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上鏈腕錶主要有單向和雙向兩種上鏈方式,並有一個可360度轉動的轉子。
雙向上鏈的結構,主要由自動陀、輪系、轉換器組成,現在轉換器和輪系基本已經合在一起了。雙向和單向上鏈的差別,就在於這個轉換器(也叫逆變器),這個結構可以將自動陀兩個方向的轉動,轉換成一個方向傳動給連接發條的齒輪上。
主要雙向自動上鏈類型
雙向上鏈的轉換器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平移式、棘爪式以及雙輪止逆式等等。
平移式就是當自動陀在不同方向轉動時,會帶動內部對應輪系發生平移,相當於增加/去掉一個中間齒輪,從而達到轉換方向的目的。
棘爪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萬國的比勒頓上鏈系統,它的自動陀連接著一個心形凸輪,凸輪和上鏈推進杆頂部的凹槽嚙合,在自動陀處於不同方向上轉動時,會驅動推進杆兩個棘爪做出不同的動作,一個推一個放,達到上鏈的目的,其中的轉換器其實就是帶凹槽的推進杆。
雙輪止逆式這個名字是個人按照結構原理瞎起的,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勞力士的恆動機芯。它由兩個和自動陀相連的齒輪(也即所謂的紅輪)來轉換,這兩個齒輪內部都有一個帶有鋸形齒的輪,與其嚙合的是紅輪上的凸點,雖然在上鏈時兩個紅輪一起轉,但是內部的鋸齒輪每次僅有一個是主動有效帶動上鏈齒輪的。
內部鎖定裝置
這個結構最著名的是ETA做的,為棘爪式系統。
這個結構由兩個齒輪組成,一個上部輪(D)和一個下部綸(D'),中間由簧片連接,取決於自動陀轉動的方向,這兩個輪經由簧片交替運行。
兩個簧片通過短銷連接在下部輪內,上輪和下輪動過簧片的「離合」來決定轉動步調是否一致。在上輪內側有一個帶凹槽的輪,它的作用就是控制簧片的「離合」。
當上部輪順時針轉動時,上部輪內側輪會驅動簧片向外延伸,從而使得簧片頂部抵住上部輪內側的凸口,簧片就會被帶著走,從而下部綸會跟著上部輪走。
當上部輪逆時針轉動時,上部輪的內側輪會釋放簧片,下部綸和上部輪「脫離」,此時下部綸由E'輪帶動。互補輪(E和E')的原理和它是一樣的,不過方向相反。較低的兩個輪D'和E'相互嚙合,D和E相互分離由自動軸輪帶動。
止逆裝置
小鋼輪上的止逆棘爪對自動上鏈結構並沒有影響,它是避免發條自動釋放從而保存發條能量的結構。當手動上鏈時,立輪會帶動M(小鋼輪)轉動,此時M輪齒作用在棘爪G頂部的斜齒上,推動G向外走,從而不會阻止M轉動。當停止手動上鏈時,棘爪簧G'會將G壓回M齒槽內,從而阻止M轉動,大鋼輪F也就不會轉動了。
雙向自動上鏈時,由於輸出到F上的是G可「釋放」的方向,所以止逆棘爪G不會影響自動上鏈。另外,自動上鏈時,由於M在轉動,會帶動立輪轉動,但由於立輪上和離合輪之間處於「離」的狀態,所以不會帶動表把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