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2020-12-10 雲南網

  原標題: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等多部主旋律電影在廈門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者表彰儀式上獲得表彰。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主旋律」正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主旋律電影有多火?票房表現可見一斑。2017年,《戰狼2》以56.8億元票房橫空出世,坐穩國產電影票房總榜榜首的位置;2019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大主旋律商業大片同臺競技,一舉刷新多項票房和觀影紀錄。

  時間進入2020年,疫情急劇冷凍電影產業的背景下,依然是主旋律電影上演了「冬天裡的一把火」——《我和我的家鄉》《八佰》兩部影片開啟逆勢突圍,聯手獻上約60億元票房,引領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一票倉。

  《中國電影報》社長、《當代電影》雜誌主編皇甫宜川更願意稱這些主旋律影片為新主流影片,它們不僅具備了主流價值、主流意識等屬性,更囊括了受眾認同、大眾審美、市場認可等符合現代電影觀念的文化內涵和產業屬性。

  在商業化電影佔據市場主流的今天,主旋律電影何以擺脫傳統的窠臼,奪取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在導演劉瀟看來,相較以往,近年來上映的主旋律電影主題明確、人物設定精準,無論故事結構還是敘事方法都具備成熟商業電影的框架。

  「以《湄公河行動》為例,影片圍繞營救這一主線,每個人物都為此服務,節奏合理,故事清晰。」他認為,這是我國主旋律電影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不少主旋律電影都將敘事視角從英雄轉向平凡人。《八佰》中,一個個小人物成為推動故事進展的主角;而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時代發展與國家巨變映照在平凡人的悲歡離合中,讓人為之動容。

  「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要想吸引觀眾,就要引起他們的共情,角色必須是個活生生的人,有愛有恨有恐懼。早年主旋律電影塑造英雄人物,往往對缺點避而不談,導致人物失真。」劉瀟說,而近年來上映的《紅海行動》等影片,更加注重呈現人物身上的瑕疵與成長,無形中拉近與觀眾間的距離。

  「只有創作者在情感上與民眾的情感能形成共情,才有可能創作出反映當代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的作品。」皇甫宜川說。

  近年來,主旋律電影不再拘泥於革命歷史題材,草根故事挖掘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在青年導演韓一看來,主旋律電影大熱背後,是越來越多專業化程度高的創作團隊加入其中,以更具深度和寬容度的角度去講述時代的大主題。「例如影片《一點就到家》,通過幾個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家鄉創業的故事,透視社會變化,它既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也可以被視為喜劇電影。」

  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正在上演的真實故事,億萬人民生活奮鬥的火熱圖景,為廣大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現實沃土、靈感源泉。

  由脫貧農民本色主演的真實脫貧故事片《一個不落》,在本屆金雞獎活動中展映。「與其說這部電影的拍攝是一場實驗,不如說是我們抓住了變革時代賦予的機遇。」該片導演郭嘯說,這是主旋律電影創作的最好時代,電影人應當忠於時代,以光影講述更多觀照現實、映照民心、推動進步的故事。

  《奪冠》取材自中國女排的真實經歷,一經上映便引發了觀眾對主旋律敘事的全新認識。憑藉該片獲得最佳編劇提名的青年編劇張冀說,主旋律大片,需要真實、本土、充滿煙火氣的,區別於好萊塢或者其他國家形式的中國敘事。

  創新,也是當前主旋律電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從《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的一系列軍事片、戰爭片的探索,從《我和我的祖國》到《我和我的家鄉》對電影新形態的嘗試,從《中國機長》到《奪冠》等影片在價值觀上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取捨……它們的成功,無不是創新意識下藝術實踐的結果。

  「真正做成高質量、符合時代的審美需要的主旋律精品,需要不斷創新,尋找多樣化的表達。這是主旋律影片成功的核心所在。」皇甫宜川說,我們應該從強調「精品意識」,向「精品常態化」努力。

  「好的電影一定是傳播大愛,帶給人們真善美、正能量的,這些電影應該鼓勵大量生產和製作。」劉瀟說,未來,主旋律電影的創作依舊要著眼於用草根視角呈現宏大主題,同時從人性深度、人類命運等更高角度去思考電影。

  生逢好時代,更多青年創作者們得以參與到主旋律電影創作中。青年導演周洲說,國家與民族賦予我們文化的從容與自信,青年電影人當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以不竭的創作回應時代課題,承擔時代使命。(記者 吳劍鋒 任沁沁 張逸之)

相關焦點

  • 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如何奪取票房口碑「雙贏」
    《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等多部主旋律電影在廈門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者表彰儀式上獲得表彰。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主旋律」正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主旋律電影有多火?票房表現可見一斑。《中國電影報》社長、《當代電影》雜誌主編皇甫宜川更願意稱這些主旋律影片為新主流影片,它們不僅具備了主流價值、主流意識等屬性,更囊括了受眾認同、大眾審美、市場認可等符合現代電影觀念的文化內涵和產業屬性。在商業化電影佔據市場主流的今天,主旋律電影何以擺脫傳統的窠臼,奪取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 十餘部主旋律網絡電影待映,繼續呈現飄紅趨勢
    伴隨著網絡電影升級,其主流化的價值傳達,也成為當下網絡電影的必然走向,諸如《毛驢上樹2倔驢搬家》《中國飛俠》《狙擊手》《奇襲·地道戰》等主旋律網絡電影受到觀眾青睞追捧。日前,又一批主旋律題材網絡電影定檔、開機或啟動。
  • 2020主旋律電影啟示錄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皇甫宜川認為,主旋律影片成功的核心所在是:不斷提高質量、符合時代審美,不斷創新技術與敘事、尋找多樣化的表達。一切助推著新主旋律電影能夠破圈,並在疫情後艱難的時期脫穎而出,實現市場與口碑的雙贏。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在剛剛迎來市場改革,國產電影乏人問津,好萊塢電影長驅而入的90年代,沒有人能想到,主旋律商業片這種中國特有的類型,有朝一日可以席捲本土,成為跟《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相抗衡的國民類型。回看過去的20多年,主旋律商業片這一類型的變遷,背後是中國電影逐步市場化和崛起的過程。
  • 主旋律影片新標杆!《恐襲波士頓》背後的故事
    主旋律影片新標杆!《恐襲波士頓》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 1905電影網訊 根據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改編的電影《恐襲波士頓》於11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影片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
  • 電影的2020:除了主旋律,我們一無所有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電影上映後的一個月,一個叫丁真的藏族青年和他背後的理塘縣,卻共同完成了一次最好的有關脫貧攻堅的宣傳,《丁真的世界》也撬動起了遠超電影裡那些無比懸浮的設定的討論熱度。這大概就是電影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尷尬境地。
  • 星辰文藝丨張迪 劉庫:主旋律電影的多元化表達 ——評電影《絕密...
    近些年來,主旋律電影呈現迅猛發展之勢,主旋律電影的創作也成為電影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如何創作一部藝術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主旋律電影已經成為考驗創作者功力的一大標準。電影《絕密工程》以其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多樣化的人物塑造方式以及真實有力的視聽表達為觀眾貢獻了一場視聽盛宴,做到了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雙重統一。
  •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主旋律電影,你愛了嗎?
    這部獲得了多項榮譽的電影,可以說是主旋律電影中的佼佼者,預售票房就已經破億。更在今年九月,該片獲得了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原本觀眾對於主旋律電影是有點擔心的,又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電影。但是在影片上映後,觀眾好評如潮。那麼這部電影優秀在哪裡呢?
  • 《銀河補習班》:為主旋律電影另闢蹊徑
    原標題:《銀河補習班》:為主旋律電影另闢蹊徑   當前,《銀河補習班》正在熱映,該片在內容上,屬於軟科幻題材電影,沒有非常嚴密的科學定理和專業邏輯奠基,更多屬於「借殼發揮」,該片用了太空事故的引子講述著父子親情的故事。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電影,卻打破了以往同類型題材無人問津的局面,成為領跑國慶檔的一大熱門,這讓我們在看見主旋律電影美好前景的同時,也不禁思考其創作上的進步和創新。《我和我的祖國》在創作上的別出心裁。
  • 扶不起的《中國推銷員》,警惕主旋律新傳銷
    而今年,由於年份的特殊性,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遠不止這一部。誠然,每個時代的電影,所反映的都是這個時代的風貌,和當下的社會現實脫不了干係。但回歸到電影本身,它終究是一種講究敘事邏輯、拍攝技巧的藝術品;回歸到電影市場上,它則是一種產生價值的商品。只有觀眾願意買單,才能真正地實現流通。
  • 《我和我的家鄉》成為30億爆款,得益於主旋律電影的2大變化
    而在這部影片成功背後則來源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近些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存在著這樣的變化:一是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肯定。得益於《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主旋律影片的上映,中國主旋律電影也在發生在這樣的變化:內容製作上越來越好看,其票房越來越高。
  • 扎堆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還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回望復工三個月以來,《八佰》30億+的票房給沉寂半年之久的內地影市開了一個好頭,而之後國慶檔的《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與票房成績,續寫著票房奇蹟,再加上在下周正式引爆的《金剛川》,今年幾部主旋律電影有望合力貢獻超過100億的票房成績,佔據年度200億大盤的一半以上,也把近年來持續不斷的主旋律電影熱推上了頂峰。
  • 金剛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主旋律電影
    《金剛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主旋律電影前一段時間《金剛川》的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是由管虎,郭凡,路陽聯合執導的一部主旋律電影,主要講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作戰,在金剛川這個地方在敵我武器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來築橋的故事。為什麼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呢?
  • 回顧2019年華語電影,形態意識下的電影主旋律必將成為風潮
    主旋律大片大賣背後2019年9月之前,其實影視導演們對於全年票房的預估並不樂觀。上半年綜合票房同比下跌2.7%,觀影人次更是同比下滑10.5%左右。近年來與黃建新長期合作、開發主旋律電影的博納影業就在2019 年6月宣布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和《中國機長》。暫且把這類電影統稱為「主旋律電影」。特殊時間點以及官方主動介入,使主旋律電影在2019年大批量出現,而觀眾也回報以充沛的觀影熱情。
  • 三部國慶檔主旋律電影票房破30億!國慶檔電影有哪些實時票房情況(2)
    「最強國慶檔」票房破30億主旋律電影強勢再來看看火爆的國慶檔。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同日上映,不論是題材還是陣容都堪稱「頂配」,因此今年國慶期間的電影也有「最強國慶檔」之稱。
  • 《橫空出世》:豆瓣評分9.3,這才是最值得一看的主旋律電影
    長期以來,國產主旋律電影都處於尷尬的境地,一來是數不清的抗日神劇已經讓觀眾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二來一些主旋律電影漂浮在半空中,假大空的現象非常多見。但歷史往前撥20多年,我們也有很多優秀的主旋律電影,無論從主旨、敘事還是表演,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1999年上映的《橫空出世》就是如此。
  • 《流浪地球1》加時重映、第二部定檔,主旋律科幻電影能否突圍?
    近年來國產科幻片備受市場關注,傳遞中國精神的主旋律題材更是成為「香餑餑」。那麼,主旋律能否帶動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呢? 事實上,科幻情結一直紮根在中國人的文藝土壤之中,但在電影產業上卻是捉襟見肘。劉慈欣曾說:「中國科幻電影乃至中國科幻產業,都才剛剛起步。國產科幻電影目前幾乎到處都是瓶頸,從劇本、特效,到導演,包括整個電影製作的大框架,都不是特別熟悉」。或許以激發中國人內生情感,弘揚中國元素為核心的主旋律科幻片有潛力率先突圍。
  • 《金剛川》: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一份滿意答卷 | 評論
    其實「復調敘事」在主旋律電影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比如已經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系列電影,都是打破線性敘事結構,表面上在講述不同單元的故事,實則都在共同呼應電影的主題。在《金剛川》中敘事視角更加獨特,與西方先進的飛機大炮相比,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化體系十分不完善,飛機緊缺,都在前線支援。
  • 《金剛川》好評如潮,國產主旋律電影也很帶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主旋律」電影幾乎是與「不好看」「面孔化」劃等號。其實歐美也有大量的主旋律電影,《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等也是主旋律,宣揚他們的ZHENGZHI價值觀。這些年,中國的電影也開始學到了如何結合中國特色,拍出了自己的主旋律。像頂級資源和頂流明星搭配的《建國大業》,《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都廣受好評。10月末上映的《金剛川》,又是一次新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