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海軍的發展軌跡很有意思,就像蘇聯的工業化進程一樣,蘇聯紅海軍的裝備發展速度和歐美同行相比起來,可以用飛快來形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在短時間之內,就完成了從戰列艦等主力艦向多用途飛彈驅逐艦的轉變。
雖然蘇聯紅海軍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從傳統戰艦嚮導彈戰艦的轉化,但是作為早期技術驗證的代價,蘇聯紅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仍然建造了許多性能優良的過渡型作戰艦艇。而56型火炮驅逐艦,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作為蘇聯紅海軍歷史上的最後一款傳統型的火炮驅逐艦,56型驅逐艦的建造數量高達32艘。蘇聯紅海軍不止在56型驅逐艦上進行了對現代化驅逐艦建造技術的探索,還在該型艦上對早期艦載飛彈技術進行了部分驗證。可以說,56型驅逐艦為蘇聯紅海軍後來一系列飛彈驅逐艦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讓各位讀者對蘇聯紅海軍由傳統火炮驅逐艦嚮導彈驅逐艦轉變的那段歷史有更清晰的認識,本文今天就向各位讀者大致介紹下蘇聯紅海軍這款最後的火炮驅逐艦的故事。
來自美國海軍的巨大壓力——56型驅逐艦誕生的背景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仍然是各國海軍實力的重大象徵。但無論是從太平洋戰場還是北大西洋戰場,無論是同盟國海軍還是軸心國海軍,在實際作戰中均發現噸位適中且戰場適應能力更強的驅逐艦,反而比大型作戰艦艇執行了更多的任務。
以美國海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和英國皇家海軍的「部落」級驅逐艦為例,這兩款驅逐艦不僅承擔起了繁重的海上商船隊護送任務,還執行了數量眾多的反潛、巡邏和對岸火力支援等作戰任務,表現相當不錯。
而和自己的同盟國同行們比起來,蘇聯紅海軍的大部分驅逐艦因為性能較弱,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多用來執行北極航線的護航任務。加上當時蘇制驅逐艦防空能力較弱,因此大部分蘇聯紅海軍的驅逐艦都在執行任務期間被德國空軍所擊沉,綜合表現和二戰時同盟國同行的表現相差甚遠。
很快,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種差距就變為施加在蘇聯紅海軍身上的巨大壓力。隨著軸心國這個共同敵人的消失,蘇聯紅海軍不得不開始直面美國海軍龐大的艦隊。截止至1949年,美國海軍就擁有150艘「弗萊徹」級驅逐艦、114艘「基林」級驅逐艦、65艘「薩姆納」級驅逐艦和50艘「本森」級驅逐艦。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紅海軍在戰後的驅逐艦建造規劃中,不僅需要在質量上儘量與美制驅逐艦持平,而且在數量上也要避免和美國海軍拉開太大的差距。來自美國海軍這種巨大的壓力,成為了56型驅逐艦誕生的背景。
一代經典的出現——56型驅逐艦的誕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曾向蘇聯提供過一部分的驅逐艦。於是,在一開始蘇聯紅海軍打算大規模建造的是以美制「基林」級驅逐艦為藍本的41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最大航速能夠達到33.55節,標準排水量達到3830噸,配備了帶有雷達火控設備的130毫米艦炮,整體性能與美制「基林」級驅逐艦較為接近。
不過隨著此時蘇聯領導層打算建造最高航速達35節的新型航空母艦,最大航速僅有33.55節的41型驅逐艦顯然無法達到為新型航空母艦護航的要求,蘇聯紅海軍在經過綜合評估後認為,如果要達到為新型航空母艦護航的需求,新款驅逐艦的最高航速要高於新型航空母艦。
1954年4月4號,蘇聯部長會議發布了著名的1648-592號決議,確定了新款驅逐艦,也就是56型驅逐艦的性能指標。新款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被定為3230噸,最高航速為38節。在以14節的經濟航速進行航行時,最大航程應該達到3880海裡。
56型驅逐艦採用了高幹舷平甲板艦型設計,艦艏兩側的甲板有比較明顯的外飄,以適應在惡劣海況下的航行,艦體長寬比為10:3,航行阻力比較低,有利於高速航行。由於製造工藝的限制,56型驅逐艦的艦體和上層建築採用了不同的建造方法。艦體主要使用焊接工藝建造,以提升其結構強度,但上層建築並未像同時期的歐美驅逐艦那樣使用鋁合金材料,原因是當時蘇聯還未掌握此項技術,只好以鋼製件替代。
防護方面,雖然56型驅逐艦未能像傳統大型水面戰艦那樣鋪設厚重的裝甲,但是在主要部位上仍然鋪設了8-10毫米的防爆裝甲。同時,為了提高抗沉性,56型驅逐艦設計有15個水密隔倉,即使是有3個相連的水密隔倉進水,仍能保持戰艦不沉。在動力方面,56型驅逐艦採用了2臺TB-8型蒸汽輪機和4臺KV-6燃油蒸汽鍋爐作為動力核心,能夠為56型驅逐艦提供72000馬力的動力。
在武備方面,56型驅逐艦最為顯眼的武備當屬其布置在艦艏、艦艉各一座SM-2-1型130毫米雙聯裝艦炮。該款艦炮採用了繳獲的德制SK-C/33型雙聯裝火炮的部分設計,最大射程為27760米,最大射高為21000米,高低角為-8度~+82度,並且使用了精度更高的雷達測距儀輔助射擊,作戰效果比傳統蘇制艦炮好上不少。
除了主炮之外,56型驅逐艦上還安裝有4座四聯裝CM-20型45毫米速射炮,4座速射炮以「十」字型的方式布置在艦上,可以保證在面對任意角度來襲的目標時,最少都有3座副炮可以開火迎擊。除了艦炮外,56型驅逐艦還安裝了1座五聯裝533毫米重型魚雷發射架,用於在必要時進行雷擊作戰。
總體上來說,和同時期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強調編隊協同作戰相比,蘇聯紅海軍的56型驅逐艦更強調單艦的作戰能力。強大的反艦火力+細長艦型+超高航速使56型驅逐艦在獨自遭遇美國海軍的驅逐艦時,並不會落於下風,56型驅逐艦也成為了蘇聯紅海軍驅逐艦發展史上的一代經典之作。
「狗魚」上艦——56EM型驅逐艦和56M型驅逐艦的誕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從德國手中繳獲了不少制導武器的相關圖紙和成品,很快,蘇聯就開始以德制制導武器為基礎研製屬於自己的各種制導武器。而「狗魚」反艦飛彈,就是蘇聯各種早期制導武器中的一員。
在1954年年底,「狗魚」反艦飛彈就已經研製成功,並在「快速」級驅逐艦上進行了部分艦上試驗。此時恰逢蘇聯領導層開始擁抱「飛彈萬能論」,正在批量建造中的56型驅逐艦當然很快成為了蘇聯紅海軍理想中的反艦飛彈試驗平臺之一。
因為「狗魚」反艦飛彈採用了飛航式布局和V型尾翼設計,導致整套「狗魚」反艦飛彈發射系統笨重且偏大。為了能讓56型驅逐艦容納下整套發射系統,蘇聯設計師將56型驅逐艦上原來的SM-2-1型130毫米雙聯裝艦炮和五聯裝魚雷發射管拆除,並將艦艉布置的速射炮調整至艦艏位置。
1956年4月,56型驅逐艦中的「大膽」號就接受了這種改裝,改裝完成後的「大膽」號驅逐艦獲得了56EM的全新編號。1957年2月份,「大膽」號成功進行了實彈打靶試驗,蘇聯紅海軍也從「大膽」號的成功試驗中看到了反艦飛彈巨大的發展潛力。於是,蘇聯紅海軍決定以56EM型驅逐艦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改裝,設計出性能更強的56M型驅逐艦。
56M型驅逐艦相對於原來的56EM型驅逐艦,將艦上的「狗魚」反艦飛彈數量提升到了16枚,因此其排水量相比56EM型驅逐艦增加了100噸左右。同時,為了強化防空能力,56M型驅逐艦還使用ZIF-45型四聯裝57毫米速射炮取代了原來的四聯裝45毫米速射炮。
56EM型驅逐艦和56M型驅逐艦一共建造了4艘,相比於這4艘艦所帶來的戰力提升,蘇聯紅海軍通過此次的改裝,看到了56型驅逐艦作為改裝平臺的巨大潛力。因此,在56EM型驅逐艦和56M型驅逐艦之後,蘇聯紅海軍又繼續以56型驅逐艦為基礎改裝出了其他的變形艦。
56型驅逐艦的進一步升級——從56PLO工程到56A工程
鑑於56型驅逐艦的建造數量較多,再加上56EM型驅逐艦和56M型驅逐艦的成功改造,1957年年底,蘇聯紅海軍對14艘56型驅逐艦的設計進行了調整。主要加裝了「維佳」反潛聲吶、「浪花」火控系統和RKU六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這也就是56PLO工程。
不過蘇聯紅海軍並未在56PLO工程上停留太久,很快,隨著蘇聯紅海軍對美國海軍航空兵威脅重視,安裝有艦載防空飛彈系統的56A工程也開始出現。
考慮到原來56型驅逐艦的艦艏已經十分狹窄,艦空飛彈系統如果安裝在艦艏部位的難度較大,於是設計師最終將艦體艉部的火炮和魚雷發射管全部拆除,並安裝了一套M-1「波浪」艦空飛彈系統。整套M-1「波浪」艦空飛彈系統包含一個ZIF-101型雙懸臂飛彈發射架和能容納6枚SA-N-1型艦空飛彈的飛彈庫。
不過作為當時蘇聯紅海軍首款正式裝艦使用的艦空飛彈系統,M-1「波浪」艦空飛彈系統的制導系統卻存在較大的精度問題。在36公裡範圍內其制導雷達能夠捕捉到80%的空中目標,當搜索距離增加到42公裡時,其捕捉率就驟降為不到50%。
1962年下半年,蘇聯紅海軍決定以已經接受改裝的56型「威嚴」號驅逐艦為基礎,通過加裝性能更強的「安加拉河」對空搜索雷達等新型艦載設備來提升其綜合防空能力,該設計方案在1964年正式獲得批准,並獲得了56A的裝備編號。
總體上來說,56PLO型驅逐艦側重於反潛,而56A型驅逐艦則側重於防空作戰。這兩款56型驅逐艦的變種和上文中主要司職反艦的56EM型驅逐艦一起,不僅為當時的蘇聯紅海軍構建了一道完整的反艦、防空和反潛作戰體系,也為蘇聯紅海軍接下來研製專用的飛彈驅逐艦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總結——歷久彌新的56型驅逐艦
從上世紀50年代誕生開始,56型驅逐艦就開始接受蘇聯紅海軍的各種改裝試驗。雖然早期其艦載設備性能並不算先進,但是得益於優秀的艦型和較大的改裝空間,蘇聯紅海軍得以在56型驅逐艦的基礎上,改裝出56EM型驅逐艦、56PLO型驅逐艦和56A型驅逐艦等變種船。
在蘇聯紅海軍專用飛彈驅逐艦服役後,56型驅逐艦並沒有馬上退役,而是在蘇聯紅海軍中繼續服役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除了自用之外,蘇聯紅海軍還將部分56型驅逐艦贈送給他國,以改善自己的國際關係。比如波蘭海軍的「華沙」號驅逐艦,就是蘇聯紅海軍中加裝了M-1「波浪」艦空飛彈系統的56EM型驅逐艦「公正」號。
作為蘇聯驅逐艦發展史上最優秀的驅逐艦之一,56型驅逐艦在蘇聯紅海軍戰後驅逐艦的發展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正是得益於56型驅逐艦的優秀設計,蘇聯紅海軍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從傳統火炮驅逐艦向現代飛彈驅逐艦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