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殖季節,獅子為什麼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2020-12-17 騰訊網

說出來都有點不可思議,發情期獅子每天竟然要交配幾十次,而每隻雌獅的發情期是5-7天,這意味著,它們在幾天內要交配幾百次!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真的。

看到這,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獅子要每天要交配那麼多次?它們是怎麼做到呢?

為什麼獅子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繁殖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獅子沒有特定的繁殖季節,並且經常同步繁殖,例如,新的獅王上位時,或是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幼崽的時候,雌獅就會集體發情

同步繁殖的雌獅共同撫養幼崽

獅子是群居動物,幼崽同時出生意味著雌獅之間可以相互依賴,照顧和保護幼獅,這種數量上的安全也讓更多的獅子能夠存活到成年期。

畢竟捕食者對於任何物種的幼崽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如果所有的幼崽同時出生,捕食者一次也就只能吃到這麼多。如果幼崽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出生,那麼捕食者很可能把它們作為長期和穩定的食物來源。

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這一機制,所以當其他雄獅成功擊敗獅王時,不僅會將原來的獅王趕走,而且還會將6個月內的幼獅殺死,強迫雌獅發情,繁殖自己的後代

母獅的發情期只有1個月左右。此時,收到雌獅的發情信號的雄獅,便會形影不離地開始陪伴雌獅,並在一天內多次與雌獅交配,有時甚至多達100多次。

與許多生物不同,雄獅的生殖器上長滿了倒刺,這些倒刺在交配過程中會強烈的刺激到雌獅的身體,使雌獅感到異常疼痛。

人類女性要28天才會排一次卵子,而雌獅則不一樣,它們的身體只有受到的刺激時才會排卵。而且交配次數越多,雌獅的受孕率也就越大,所以雄性才會這麼賣力。

另外,雄獅的這些倒刺不僅能刺激雌獅排卵,還能刮去上一個雄獅留下的生殖細胞,從而保證後代是自己的。

但這些倒刺對於雌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當雌獅感到疼痛時,它就會反抗雄獅,想掙扎逃開。為了安撫,或是說壓制雌獅,雄獅就會咬住雌獅的脖子。

一旦交配完成後,雄獅就會馬上跑到一邊,否則,它將遭受雌獅的一頓「暴打」。

那麼,是什麼讓雄獅每天可以交配幾十次呢?

想必很多人都猜出來了,就是陰莖骨。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點擊進入傳送門。

獅王,似乎就是個無情的交配機器

對於一夫多妻的生物來說,大多數雄性動物都有機會交配,但在獅子王國裡,雌性是屬於獅王的

在發情期間,獅王可以很容易的通過某些外部特徵,來識別出哪只雌獅正處於發情期,然後形影不離地跟隨它,並與之交配。

即使雌獅正在捕獵,獅王也會騷擾它們,一心想著交配。正因為如此,雌獅的所產生的後代大多是屬於獅王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則是屬於種群中其它雄獅的。

很多人以為一個獅群中只有一隻雄獅,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獅群由2-3隻雄獅和十幾隻雌獅組成。這些雄獅有血緣關係,但只有獅王才有絕對的交配權,其他雄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留下後代的機會相對較小。

這對家貓來說是不同的。家貓的交配策略要更傾向於一夫多妻制。據觀察,在同一隻母貓的後代中,有4個不同的品種,這意味著母貓產下的這些幼崽至少有4個不同的父親。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了後代的遺傳多樣性,提高了後代的存活率。

雖然獅王體型更大更強,但事實上獅王不參與狩獵。即使在雌獅努力獲取到獵物後,也是獅王優先享用獵物。也就是說,狩獵和養育後代都是由雌獅承擔的,而雄獅,似乎就是一個無情的交配機器。

只有10%的雄獅可以活到成年

由於雌獅獨特的發情機制,加上獅子是一種頂級捕食者,它對環境變化更為敏感,一旦局部能量降低,其幼崽的死亡率就會直線上升。

幼獅在6-7個月左右就會斷奶,身上的斑點也會跟隨著逐漸消失。雌獅在2歲左右就會達到性成熟,通常它們會一直呆在同一個種群內。而雄獅5-6歲才能達到性成熟,但在2-3歲,它們就必須離開種群,或是說被趕出去獨自生存,或是組成「兄弟聯盟」,再或加入別的種群。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近親繁殖,但由於雄獅離家時還不成熟,不能捕食足夠多的獵物,再加上 因落單,遇到死對頭鬣狗。所以說,雄獅的死亡率非常高,甚至達到90%。

如果倖存下來的雄獅足夠強壯,那麼它們將挑戰獅王的地位。當然,有時他們會和其他兄弟聯手挑戰獅王的地位。一旦成功,他們將重複新獅王上任後殺掉6個月內幼崽的故事。

結語

雄獅之所以每天要交配幾十次,完全是為了刺激雌獅排卵。交配次數越多,雌獅的受孕率也就越高。

相關焦點

  • 獅子在交配過程中,為什麼要咬住對方脖子?看完你就懂了!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會進行繁殖,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世界上滅絕。在動物界裡,大部分動物都有發情季節,唯獨獅子除外。母獅子都是在同一時間段發情,所以生出來的獅子年齡都是差不多的,這樣也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小獅子。
  • 日均交配次數最多的「特殊」動物,最高一天100次,這是為什麼呢
    就好比如,有些小女生喜歡養多肉,那麼為什麼多肉和其他植物不同呢?再比如說,大草原上的獅子,有著強大的爆發力,敏捷的反應力和壓迫性的攻擊性,原本在這種優勢下,獅子的數量會逐漸龐大起來。可事實不是如此的,獅子是日均交配次數最多的「特殊」動物,最高一天能打到100次,這是為什麼呢?
  • 獅子的繁衍為什麼這麼難?居然要努力3000多次才能實現目標
    生物所體現出的各種性狀都是進化的結果,在繁殖後代這件事上處處存在著競爭,根據後代投資假說,那些為後代投資較少的親本通常是具有選擇權的,它們性選擇期望得到最優的另一半。例如馬島縞狸這種貓科動物,雄性靠著每次羞羞的時間長度來讓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它們每次交配時間可以持續8個小時。
  • 為什麼獅子交配時會咬對方的脖子,害怕它會跑掉嗎?
    當觀察動物世界時,許多人會看到,當獅子交配時,雄獅會咬住雌性的脖子,直到交配完成。那麼獅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獅子交配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期,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子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幼崽,獅子會集體發火。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為什麼獅子會進化出這樣一種機制。據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母獅集體發情有助於使後代的年齡保持一致,這樣一頭母獅可以照顧後代,其他獅子可以外出狩獵、捕食。正是因為這種機制,當其他雄獅成功挑戰獅子王時,它們不僅會趕走原來的獅子王,還會在種群6個月內殺死幼崽,迫使母獅發情。
  • 動物在喪失繁殖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
    動物在喪失繁殖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在自然界中,老化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大部分的動物都無法生存到老化,死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動物失去交配能力就會死?動物在失去交配能力之前無法生存的話就會死,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不是長壽基因,而是繁殖力強的遺傳基因。在澳大利亞的有袋類生物,到了性成熟的第一個發情季節,雄性的有袋類就會抓住所有機會與雌性交配,即使內臟器官不全,也會脫髮,雙目失明,死亡,它們也不會停止。
  • 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交配時間只有幾十秒,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藍鯨體型長達30米,體重接近200噸,每天要吃4噸的食物。雖然生活在水裡,藍鯨卻是名副其實的哺乳動物,和人類一樣用肺呼吸,在海面上偶爾會看到一個高達數米的噴泉,那正是藍鯨在呼氣呼吸。據研究,藍鯨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是體內受精,不過奇怪的是,雖然藍鯨的丁丁長度接近3米,比人類的身高還高,但每次交配的時間只有幾十秒。約會那些事兒小藍鯨在離開母親之後,開始一個人漫長而孤獨的旅行,直到性成熟才會尋找另一半,雄性藍鯨交配完之後,會選擇直接開溜,再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 獅子在發情時,為什麼雄獅要咬住對方的脖子,是怕它跑了嗎?
    在看動物世界時,很多人會看到獅子在交配時,雄獅會咬住雌性的脖子,直到完成交配。那雄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獅子的交配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小獅子,母獅會集體發情。
  • 地球上日均交配次數最多的生物是什麼?
    獅群更像是是一個母系社會,因為獅群中的母獅是基本不變的,而雄獅則經常發生變化,因為母獅要承擔繁衍的重則。雖然我們經常爭論獅子和老虎誰厲害,但是它們在交配上,可以說是半斤八兩。都只能持續30秒左右。雖然交配時間很短,但是交配次數很多,獅子的交配過程通常需要持續4-5天,每天的交配次數在40到50次之間,有些甚至達到60次,堪稱世界之最,據科學家統計,雄獅的最高紀錄是一天內超過100次。因為母獅隨時都可以進入婚配狀態,有些雄獅一年內努力交配3000多次才能讓母獅懷孕成功。
  • 蝙蝠是怎麼交配的?繁殖地點和時機,跟佔比哺乳動物的20%有關?
    而且,佔據全球哺乳動物20%的它們,不僅是哺乳動物中唯一擁有在天空中翱翔的能力的一類,其繁殖行為也在交配地點和時機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眾所周知,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從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時間來看,沒有一個物種曾在這個世界上存活的時間和地球本身的年齡相當。
  • 獅子和老虎有生殖隔離,但為什麼會出現「虎獅虎獸」等隔輩後代?
    生殖隔離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兩個生物個體之間無法進行交配,可能是因為繁殖周期不同,例如不同植物的開花季不同自然無法進行授粉。或者是生殖習慣不同,根本無法完成繁殖行為;另外一種情況是兩個生物之間面前可以進行交配,但是無法融合胚胎,也就是沒有後代產生;第三種情況就是兩個生物之間可以正常進行交配,並且產生後代,但是後代並不可育。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不過獅子們的生活其實看起了威風,實際上還不如食草動物們來的安逸,因為食草動物一低頭就是食物,每天都能吃到飽;而獅子菜單上的食物一個比一個健壯、一個比一個警覺、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雖說獅子威猛、而且是集體行動,但它們的捕食成功率其實非常低,十次能成功兩次都謝天謝地了。
  • 從科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只有同一種動物才能繁殖?
    好了,我們把腦洞收一收,談一下正題:為什麼只有同一種生物才可以繁殖生育呢?不同物種無法正常繁殖是因為有生殖隔離在自然界中生活著數之不盡的動物,它們被科學家命名並分類,而分類的標準主要有三個:特徵、基因相似度以及能否繁衍後代。
  • 連獅子老虎都不敢輕易靠近的豪豬,它們是如何完成交配的?
    然而這個危機四伏的環境正是動物們每天都要經歷的,而且將伴隨它們一生。能真正老去的動物稱得上十分幸運,因為大多數的動物不是被獵殺就是殘殺中死去,將要斷氣的時候還能感受到其他的動物在拉扯它的身體。而動物之間為了增加生存機率,在長年累月的進化中學會武裝自己或者提升自己的逃命技能。
  • 自然界中的動物為什麼大都在春天繁殖?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大多數動物繁殖的季節。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多數的動物為什麼選擇春天繁殖?而不是其他季節呢?下面我們就拿常見的魚兒來淺談一下,動物繁殖期的選擇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食草動物選擇秋天交配的話,那麼它們會度過漫長的冬天,而冬天對於食草動物來說是食物匱乏的季節,再加上禦寒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這是不利於自己後代發育的。當然,家養的動物繁殖期與野生動物已經有了很多差別,這是由於人為的定向培育和環境改變造成的。
  • 動物可以在不交配的情況下繁殖後代嗎?
    圖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過程。無獨有偶,倫敦動物園裡一條在園中繁殖長大的雌性巨蜥也產下了四枚卵,而它上次與雄性打交道已經是兩年半之前了。在與雄性巨蜥交配過之後,這條雌性巨蜥又產下了一窩蛋,說明科莫多巨蜥遵循的是兼性單性繁殖。科莫多巨蜥只分布在全球部分地區,面臨著偷獵的嚴重威脅。因此,它們的種群構成總是很扭曲,要麼雄性很少、雌性較多,要麼反過來。
  • 狗交配時,兩尾鎖結30分鐘,這麼危險的動作為什麼沒被淘汰?
    如果這時有人追趕狗子,它們無法自行分開,當然也就無法快速地逃離,有時還會造成一隻把另外一隻拖在地上跑得慘痛畫面,這對狗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對雄性,有可能造成結構性的傷害,以及心理陰影,最後導致雄性再也無法完成交配,或者害怕交配。這裡就有個問題,如此危險的交配方式為什麼被自然選擇保留了下來,為什麼沒有被淘汰?
  • 東北虎飼養與繁殖,相關工作人員值得借鑑
    全年按季節或不同生長期來決定飼料的種類和數量,輔助飼料:雞蛋、牛奶、酵母粉、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繁殖期注意應用維生素E,活性鈣等。1.3 飼餵方法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每日下午18:00時飼餵1次。配種期、妊娠後期及產後則1-3次不定,平時每周日停食,繁殖期不停食。
  • 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什麼?
    讓人稱奇的是它們的交配習性,最長達8小時,它們還長有其他動物已經退化了的「yin jing骨」!這種從遠古保留下來的繁殖器官,達到它們身長的六分之一,其特徵也是雌性馬島縞狸進行性選擇的關鍵,因為雌性縞狸的需求量很高。在繁殖行為中,表現不佳者、特徵不明顯者容易面臨雌性的拋棄。
  • 為什麼母螳螂不念「夫妻之情」,在交配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但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很少有人知道,母螳螂在交配期間,也會吃掉自己的「丈夫」,這些行為被稱為」性食同類「。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母螳螂會吃掉自己的「丈夫」?為什麼母螳螂「性食同類」的行為,會發生在交配期間?為什麼公螳螂不跑呢?
  • 熊貓繁殖有多難?熊貓交配是難題,母熊貓還會拋棄親生孩子?
    但是將這兩個問題解決,熊貓的數量也沒有呈幾何形的增長,很大的程度在於熊貓的繁殖問題上。熊貓交配一直是難題,而且生娃後母熊貓還會放棄親生孩子,這到底是什麼回事?然而這就是大熊貓和飼養員每天的日常,事實上,大熊貓一點都不笨,還是一個機靈鬼,甚至還會和飼養員討價還價。不但如此,熊貓還是一個有個性的動物,有時候你強加給它的東西,它不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