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品易致食物中毒?】哪些食品易致食物中毒?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怎樣預防中毒?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事件起因: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初步定性為米酵菌酸中毒
據媒體報導,10月5日,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9人在家中聚餐時,共同食用自製的酸湯子,從而引起食物中毒。
據悉,該酸湯子的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1年。10月12日,「酸湯子」中毒事件目前已上升8人。
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分析,引起食物中毒是酸湯子的食材,該食材已在冰箱冷凍1年多,這起事件,目前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
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引發中毒。
容易被汙染而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類:
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
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變質木耳、銀耳。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達40%以上,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狀?哪些食品一旦變質可能含有米酵菌酸?如何防止食物中毒?戳圖了解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怎樣預防中毒?
1.儘量不要自制發酵米麵製品。
比如,家庭自製發酵米麵時需要經過十幾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汙染,因此不建議自製該類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種自製發酵食品都可能存在雜菌汙染的風險,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隨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學食品安全。
實在要自制的話,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通風乾燥,不要用黴變的玉米等原料製備發酵米麵製品;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防止汙染。
3.不要購買和食用鮮銀耳。
4.發泡幹木耳和銀耳要注意衛生。
幹銀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發太多,泡發前先洗淨,泡發過程中勤換水,最好不過夜。如需過夜,應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內。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還有很多人看到新聞裡說是吃了「冷凍一年」的酸湯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凍一年」,就認為冷凍時間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冷凍的時候,溫度在-18℃低溫下,微生物並不能生長繁殖,也不會產生毒素,放個一年半載問題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實冷凍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凍因為低溫能抑制細菌,反而有助於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萬不要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