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兩公婆出門回家,見飯桌上粥甑精空,硬講是小媳婦偷吃,便邊罵邊用條帚打,打得小媳婦滿地亂滾。這時,村中一教書先生路過,見小媳婦被打得半死,看勿過眼,便哄兩公婆說:「主人家, 這就是你倆勿是了!我剛才路過這兒,見你家那條黃狗在桌邊探頭探腦,定是這畜生偷吃了。」兩公婆信以為真,放了小媳婦,撈根短棒去打狗,沒幾下,狗被打死。
黃狗死後,陰魂勿散,要報教書先生冤枉之仇,便又投生為一條小狗跟隨教書生先。這狗對主人十分忠誠,看門守夜,十分巴結。幾月後,這狗長得威武雄壯,一日到晚,勿離主人,總想尋機會報仇。
轉年春上,教書先生見天日朗朗,一時來了興頭,帶著狗去遊春。來到一道觀,老道見了先生和狗,忙叫小道拿吃食將狗誘到後屋,然後把教書先生請到自己臥室,問他:「相公,這狗是你養的?」教書先生點點頭。老道又講:「我見這狗頭頂上有著一股黑氣,老往你身上編纏,看來這畜生同你有什麼糾纏勿清的冤孽。」教書先生講:「師父, 自養的狗,同我還有什麼冤孽?」老道問他以前有沒有得罪過狗的事,教書先生這下想起來了,於是將小媳婦受虐待主人打死狗的事講了講。者道聽後「呵」了聲,說這狗就是那條黃狗投生,今世是來報仇的。教書先生這下怕煞了。跪在老道面前喊「救命」。老道扶起他,說這還有解救, 要他往東南方向逃,永勿返轉,並要他千萬記牢。教書先生謝過教命之思便急急往東南方向逃去。
再講這狗吃飽肚皮迴轉,勿見主人,急惶惶在道觀四處尋,直尋得汪汪地哭,一頭撞死在山門。老道便將死狗埋在山門前不遠三岔路口,念些經,使這狗永遠不得投生。
幾十年後,在外地謀生的教書先生年事已高。俗話講;人老思念舊地,他又迴轉當地,不久便去道觀遊玩。剛走到三岔路口,忽見一條器筒大的毒蛇攔住去路,昂著頭,吐著信子,樣子十分兇惡可怕。教書先生一驚嚇,方才想起早年老道盼咐過的話,但後悔來勿及了,當下便死於蛇口。
當老道得知三岔路口有一老人屍體,走來一看,什麼都明白了,只好也把他埋在三岔路口上。
三岔口這兩座墳,日子一久,墳頂上各長出一株樹和一根羊皮羚藤。藤死死纏住樹,纏得這樹鼓凸出一個滾圓的大疤來。老道深知這對冤家解勿清,差小道斫倒樹和藤,按樹疤形狀做了只木魚,用藤棒做了根棰子,卜卜卜, 敲起來,念著:冤家宜解不宜結。從此,就有了木魚念經的事。
作者:鄭多尚,幹部。 章思球,39歲, 高中,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