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有趣考古發現:1千年前伊朗製造「不鏽鋼」

2020-12-15 和訊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相當於現代人類擁有的「時間機器」,然而,考古學家依靠的不是科幻電影中時間機器的磁通量電容器,而是依靠探地雷達、掃描電子顯微鏡、DNA測序等技術,揭曉古代的秘密,以下是2020年最有趣的考古發現:

1、不挖掘就探測到的古羅馬城市遺址

考古學家未使用任何挖掘工具,僅通過遠程遙感技術就繪製出掩埋地下的古代羅馬城市遺址,這座羅馬古城是Falerii Novi,位於羅馬以北50公裡處,他們可以清晰探測到古城建築、紀念碑、通道和管道。此前考古學家曾對這座古城有所了解,從公元前241年被佔領後,一直到公元700年,都有相關的歷史記載。考古學家認為當前僅繪製了初級地圖,還沒有完全分析探地雷達獲得的280億個數據點。

2、2000年後秘魯出現巨貓圖案

秘魯的工人在Mirador Natural山意外發現一個長37米的巨貓圖案,這隻巨貓俯視著納斯卡線遺址。據悉,巨貓圖案的歷史可追溯至大約2000年前的帕拉卡斯文化,該圖案由於線條嚴重褪色,長時間被當地居民忽視,自從該圖案被發現後,工作人員對巨貓圖案進行了細節修復。

3、早期女性獵人顛覆了關於史前性別角色的觀念

今年,考古學家發現一具9000多年前的年輕女性遺骸以及她的大型狩獵工具,表明早期人類時期性別分工比人們通常認為的更加公平。該女子死亡年齡17-19歲,生活在現今南美洲安第斯高地,她可能是使用石頭拋射器殺死小羊駝,同時,考古學家在該女子墳墓中發現屠宰動物工具,從而表明她負責宰殺自己的獵物。科學家們還查閱了大量考古學文獻,發現該女子墳墓旁有裝著狩獵裝備的箱子和其他物品,他們指出,現代人類的性別結構往往不能映射遠古時期人類的性別狀況。

4、古代維蘇威火山噴發的受害者是被烤死,而不是高溫蒸熱致死

公元79年,當維蘇威火山爆發時,來自古羅馬赫庫蘭尼姆古城的數百位居民驚慌失措地來到一個被稱為「福爾尼西」的避難所躲避。今年最新發布的考古證據表明,這些不幸的靈魂死在石棺中,當災難降臨時他們並未立即被汽化,而是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在火山有毒氣體中窒息死亡。他們的屍體在石棺中被烘烤,專家推測溫度高達400攝氏度。

5、1000多年前伊朗開始製造「不鏽鋼」

今年9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大約1000年前,生活在現今伊朗境內的古波斯人就開始製造鉻鋼鍛造合金,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不鏽鋼材料。這種鋼1-2%的成分是鉻、2%的成分是磷,可用於製造劍、匕首、盔甲和其他物品。從技術上講,這些材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不鏽鋼,而且它們非常脆弱(由於當時添加了磷),但這是迄今最早的「不鏽鋼」製造證據,表明當時人們故意添加鉻礦物到坩堝鋼熔爐中。

6、美洲土著可能比歐洲人更早到達玻里尼西亞

今年7月份,一項有趣的考古研究表明,南美洲土著比歐洲殖民者早300年航海抵達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島嶼。部分基因證據顯示,大約公元1200年,一群來自南美洲的土著居民穿過數千公裡到達玻里尼西亞。在那裡他們與玻里尼西亞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繁衍後代。大約公元1380年,這些混居人口繼續居住在這裡,並逐漸分散在其他島嶼,例如:復活節島(拉帕努伊島)。

7、巨石陣附近發現奇特的圓形結構

目前,考古學家在英國巨石陣附近的索爾茲伯裡平原發現一個巨大的圓形結構,其歷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該建築曾由20個精心布置的坑構成,其中最大的坑深度超過5米,寬10-20米,這些坑形成一個圓圈,平均距離中心點864米,現在被認為是英國境內發現最大的史前建築。目前考古學家並不清楚這種圓形結構的具體用途,但它可以用於標識一個神聖空間。

8、尼安德特人可能最早發明了線繩

考古學家在法國挖掘發現4.1萬年前的線繩碎片,暗示著尼安德特人發現了線繩。此前考古學家認為人類最古老的細繩技術源自以色列,其歷史可追溯至19000年前。最新發現的遠古線繩碎片是由多種纖維纏繞成紗線,然後再纏繞成線繩,考古學家認為,線繩附在薄石器上,便於手持使用。或者這段線繩來自一個袋子或者其他裝置,在線繩旁發現一塊薄石器。

9、20萬年前使用草和灰燼製作的人類床鋪

像石器工具、被屠宰動物骨骼、火坑和洞穴壁畫等證據提供了早期人類的生活景象,然而考古學家會偶然發現人類史前生活更平凡的一面。近期,考古學家在鄰近南非的萊邦博山脈一處巖洞中發現早期人類使用的床鋪,該發現非常重要,它揭曉了大約22.7萬年前早期人類是如何睡覺的。這種床鋪是使用一捆捆草鋪在灰燼上做成的,除了提供舒適乾燥的絕緣層,這種簡易床鋪的灰燼能避免蚊蟲接近,考古學家推測早期人類使用一段時間這種床鋪之外,就會點燃燒成灰燼,從而清除洞穴內的害蟲,之後再在灰燼上鋪一層乾草。

10、由60頭猛獁骨骼製成的冰河時代建築

之前科學家曾發現由猛獁骨骼製成的物體,但在俄羅斯沃羅涅什市Kostenki 11遺址發現的「猛獁屋」,是迄今考古史上由猛獁骨骼製造最大的房屋結構,其歷史可追溯至大約25000年前,也是迄今最古老的猛獁骨骼結構。該建築寬12.5米,是由數百塊猛獁骨骼構成,專家猜測該結構可能是為史前人類提供躲避冰河時代嚴寒的避難所,也可能是一個儲存食物的地點。

11、冰層融化露出維京海盜山隘口

科學家在挪威中部的一處山脈隘口發現大量古代物品,其中包括:手套、鞋子、雪地靴、雪橇,以及一條狗的屍骸,在狗脖頸處系有項圈。該隘口處於隆塞根山脊,顯然此處隘口有人類活動跡象1000多年,在公元1000年的維京海盜時期,這裡的交通達到高峰期。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使得該發現以及類似的考古發現成為可能,此外,當時氣候變化仍然非常糟糕。

12、雞和野兔是古代英國人的祭品

今年4月份一項考古研究顯示,大約2300-2200年前,最早進入英國境內的外來物種雞和兔子並不是人們的食物,而是宗教儀式上的祭品。這些動物被視為異域珍品,與某些神靈聯繫在一起,直到羅馬時代在英國結束後,這些動物才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葉傾城)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斯坦因在伊朗(上):涉險西亞考古的「空白」
    2020年初,筆者赴伊朗協調中伊兩國之間文物展覽事宜,在伊方的幫助下,重走斯坦因晚年在伊朗的四次考古調查(1931~1935)路線,對其行進路線與考察活動進行復原研究。從1921年開始,斯坦因就一直給阿富汗政府寫信,期望對方批准他提交的阿富汗考古發掘計劃,但都被婉拒。1922年7月當富歇夫妻接到法國外交部的命令後悄悄離開白沙瓦,走海路離開巴基斯坦,經德黑蘭轉道喀布爾,籤訂了法國獨佔阿富汗考古三十年(1922~1952)的壟斷協定。法國考古從西亞到中亞的布局悄然完成,其他國家的考古學人從此夢斷伊朗、阿富汗,當然,也包括幾個月前還與富歇一起在白沙瓦調查的斯坦因。
  • 考古重大發現!中日聯合挖出千年前織錦,上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考古重大發現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聯合在我國新疆和田尼雅遺址處考察。經過詳細勘測,一名日本專家突然發現了一座保存完好的雙人合葬墓。而當古墓被打開後,古屍右臂上綁著的一件絲錦,立刻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這是一件怎樣的織錦啊,織錦上色彩絢爛無比,紋飾詭異。
  • 去南越王宮做一回考古小專家,讀懂廣州千年...
    廣州號稱「千年商都」,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南越王宮博物館展示的內容是2000年前的南越國王宮御苑遺蹟、遺物,幫助觀眾解考古發掘的情形,觀賞珍貴的出土文物,還可以親臨考古現場感受歷史信息。通過了解南越王宮找尋千年前的廣州記憶,從殘瓦碎簡中破解千年懸案。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原標題:2020河南考古有哪些重要新成果  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密碼  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四十年考古還原千年北庭故城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79年7月中旬至10月底開始了第一次考古發掘,1980年7月中旬至9月底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這是新疆首次由國家主管部門正式批准的大規模、規範化的科學考古發掘,也是新疆首次將回鶻佛寺考古作為唯一對象的重大考古發掘,正式拉開了新疆回鶻佛教考古和回鶻考古學發掘研究的大幕。
  • 我國發現一萬三千五百年前的雕刻藝術品!
    2020年6月11日,美國國際學術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了一篇考古論文,題為「發現於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該論文論證了一件13500年前的鳥型雕塑的真實性。以雕塑命名,證明這是一件藝術品,而論文由中國、法國、挪威、以色列、加拿大等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共同發表,則表明其得到了國際認可。
  • 北京兩千年西漢古墓考古時挖出「千年活烏龜」
    2020-11-22 09:25:02 來源: 我們一起看歷史吧 舉報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1.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大咖」帶你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湊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雜誌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群眾新聞網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在過去的十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
  • 從耶穌的時代開始:十大最有趣的聖經發現
    以色列及其鄰國是豐富的考古基地。如果不挖掘大約2,000年的人類歷史,幾乎不會花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一年也不例外。考古學家發現了與古代希伯來語和聖經文本有關的新馬賽克,祭壇,教堂和村莊。他們自己也在文本中發現了新的秘密。繼續閱讀2019年一些最有趣的聖經發現。
  • 斯坦因在伊朗(下):最後一次探險,與「監察員」同行
    伊朗政府在1928年委任法國學者高達爾管理田野考古工作,1930年頒布了古物保存管理法案,外國人在伊朗的考古調查都要經過審批備案,斯坦因的四次考察在伊朗政府當局都留有記錄。他在伊朗的考察有一個固定的團隊,其中有從印度帶來的助手和兩位僕人,而從第四次考察開始,同行者還有伊朗考古局派遣的一位年輕監察員——卡裡米(B.karimi)。
  • 考古專家進入千年古墓,卻發現詭異事件,當時心臟漏停了一拍
    考古專家進入千年古墓,卻發現詭異事件,當時心臟漏停了一拍。在我們所看過的盜墓小說裡,古墓裡的世界是非常奇幻驚險的,但也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十分的好奇,既害怕又憧憬。在那些千年古墓當中有無數的機關,不小心觸發可能就會葬身於古墓當中,而且,除了這些人設的機關,還有很多是大家無法想像的。
  • 修路挖出一艘千年「遊艇」,發現中國最早的船舵,考古家嘖嘖稱奇
    我們知道咱們中國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航母了,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其實我們中國的造船業在世界上算是非常超前地,早在數千年來的時候,古人就已經發明了船。大家知道最早的船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文物其實是一艘來自於千年前東漢時期的舵船,它是用陶土製作而成的,雖然說材質方面算不上多麼的珍貴,但是這艘舵船的形象的確是非常生動,如今更是成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寵兒。
  • 河南一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縣域經濟網三門峽訊 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層出土的鳥雕像半成品、小骨棒及骨料《考古》雜誌是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據悉,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考古學報》2020年1-4期目錄索引
    來源:《考古學報》2020年第4期 該刊創辦於1936年,是中國學術界創辦最久、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學術期刊之一,被公認為中國考古學期刊的最高代表,在中外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良好聲譽。不僅是國內外各考古機構、各大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必備典藏,也是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出版物,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刊物。《考古學報》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兼重政治正確與學術標準。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首次發現秦漢宮城區域內...
    西安發布訊(記者 龐樂)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秦「後宮」區域。在2018-2020年度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核心區北側的考古發掘是多年來罕有的戰國中期列國都城核心建築的最重要考古清理工作,考古人員通過對三號古城核心區的一系列考古勘探、試掘和逐步的揭露了戰國時期,特別是從戰國中期延續到西漢初期的建築特點、形制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 川普揚言攻擊伊朗52處目標,千年古羅馬伊斯蘭文明遺蹟危在旦夕
    川普揚言攻擊伊朗52處目標,這些千年古羅馬、伊斯蘭文明遺蹟危在旦夕!美伊衝突持續升溫,伊朗特種部隊「聖城旅」司令蘇萊曼尼少將突遭美軍空襲斃命,伊朗政府誓言必將「強烈報復」。阿富汗恐怖組織塔利班(Taliban)2001年炸毀兩尊有千年歷史的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12月6日記者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 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從外形來看,靈井鳥雕像雕像個頭非常小,高1釐米多,寬僅0.5釐米。形體粗壯,短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藝術家沒有雕刻這隻鳥的腿,而是削了一個可以讓它站立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