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廣州起義烈士後人活動啟動

2020-12-15 瀟湘晨報

12月11日,「緬懷先烈承遺志 不忘初心再出發」——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暨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行。此次活動是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紅色廣州伴我行」主題活動之一,由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

93年前,1927年12月1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紅色政權,並首次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偉大嘗試。廣州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

據了解,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經過三天三夜浴血奮戰,廣州起義不幸失敗,起義中有5700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為了讓人們永遠緬懷廣州起義的豐功偉績,1954年廣東省和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當年烈士犧牲的紅花崗修建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2月11日上午,活動從敬獻花籃儀式開始。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負責人宣讀了祭文。為表達緬懷之情,全體人員在紀念碑前肅立、默哀。伴隨著深情的《獻花曲》,各界代表敬獻了花籃,表達無限哀思。

「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在啟動儀式中拉開序幕。據介紹,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以舉行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為開端,通過媒體傳播平臺,推送廣州起義革命烈士信息,尋找烈士後人,徵集烈士資料,豐富廣州起義史料,擴大廣州起義的社會影響力。一方面通過尋找烈士後人活動和尋訪廣州起義革命遺蹟活動挖掘史實,另一方面對已有的文獻、圖片、書籍、音視頻、遺物等資料進行整理,以此還原真實的革命歷史,增強歷史的完整度和生動性,為進一步研究廣州起義歷史文化價值、傳承保護歷史遺蹟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強力支撐。

「如今,站在廣州起義紀念碑前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是先輩們用鮮血、用生命、用理想、用鬥志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烈士後人代表感慨地說,「我深刻感悟到,開展本次活動更長遠的意義在於將革命先輩的精神文化鐫刻於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激勵我們及我們後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力量。」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火炬傳遞儀式。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把寓意革命精神的火炬依次傳遞至烈士後人代表、團員、大中小學生代表,最後火炬回到了廣州起義紀念碑前,象徵著廣大青少年以先烈精神指引自強不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曾紅玉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燕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暨「尋找烈士後人」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暨「尋找烈士後人」活動啟動儀式舉行金羊網  作者:侯夢菲 李瀅  2020-12-11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實習生 李瀅鬱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訴長風。
  • 紀念12.11廣州起義93周年紅色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廣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在廣州發動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廣州起義第一次開創了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紅軍」的旗號;第一次在中國的大城市中,通過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完全新型的革命政權。它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起,使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創造紅軍的新時期」。
  • 廣州起義93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當天,廣州起義紀念館與廣州起義革命先輩的後人們,以及廣州市花都區廣州起義紅軍小學的學生代表一同舉辦「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活動,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此後,紅四師一路轉戰,奔赴海陸豐,革命的火種從廣州一直延續到轉戰各地,激發各地群眾的革命熱情。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州起義紀念館特別策劃「紅色文化輕騎兵之追尋革命足跡」活動。該活動將通過追尋廣州起義部隊轉移路線,尋訪紅四師途徑遺址,將該館近年來的精品文化活動(巡展、話劇、木偶戲等)帶入當年轉移路線地區,以此緬懷紀念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
  • 104位河南籍烈士,請幫他們尋找後人!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即日起,大河報聯合河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頭條尋人項目發起#清明祭英烈#活動,一起尋找烈士後人,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幫更多烈士回家。平津戰役紀念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一個烈士都是一段血寫的歷史,努力尋找烈士後人,是光榮使命更是責任擔當,開館近23年來,紀念館尋找烈士親屬的腳步從未停歇,但由於相隔時間太久、烈士信息不全、行政區域變動等諸多因素,紀念館仍然與5000多名烈士的後人,沒有聯繫上。
  • 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紅色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鄧瀟麗 通訊員穗工宣)2020年12月11日是廣州起義93周年紀念日。12月10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紀念12·11廣州起義93周年紅色系列活動在廣州市工人文化宮正式啟動。
  • 廣州將啟動尋找十大「最美慈善家庭」活動
    央廣網廣州5月26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廖培金)近日,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廣州市2020年尋找十大「最美慈善家庭」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啟動尋找第三屆「慈善家庭」活動,呼籲全市廣泛開展「慈善家庭」學習宣傳活動,尋找十大「最美慈善家庭」,進一步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 我市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
    07:18:59 來源:渭南日報   (記者 程瑾)9月30日上午,我市在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
  • 英雄城市·紅色印記 | 「廣州起義及其歷史影響」研討會召開
    日前,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廣州日報社共同主辦的廣州起義及其歷史影響研討會在廣州市社科聯召開。 本次研討會是第九屆廣州學術季「英雄城市·紅色印記」系列研討活動的最後一場。 目前,革命英雄城市廣州共有廣州起義革命文物183件,其中珍貴文物29件,含一級文物9件,主要是起義時使用的武器、紅領帶、宣傳標語等,主要藏於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廣州博物館。 廣州起義文物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 他62歲被授大將,享元帥待遇,在黃花崗起義中擔任敢死隊成員
    在校期間,張雲逸接觸並學習了革命思想,萌生出投筆從戎的想法,並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活動當中。1909年,張雲逸就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並先後參與了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可以說,張雲逸是一個資歷深厚的革命老前輩了。
  • 指揮廣州起義的十位高級將領,日後的發展都是怎樣的
    此時,廣州城內反動軍隊力量薄弱,組織上決定趁此機會發動廣州起義。時任鐵四軍參謀長的葉帥,掌握著教導團,已經秘密入黨,成為起義的關鍵人物。1927年11月,以葉帥的教導團,以及周文雍、黃平率領的工人赤衛隊為主力的廣州起義爆發。起義軍一度控制了廣州大部分地方,但最終在粵系軍閥的聯合反撲下失敗。
  • 跨越70年時空,貴州66名烈士終於找到親人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在全國首次以政府部門牽頭、社會組織參與、新聞媒體合作、志願者隊伍輔助的形式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目前,已為66名烈士找到親人,實現跨越時空的團聚。
  • 英雄烈士譜丨謝文錦:為革命我們不怕犧牲
    英雄烈士譜丨謝文錦:為革命我們不怕犧牲來源:新華社作者:王俊祿責任編輯:湯傳飛2018-05-08 16:47
  • 烈士後代訴侵權第一案明宣判 葉挺後人:挑釁英烈保護法應受懲罰
    葉挺烈士之子葉正光 視覺中國 資料5月24日,葉挺烈士之子葉正光及孫輩一起向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提交了對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暴走漫畫)的起訴書。法院立案受理。該案被稱為「烈士後代起訴侵權第一案」。英烈保護法實施一周後 暴走漫畫涉嫌侮辱烈士被整改今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實施《英雄烈士保護法》。
  • 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想幫助72位內蒙古籍烈士尋親
    志願軍烈士墓  7月初,在看到《北方新報》刊發的《3位抗美援朝烈士家屬想尋找親人下落》之後,志願軍烈士尋親志願者申雲峰與本報記者取得聯繫,表示想通過北方新報正北方網尋找72位內蒙古籍志願軍烈士的後人48歲的瀋陽人申雲峰是公益組織「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的負責人之一。申雲峰說,志願軍尋親服務團目前成員有30多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大部分都是志願軍烈士後代,義務為志願軍烈士尋親、尋戰友提供幫助。也有全國各地誌願軍烈士的後代,在尋找親人下落的過程中聯繫到服務團,互相交流信息,並加入了尋親服務團QQ群,幫助更多的烈士後人尋親。
  • 山東「烈士尋親」倡議發出48小時:已幫7位烈士找到家!
    8月2日,臨沂市沂南縣的白慶瑞在看到此文後,立刻趕赴菏澤,來到了菏澤市張和村的烈士陵園白玉檏烈士墓前,為尋找了70多年的親人祭掃行禮,傾訴70年的思念與緬懷。  8月2日,68歲的白慶瑞來到了張和莊的烈士陵園。白慶瑞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大伯1946年入伍,離家時只有19歲,離家第二年就犧牲在了菏澤。
  •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紅色文化看傳承·為英烈尋親活動啟動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為讓老人寄託哀思,告慰烈士忠魂,「尋親」活動主辦方將與四川珙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一起,在清明期間視頻連線老人,讓她現場為哥哥「雲祭掃」。 在武夷山赤石暴動烈士陵園的「英名牆」上,刻著南京籍烈士李捷的名字。1941年「皖南事變」時,這名只有26歲的新四軍女文化教員被捕,囚入上饒集中營。1942年6月19日,李捷在崇安縣角亭村虎山廟大屠殺中英勇就義。
  • 南京市和宜賓市聯手為烈士尋親 70年後,烈士倪進宏與妹妹終「相聚」
    任大海說,現在可以告慰英靈了,烈士的妹妹和親屬後人找到了,3月28日,珙縣舉行了隆重的烈士遷葬儀式,歡迎烈士親屬後人前來祭掃。3月29日,當倪桂芳的兒子王盛虎將前一天珙縣烈士遷葬儀式視頻放給她看時,她再一次情不自禁。王盛虎說,很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說三舅跟著劉鄧大軍在大西南犧牲了,看到這麼隆重的儀式,我們後輩都為三舅感到光榮,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人民對烈士的真情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