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一份滿意答卷 | 評論

2020-12-17 1905電影網

|孫  薇

張慧瑜

 編輯|貓  叔

近期上映的電影《金剛川》,聚焦於韓戰的最後階段——金城戰役,講述了在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1953年7月13日凌晨六點這一階段,面對美軍的不斷襲擊和轟炸,中國志願軍戰士如何建起重橋、橫跨金剛川進行戰爭支援的故事。電影用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中國志願軍的堅韌、奮勇和不屈的精神,激勵我們銘記歷史,並勇於向前。

01

結構敘事:

打破線性邏輯的「復調敘事」

電影《金剛川》主要分為四小節:士兵、對手、高炮班和橋,三位導演分別從三個視角,講述了同一時間線裡不同空間的戰役故事。在多次重複性敘事中,故事邏輯和人物關係得以展開,同時,觀眾的情感也在這個過程中多次與故事發生碰撞和共鳴。

在「士兵」一節中,鄧超飾演的高福來連長帶著大部隊過江,這一段重點展現了高福來和班長劉浩的故事。當劉浩透過望遠鏡,看到橋對岸高炮班燃起的火焰,看到被美軍轟炸機擊中的高福來,他舉起手中的槍開始向上掃射,這一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士兵的爆發,但故事還在另外的時空向外擴展。進入到「對手」小節中,電影開始用「他者」的角度講述這場戰役——以美軍飛行員希爾的視角,導演郭帆在攝影棚內完成了這一場景的拍攝。從一開始的毫不在意,到後來的對中國軍隊修橋速度的震驚,郭帆用「西部牛仔」的形象來展現希爾的內心變化。希爾戴上牛仔帽,開始對高炮班進行反擊,但卻在即將高光的時刻被擊中,故事講到這裡,開始進入第三節的敘述,也是整部電影最吸引人的一節——高炮班。

這一節展現了吳京飾演的關班長和張譯飾演的張飛之間的兄弟情誼,同時也是串聯起前面兩節的重要一環。在關班長犧牲後,張飛為了吸引希爾的注意力,命令手下將周圍的柴火點燃,瘋狂開炮。正是由於看到了這場悲壯的火焰,劉浩受到觸動,拿起槍準備去河對岸支援他們,卻不幸目睹了高福來和女通訊兵的犧牲。在種種衝擊下,劉浩扛起修橋的木材,衝進炮火中。戰火停歇階段,張飛知道希爾一定會再來,但此刻的他已經被炸飛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他拄著拐杖穿過玉米地,把自己綁在炮筒上,用一己之力擊中了俯衝下來的希爾,此時影片已經進入了高潮。

影片通過這三個主要的視角,形成了「復調敘事」的非線性邏輯,一方面設置懸念,層層展開;另一方面,不同環節多次重複強調本片的主題——中國志願軍的堅忍不拔和犧牲精神,也就是影片的英文翻譯「The Sacrifices」,實現首尾呼應。其實「復調敘事」在主旋律電影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比如已經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系列電影,都是打破線性敘事結構,表面上在講述不同單元的故事,實則都在共同呼應電影的主題。在《金剛川》中敘事視角更加獨特,與西方先進的飛機大炮相比,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化體系十分不完善,飛機緊缺,都在前線支援。面對強勢的轟炸,我們的志願軍用血肉之軀修築長橋,在這種明顯的對比之下,本片「犧牲」的主題更加突出。

02

「降維」敘事:

展現小人物群像的家國大義

近年來,主旋律電影有一種新的趨勢,從講述著名英雄人物故事到關注眾多的小人物、塑造豐富的人物群像。這種敘事的「降維」,能夠讓主旋律電影實現與受眾的「在地性」連接,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

在電影《金剛川》中,有很多打動人心的細節。一方面,它用喜劇元素來強化悲壯的色彩。例如,在「士兵」一節中,當高福來跟劉浩發生爭吵時,劉浩小聲嘟囔著:「你每次一著急,就說你們的江西方言,誰能聽懂呢?」高福來急了,說著一口江西方言,舉著水壺,並問旁邊的小戰士能不能聽懂自己說的話,小戰士謹慎地回復了一句「我不渴」。另外,張譯和吳京飾演的角色也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吵吵鬧鬧,讓緊張的戰爭氛圍緩解了不少。

另一方面,《金剛川》在展現家國大義的同時,也沒有忽略愛情、友情等重要的元素,能夠調動觀影觀眾的情緒。例如,劉浩默默地喜歡著女通訊兵莘芹,並且認為莘芹並不認識自己。敵人的偵察機再次飛來時,莘芹對著在通訊工具另一頭的劉浩說道:「劉浩同志,我們前線見。」不幸的是,劉浩親眼目睹了莘芹的犧牲,「前線見」的承諾最終沒有兌現。

在以往的主旋律電影中,我們總是強調愛國情懷、展現英雄主義,經常忽視愛情等基本感情。但是在《金剛川》中,他用「前線見」這樣的方式表現了出來,讓觀眾為他們兩個之間這種「愛情讓位於大義」的感情所動容。再如,張飛和關磊爭執,到底讓誰留在前方的炮臺上,因為前方炮臺已經暴露了,很容易受到攻擊,他們都想保護對方,犧牲自己。當關磊犧牲後,張飛在他的墳前,吸了一口煙,吹了他們之前對暗號的哨子,無聲地落淚。但此刻,偵察機又飛來了,前方還有大部隊在等待援助,張飛帶著思念,繼續替關磊戰鬥。戰爭就是這樣殘酷,朝夕相處的戰友會突然犧牲,而且家國重任讓人沒有時間悲傷。這也是電影《金剛川》想要展現的矛盾感。

另外,在「對手」一節中,電影《金剛川》重點描述了「希爾」這個美國飛行員的角色,通過他和美軍的強勢轟炸,反塑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艱難。希爾在轟炸的時候說道:「橋在,是我們的地獄;橋不在,是他們的地獄。」另外,當與希爾一起作戰的戰友看到中國的喀秋莎摧毀他們的戰略據點時,發出了「我想回家,我不想死」的呼喊。

從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的殘酷是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即使在戰爭中真正存活下來,心靈也會受到重創。例如在電影的旁白中,倖存的美國老兵感嘆道,這場戰爭的倖存者,在未來的生活中再也不敢坐飛機,因為每次坐飛機就會想起這場災難。由此,影片也向我們表達出了另一層主題:珍惜和平,守護和平。

03

成功模式:

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據統計,上映第14天的電影《金剛川》票房已經近8億。從6月底宣布正式拍攝,10月中旬正式上映,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可能會讓觀眾懷疑《金剛川》的質量問題,但這部電影的內容、話題討論度以及票房,足以證明它的成功,也說明了觀眾的認可。

電影的上映時間適逢我國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加上主旋律的加持,以及大量實力派演員的加入,例如吳京、張譯、魏晨等,都讓《金剛川》的電影票房有了一定保障,但最核心的因素,還在於《金剛川》以新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構築觀眾與歷史的情感連接,從而塑造觀眾對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首先,《金剛川》通過有衝擊力的對話和震撼的鏡頭,讓觀眾與過去的歷史實現共通。我們看到劉浩扛起修橋的木頭,在戰火紛飛往浮橋上衝,最終被B29轟炸機燒焦;我們看到美軍飛行員用榴彈炮、延時炸彈、戰鬥機、B26/B29轟炸機輪番轟炸浮橋,掃射周邊玉米地,也看到在不斷地炸毀中,中國志願軍的工兵團,一次又一次地衝上去,連夜修橋,連美軍都感嘆這是個奇蹟,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後,工兵團用血肉之軀架起「人橋」,讓大部隊迅速通過。

導演在處理這些有衝擊力的鏡頭時,使用閃白、定格的剪輯手法,增加人物弧光,讓觀影的觀眾更加清晰地記住這些人物形象,激發他們在觀影后期想要繼續探索人物原型和歷史故事的興趣。

很多主旋律電影通常會陷入到主流敘事無法觸達觀眾內心的困境,《金剛川》在電影的調色和剪輯方面做出改變,在故事講述方面選擇新的視角,使觀眾在感受震撼的同時,也會願意了解電影背後真實的歷史故事,重新喚醒我們內心的思考。

其次,在電影的宣傳中,電影的官方微博會通過製圖的形式,聯動「央視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結合演員個人的微博內容,向更多受眾普及關於抗美援朝的真實故事,比如介紹明星扮演的角色的人物原型等。

總之,電影《金剛川》通過復調敘事、人物「降維」等方式,以新的視角講述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的故事,展現了中國軍隊面對困難時的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的偉大精神。電影作為藝術,連接了國家、民眾和歷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建構人們的集體記憶和國家情感、實現了商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聲明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主旋律電影
    《金剛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主旋律電影前一段時間《金剛川》的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是由管虎,郭凡,路陽聯合執導的一部主旋律電影,主要講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作戰,在金剛川這個地方在敵我武器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來築橋的故事。為什麼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呢?
  • 《金剛川》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金剛川》是最近比較大熱的電影之一了。作為主旋律電影的《金剛川》自從上映就收到了無數網友的關注。上映之時也跟《八佰》一樣引起了較大的輿論風波,但是別的不談,我們今天聊聊《金剛川》。
  • 電影市場的「金剛川」
    使命和質疑今年8月,《八佰》在籌備近兩年後終於上映,同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金剛川》獲批立項,從籌備到上映,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10月23日,《金剛川》正式上映。截至首映日的21時30分,票房已經破億。
  • 《金剛川》:從這一刻開始,主旋律影片進化了
    有人將之歸咎於主旋律題材的先天缺陷,也有人認為恰是主旋律的要求才讓影片有了絕地求生般的爆發。至少,如果沒有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獻禮要求,這部影片都不會出現。 《金剛川》或許會在未來成為主旋律電影的另一個標杆,它如此純粹的「類型」,又如此純粹的「主流」。
  • 紀念抗美援朝主旋律電影紀錄片話劇舞劇相繼推出!金剛川票房有望超...
    火星醬梳理近期推出的抗美援朝主旋律影視及舞臺劇,看到作品真是豐富多彩!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抗美援朝題材主旋律電影《金剛川》、《英雄連》、《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10月23日起相繼上映;抗美援朝原創話劇《上甘嶺》10月1日起已陸續在上海、杭州、蘇州、青島、濰坊、無錫、合肥、山西、天津等地城市開啟巡演,將持續到11月8日;抗美援朝舞劇《英雄兒女》10月22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演出;二十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金剛川》好評如潮,國產主旋律電影也很帶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主旋律」電影幾乎是與「不好看」「面孔化」劃等號。其實歐美也有大量的主旋律電影,《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等也是主旋律,宣揚他們的ZHENGZHI價值觀。這些年,中國的電影也開始學到了如何結合中國特色,拍出了自己的主旋律。像頂級資源和頂流明星搭配的《建國大業》,《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都廣受好評。10月末上映的《金剛川》,又是一次新的試驗。
  • 守一汪清水,交一份滿意的「河湖」答卷
    守一汪清水,交一份滿意的「河湖」答卷 03:46守一汪清水,交一份滿意的「河湖」答卷03:46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丁蘭大姐護河隊」和小學生志願者們。
  • 電影評論:《金剛川》:一曲盪氣迴腸的士兵之歌
    作為一部主旋律的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該片的拍攝與上映簡直可以說是「神速」。前期策劃不必說了,從2020年8月初開機,到10月就已經通過一系列審批,準備上映。原定於10月25日上映,結果又宣布提檔,10月23日就已經在各大院線上映。
  • 電影的2020:除了主旋律,我們一無所有
    那時候他正在丹東拍《金剛川》,和《英雄兒女》的解禁背景相似,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創作一部相關題材的電影成了電影人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部從立項到上映僅僅相隔兩個月的主旋律電影,幾乎顛覆了商業大片所有的創作規律,也稱得上中國速度在電影創作領域的一次絕佳體現。《金剛川》劇組共有5000人,製作流程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重要的民營電影公司。
  • 扎堆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還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作者 / 坦克不出意外,今年中國內地票房榜的前三名,都將被主旋律影片徹底霸佔。上個月末剛剛殺青的《金剛川》昨日提檔至10月23日,在周五率先公映。今日,抗美援朝題材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也官宣定檔10月23日,與《金剛川》同天上映。
  • 2020主旋律電影啟示錄
    好強的主旋律 「新主旋律」是近兩年行業討論的熱頻詞,主旋律類型經過不斷地變革,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主旋律電影,「新主旋律」完全以市場需要的商業大片面貌異軍突起。尤其在今年,極度缺乏進口大片的情況下,主旋律大片撐起了一片天。
  • 吳京主演新電影《金剛川》兩個月拍完上映:一個人死了好幾次
    而同為上映於10月份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和《金剛川》不免會被拿來比較一番。由管虎、郭帆、路陽導演,吳京、張譯、李九霄、魏晨主演,鄧超特別演出的主旋律戰爭題材的《金剛川》,上映一上午,票房就達到了3498萬,播出2天就取得了1.56億的票房成績,引起了第一波非黃金檔的觀影熱潮。
  • 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
    「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評價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能夠交出這份沉甸甸的答卷,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是十分了不起的,完全可以載入史冊!創業維艱,奮鬥以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經艱難險阻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的結果。
  • 《金剛川》被豆瓣群嘲:頂流的配置,卻拍不好最該成為爆款的電影
    使得許多優秀的影片,在豆瓣出現奇特的"叫好不叫座"情況 相較於對冷門電影的寬容,豆瓣對於主流電影一直嚴格 書寫戰爭、歌頌過去先烈事跡的影片,曾經評分都一度徘徊在及格線的邊緣 但是隨著主旋律的影片質量提高,這種現象正在加以改變
  •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2020-11-26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金剛川》發主題劇照 時代光影致敬中國精神
    時值國慶佳節,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的電影《金剛川》,發布國慶主題劇照,於祖國71周年華誕之際,與國人一同回望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歷程,也以影片厚重而鮮活的歷史光影,致敬跨越時代的中國精神。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電影《金剛川》:豆瓣評分已出,最高點讚評論令人心寒
    彼時,電影院《金剛川》上映。這部電影好不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價。但有電影《八佰》在前,導演又還有管虎,大家也不免把兩部戲放在一起比較。可是兩部戲的製作周期又不同,一個耗時4年,一個耗時僅有3個月。顯然,《金剛川》在時間上很倉促。金剛川的題材,在抗美援朝70周年這個階段放映,可以說是一檔為了讓觀眾們銘記歷史的影片。
  • 《金剛川》:主旋律影片如何更好喚起觀眾的歷史共鳴?
    然而《金剛川》從立項到成片,總共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對於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來說實在是過於倉促。影片能否喚起今天觀眾的歷史共鳴並滿足他們的情感期待?一開始我並沒有抱以很大的希望,影片最後的藝術效果卻遠超預料。
  • 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中國電影報》社長、《當代電影》雜誌主編皇甫宜川更願意稱這些主旋律影片為新主流影片,它們不僅具備了主流價值、主流意識等屬性,更囊括了受眾認同、大眾審美、市場認可等符合現代電影觀念的文化內涵和產業屬性。  在商業化電影佔據市場主流的今天,主旋律電影何以擺脫傳統的窠臼,奪取票房和口碑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