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展覽27#藝術72
10月24日,第72回正倉院展將如約開幕。在全球「疫」勢不減,甚有捲土重來之態的今日,正倉院展的到來,實屬不易。
2020正倉院展海報
此次展覽共展出59件寶物,其中北倉17件、中倉23件、南倉16件、聖語藏3件,有4件為首次展出。展期為2020年10月24日-11月9日,期間無休。其中,周五、周六、周日及11月3日將開放到晚上8點為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正倉院展不售當日票,所有門票須提前預訂。9月26日起,奈良國立博物館官網將開啟線上售票通道,觀眾可至官網購買。
展品一覽
官方公布的展覽介紹
從展覽陣容來看,2020正倉院展的確不敵去年。尤其對國外觀眾來說,今年的寶物看上去太過樸素,缺少吸引力。但這並非全無好處,這些無華的寶物或許更接近日本文化的內核:空、靜、雅。更何況,當我們耐下心來,仔細觀看這些寶物的時候,還會有很多有意思的發現。
平螺鈿背圓鏡 直徑39.5 厚1.1 重5545
從視覺上看,2020正倉院展最為精美的寶物當屬這面平螺鈿背圓鏡。這枚平螺鈿背圓鏡中罕見地帶有以螺鈿圍成的犀牛與獅子紋樣。整面鏡背以小花紋連珠狀的邊界線分為內區與外區,外區的獅子為臥姿,犀牛則呈站立狀,外圍為一周花瓣狀紋。這些圖案的空隙處鑲嵌著土耳其石的細片,散發出藍綠色的光輝。
平螺鈿背圓鏡(局部)
螺鈿是一種特別的工藝——「螺」指貝類,「鈿」為嵌裝,螺鈿即將貝類的外殼加工成平板狀,再切割成各種花紋、圖形,然後嵌入木板、金屬、漆器表面。如今人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螺鈿製品,都是唐代遺物。
平螺鈿背八角鏡 唐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2019年正倉院展展品
平螺鈿背圓鏡鏡盒
其實,2019年,第71回正倉院展時,就曾展出過一枚「平螺鈿背八角鏡」,兩者工藝不相上下。
紫檀槽琵琶 全場98.5 最大幅41.2 上次展陳:2002年
相較2019年展出過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今年展出的這把「紫檀槽琵琶」,實在不怎麼惹人注意。大面積的木製原色,一面飾山水圖景,硃砂的底色幾乎與琵琶融為一體,僅有金箔制的山水略微突出;而另一面僅有兩條相交弧線,風格十分質樸。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唐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2019年正倉院展品
紫檀槽琵琶(局部)
質樸歸質樸,這把琵琶可十分奢侈。不僅採用各種產地的木材,畫作還以硃砂為底色,彩繪後全面塗油,甚為少見。此外,它還在捍撥貼上了皮革;槽上畫有一隻水鳥與一隻猛禽的山水景象,表現出了超高的構圖力。細看局部,還能看出水鳥細密的羽毛細節。
粉地彩絵箱 縱22.4 橫28.4 高9.2 上次展陳:2009年
墨繪彈弓 長162.0 上次展陳:2007年
這又是一件乍一看並不起眼的寶物。但仔細看來,卻能看到細細的彈弓上竟繪著唐朝風俗的散樂圖。
墨繪彈弓(局部)
整件彈弓長162釐米,弓竿上畫了96個呈現不同姿態的曲藝、雜技等表演者的圖案,有正在演奏各種樂器的藝人,包括琵琶、箜篌、尺八、橫笛、笙、扁鼓等;也有在樂器伴奏下,熱鬧的雜耍,如爬杆、走索、頂缸、弄劍等。
紫皮裁文珠玉飾刺繡羅帯殘欠 長85 上次展陳:2008年
光明皇后捐獻藥物五色龍齒 重4655 上次展陳:2010年
光明皇后捐獻藥物之厚樸
2019年的正倉院展曾展出了光明皇后父親藤原不比親書的12屏風《藤原公真跡屏風帳》。2020正倉院展中,正倉院再次為觀眾奉上光明皇后所用藥材——厚樸、遠志、芒肖等。光明皇后仁善,一生致力救濟事業,收集藥材,建立醫院。此次展出的藥材即為光明皇后事跡的佐證。
曝涼使解 縱30.8 初次出陳
難得的是,正倉院的每次動作基本都有文獻記錄。正倉院的第一批寶物來自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的進獻,而每次進獻都以文獻記之,是為《東大寺獻物帳》,於2019年正倉院展出。這為正倉院寶物的儲藏奠定了很好的開端。在正倉院落成至明治期間的1000多年間時間裡,12次清點曝晾(據說),均有記錄。在延曆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的寶物的清點曝晾記錄——《延曆十二年六月十一日曝涼使解》,即在此次展覽展出。
曝涼使解 縱30.8 初次出陳
這是793年清點正倉院北倉寶物時的記錄,是繼延曆6年寶物捐獻後的第二次寶物檢查清單。
御甲殘欠 札長7.2 幅0.9~1.2 上次展陳:1986年
奈良時代,大量武器被運往正倉院。這一寶物便是奈良時期盔甲的殘片,顯示了古代盔甲的實際狀況。御甲殘欠包含1900個小鐵片。每塊鐵片的頭部均為劍形,寬度朝另一端略微減小。有一個小孔可將細小鐵片綑紮在一起,使繩子穿過,並保留一些鹿皮繩子和白色或紫色的辮子。
花氈 長245 寬123 重2747 上次展陳:1977年
花氈是一種帶有花形圖案的氈地毯。通過向羊毛施加壓力,同時施加水分和熱量以擠壓纖維而成。常規地,對於毛氈的圖案表現,已經假設了將作為圖案的一部分的羊毛材料裝配到基部中的過程。但是,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它是通過將花樣部分放在基礎羊毛的頂部並對其進行擠壓而製成的,並指出這與中亞和其他國家/地區仍然存在的傳統技術很普遍。
該寶物代表一對大的圓形花朵圖案,四個角上有花朵和花朵,長邊中心是花朵和山脈。背面有「 Todaiji」標記,表明其為寺廟所用。
馬鞍 鞍橋:前輪高25 後輪高24 鞍褥:前後長37 上次展陳:2003年
馬鞍是一套用於騎馬的座椅設備,反映出奈良時代馬具實際情況的寶物。儘管是一種用裸木製成的簡單結構,但其座椅工具精緻曲面,顯示出高超的木工技術。另一方面,對於馬鞍和脊柱,使用染色的鹿皮為簡單的造型增加華麗感。
- END -
原標題:《全球好展 | 高清圖集!2020正倉院展如約而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