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品易致食物中毒?你知道嗎?還有連高壓蒸煮都不能破壞的毒性 !

2020-12-03 中國網河南頻道

【哪些食品易致食物中毒?】哪些食品易致食物中毒?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怎樣預防中毒?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事件起因: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初步定性為米酵菌酸中毒

據媒體報導,10月5日,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9人在家中聚餐時,共同食用自製的酸湯子,從而引起食物中毒。

據悉,該酸湯子的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1年。10月12日,「酸湯子」中毒事件目前已上升8人。

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分析,引起食物中毒是酸湯子的食材,該食材已在冰箱冷凍1年多,這起事件,目前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

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引發中毒。

容易被汙染而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類:

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

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變質木耳、銀耳。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達40%以上,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狀?哪些食品一旦變質可能含有米酵菌酸?如何防止食物中毒?戳圖了解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怎樣預防中毒?

1.儘量不要自制發酵米麵製品。

比如,家庭自製發酵米麵時需要經過十幾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汙染,因此不建議自製該類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種自製發酵食品都可能存在雜菌汙染的風險,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隨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學食品安全。

實在要自制的話,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通風乾燥,不要用黴變的玉米等原料製備發酵米麵製品;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防止汙染。

3.不要購買和食用鮮銀耳。

4.發泡幹木耳和銀耳要注意衛生。

幹銀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發太多,泡發前先洗淨,泡發過程中勤換水,最好不過夜。如需過夜,應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內。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還有很多人看到新聞裡說是吃了「冷凍一年」的酸湯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凍一年」,就認為冷凍時間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冷凍的時候,溫度在-18℃低溫下,微生物並不能生長繁殖,也不會產生毒素,放個一年半載問題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實冷凍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凍因為低溫能抑制細菌,反而有助於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萬不要誤會了。


相關焦點

  • 食物中毒,這些食物你要知道!
    而此次事件就為米酵菌酸中毒,該菌耐熱性超強,就算是用開水煮沸都不能破壞其毒性,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至100%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介紹米酵菌酸
  • 酸湯子中毒已致9人死亡,這種致命菌,最愛躲藏哪些食物?
    而椰毒假單胞菌容易在加工原料時汙染食品。米酵菌酸的毒性跟我們比較了解的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相比,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可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大量食用後死亡率高達40%—100%。更可怕的是,我們以為的高溫蒸煮,對「米酵菌酸」壓根無效。
  • 致9人死亡的它,為何毒性如此強?生活中還有哪些可怕的「毒」?
    而造成這場食物中毒悲劇的罪魁禍首卻並非為大眾所熟知的黃麴黴素,而是聽起來比較陌生的「米酵菌酸」!近期,黑龍江雞西9人因為食用自製食物「酸湯子」導致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聚焦了全國人民的目光。吃「酸湯子」是如何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生活中哪些食物會引發米酵菌酸中毒呢?米酵菌酸中毒還能救過來嗎?本期名家課,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李景南主任醫師將為大家科普這個陌生的米酵菌酸!
  • 家庭聚餐致8人死亡,只因為吃了這個自製美食!家裡有老人的更要注意...
    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兇手」也一度被認為是黃麴黴素 不過,經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採樣檢測後公布了「真兇」,初步定性為「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最重要的是它不懼高溫,據說就算是在100攝氏度的開水裡煮一個小時,毒性依然存在 就算是用高壓鍋蒸煮,也很難破壞其毒性,一旦進食以後,可能即刻就能引起急性中毒
  • 這些常見食物,你吃對了嗎
    不過,大家也不必談木薯而色變,市場上正規銷售的木薯粉,都經過了深加工「脫毒」處理,可以放心選購;甜品中木薯做的珍珠和芋圓也無需擔心哦~除了木薯,這幾類食物烹調或存儲不當,也易造成中毒!3.鮮黃花菜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進入人體後會被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仙鹼,強烈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引發食物中毒。
  • 預防食用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中毒
    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平臺,廣泛向社會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特別是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方面知識的宣傳。六、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農村基層醫療機構要在進入秋冬季之前,做好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中毒應急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提醒廣大公眾,在用餐中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立即到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同時,將可疑食品予以保存,並保護好現場。
  • 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
    國家二級營養師、高級食品檢驗員孟立娜:我身邊就有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40多歲就患癌症的事例,為了不浪費,他經常吃已經有些異味的米飯,要知道,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可能他的患病跟這個習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至少這個習慣並不健康,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建議: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
  • 真兇竟是...很多人家裡都有,你也愛吃!
    評論區中很多人都在講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能冷凍,還有人在科普黃麴黴毒素有怎樣的危害…… 據丁香醫生作者顧中一(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描述,黃麴黴毒素,雖然是一種天然的、致癌證據非常充分的強致癌物,很容易汙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麥、大米等,而且汙染之後很難去除。
  • 東北一家9口聚餐疑食物中毒7人死亡 黃麴黴素超標
    相關部門提示:受黃麴黴菌汙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光 彭海龍)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1、化學性的食物中毒食物在生產、儲存、烹調過程中有可能會被化學物質所汙染,從而增加了食物毒性。生活中最常見的化學性食物中毒是因為粗心大意讓農藥、洗滌劑或者煤油直接侵入食物,一定要讓食物遠離化學產品。
  • 食品過地鐵安檢不能吃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但乘坐地鐵,必須將隨身包等進行安檢,一些人就有了擔憂:水果、食品、水等食物過了安檢機,會有輻射殘留嗎?市場上也有一些輻照食品,這些食品有沒有放射性?吃這些食品安全嗎?食品照X光不會有殘留市民王女士是典型的「地鐵族」,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鐵。
  • 吃貨的你,這些食品安全知識要知道!
    常見有:毒蘑菇、河魨魚、有毒野菜等,主要原因是存有僥倖心理,認為河魨魚只要清理內臟就無事,還有就是因為盲目相信經驗,以為自己能識別毒蘑菇、毒野菜,有些野生毒物與我們常見的食物或草藥外觀極為相似,有時候連專家也無法通過外表一眼識別。
  • 這些有毒食物你都知道嗎
    而這正是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不幸中的大幸是,另外3名聚餐的年輕人因不喜歡酸湯子口味,沒有食用,避過一劫。對此,國家衛健委發布緊急提醒,慎吃酵米麵類食品!1、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
  • 一家9口聚餐,致7人死亡!緊急提醒:這東西毒性極強!
    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迄今發現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天然汙染物,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 ★黃麴黴素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
  • 常見的9種食物中毒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製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後迅速死亡。
  • 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黃麴黴毒素為什麼既致癌又這麼毒?
    可你知道嗎?它不僅能夠致癌,還具有很強的毒性。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菌株的代謝產物——雙呋喃環類毒素,這類毒素有十幾種,主要包括B1、B2、G1、G2、M1、M2等,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均能產生黃麴黴毒素B1。
  • 國家衛健委: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50% 建議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陳聰)記者20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黑龍江雞東縣一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的原因是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國家衛健委建議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國家衛健委發布提示指出,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提示指出,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酵米麵食品。
  • 可致人死亡!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
    可致人死亡!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日前,雲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發出提醒:「(黃)草烏、附子是毒性中藥材,不是食品,嚴禁作為食品、藥膳食用。」秋冬季節,部分地區民間有煮食草烏、附片等烏頭類中藥材「進補」的習俗,也有部分民眾將其製成藥酒服用,認為可以滋補身體、驅寒止痛。而烏頭鹼毒性極大,若自行加工不當、食(飲)用過量,極易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
  • 你還在經常買給孩子吃嗎?
    誰知道這東西會要了我孫子的命……常見的白果,成人一次性食用多顆也許無大礙,但孩子食用20顆卻足以致命。可見,對於嬰幼兒,大人切忌同飲同食,更不能隨意將餐桌上的飯菜餵給孩子吃。為了避免孩子們「病從口入」,這裡對常見但易造成孩子中毒的食物進行了總結。希望能給每一位看到文章的爸爸媽媽提個醒。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