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這幾天,閨蜜群裡都相當的安靜。昨天突然有人在群裡詢問姐妹們最近幾天在忙什麼,結果我便看到了一堆的負能量。有的因為婆媳矛盾而倍感無力,有的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氣火攻心。
其中一個閨蜜相當無助地給我們吐槽著:
「女兒進入一年級之後,學校不再讓孩子睡午覺,就連僅有的午休時間都被用於完成各種練習。每天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擱下,孩子就想睡覺了。讓孩子睡吧,作業又沒有完成;讓孩子不睡吧,看她那有氣無力的樣子也不能保證作業質量。
孩子的所有事情,除了我一個人,家裡沒人管,清潔衛生等所有家務也都得指望我,她那爸爸就是甩手掌柜,只知道餓了黑臉、發脾氣,純粹就是一個巨嬰。昨晚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自己錯了一道題目,我也沒有說她,她可能覺得自己做錯了一道,心裡不太舒服就哭了起來。孩子爸爸在臥室打遊戲,也不分青紅皂白,聽見孩子哭就開始大罵我,說我一天把孩子逼得太緊,說我給孩子壓力太多。
我當時真的好崩潰,一邊是孩子的哭哭啼啼,一邊是她爸爸的盲目責備,我真的被氣得一個人在樓下去淋了一個小時的雨。就那麼漫無目的的走著,心裡所有的心酸都湧上來,心痛得連哭都哭不出來了。若不是親生的孩子,我真的不願意回那個所謂的家。」
02
聽完閨蜜的傾訴,讓我倍感心疼,忍不住讓我覺得當媽媽真的太難了。就在剛剛,曦曦媽在抖音上刷到這樣一個短視頻——
事件發生在安徽南陵,視頻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警察詢問著:「是誰報的警啊?」小男孩哭泣地回答著:「我。」警察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報警啊?」小男孩啜泣著:「我不知道媽媽生氣的點在哪裡。」
「你今天做了什麼讓你媽媽生氣的事情?」警察繼續問著孩子。孩子回答著:「她講我總是喜歡吃湯泡飯,我今天也沒吃湯泡飯,我就是在哪兒吃飯。我一句話也沒有講,她就講了50分鐘,然後自己把自己給氣跑了。」
警察問孩子:「你說,把你媽抓去坐牢好不好?」孩子哭著說:「家裡星期一到星期五就我們兩個人,我要把她抓走了,我怎麼辦啊?」
很多網友表示,理解孩子,因為愛嘮叨的媽媽真的挺招人厭。但作為一位母親,曦曦媽覺得小男孩的媽媽一定也不容易,在自己嘮叨了五十分鐘之後,孩子竟然連自己錯在哪裡都還不知道,也著實讓人有些心塞的感覺。
是得,從這件事情裡來看,孩子和媽媽雙方其實都是情感上的受害者。但作為成年人,我認為需要反思的依然是小男孩的父母。
(1)媽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為什麼會被氣走,恐怕這其中的心酸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或許是她感覺自己教育了五十分鐘的孩子,竟然無動於衷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而觸怒了她;或許是因為自己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而未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從而讓她倍感心累;又或許是因為喪偶式育兒的艱辛,把她摧殘得難以再面對孩子;又或許是她忍不住想要打孩子了,為了讓自己冷靜,便眼不見心為淨地離開了……
媽媽的情緒得不到釋放,不僅會令自己難受,其實也會殃及孩子。同樣作為媽媽,其實曦曦媽有時候也有情緒失控的衝動,但我總是會選擇離開一小會兒,做點其他的家務之類的事情,讓自己適度的緩解一些之後,再給孩子進行溝通。因為我知道,在越是衝動的情況下批評教育孩子,越是容易成為自己壞情緒發洩的方式,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孩子。
尤其是在我們比較崩潰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內心世界並不想告訴任何人,比如不願意告訴父母,因為害怕父母擔憂;也不願意告訴朋友,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壞情緒影響朋友們的好心情。所以,我專門為自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用於記錄和傾訴自己最為崩潰的瞬間。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種傾訴的方式,真的能夠有效的發洩自己的不痛快,而隔一段時間再返回去看自己的那段記錄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生氣的爆發點還是不太對的。
(2)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對於孩子共同的期盼,作為父母,曦曦媽也的確能夠理解。
女兒班上有幾個基礎比較好的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每次考試都會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丟分,比如把p照著抄,抄成了q;又或者聲母連線題,孩子b、p、m、f竟然都連錯了;又或者分解拼音xiong,孩子突發奇想寫了一個ong、i、x。
看著班裡每次語文考試,都有孩子考100分,而自己的孩子卻每次都在98或99的邊緣徘徊,讓家長格外生氣。是得,孩子連最難的題目都會了,卻在這種極其簡單的內容上丟分,無疑也是令人崩潰的。但是曦曦媽認為,孩子粗心也好,孩子讀題不認真也罷,其實都是孩子丟分的關鍵,成績有所波動或者說不能次次考100分,也是極為正常的。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度,不能給予孩子過高的期盼,導致孩子壓力劇增。只要我們給予耐心循循善誘,孩子的進步自然是看得見的。
(3)爸爸應該給予家庭更多關愛。
喪偶式育兒,在這個時代的確是太為普遍了。很多爸爸,仗著自己有一份工作,就感覺自己對家庭的付出大於天。回到家,並不在意孩子在幹嘛,並不在意孩子的媽媽在忙什麼,反而質問著:「飯怎麼還沒有好!」吃完飯,他一個人癱在沙發上打遊戲,而孩子卻一個人絞盡腦汁的思考作業,但凡是讓爸爸幫忙指導一下,他都會以各種藉口推脫掉……
為什麼媽媽們的情緒容易失控?為什麼媽媽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因為生活、輔導孩子等大事兒,全都壓到了媽媽一個人身上。為人父母以前,她也不過是一個弱女子,不過是在成為一名媽媽之後,她逼著自己有責任而已。這其中的艱辛,但凡是爸爸能夠多給予一點關懷與分擔,又何至於令媽媽們如此崩潰。
家,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去維護。如果爸爸能夠多給予孩子一些關心,能夠多分擔媽媽的重擔,其樂融融的日子還會遠嗎?
————————
您是一個愛嘮叨的媽媽嗎?您是一個容易情緒化的母親嗎?歡迎說出的你心酸,讓我們一起抱團取暖吧!