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知否》電視劇中,過得最幸福的女人,不見的是明蘭。全劇中,申氏才是過得最幸福的。
日子過得還不錯的幾個大娘子中,王大娘子不得盛紘喜愛,天天忙著跟林噙霜鬥法,即便是後來自己當了婆婆,下面動的媳婦也個個聰明,讓她婆婆的譜無處可擺;華蘭在袁家次子醒悟之前,實實在在的過了好幾年苦日子,連自己的孩子也跟著受委屈;墨蘭就更不用說了,給自己丈夫納了七八個小妾,天天跟一群小娘鬥法,後來還被梁晗看破了她是設計才嫁進來的,對她從此厭惡,生了五個女兒個個低嫁;如蘭嫁給文炎敬,是低嫁,本應該日子過得舒心,可是婆婆還是讓她站規矩,趁她懷孕還要給文炎敬納妾;明蘭嫁給顧廷燁,顧廷燁也的確護著明蘭,但是明蘭幾次刀尖上走過,日子過得心驚肉跳的。
康姨母過的日子就更差了,不好的婚姻生生把她逼成了蛇蠍婦人,一心只想害別人,不想讓別人比她過得好;小秦氏在顧家裝了一輩子,一輩子不能活出自我,這些人都各有各的不幸,反觀申氏,才是最幸福的。
雖然齊衡娶申氏的時候,齊衡已經是鰥夫。但是申氏是真心愛慕齊衡,更因為齊衡是鰥夫,而申氏的背後是申閣老,這樣的身份門當戶對。齊家雖然是公爵之家,又有郡主娘娘,但是沒有實權,全家也就指望著郡主。如果宮裡發生個什麼變動,連這點優勢都沒有了。
所以與申家結親,對齊家來說有非常大的好處。齊衡這個時候雖然一心沉浸在初戀明蘭嫁給顧廷燁的痛苦,也陷入對明蘭愛而不得的痛苦中,但是他是個謙謙君子,是至誠之人。正如他們新婚之後,齊衡清查逆王一案,一月未回房睡覺時,申氏對他表達不滿,他說,你放心,無論如何,你現在是我的妻子,我必不負你。
對於申氏來說,她的苦處只是丈夫沒有將她放在心裡。但是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新婚的夫婦,是不可避免會遇到這種事情的。齊國公府,家庭情況簡單,上面只有齊國公和郡主娘娘兩個長輩,真正說話管事的是郡主。沒有妾室通房,齊衡身邊甚至連個伺候的女使都沒有,沒有來自別的女人的威脅,也沒有家事的煩惱,更沒有婆媳矛盾,申氏要做的只是想辦法讓齊衡愛上自己。
當時齊衡拒絕了申氏讓廚房給他送果子的好意,申氏回房收拾衣物時,女使說姑爺早些時候好像看上了一個小官家的庶女。申氏先是讓女使打聽,想要知道這女子的事情,但又覺得不妥,在女使得開解下馬上想通了,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若真是放不下,早就去提親了,怎麼還輪得到她。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申氏也是個清明豁達的女子。但是後來在收拾衣物時,申氏發現了齊衡送給明蘭的一對的福娃娃,一個寫著齊小二,一個上面只有兩筆。申氏說,不管是誰,橫豎不是我。既然知道了他的心不在我這,那就把他搶回來。
申氏在這裡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大哭大鬧直接去質問齊衡,而是默默的將福娃娃放好,擦好眼淚說,將他的心搶回來。僅僅這一步,就已經強過很多女人了。即便是放在現在,如果一個姑娘發現男朋友還留著要送給前女友的東西,珍藏的好好的,心裡還藏著前女友,會怎麼做?
申氏在外面,在所有人面前,做好一個妻子該做的事情。電視劇中她對明蘭做的唯一的試探就是在顧家並府宴上,特意向明蘭提起齊衡,試探之後,發現明蘭已經徹底放下,她便也徹底放心,她明白她的婚姻不會被破壞,現在她要做的只是想辦法將齊衡拉回來。
面對情敵,還是一個在自己老公心裡地位非常重要的情敵該怎麼辦?有很多人會選擇退出,但是那是申氏一直愛慕的男子,更何況古人對婚姻的看重,更是講求從一而終,無故不能和離。申氏很聰明,她真的讓齊衡徹底愛上了她。
說起來很簡單:想他所想,做他所做。但是真的做起來,會很難,最起碼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如果不是深愛,更多的人會覺得,這樣委屈自己太不值得了。
小公爺去澄園救火,事後顧廷燁到齊衡書房,申氏關心則亂,拿一把刀就藏在後面。她對小公爺說,我怕,怕他要害你。這裡申氏將自己的擔憂赤裸裸的表現出來,是小公爺對她動心的第一步。
顧廷燁入獄,齊衡要去看望明蘭。郡主娘娘不讓齊衡去,又是申氏出面,說要與齊衡到樊樓吃酒,才讓齊衡離府。路上,看到齊衡不高興,申氏當即說改道,不去樊樓,去澄園。申氏問齊衡:官人高興了嗎?那我也高興了。
憂他所憂,喜他所喜,他高興我便高興。這是小公爺對她動心的第二步,而這裡夾雜的,還有感動和內疚。
到澄園之後,申氏為明蘭出謀劃策,這時小公爺看向申氏的眼神變了,他可能沒想到,自己這個平時溫溫柔柔,從來都跟在自己後邊的姑娘,居然還有這等智謀和見識。這一刻申氏身上的光環甚至超過了明蘭,而男人一向會欣賞優秀的女人。
情敵有難,自己不僅不落井下石,還幫一把。這是因為申氏知道,這不是個簡單的情敵,只有讓自己的官人知道,他一心愛慕的人,此刻在為了另一個人做出來搏命的打算,知道他愛的人並不愛他。同時為她出謀劃策,讓她平安度過這一劫,這是因為申氏知道,活人永遠爭不過死人,明蘭的日子過得越不好,越會讓齊衡心疼內疚,那明蘭在齊衡心裡,就永遠都抹不去了。幫明蘭,其實也是在幫自己。明蘭邁過這個坎,以後日子過得更好了,那每每看到明蘭想到明蘭,齊衡都會想到自己的大娘子申氏。
回去的路上,齊衡主動扶申氏下馬車,去樊樓吃酒,這一刻申氏真是打心底裡高興地,高興地都忘了反應。從這之後,申氏終於把官人的心,拉回了自己這裡。
最後,齊衡對申氏說:當初二叔說我會另有天地,你就是那個天地。
用現在的主流觀點來看,申氏做的這一切未免太委屈自己,但是對於申氏來說,這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處理辦法,也因此有了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