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南大師平克哈索夫解讀手機攝影時代

2021-01-16 楓林集趣

在「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的今天,數碼化以一種難以遏制的高速步伐滲透進生活的每一處縫隙,不置可否,它是「徹底改變傳統成像方式的技術革命,同時也是改變人們圖像觀念的視覺革命」。如今,人們正在以更容易、更便捷的方式記錄日常、刻錄記憶——手機——早已成為民眾日常狂歡的視覺載體。

沒有人能真的能抵抗住時代變遷,2018年4月12日至16日,光社第三期瑪格南大師班將在北京光社影像中心舉辦。在大師班上,久負盛名的瑪格南攝影大師格裡高利·平克哈索夫(Gueorgui Pinkhassov)將帶領大家解讀手機攝影時代,探索不同以往的攝影媒介。

Gueorgui Pinkhassov/Magnum Photos
Gueorgui Pinkhassov/Magnum Photos

平克哈索夫出生於莫斯科,1985年移居法國,1994年成為瑪格南的正式成員。他定期為國際媒體——特別是地理、時事和紐約時代雜誌工作。影像風格深受塔可夫斯基電影風格的影響,靜謐、優美,具有深沉的詩意。

在瑪格南圖片社的25年,平克哈索夫拍攝了眾多專題,也經歷了個人攝影的不同階段。而隨著數碼化的發展,平克哈索夫成為瑪格南攝影師中較早大量使用手機拍攝,並在著名的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上上傳大量照片的人之一,是為傳統的膠片攝影向手機攝影跨越的代表性人物。

Gueorgui Pinkhassov/Magnum Photos
Gueorgui Pinkhassov/Magnum Photos

攝影已成為平克哈索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拿出手機隨時記錄生活,在Instagram上隨時分享作品,他甚至將在Instagram上的日常稱作「禪宗」(Zen)般的修行,這是一種由自然行為深入內在再達至超越的過程。「靈感往往在不經意中一閃而過。如果無法掙脫過去的自我,終究會走到末路。對我來說,保持好奇心是創作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在按下相同的快門時,記錄下不一樣的畫面」。也許用什麼拍攝早已不足以成為限制攝影愛好者的難題,而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抓取靈感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Gueorgui Pinkhassov/Magnum Photos

在攝影界,瑪格南圖片社已經成為一個在世的傳奇。從1947年成立至今,在70年的時間裡,瑪格南美學代表了一種人道普世主義,瑪格南大師們的攝影則給人們想像新世界提供了通用的語言。

相關焦點

  • 在後蘇聯時代的莫斯科狂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瑪格南攝影師格奧爾基·平克哈索夫於1952年生於莫斯科,自七十年代末以來便從事攝影,後於1985年搬到巴黎。今天,鐵幕已經消逝,而同時屬於兩側世界的平克哈索夫在1993年完成了一份一針見血的莫斯科視覺探究。
  • 瑪格南過去一年的精彩故事,你都看過嗎?
    從瑪格南聯合創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早期作品到2019年的創作,街頭攝影的洪流一直貫穿著瑪格南圖片社的心臟地帶,直到今天。這一攝影集不僅探索了瑪格南作品,還探討了在不同時代,攝影師們是如何在概念及實操方面處理休閒場所、市場、旅行等常見主題,並同時詮釋巴黎、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地。
  • 攝影大師的智慧:一個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而且是22次
    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攝影大師了,他就是馬克·呂布。馬克·呂布,1923生於法國裡昂。在他14歲時,他父親給了他一臺柯達相機,從此馬克·呂布就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20歲時他積極投入反法西斯運動,22歲進入大學修習機械工程。
  • 一張照片摘得4個世界著名大獎,攝影大師最動人的肖像作品!
    在同年度他獲得了業內一些最負盛名的獎項,包括羅伯特·卡帕金獎、國家新聞攝影師獎、以及世界新聞攝影大賽四項空前的一等獎。 30年前,一張攝影作品《阿富汗女孩》讓他功成名就,以嚴苛為名的《國家地理雜誌》,唯獨對他開了從不斃稿的特權。
  • 手機「黑科技」升級,讓每個人都成為「攝影大師」!
    業內認為,雙方合作將拓展專業影像的邊界,把手機攝影的光學表現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動上下遊全產業鏈對核心器件的升級和革新,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乘勢而上 共享移動影像新藍海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是人們進行影像創作的重要設備。
  • 6個手機攝影小技巧,讓你成為手機攝影大師,人人都是攝影師
    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也推動了APP的多樣化發展,有了軟體和硬體的支持,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記錄美好時光,也能隨時分享自己的所見所得,拍照雖然很簡單,但是想要拍出好照片,的確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技巧,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手機拍照的攝影技巧。
  • 瑪格南攝影師展覽| Alec Soth《我與你》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 來自專輯瑪格南展覽Although you sit in a room that is gray,雖然你坐在灰色房間裡,Except for the silver
  • 數字革命如何改變了攝影的角色?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Sophistication Simplification》(《精緻簡化》)©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瑪格南攝影師格奧爾基
  • 看展覽|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他標誌性的徠卡相機、50mm標頭以及獨特的抓拍「舞步」,影響了一代熱愛攝影的人們,並成為「攝影黑皮書」系列中一位極具分量的書寫對象。3月9日,「攝影黑皮書」暨封面原作收藏展(杭州)開幕。此次展出了全套197本「攝影黑皮書」,另有28本攝影師籤名版,同時展出其中32幅「攝影黑皮書」的封面作品原作,其中也包括布列松的部分影像。
  • 「攝影作品賞析系列」馬克呂布:影響一代中國紀實攝影的名家大師
    他來往中國達20餘次,其拍攝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佔據主導位置,產生了恆久而巨大的影響,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作為極受推崇的瑪格南圖片社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馬克·呂布的作品多以真實、樸質又平實的畫面展現社會各個層面。圖為伊莉莎白女王號郵輪,美國紐約,1952 年。
  • 瑪格南疫情日記Vol.1
    該項目負責人、瑪格南攝影師彼得·范·阿格塔梅爾(Peter van Agtmael)將從中精選照片,編輯出攝影專題,通過攝影師們的個人筆記與思考,呈現每一位成員的獨特視角和經歷。我們也將持續為大家更新這個《瑪格南疫情日記》系列。
  •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專題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專題 2020-08-02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攝影!我用青春睹明天!從膠捲到數碼再到手機!攝影走進新時代!
    攝影!我用青春睹明天!從膠捲到數碼再到手機!攝影走進新時代!愛上攝影,似乎不是現在,應該是30多年前吧,那時,我就喜歡上了攝影,因此,一玩就玩了一輩子,玩了一生,到如今,攝影依然在我手中,也有我心中,更在我的事業中。
  • 「攝影黑皮書」封面作品賞析0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難怪四年後,他在西班牙結識小他五歲的羅伯特-卡帕時,卡帕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不要給自己的攝影貼上超現實主義標籤,做一個紀實攝影記者吧,否則你很容易落進形式的窠臼。放棄超現實主義吧,邁向現實,別猶豫」。卡帕是對的,當然,布列松在自己後來的紀實攝影中,也並未完全扔掉講求幾何構圖的審美慣性,而是與各類社會現實做了有機的結合,這也是形成瑪格南風格的基準點,一直影響到今天。
  • 祖父手藝大觀園文創沙龍|攝影大師教你如何用手機拍大片
    11月27日上午,由威海市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祖父手藝大觀園文創沙龍——「學會手機攝影,更好的服務工作和生活」,在韓樂坊社區文化中心展開。此次活動是「威海市2020年度「黨旗飄揚.愛滿濱城」社會組織公益實踐項目系列活動之一。近30名我市文化企業、文創機構、文創工作者及相關企業機構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
  • 有了這些手機,你也是比肩布勒松的攝影大師!
    用手機把身邊的精彩風景、動人瞬間凝固下來,這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事情,隨著「手機攝影」成為日常,大家就更該有一款出色的攝影手機了。iQOO全焦段攝影手機這款來自iQOO的手機具備全焦段的攝影能力,4800萬像素四攝當中包含了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與1300萬像素50mm人像鏡頭,能拍攝專業級別的人像大片,相當驚豔。
  • 環球攝影快訊 2020年8月(上)
    她亦是「馬格南宣言」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的策展人,2019年在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上策劃舉辦了由Eve Arnold, Abigail Heyman 和Susan Meiselas三位女性攝影大師作品組成的聯展,同年由Acte sud出版社出版同名展覽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