古代,龍寓意著祥瑞、高貴,同時也是王權的象徵,因此在宮廷中人們處處都能看見有關龍的裝飾物,但畢竟是一種虛構的生物,它是由想像力豐富的古人通過結合九種生物聯想而來的。在現存的大型生物當中,與龍的外形相接近的生物,人們會聯想到皇帶魚,這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深海的魚類,也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身長為7到15米,人們也稱它為龍宮使者、白龍王或者地震魚,這種兇猛的魚類有時會在地震時浮現在水面上,漁民們通常誤會它是海底裡橫掃一切的「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